腊月三十的京都,年味被寒风裹挟着,吹不进董远方的心。
他再次踏入隋家那座熟悉又陌生的四合院,脚步比往昔沉重了几分。
离婚已半年,这层窗户纸却还未捅破,为了孩子,也为了彼此体面,他答应过隋若云,仍需扮演好“女婿”的角色。
院内张灯结彩,厨房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
岳母陈志蓉系着围裙,正利落地和面,小女儿慕芊踮着脚试图偷吃案板上的肉枣肠。
“爸爸!”
慕芊眼尖,像只欢快的小鸟扑进他怀里。
董远方心中一暖,一把将女儿抱起,用胡茬轻轻蹭她红扑扑的小脸,逗得她咯咯直笑。
这一刻,所有伪装带来的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
“远方来了?”
陈志蓉从厨房探出身,笑容慈祥,眼角细密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快,洗手来帮忙包饺子。若云今晚还得主持春晚,怕是赶不上吃饭了,咱们先吃。”
“哎,好。”
董远方应着,放下女儿,摸摸儿子慕轩的头,之后熟练地挽起袖子。
他注意到陈志蓉发间新添的银丝,心头泛起一丝愧疚。
这位待他如亲子的长辈,若知道真相该多伤心。
面团在陈志蓉手中听话地旋转、变薄,董远方则专注地填馅、捏合,元宝似的饺子一个个立在盖帘上。慕轩在一旁用面团捏着不成形的小动物,叽叽喳喳说着幼儿园的趣事。
“妈,您这边在电力系统工作这么多年,人脉广,”
董远方状似随意地开口,手中动作不停:
“有没有熟悉的、实力强一些的电气设备制造企业?”
陈志蓉抬眼看了看他,目光温和而通透:
“大过年的还惦记工作?是唐海那边遇到困难了?”
董远方叹了口气,将化州电气集团的困境娓娓道来:
“……几千人的大厂,净资产缩水到四千多万,机器锈了,人心也快散了。唐海和化州财政都紧张,输血是无底洞。必须得引入活水,找个靠谱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改革。”
董远方沉默地包完手中那个饺子,又缓缓道:
“化州电气和重工,是化州的命脉,倒不得。几千工人背后就是几千个家庭。”
陈志蓉点点头,回应道:
“年后吧,我帮你问问老同事。”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
“你也别太拼,注意身体。若云她……工作性质特殊,你们……”
董远方心头一紧,连忙打断:
“我明白,妈。刚到唐海,千头万绪,等理顺了就好了。”
他不敢看岳母的眼睛,生怕那份慈爱和关切会击溃他努力维持的平静。
年夜饭在略显冷清的氛围中结束。
哄睡两个孩子睡着后,董远方掏出手机,拜年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来自济水、布文、道口、朝阳、唐海的下属同僚。
他指尖滑动,大多一掠而过,直到看见那个熟悉的名字,周研。
信息很短:
“灾区雪未停,一切安好,勿念。新年安康。”
他能想象皖北灾区寒风刺骨,她能抽空发来这寥寥数字已属不易。
他立刻回拨过去,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有些嘈杂,周研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沉稳。
几句叮嘱“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后,双方陷入短暂的沉默,有些情愫,无需多言,也心照不宣。
挂了电话,胸中块垒难消。董远方穿上大衣,悄然出门。
除夕夜的京都街头,冷清得近乎萧瑟。
零星几个匆匆赶路的行人,脸上都带着归家的急切。
万家灯火,暖光从一扇扇窗户里透出,映照着团圆的身影,唯独将他这个“局外人”映照得格外清晰。
岳母饭桌上的抱怨言犹在耳:
“以前在朝阳,四五百公里回来得还勤些,现在倒好,三个小时车程,反而不见人影了……”
他苦笑着拢紧大衣,不是不想回,是离了婚,这里已不再是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