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巴士是香江5间专营巴士公司之一,主要营运港岛巴士路线及来往港岛及九龙的过海路线,亦有营运少量九龙和新界的巴士线。
麒麟巴士的一大特色,就是现在车上都会安装了液晶体显示屏,播放由麒麟巴士公司与麒麟电视台合作制作的电视频道“麒巴资讯旅程”。该频道的节目集信息娱乐于一身,更不时有各种关于祖国历史现况和世界时事文物的节目,极具可看性。
小季同志在香江港岛经营巴士路线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巴士车辆作为一个新闻和广告发布的载体。
这是和他的大传媒大娱乐的思路是一致的。
未来麒麟巴士在新世纪。并购了“城巴”,并把巴士运行线路跨过维多利亚海港,进入到了西九龙以及将军澳等地区的线路。
麒麟巴士也成为和九龙巴士并称的香江两大巴士公司。
9月7日,香江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做空手段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
9月8日,香江9月恒指期货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
“宇宁啊,港府把期货合约的价格推高到这个数字,已经差不多保稳了。
金管局是先采取市场对决的手段,获得优势地位之后,再出台限制炒家的规定。”
“嗯,宁叔,上个月28号那一天的790亿交易量,最为关键,这将迫使那些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
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可是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现在的恒指期货合约价格,如果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
所以基本上这些投机商,这些国际炒家,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再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他们只能认赔,离场滚蛋。
这次才是完全胜利了。”
“是啊,上个月28号,港府动用了那么多的资金,最终也才获利约20亿港元。
但是国际投机商们并不甘心,这叫垂死挣扎了。
港府也担心他们反扑,继续乘胜追击,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这些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这次我们旗下的若干只蓝筹股表现也不错,我们也配合港府进行了几次回购。
不过,这次投机商最后的主意,是打到了汇丰控股那只股票的头上。”
至此,在香江金融市场肆虐了一年多的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香江的金融保卫战完全胜利了。这一战香江政府动用了1,180亿港币,折合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
国际投机商们野心勃勃的针对香江的进攻,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大的炒家损失了上百亿美元,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还有一家大型的国际对冲基金因此宣布倒闭。
“下一步,就是港府这次投入的外汇平准基金的退出,我看他们的方案也不错。”
这次港府投入的1180亿港元的救市资金,并没有打了水漂。香江金管局之后完成了一次平准基金管理史上公认成功的退出尝试。
具体方式上,香江金管局成立了盈富EtF指数基金,以购买外汇基金当时购入的蓝筹股。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盈富EtF基金时,未采用国际惯例的篮子股票种子基金方式发行,而采用现金Ipo的方式发行,Ipo费用由港府承担,由港府进行信用背书。
现金Ipo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将资金“还”给外汇基金,避免作为战略安全工具的平准基金空仓太久,无法应对风险。
此后,香江股市开始慢慢上涨。
不过香江的楼市还是没有起色。而且情况是越来越糟。
港府和前世一样,从1998年的6月份就开始不再对外出售地皮了。
直到2002年的11月,港府出台政策护盘楼市,但也同样没有什么效果。
香江的楼市触底,是到2003年8月份了。
可惜,后来的香江地产市场又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连续15年的上行。
到季宇宁穿越的时候,香江楼市的状况就是8个字,买不起楼,租不起楼。
9月份,国内的抗洪抢险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
这场席卷南北,百年不遇,关乎国运的巨大自然灾害,也让所有的国人极大的凝聚了民心和士气。
9月22日、23日两天的《人民日报》报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1979年以来的19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人民币猛增到.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8%。
9月24日,当天的 《人民日报》报道:国内1997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51亿元,年均增长15.6%。国家的外汇储备到1997年底达139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10月3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到1997年底,国内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已达近11.6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26.6倍;完成工业增加值3.2万亿元,增长7.6倍;实现利税7602亿元,增长7.3倍。
10月8日,国内《新闻联播》报道:自1978年到1998年上半年,国内累计生产粮食82.127亿吨。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2.7%,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国内粮食总产量在1996年更突破了5亿吨大关,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这一系列国内的发展的数字,也让国人颇为振奋,大家从数字上,体会到了国家发展的速度。
进入10月份以后,北美的股市又开始进入了新的一轮儿大涨。
标准普尔500指数从7月到10月下跌逾15%,但此后却又大幅走高,牛市一直延续到2000年初。
而道琼斯工业指数继1995年11月21日首次超过5000点(5023.55点)之后,在1998年10月已经超过了8000点。
未来到1999年3月29日,道琼工业指数收盘达到了.78点,首次超过了点大关。仅仅一个月后的5月3日,它收盘时达到.70点,首次超过点。但到2002年中期,它回到1998年的8000点水平。在2002年10月9日,道琼工业指数掉到7286.27点的低点,这是自从1997年10月以来的收盘最低点。
至于北美三大股指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更因互联网行情而进入快速上升轨道。
2000年3月10日,创下5048.62点的历史最高点位。2002年10月跌至1108.49点。这差不多是1995年的水平。
小季同志,看着他旗下高科技板块各个企业的市值,他感觉自己就像坐在了火箭上。
市值最高的麒麟视窗公司,已经突破了3000亿。
按照前世微软的轨迹,明年的峰值,估计也会像微软那样,超过6,6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