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好他,刘辩转过身,目光投向韩暨,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
“韩卿,朕让你带的东西呢?”
韩暨一路都在小心翼翼护着木盒,他快步上前,恭敬的呈上。
“陛下请看。”
刘辩亲手打开盒子,殿内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聚焦过去,伸长脖子想看看是个什么东西。
只见刘辩从盒中取出一顶制作极为精巧,按比例缩小的冕冠。
白中带青,前圆后方,前后各垂旒,每道旒上串着几颗晶莹温润的玉珠。
这是太子冠!
刘辩郑重将太子冠戴在刘韶的头上。
冕冠对于刘韶来说极为不习惯,脖子不自觉的缩了缩,对这突如其来的装饰感到困惑,伸出小手,好奇的去抓眼前晃动的玉珠串,食指勾住一颗珠子,试图往嘴里塞。
刘韶还小,刘辩并未过多苛责,仍由他自己玩着。
刘辩转身继续看向众人,宣布道:“诸卿,朕欲立皇子韶为太子。”
这是他第一次将立太子的事,正式的当臣子们的面说出来。
册立太子肯定不是坏事,尽早确立,臣子们就有了方向,将来不至于出现皇子夺储君引发动荡。
不少人都打算今年年底开始劝诫天子办了这件事。
如今天子这么早就主动提出来,让人深感意外。
正常情况下,大臣们从嫡长子三岁就开始上书。
通常劝到皇子十岁会有结果。
先帝那一朝就不说了,到死都没个人选。
杨彪还等着早些上书,将来刘韶继位了,说不定还念着杨家的好。
天子比他更早!
除非是家里有人在宫里当妃子的,谁会说不同意?
今天说一句臣以为不妥,将来刘韶还不得磨刀霍霍。
他是嫡长子!
他率先出生,他的父亲是天子,他的母亲是皇后!
王允最先高呼:“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杨彪暗骂,老山羊最近精的跟狐狸一样,他跟着参拜。
其余人学的飞快。
刘辩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目光扫过众人,“看来,诸卿对此事都无异议了?”
杨彪立刻上前一步,“陛下,大皇子乃中宫嫡出,序齿为长,天资聪颖,性情仁孝,立为储君,上合天意,下顺民心,臣等唯有欢欣鼓舞,岂有异议之理?”
说的天花乱坠,刘辩听的高兴。
“臣等附议。”
王允、荀彧等人齐声应和。
这确实是所有人的心声,唱反调的人一定是脑子出问题了。
“好!”
刘辩声音斩钉截铁,“既然如此,那便这么定了!自今日起,皇子韶即为皇太子,移居东宫!”
“陛下圣明。”众臣再次高呼。
荀彧上前一步,他考虑得更为长远细致,躬身问道:
“陛下,每日的奏疏文书,是否需要抄录一份,送至东宫,以便太子观政学习?”
他视线投向正努力与冕旒上的玉珠搏斗的储君,觉得自己符合常理的问题,好像不那么符合常理了。
刘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刘韶刚才还在玩耍,因为荀彧那又是奏疏又是观政的话,表情肉眼可见的呆住,一丝晶莹的口水顺着嘴角滑落,连带那颗被他含了半天的玉珠也一起掉了出来。
刘辩不由失笑,三岁就要九九六?
那倒是不必,字都不认识。
“不用,比较经典的奏疏,可抄录一份送到养性殿,等太子日后再学习借鉴。”
“臣遵旨。”
荀彧躬身退下。
紧接着,大鸿胪戏志才手持礼册出列,他询问道:
“陛下,太子既立,不知册立大典是否需要举行?”
刘辩闻言,斜睨了他一眼,反问道:“若是不举办这册立大典,会如何?”
戏志才思索道:“太子乃国本,册立大典旨在告于天地宗庙,布于天下臣民,使名分早定,人心归附,若不行此礼,恐怕……名不正,言不顺。”
“那你还问朕?”刘辩挑眉。
戏志才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解释道:
“陛下明鉴,非是臣多此一问,国之重典,需要耗费许多钱粮。”
“多少?”
戏志才估算了一下,谨慎回答:
“若依常例,各项仪仗、赏赐、宴飨筹备下来,约亿钱以上,若陛下欲彰显天家威仪,规格再大些,恐怕需十亿钱以上。”
听到这个数字,刘辩神色不变。
他的少府还算充盈,这点钱倒是不缺。
“钱不是问题,少府支应即可,需要多少时日筹备?”
“回陛下,一应器物、仪仗、人员调度,至少需数月时间方能齐备。”
刘辩略一沉吟,如今南方战事未平,并非举行盛大典礼的最佳时机。
怎么说也得等人员到齐,共同参拜。
“既然如此,卿先着手准备着,待南征凯旋之后,再择吉日举行。”
“臣领旨。”戏志才松了口气,躬身退下。
一直捧着宗族世谱的宗正刘虞此时也上前一步,“陛下,臣即刻便修订宗族世谱,以告列祖列宗。”
从今往后,刘韶这一脉就是正统。
刘昀等其他皇子,虽都是刘辩亲生,但在他之后,都将成为旁支。
“陛下,老臣有所请求。”
喊话的是王允,刘辩点头示意他说。
王允搓着手,道:“太子少傅之职不是还空着吗?老臣就挺合适。”
本来他馋的是太子太傅的职位,奈何早就被皇甫嵩摘走。
很早之前提名的时候,大臣们举荐了卢植、举荐了朱儁,就是没提他。
王允的请求出乎预料,刘辩摇头道:
“朕以为不妥,太傅是朕的老师……”
别把他的皇儿教傻了。
王允一本正经道:“老臣虽年事已高,但愿做田间老牛,不辞辛劳。”
他打定主意要做两朝帝师。
他又补充道:“更何况,太子跟老臣亲近。”
“这……”刘辩陷入为难。
王允帮他挡了那么多事,他还真不忍拒绝。
干脆把问题抛给荀彧,道:“荀令君以为如何?”
荀彧笑道:“臣以为不失为一段佳话。”
大将军皇甫嵩兼太子太傅,太傅王允兼太子少傅,哪代东宫有这么豪华的太子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