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商业船队,正在海面上游荡。这是追逐鱼群的捕鱼船队。
徐福仙人发明了氨气制冷技术,这项技术在制冰、中央空调等方向都得到了应用,在海上,这项技术被用在捕鱼船的鱼获保险上。
海上打捞上来的鱼,装在铁皮筐子里,码放在冷冻仓里,不多时分,就会冻的梆硬。
这些鱼从铁皮筐子里再倒出来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个包裹着很多鱼的冰块。
使用带有保温车厢的卡车,这些鱼可以一直运送到长安城,到了长安城,那可就值钱了!价格能翻十倍上去!
虽然河南地和关中地的人,历史上都不怎么爱吃鱼,那是因为以前河里的鱼有土腥味,烹饪又缺乏油脂。没有油和醋,去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
随着南洋的香料运往大秦腹地,随着大豆种植广泛、各地也建设了很多油坊,随着张村铁锅的普及,鱼已经开始变成一种很好吃的食物了。
大秦的人现在明白了,孟子为什么会说“鱼我所欲也。”
尤其是来自大海里的这些鱼,冰冻的这些鱼能很好的保持其新鲜,烹出来的鱼肉质鲜甜。海鱼通常不像河里的鱼有那么多刺,吃起来也更方便。
巩侯张诚在巩邑发明过一道菜——将黄河里的红尾巴大鲤鱼在油锅里炸过,用葱姜蒜糖醋烹料汁浇汁。那个鱼犹如要越过龙门一样,味道酸甜,很是美味。
糖醋这个味型,据说就来自巩侯府邸,这个菜从巩侯府邸传出来,先是在巩邑理工大学的食堂备受欢迎,后来才流传到巩邑和洛阳的饭馆子。现在已经是巩邑的一个地方名菜,来巩邑的人都要点一条巩邑糖醋鲤鱼来吃一吃的。
但是这个菜在长安就流行不起来,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巩邑洛阳一带的黄河鲤鱼,味道最为鲜美。而上游和下游的鲤鱼,都有浓重的土腥味。即便下重料,也很难遮掩这味道。
而海上送来的各种冷冻鱼,在厨房化冻后,很多种类的鱼甚至清蒸都很鲜美,而香煎、红烧等烹饪方法也都极为美味,
因为海鱼脂肪含量少、无论怎么烹饪都不会太油腻,据说还能补脑。因此长安洛阳两地的富户现在流行吃海鱼,皇帝更是每餐必然有一道海鱼的菜。
自从开始吃海鱼以后,扶苏觉得自己的脑子果然聪明多了。
冷冻技术,为海鱼拓展了巨大的市场,也让海上捕鱼业成为特别有潜力的行业。这个时代的海洋是非常干净的,整个大海几乎没有被人类碰触过,海中的鱼群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庞大,让人无法想象。
渔船出去一天,放下网,收起网,几个小时后就会满载而归。
捕鱼比养殖猪羊都要获利丰厚。养猪羊还要等几个月到一年时间,捕鱼只要出去一天,就能带回几千斤的海鱼回来,海鱼可比猪羊肉要贵重的多。
关中大商家任威敏锐的看到这里面的商机,第一时间就买下了最新型号的带有冷冻仓的捕鱼船,在阳城港建立起好几个捕鱼队。在渤海、东海地区捕鱼。
两个多月时间,这支船队投入的成本就全都收回来了。连赵杏儿都佩服起这个关中的大商人——按说任威也不算是什么见过大世面、懂得新技术的商人。就只是靠着对巩邑生鲜冷库的了解、冷冻捕鱼船的技术手册,以及一鳞半爪听到的海上捕鱼的消息,就能拼凑出现代渔业的前景,然后就一往无前的砸钱投进去!
这些冷冻鱼虾,靠着铁路网,运送到几个大城市,每天几十个火车皮的冷冻鱼虾,让这位任大东家成为这一年快速蹿起的大秦商业明星。
只能归于是商人的本能。聪明人哪里都有,一些人天生就能抓住时代的机会,正如张校长在流体力学的课程上所讲:当风口来的时候,猪都能上天。
养猪的任大老板反正能上天!
渔业产业是个相当复杂的产业,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是冷冻海鱼,还出产干制品和腌制品,一些价值比较低的鱼,打捞上岸就会在海边就地腌制或者晾晒成鱼干,然后装箱卖给天下商行。
这一条船就是这样一个以捕捞鱿鱼为主的渔船。
鱿鱼的肉和一般海鱼的肉性质完全不一样,所以鱿鱼很适合晒干保存。这艘船因为没有冷冻仓,所以只能捕捞这种适合制作鱼干的种类。
船老大是多年海上营生的老渔民,新掌握了这艘蒸汽动力的渔船。
这个船更大、一次可以装载的鱼获更多;更快,甚至能追上逃窜的鱼群;可以在海上停留更长时间,也更能抵御狂风和巨浪。
打捞上来的鱿鱼就用铁丝穿起来,在船上直接悬挂起来晾晒,鱿鱼脱水以后,再撒上粗盐装到木箱子里。这就能再度脱水。等到了岸上的时候,把这些埋在粗盐中的鱿鱼干取出来,再进行一次晾晒,直到完全脱水,就可以分类按等级卖给那些来采购的商人。
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营生。
尤其是自从诚记商行开始销售一种机制渔网之后,一网下去,收获更多,就更加容易。
刚刚这一网鱿鱼,怕不是有上千斤。换做以前,谁敢相信有一网千斤的收获?千斤的网你根本就拖不动拉不起,但是现在的渔船上都有各种绞盘滑轮,绞盘连接的是船上的蒸汽机,力量极大。哪怕是两三千斤甚至更重的渔网,都能拉上来。
满船的渔民正在忙碌的整理鱿鱼,一条一条穿孔悬挂,老船长却一刻也不敢放松,紧张的盯着海面。海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遇到,船长的责任不是跟大家一起去晾晒鱿鱼,而是照管好这条船,保住大家的安全。
一个巨大的黑影从船的前方出现,腾跃而起,巨大的阴影笼罩了驾驶舱。
船老大立即拉响手边的汽笛,三长两短,全船示警,所有正在忙着晾晒鱿鱼的船员立即惊起,纷纷跑回自己的位置上。
“准备弩炮!”老船长声嘶力竭的喊声,通过船上的大喇叭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