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楚山孤

首页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明日不落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我在大唐有块田 贞观憨婿 民国之谍影风云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四季锦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楚山孤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全文阅读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txt下载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8章 马屁拍到点子上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奉天殿。

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朱元璋便提出了洪武四年继续展开科举考试的计划。

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唐朝开始就备受朝野上下重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

然而,科举在经过唐宋的鼎盛之后,到了蒙元,科举几近荒废,蒙元一朝共举行十六届科举,其中共有十四届进士名额多有空缺,并不是汉人中缺乏合格的人选,而是因为蒙古人、色目人考生中实在难以选满一百五十个乡试名额及五十个进士名额,那就只能让汉人的乡试、会试名额中空缺同样的数量,以维持四等人入选数量的均衡,防止汉人占有科举优势。

到了明朝建立,科举这才算是正式恢复过来。

不过从去年选出的进士来说,就已经出现了南北差异,南方的还好,北方的似乎还没有恢复过来。

而且从宋朝开始,科举已经不再是一年一次,而一般是三年一次。

现在大明科举刚刚恢复过来,就要连着两年举办?

皇上这么着急着选拔新人进入朝堂,难道是为了打压他们这帮老臣?

一代新人胜旧人。

许多老臣心里都在犯嘀咕。

在恢复科举之前,进入朝堂大都是通过举荐,这也是朝中不少大臣的护城河,他们的心里其实不是那么愿意连年科举的。

就像是已经上了车的人,要么想拉自己人上车,要么想把车门锁死。

不过相对于连年科举,更让他们诧异的是,皇上提出的新的科考制度。

南北分榜去年已经提过了。

现在竟然还要分科?

而且分科还是以农耕,纺织,甚至泥瓦木工等农业手工业生产为主的知识。

这……

李善长都忍不住站了出来:

“皇上,恕臣直言,何谓学子?学子乃是读圣贤书,学经义经典之人,学而优则仕,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祖制,古法。”

“可是现在,皇上您要考核谷物豆麻的栽种,蚕丝棉苎的纺织,甚至……甚至是泥瓦木工,这是读书人该去学习的东西吗?说句不好听的,您这是要选读书人,还是要选桑农工匠啊?”

“拿这些来作为科举的一大科目考核学子,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啊,甚至,会被史册所载,遗……贻笑大方啊。”

“还请皇上三思!”

李善长言辞恳切,话音落下后,一众大臣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臣,附议!”

“臣,附议!”

好些个大臣纷纷站出来,表达支持李善长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刚正不阿的老臣。

在他们看来,皇上的想法实在是过于惊世骇俗了。

皇位上,朱元璋静静的听他们说完,一双虎目在扫视着一眼朝堂。

朱辰说得没错啊。

这些文官集团看似满口仁义道德,礼法礼规,祖制古法,实则用这些当成了他们的护城河,甚至成为威胁皇权的手段。

想用这些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又何尝不是让他们用这些来束缚自己?

想想他在位的时候都这样,那些后面的皇帝压制不住文官集团,甚至被文官集团架空,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完了?好,那到咱说了。”

朱元璋沉声开口:“既然要说古法祖制,那咱问你们,何谓国之根本,民之命脉?”

见朝堂上一时间无人站出来应答,一旁的朱标答道:“农桑者,国之根本,民之命脉,是以圣人治国,必先劝课农桑,使民勤于田亩,勤于桑园,以养家国,以裕民生。”

“很好。”

朱元璋给了朱标一个这波配合打得好的眼神,随后道:“既然农桑乃是国本,那咱考核国本,何错之有?”

举殿皆寂,无人应答。

朱元璋继续道:“再说泥瓦木工,乃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此乃民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没有他们,别的不说,你们的俸禄从何而来?”

“怎么,读了两天圣贤之书,就看不上他们了?吃着俸禄,却反过来说民生是笑话,还贻笑大方?这是要与天下百姓民生背道而驰吗?”

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百姓都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但是主导这个社会的中心思想,还是以民为本。

与天下百姓背道而驰这个罪名别说是他们臣子了,就是皇上也遭不住。

现在,这么一口大锅轰然扣了下来,刚刚站出来反对的臣子们顿时一阵心惊胆颤。

为首的李善长只好硬着头皮,再次站出来辩解道:“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臣的意思是说,科举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考核那些知识不合适。”

“呵——”

朱元璋轻笑一声,道:“怎么不合适?是因为这些民生知识低贱吗?”

“你们天天挂在嘴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怎么,一到选取进士了,考核民生的知识就不合适了?民生的知识就成最贱的了?你们读书人的标准倒是灵活得很呐,呵呵——”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面对皇上赤裸裸的嘲讽,刚刚还附议反对的官员们,脸色不由得一阵青一阵白。

牵头的李善长更甚。

现在他甚至被朱元璋三言两语推到了百姓的对立面。

水可载舟,亦可覆灭舟。

一个帝王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一个臣子?

他本是小心之人,但是今天皇上提出来的分科实在是太离谱,这才让他忍不住站了出来。

没想到一站出来就直接踩了大雷。

他自认为了解皇上,以前的皇上想要的是,将天下知识分子的思想集于一统,从而让自己的江山能够永固,对于那些儒家经典之外的新奇之说很是厌恶,对于工商更是一味打压,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限制,怎么现在突然反过来了?

皇上究竟是怎么了?

