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要去两湖总督府?”
赵明华听了春暖的话后皱眉:“那儿可不好玩儿,让她省省心吧,好好待在京城哪儿也别去。”
“她几斤几两啊?她会啥啊?她要去了纯粹就是拖累,赵明朗还得担心她。”
“你呀。”春暖见他直接上火了,连二哥都不喊直呼其名了,真正是哭笑不得,随手递了一杯水给他:“坐下歇歇。”
赵明华一仰脖子一口喝完。
“咋这么酸呢?”
“酸梅汤,自然是酸的,解渴消暑。”
春暖拿起团扇轻轻的扇着。
“二嫂是要去,但不是现在,至少要等年后两湖地区稳定,瘟疫全没有了才能去。”
说起这事儿,春暖又想起了一个问题。
“你得购买一批石灰送去,让春宁和二哥在大街小巷全部通洒一遍。”
“石灰干嘛用?”
通洒一遍?
“消毒,石灰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杀灭瘟疫,这事儿得办。”
差点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了。
“好,我知道了,明天就去安排。”赵明华再次强调:“你一定要拦住那个没脑子的女人,别去给赵明朗添乱。”
赵明朗干成了二品官,这已属赵家祖坟冒青烟了。
她上赶着去只会添乱,去拖后腿。
不怕厉害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友。
“你呀,有规矩一点,要是让母亲听见了又该说你了。”
“本来就是,那女人就是没脑子,那地方岂是能去的。”
“那你说,如果你去当了这个差,是希望我去还是不去呢?”
“当然是希望你也去,但是,你与她不同,你有足够的自保能力,还能顺手救人帮忙,她除了吃饭外什么都帮不上。”
赵明华……这人说话真的很挨打!
“放眼整个大周,比你厉害的女子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你看当年你才多大,自己一个人就敢去漠北。”
赵明华骄傲着呢,自己的媳妇那是能文能武,就算放到荒野她也能好好活着回来的。
没错,当年肖家回到蜀地,被肖氏一族害得上山挖野菜,他还记得两个小姑娘不停的问:“阿姐,这个能吃吗?阿姐,那个这是啥,可以吃吗?”
全靠了这个阿姐掌眼不然能将断肠草给摘回去将全家送走。
后来的日子里也是她这个阿姐支撑起来的,甚至还带动了隔壁的邻居罗家也发达了。
所以他的媳妇就是最厉害的女子!
“秋燕也就配赵明朗那个书呆子合适,这要是嫁给别人,会被算计得骨头渣都不剩。”赵明华道:“也是她命好,遇上的婆婆是你母亲,但凡换一个,她日子也不好过。”
春暖抿嘴一笑:这人尽瞎说什么大实话。
只是,赵明华肯定不会想到,这一桩亲事自己也是尽了力的,若不是看在婆婆好相处的份上,又怎么会分享给好姐妹呢?
没错,好姐妹就是要有福一起享。
状元府,春暖向公婆提出了想去两湖的事儿。
“你说明朗升为两湖总督了?”
赵老爷……嗯,没错,以前在昌州,人人见他都会喊一声赵大夫或者赵掌柜。
但是在京城,他没有重操旧业,就在京城当起了老爷,因为他爹还在,下人们也喊他老爷,当不了老太爷。
这会儿听到儿媳妇说二儿子升了官,而且是连升四级,惊得半天合不拢嘴。
“是的,父亲,我父亲在朝堂上亲自听见了皇上的圣旨的,所以,夫君可能三五年都不会回京城。”秋燕道:“夫君的家书可能会报喜的。”
“好啊好啊。”
赵老爷兴奋的站了起来:“这是大好事大好事呀,来人,准备香炷,我要给赵家的烈祖烈宗上香,告诉他们这个喜事儿。”
“还有,来人,给我准备笔墨纸砚,我要写一封家书告诉家中的老太爷和赵明清。”
“对了,还有还有,赶紧的,派人去告诉老三两口子一声,让他们晚上过来赴家宴。”
“是了,让采买去买些回来,厨娘辛苦一下,今晚一定要做点好菜,我要一醉方休。”
“还有还有,来人,每人赏一个月月银,主家有喜,大家同庆。”
一连串的安排下来,下人们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句话。
又增加了一个月月银!
是因为二爷高升。
“恭喜老爷,恭喜老太太,恭喜夫人。”
“好,好,好,都赏都赏,大家当差都仔细些,别出了差池,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周氏对下人很好,下人们也懂事,忠心又勤奋。
主仆相处融洽得很。
状元府里一片欢喜。
赵明华夫妻带着儿子来赴家宴。
一家子人少也就没分开坐了。
“父亲,二哥升职,您在外更要小心谨慎。”赵明华不得不给自己的父亲提醒一下:“这一次,二哥的职位较高,到时候主动来结交你的人可能会很多,您万万不可随意应承什么。”
“为父懂得不比你少。”
赵老爷都气笑了,这小子还训起了老子来了。
“父亲,您别笑。”赵明华这次来还真有事儿要问:“您是不是和昌盛典当行的冯掌柜走得近?”
“是啊,我在那里看中了几样物件儿,冯掌柜给的价格合适,一来二去的,就成了朋友。”
“父亲,在京城,最明智的自保就是不交任何朋友。”赵明华无奈得很:“所谓的朋友都是利益交换的,您知道昌盛典当行的背后东家是谁吗?”
赵老爷摇了摇头,他去问人家东家是谁吗?这岂不是很不礼貌?
“是左相。”
赵明华道:“左相与我二哥不是同类型的人。”
说直白一点,就是根本的两派人。
“啊?”
“父亲,在京城,没有无故的交好,都是有利可图。”
赵明华知道左相要从他父亲入手时就很生气,所以,先来告诫一下父亲,然后再收拾那个冯掌柜。
“好,为父听你的,以后就不出门交往了,就在家中研究研究药丸如何?”
看来,他也得学自己家老爹,为了是不给儿子惹上麻烦。
“甚好。”赵明华很欣慰:父亲倒底是头脑清醒,很听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