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赵曙和宰执大臣们的第二次颇有深意的对话。
赵曙这一次和他们谈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问这些人:“唐明皇开创开元盛世,为何后期会有天宝之乱?”
和上次一样,面对赵曙突然冷不丁地这么一发问,中书省的宰相和参知政事仍然保持沉默,他们都在跟韩琦一起揣摩上意。枢密院方面再次出面帮赵曙挽尊,富弼答道:“明皇初平内乱,励精求理,为政得人,所以治安。末年任非其人,遂至祸乱。人主惟在择人,决不可使奸人当国事也。”
赵曙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而枢密副使吴奎则从军事角度分析了这里面的原因,他说:“明皇用王忠嗣统制万里,可矣,安禄山之桀黠,亦令统制万里,安得不兆乱乎!”
富弼是在说为政要精选得力大臣为辅弼之臣,如此方可让国政平稳天下太平,这一点赵曙倒是很有自信,在他眼里韩琦就是绝对的国之良臣,什么杨国忠和李林甫之类的祸国殃民之徒完全没法跟韩琦相比,所以这方面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于军事方面,相比统御万里控驭十万虎狼之师的王忠嗣和安禄山,宋朝的武将在他们面前几乎就是被阉割掉的太监,宋朝立国百年还未曾有过谁能够拥有上述两人这般的权力和实力。所以,武将作乱危害江山这个忧患对宋朝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换言之,相比唐朝天宝动乱之前,宋朝根本没有导致社稷倾覆的那些危机和隐患,但这不代表赵曙就什么也不会做。
既然上层结构没有问题,那就夯实一下言官系统。谏院那边,司马光一直都干得很不错,此人虽然也时常给赵曙添堵,但好在他也不是韩琦和富弼的人,这样的人完全值得继续信任和重用。御史台方面,赵曙决定给他们更换一个首脑,现在这个御史中丞王畴明显跟韩琦是一伙的,这让赵曙觉得不放心。他把王畴给提拔为了翰林学士,然后从河北瀛洲将正在当地做知州的唐介给调回京城担任御史中丞。
相信大家应该都还没有忘记这个唐介,他的“丰功伟绩”早已名垂青史,两宋三百年里他可谓是唯一的一个敢于在朝堂上对皇帝和宰相大声呵斥的言官,这样的一个大名人赵曙怎么可能忘得了?对,御史中丞就得用这样的人,只有将这样的人放在朝廷里才能震慑住所有人——甚至包括韩琦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唐介的回京很快就让赵曙看到了成效,枢密副使吴奎之前不是说安禄山不是个东西吗?此时的大宋皇宫里就有这么一号人物让赵曙很是不爽,但奈何此人与曹太后之间交情匪浅,所以赵曙不好亲自出面收拾他——这人便是内宫的超级大太监、时任宣政使、入内都知、安静军留后的任守忠。当年让张贵妃得以彻底俘获赵祯“芳心”的皇宫行刺案就是任守忠最后带兵平定的,他也由此而平步青云成为了掌管内宫一切事务的大宋第一太监。
任守忠具体都干了哪些让赵曙感到不爽的事呢?这可就多了,司马光在弹劾任守忠的奏疏里给他列了十条大罪并极力请求将此人公开斩首,这十条大罪概括起来就是:以谄媚事仁宗、横行后宫、贪得无厌、结党营私、侵吞皇族私产、外结宗室妄立新君、阻挠赵曙为嗣、挑拨和制造赵曙和曹太后之间的矛盾、见赵曙亲政立马进谗言诽谤曹太后、讨好皇后并离间皇后和太后之间的关系。
这些事情里面有好几个都是犯了赵曙的大忌,首先就是任守忠当初不赞同让赵曙来当这个皇嗣,因为他在外面早就有了自己的人选;其次就是赵曙疯病发作期间任守忠在太后和皇帝之间制造矛盾和事端妄图废掉赵曙;再然后便是赵曙亲政之后他彻底倒向赵曙转而开始在赵曙面前攻击曹太后。凡此种种都让赵曙觉得此人甚是可恶可卑且绝不能留。
在赵曙的授意下,向任守忠发起攻击的可不止司马光的谏院,唐介的御史台也联合谏院对任守忠群起而攻之,就连枢密使富弼也觉得任守忠论罪应当予以诛戮。可是,这时候的韩琦却脑子里突然生锈犯起了糊涂,他说赵曙能够当上皇帝这里面也是有任守忠的一份功劳,即使没有功劳也是有一份苦劳。
富弼当场大怒,他直接转身对韩琦质问道:“陛下能够荣登大宝全是出于先帝的意愿,而太后在这其中也是助力颇多,陛下要感恩也是应该感恩先帝和太后,任守忠之辈竟然也敢说自己有功于陛下,此何其谬也!如此说来,那先帝和太后对陛下的恩德又该怎么说?”
韩琦当场被顶得无言以对。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富弼此时对韩琦的态度已经明显发生了变化,二人的矛盾可谓是已经公开化。在富弼眼里,已经沦为政客甚至是政棍的韩琦已经不配得到他的任何尊重。此外,韩琦这时候为什么要帮任守忠说话呢?这其中只能有一种解释,任守忠很有可能是韩琦在内宫中的超级耳目。韩琦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稀奇,身为宰相要想让自己的位置稳固,要想准确掌握皇帝的动态和心思以及后宫的情况,那么韩琦就必须跟内宫里的太监搞好关系,这种事不止韩琦一个人做过,在他之前的历任宰相基本上都在后宫里有自己的耳目。
遗憾的是,韩琦的这个耳目尽管可以通天,但其能量与危害性却也着实不小,搞不好就会酿出虎大伤人的悲剧。然而,让韩琦感到庆幸的是,任守忠这一次面对言官集团的弹劾和指控选择了佛系做人,他很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而且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攀咬任何人从而跟他一起下水。
是的,我们说得是下水,而不是下地狱,因为任守忠最后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降为保信军节度副使并将其迁往蕲州安置(有一定自由空间的政治监管)。 当然,这也算得上是韩琦和任守忠之间的一种交易,韩琦保了任守忠的命并且让他一直活到了七十九岁,作为回报 ,任守忠丝毫不提他与韩琦之间在私下里有过什么交集和往来。
亲政、大赏皇族、重组言官系统并铲除后宫中的奸佞之徒,赵曙在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感觉甚是畅快。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讲述宋朝的历史也超过了百年。记得在前言部分,我曾说过宋朝的每一任皇帝都没能躲过战争的威胁和阴云,包括在太平年间在位时间最短的这位宋英宗。就在赵曙这会儿刚躺下来喘气的时候,战争的阴云却突然降临在了他的头上——西夏皇帝李谅祚觉得自己的使者受到了宋朝的蔑视和侮辱而在这年的七月发兵十万越过了宋夏的边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