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耀看着他们那一副撸袖子卷裤腿的做派,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这个样子下地,麦芒扎到皮肤,不但又刺又痒,明儿个还会肿胀的。”
“多看多观察,像咱们这样,把裤腿和袖口扎紧。”
“弯腰曲腿,左手握住麦秆,右手手腕要压平,镰刀要贴着地面。”
“多试验几次就会了。”
李元湖和董夫子、林夫子他们,也都拿了把镰刀,跟在村民身后,边听讲解,边模仿。
割了不到一垄地,手心已经被镰刀柄磨得通红,额头的汗水也顺着脸颊往下淌。
麦芒穿透了衣裳,往脸上扑,往胳膊里钻,又疼又痒。
直起身来,才发现村民们已经回头割第二垄、第三垄了。
割下来的麦子,整整齐齐地躺在身后。
再回头看看他们自己的身后,麦子横七竖八地撂在那里,惨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
苏家腾、白广南几个一阵羞愧,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镰刀,想要放弃,太丢人了。
可是,一抬头,看到不远处紫家麦地里,几个小小的孩童,左手拐着竹篓,弯腰在地上捡拾着麦穗,那副认真的小模样,让他们更加惭愧。
赵光耀割着自家地里的麦子,还得照顾着全局。
看到几个大学子的窘况,赶紧说道:“行了,你们体验一下就行了。”
“先到边上喝口水,跟着他们去搬运吧,把麦子搬到麦场,摊晒起来。”
几个学子也不勉强,乐呵呵地抱了一捆麦子,摞到牛车上。
杜清枫和几位夫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山长啊,”董夫子感叹着,“咱们离梧桐村也近,以后还是要经常让他们过来做做农活才好。”
杜清枫点头,他也这么认为。
读书是明理,种田是知本。
若只知“仓廪实”,却不知稻谷如何从地里长出来,纵有满腹经纶,亦不过是空中楼阁,本末倒置罢了。
正所谓:
为官,必知民间疾苦;
为民,亦能安身立命!
……
凌安县县衙。
凌天和凌二、凌三一行人接到紫大山的飞鸽传书,计划的时间刚刚好,提前三天出发,也不用急着赶路。
四月六日晚上到达北元城。
在镇守府衙门休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去梧桐村。
没成想,计划往往是赶不上变化快。
凌天把县衙事务交代清楚,刚准备出行,出门就碰到一个车队。
一个庞大的车队。
直直地朝着县衙方向驶来。
为首的那个带队侍卫统领,还踏马的特别眼熟。
凌天一时之间愣住了,还以为是眼花。
他怎么会在凌安?
凌天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家伙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被放逐了?
待看到跟在队伍中间,很明显是在护卫旁边那辆马车的那位,凌天真的不淡定了。
他揉了揉眼睛,再睁开,还是那两位。
不光是凌天,凌二和凌三也都立体石化中。
这是活见鬼了?
那两位都把自个儿身边的第一人都派遣出来。
这是要搞哪样?
凌天无奈,只得退回县衙,接待这伙人。
“见过凌大人,”顾酌和暗一恭敬行礼,“卑职……”
“见过七……”
“停,”凌天皱着眉头,伸手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们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
不等他们回答,凌天又自顾自地说道:“小四,老实交代,你犯啥大错误,让你爹娘给赶到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凌宸哭笑不得,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上前一步卖惨道:“哎呀,七叔,小四可惨了,以后小四都要跟着七叔混了。”
凌宸小嘴巴拉巴拉地卖了会儿惨。
“七叔可不能嫌弃小四啊!”
凌天脸上那副嫌弃的表情再明显不过。
“七叔,小四为了早点见到七叔,日夜赶路,还饿着肚子,没吃早食呢。”
凌宸说话的同时,还捂着自己的肚子,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
肚子还配合着“咕咕”叫了两声。
不但是凌天,刚从陈向阳口中了解实情的凌二和凌三,嘴角抽搐得更厉害了。
本来正常赶路二十天就能到的路程,硬生生让他们给走了将近四十多天。
还日夜赶路?
是日夜游山玩水乐不思蜀了吧?
等待早食的时间,凌天问道:“我待会儿要去北元镇,你们就先留在此处,一周之内……”
“就会回来”四个字还没说出口,就被凌宸打断。
“别,七叔,”凌宸举手,“小四肯定是要和七叔共进退的。”
他才不要留在这里,他的目的地也是北元镇。
至于北元镇哪里,他就不知道了。
哎,走一步算一步吧!
凌宸又叹了口气,颇为乐观地想着。
凌天瞪着这个小不点一眼,闭了闭眼。
神他娘的共进退!
“行吧,想跟就跟着吧。”凌天慵懒地靠在椅背上,警告道,“我可是下乡去做农活的,你要想去,也是得下地的。”
“好好好,”凌宸乐了,“小四跟七叔一起做农活。”
他还从来没做过农活呐!
凌天嫌弃地看了看众人,恰在此时,衙役来报。
“大人,早食准备好了。”
“行了,”凌天挥挥手,“带他们去吃吧。”
“不要墨迹啊,最晚半个时辰之后必须出发。”
……
梧桐村。
一片热火朝天。
临近中午,家家户户都舍不得浪费时间,到田地里送饭。
紫家本身人口就多,再加上北晖学堂的夫子和学子们,都要在紫家吃午食。
所以,一大早紫家的烟囱就没有停止过冒烟。
大白馒头蒸了一锅又一锅,菜也是一大锅一大锅的,论锅来。
清炒土豆丝,大白菜猪肉炖粉条,红烧肉,猪肉炖萝卜块,凉拌萝卜条,外加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四个热菜,一个凉菜,五菜一汤。
菜的品种不多,但是量是足够大啊。
几百号人的饭食,紫家人又启用了紫二郎做的专属托盘。
待学子们领到自己的托盘,才发现,原来他们平时用的餐具,都出自梧桐村紫家。
学子们也是累得狠了,看到还冒着热气的饭菜,恨不得上手去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