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关上的瞬间,他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心里反复琢磨着市长这个举动的用意。
董远方翻开那份报告,纸张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
报告详细梳理了唐海钢铁产业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用数据和图表描绘了曾经的辉煌——八十年代末,六家大型国营钢铁厂粗钢产量曾占到全省的近六成,响亮地喊出了“燕云钢铁看唐海”的口号。
报告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辉煌背后的隐忧:国营企业管理体制僵化、设备工艺更新换代缓慢、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日益沉重……明确指出,改制已是势在必行。
报告还用系统性的数据,对比了五大钢铁厂改制前后的经营状况。
从纸面上看,改制无疑是成功的,全市钢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恢复到了鼎盛时期的一半以上。
然而,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经过这轮轰轰烈烈的改制,硕果仅存的国营钢铁厂只剩下第一钢厂这一根独苗。
其他五家大型钢厂以及众多县区级的国营钢铁厂,几乎都像被无形的大手归拢一般,先后并入了鑫海钢铁集团。
彼时,鑫海已然崛起为燕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巨头。
这份报告本身,并未直接提及“国有资产流失”这个敏感词。
但作为一个主政经济强市的市长,董远方敏锐的神经不可能不被触动。
他的目光在那些关于企业归属变更的数据上久久停留,一连串的问号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如此大规模的产业整合,过程是否完全合规透明?
为什么最终得益的,几乎是鑫海一家?
那些幸存下来的其他民营钢厂,为何也普遍能看到鑫海参股的影子?
或许,当年的覃天宇市长,正是带着与他此刻相似的疑问,一头扎进了彻查唐海钢铁产业改制黑幕的漩涡之中,最终……
董远方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
市政府大院广场上,下班的人群行色匆匆,汇入车流,奔向各自的归宿。
夕阳的余晖将对面市委大楼的影子拉得很长。
一个冰冷的直觉,如同暗夜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缠上他的心头:
这份报告,这份看似客观严谨、实则暗藏玄机的报告,梁舒文撰写它的目的,会不会就是为了引导覃天宇去触碰那个绝不能碰的禁区?
一份正常的、由工业局提交的工作报告,本应更多聚焦于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成效,而这份报告,却过于聚焦于产业本身的兴衰更迭和产权变更,视角独特得引人深思。
如果梁舒文真的是那个将覃天宇推向火焰的暗中推手,那么他就不太可能是那个向外界传递消息的“告密者”。
霍开明……褚旭东……梁舒文……
这三个名字,带着迥然不同的面孔和背景,像走马灯一样在董远方的脑海中飞速旋转,交织成一团看不清真相的迷雾,反复拷问着他。
究竟是谁,藏得如此之深?
曾以为,来到唐海,把覃天宇留下来的一众人用起来,“保密者”的存在,让董远方不敢放手去用。
“市长,招待铁道部和省交通厅的晚宴,安排在7点,时间差不多了。”
褚旭东进来汇报,董远方才收回思绪,京都到大滨市,计划上高铁项目,唐海市是中间重要一站。
“高铁项目是大事,走吧。”
穿上大衣,董远方走出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