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文殊、普贤离了灵山,并未即刻返回各自道场,
而是默契地驾云同行,往那云深不知处而去。
云海缥缈间,普贤菩萨率先打破沉默,其声清越,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文殊道友,如来法旨已下,须得加快劫难进程,以免再生枝节。我等先前所布之局,当需再细细梳理一番,务必周密。”
文殊菩萨颔首:
“道友所言甚是。只是……这后续劫难,牵扯颇多,尤以狮驼国一难,最为关键,却也最是令人放心不下。”
普贤(法戒)自然明白文殊所指,接口道:
“道友是指……我那师弟,金翅大鹏?”
“正是此僚。“
普贤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似乎想起这大鹏便有些头痛,
“这厮……唉,脑子总是不太灵光,行事全凭喜怒,不通权衡,易被人当枪使。”
原来,当年金翅大鹏雕和法戒拜入闻道人门下。
后闻道人感悟天道,由道入佛,
这金翅大鹏便也随之入了佛门,算是个“佛二代”。
因其根脚深厚,神通广大,
尤其是一身速度堪称三界极速,初时在灵山也颇受礼遇。
待到如来佛继承佛祖之位,统摄灵山,
金翅大鹏这厮眼见着当年许多同门,甚至一些修为、资历不如他的,都因种种缘由得了正果,
特别是自己的师兄法戒,先是成了上古七佛之一,
后倒驾慈航,也成佛门四大菩萨之一,
地位尊崇,这大鹏心中便越发不平衡起来。
“同辈”如今高坐莲台,受万佛朝拜,更是妒火中烧,积怨爆发。
终于在一次庄严盛大的盂兰盆会上,眼见诸佛菩萨宝相庄严,受万圣朝拜,自己却位列末席,
金翅大鹏心中积压的不平与妒火瞬间冲垮了理智。
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借着一个由头当场发难!
“如来!你处事不公!”
一声厉啸撕裂了祥和的法会,但见金光爆闪,瑞气崩散,这厮当场现出妖魔本相。
双翼伸展若垂天之云,霎时间殿内光线晦暗,只余羽翼下呼啸的阴风;
一双利爪寒光四射,仅仅划过虚空,便带起阵阵裂帛之声,惊得护法天龙盘缩不安。
这厮根本不顾什么清规圣地,双翅一振便扑向莲台宝座,目标直指如来!
殿内顿时大乱,琉璃灯盏摇曳欲灭,香花宝幢东倒西歪。
五百罗汉齐声怒喝,结阵上前阻拦,却见那大鹏雕巨喙张开,
宛若一个深不见底的幽暗漩涡,沛莫能御的吞噬之力瞬间笼罩全场!
五百罗汉身形不稳,周身佛光竟如溪流归海般被强行吸走,金身瞬间黯淡;
更有修为稍浅者,脚下踉跄,直接摄入那无底巨口之中!