不管怎么了,现在皇上站在天下百姓那一边,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怎么说他都是立于不败之地。

再说下去,此事恐怕难以善了。

果然。

朱元璋震怒道:“唐朝白公有诗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再瞧瞧你们一个个,除了满口的圣贤之书,满口的为国为民,你们又有何功德去轻视农桑,轻视民生?咱看你们还没一个老农有用!”

这下,李善长连忙拜倒:“皇上所言甚是,臣,错了!”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李善长的光速滑跪,其他臣子也是连忙有样学样的拜倒,有真心愧疚的,也有随大流的,不过无论如何,朱元璋脸上的寒霜终于稍稍散去一些。

“谁还有话说?”

朝堂上,一个个官员把脑袋垂得像鹌鹑似的,生怕皇上盯上自己。

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钱唐站了出来。

“臣有话说!”

“哦?”

朱元璋睥睨了一眼钱唐,这老匹夫平时最敢说了,这一次又要顶风作案?如果是这样,那绝不会放过他,因为无论是谁,都阻挡不了他改变的决心。

“说!”

钱唐正色道:“臣以为,皇上之言,圣明睿哲,皇上之策,皆合时宜,如日之升,光照四海,烛照万里。皇上之圣明,使臣等倍觉心潮澎湃,唯愿肝脑涂地,护我朝之永固,赞陛下之圣威,大明能有皇上这样的君主,实乃我朝之幸,万民之福,臣为大明贺,为天下百姓贺!”

钱唐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傻了,朱元璋也傻了。

“咳咳。”

朱元璋轻咳了两声,摸了摸鼻子,这老匹夫钱唐吹得他都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钱唐,你说的是不是有点过了?”

“不!”

钱唐摇头,依旧是一脸正色的道:“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历代先贤帝皇有爱民者,但无一能有皇上这样的魄力,将民之学抬到如此高度,所以,臣说的一点也没有过,此乃臣肺腑之言!”

话音落下,举殿再次寂然。

而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想要掩饰都掩饰不住,他也没有想到,这个一向爱顶撞他匡他的老匹夫夸起人来比谁都会夸,这一拍是结结实实拍到了马屁上,让朱元璋神清气爽。

而皇上的反应,自然是被臣子们看在眼里。

“臣为大明贺,为天下百姓贺!”

当即,就有臣子站了出来,拜下高呼。

“臣为大明贺,为天下百姓贺!”

其他人赶紧跟着一起拜下高呼,其中就包括了李善长胡惟庸等人。

朱元璋这下嘴角是真的压不住了……

……

宣国公府。

一间典雅的书房内,胡惟庸一边泡茶一边对身前的李善长道。

“相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啊?”

李善长摇头:“不知道啊,我跟了皇上快二十年了,我以为我已经很了解皇上,可是现在,我感觉我都已经快要不认识皇上了。”

“以前皇上最恨这些离经叛道的想法,但是现在,皇上成了最离经叛道的那一个。”

胡惟庸皱眉道:“究竟是谁在背后蛊惑皇上?”

李善长还是摇头:“不过我感觉,皇上的心已经不在我们这边了。”

胡惟庸道:“既然不在咱们这边,那就是在刘基他们那边了,可是刘基已经去松江府了,究竟还有谁啊?谁能有那么大能量,让皇上变得离经叛道啊?”

“你问我,我问谁?”

李善长因为今日朝廷之事本来就烦,现在被胡惟庸接二连三的问,更是有些不胜其烦了。

不过说到刘基,胡惟庸倒是想起了什么:“哦对了,我听说,松江府那边出事了。”

“哦?”

李善长这才来了兴趣:“说说看。”

胡惟庸道:“我听说,松江府那边的纺织规模现在搞得很大,但正是因为搞得大了,棉花已经开始出现紧缺的情况,现在他们全国范围内去采购棉花都不够,原先皇上勒令天下凡耕种者必须种棉,大明的棉花本来是够一年使用的,但是现在不到半年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李善长不屑的轻哼一声:“去年年底小朝会,松江府那边数据亮眼得很呐,但那个时候我就知道,照他们这个纺织的速度,棉花不缺才怪呢,这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长久不了,最终将是一地鸡毛。”

胡惟庸点头,嘴角微微翘起,道:“一旦棉花不够,那松江府所有人,所有机子都要陷入停摆状态,到那个时候,这么多人,这么多机子,那可不是小事啊,一个不好,激起民变都有可能。”

李善长喝了一口茶,悠悠道:“咱们等着看戏就行了!”

……

松江府,上海县的一处码头上。

刘基正带着一群人了望着宽阔的海面,神色有些焦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来 特摄入侵:铠甲奥特假面我全都要 医妃刚穿越就扒了王爷,强宠偏爱 我阎王亲闺女,算命准亿点怎么了 长相思之离觞 咒术回战:我夺舍了宿傩 撩欲,炮灰女配在恋综被影帝诱宠 夺回身体后,崽子们全都黑化了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重回1975,开局娶了俏寡妇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龙魂侠影 七零,古代闺秀刚穿越就怀孕啦 渡劫失败,重返地球上大学 快穿:从甄嬛传开始 巅峰之路:开局一间食肆 嫁给病娇权臣后,娇娇每天哭唧唧 江湖奇门录 偏执占有!自闭少年又在装乖骗我 开局虐哭极品:我在大院风生水起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军工科技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大明之南洋再起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最近更新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穿越之铁血捕快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三国之现代魂 大明英宗朱祁镇 重生美好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正德皇帝朱厚照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楚山孤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txt下载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