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和公孙哲签署的这一系列协议,当然要经过皇帝的审核。因为钢铁集团是皇家有股份的,因为夷州是天子的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
不只是皇帝知道这些协议的内容,蒙恬、张诚、赢弘毅、赵杏儿、公孙尼子都有各自的渠道知道这些协议、这些计划的详细内容。
张诚对此并不表态。沉默的看着这些协议,只是轻轻一叹。
澳大利亚西部和北部地区都是无人区,在这个时代,占领也就占领了。殖民活动是必须进行的。
李灵所构想的那个外派建厂、迁徙蛮荒部落人口充实夷州的方案,已经是张诚所能知道的所有殖民类型里最干净的一种了。
至少,这种移民短期内没有对原住民的残忍掠夺。是非常和平的方式。
而且,由于矿山区的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很长时间都不会需要和当地土着产生冲突。
至于未来……
儒家的教化,是领先这个时代所有文明的,儒家能够把土着改造成为很好的臣民,改造成农夫、匠人、牧民。
只要他们遵守律法、信奉儒家思想,无论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都是大秦的臣民。
同样是蛮族,就没有比匈奴人更难对付的蛮族。
而如果夷州的产业和大秦高度依存,这块土地在未来上千年里,都会成为大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现在在做的一切,在很久以后的未来都是自古以来。
历史,是秦人写的。因为秦人有文字、有史书、有碑刻!
在每一块土地上写下大秦的名字,这事儿很容易。
当整个夷州岛都说秦语的时候,它就是自古以来的大秦。
只是,从倭岛迁徙女子去岛上工作服务……这不符合张诚的价值观。
不过,你不可能在没有女子的情况下,让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男子甘心在远离故土万里的地方生活、工作。
事情总要解决。
当初赵佗开发岭南,带去了三十万士兵和二十万移民,这五十万人也要在当地和百越女子婚娶,才能安生下来。
只是……
倭人女子,可不如百越女子那么可信。
李灵的计划书中阐述了对倭人女子未来的处置意见:让她们永生不能回到故土,大秦的文化、文明、技术,就永远不会带回倭岛。
就……
也可以接受吧。
只要一代人忘记了倭岛,他们的后人能以大秦为母国,两三代人不会回到倭岛,也许就能教化成大秦的臣民?
不然,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总比奴隶贸易,从非洲和美洲大量运送劳动力去夷州更平和吧?
倭人女子固然不该承受他们民族还没有造下的罪孽所该承受的惩罚。但是现在在倭岛,这些倭人女子的命运难道就更好?
倭岛上的婚配方式,放在大秦是匪夷所思的,访妻婚、夜爬盛行数千年,直到二次大战前后才被废止,那又是什么光彩的生活?夜爬的传统中,爬上女子床的可不都是外村的男子,甚至还有女子的父兄,这些都被写入倭国人的诗歌中,传颂千年。
相比之下,李灵的处置,对倭人女子来说,真不见的是多么的黑暗和屈辱……
还是那句话,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宿命。对倭人的宿命,张诚只能尊重理解。
公孙尼子接到儿子的长电报后,也是长久的默默不语。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自己这个小儿子出息了,夷州的总督,这是堪比王侯的地位,也就是当前不兴诸侯王,不然总督几乎可以媲美诸侯王了。总督制度显然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兼有郡县制和诸侯制的好处,却没有总督割据海外的隐忧。
总督是一个官职,是朝廷任命的。不可世袭。
而且夷州自己不能出产粮食,所有生活物资都需要从大秦海运,这就扼制了夷州的命脉,让夷州永远也不可能割据分裂。
但是那个征用倭岛女子登岛服务的说法……
公孙尼子苦笑,那不就是管仲女闾的变种?那东西说出来好听吗?
管仲也是春秋时代的人杰,儒家对管仲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但是女闾这件事却是管仲的污点,没法洗干净。
自己的儿子要搞这样一个东西,那在历史上会留下什么好名声?
只不过,几万十几万精壮男子赴夷州工作,毕竟不能人人拖家带口。到时候阳盛阴衰出现乱子怎么办?阴阳调和是世间大道,李灵的这个方案,也算是一种解决之道?
李灵那个女子,看起来文文静静的,怎么想得出这么歹毒下作的方案?那一对浓黑的眉毛,看起来就多么的阴险恶毒?
都是自己这个校长教化无方啊!
公孙尼子捏着这份电文,彻夜难眠。
接下来的几天,公孙尼子都没有回到学校巡视,而是在自己的私邸中独自抚琴,琴声不绝数日,
等到公孙尼子回到学校的时候,双手都裹缠了白麻布,明显是双手的手指都受了伤。
朝廷上,叔孙通显然已经知道了这份计划的详细情况,但是叔孙通对其中的不妥之处一言不发,只是赞颂皇帝陛下的圣明,和海外拓展疆土的威武。
自从御史府被清洗以后,叔孙通显然更加沉默安静,不再挑剔皇帝亲厚的这些大臣的过错了。
倭岛女子的命运?这个关我叔孙通屁事?
而发现三千万平方里国土,获封五大夫和总督这个事儿,显然也给海外探险的团队一个全新的刺激。这一年秋季,申请购买楼船、注册海外探险的船队数量激增,无数人畅想,自己也能寻找到一块巨大的海外领土,能够一跃成为总督,从此光宗耀祖改换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