整个大雄宝殿被七搅得佛光破碎,梵音断绝,一派鸡飞狗跳的乱象,
一场千古未有的法会险些就此酿成塌天大祸。
如来见局势即将失控,更不忍见罗汉遭劫,当即屈指一弹。
一道温无可抗拒的佛光后发先至,精准地照定大鹏真身,
将那吞噬之力悄然化去,稳住了几位险些遭难的罗汉。
“金翅大鹏,且息雷霆之怒。”
佛光如网,将那庞大的妖身缓缓束缚。
金翅大鹏虽奋力挣扎,搅得周天云气翻腾,却终究挣脱不得这慈悲之缚。
僵持片刻,其凶焰稍减,心知不敌,
方才在如来浩瀚无边的法力与理据面前,悻悻然收了神通,
被吞纳的罗汉得以生还,众僧这才惊魂甫定。
昔日,世尊于传位之前,曾对普贤意味深长言道:
“你这师弟,心性桀骜,因果特殊,乃为师特意留给继任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贤当时闻言,心中尚有困惑,未能全然领会其中深意。
直至亲眼见证金翅大鹏雕如何在盂兰盆会上搅动风云,
普贤才恍然惊觉——此僚的存在,本身便是世尊留下来给如来添堵的。
当时灵山初定,如来为彰显佛法无边亦慈悲为怀,更为了稳定大局,便没有施展雷霆手段将其镇压。
而是好言“安抚”,以其神通广大、护法有功为由,
特封其为“佛门大护法”,地位超然,名义上直属佛祖麾下,
成了如来的“专职”护法,享受正佛级的供奉与礼遇。
这大鹏虽仍觉屈才,但见如来给足了面子,地位也算独特,
这才悻悻然作罢,收了凶焰,但那股不服管的桀骜之气,却从未真正消散。
普贤听文殊提起这茬,也是无奈摇头:
“此僚确是个不安分的因子。不过,也正是因其凶顽难驯,将其置于狮驼岭旁的狮驼国,与青狮、白象一同设难,方能显出劫难之可怖。”
说起这狮驼国旁的狮驼岭,却非寻常之地,原名叫做尸陀林。
此乃佛门一处极为特殊所在,是专供僧人抛弃肉身皮囊之地。
这佛门修行方法与道门迥异,
道门讲究“性命双修”,视肉身为渡世宝筏,是承载元神、沟通天地的根基,极为重视肉身的锤炼与守护,追求天人合一。
而佛门恰恰相反,肉身被视为“臭皮囊”,是烦恼、欲望的根源,是修行路上的障碍与枷锁。
因此,许多修行有成的僧人,在境界突破到一定程度或为了更纯粹地追求佛法时,
会选择主动舍弃原有肉身,其神魂则进入佛门圣地八宝功德池,
以无量功德与信仰之力重新凝聚更为纯净的“法身”或“报身”。
而那些被舍弃的旧肉身,便会被遗弃在尸陀林。
此外,佛门之中,亦有大量普通的僧侣与虔诚的信徒,
或因横祸、或因病患、或因寿终正寝而亡故,
其遗体依照习俗,亦多送往尸陀林,行“天葬”或“兽葬”之礼,
任由豺狼虎豹、鹰鹫秃鹫啃食,以此完成最后的布施,
象征将一切(包括肉身)还于天地,断除对“我执”的最后一丝挂碍。
长年累月下来,尸陀林中积聚的森森白骨与尚未完全腐化的躯体,早已超越了常人想象的极限,
层层叠叠,堆积如山,蔓延似海。
刺鼻的腐臭与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股令人作呕的、独属于此地的“氛围”,
寻常生灵哪怕只是靠近边缘,也会神魂不稳,几欲昏厥。
也正因这里有源源不断、几乎永不枯竭的“血食”供应,
此地如同一个黑暗的漩涡,吸引着三界内外无数嗜血妖兽、凶戾鬼物从各个阴暗角落汇聚而来。
它们在修行,为了争夺“口粮”而相互厮杀,使得这片土地愈发危险。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妖魔在饱食了那些蕴含着一丝微末佛力或精纯信仰之力的僧侣、信徒血肉之后,
往往会发生异变,不仅妖力魔气大涨,灵智渐开,性情也变得更加狡诈、凶悍。
当尸陀林日常“供奉”的血肉,已然无法满足它们日益膨胀的胃口和提升修为的渴望时,
它们贪婪的目光,便自然而然地投向了尸陀林之外。
那往来于此地的行商旅客,附近村落城镇的无辜居民,便成了它们新的狩猎目标。
一时间,妖魔肆虐,骸骨铺路,周遭生灵涂炭,造下无数杀孽,怨气冲霄。
然而,诡异的是,每当杀孽积累到一定程度,怨气凝聚不散时,
总有“恰逢其会”的佛门高僧“悲天悯人”地现身。
僧人手持念珠,口诵真经,施展无上佛法,
或“超度”那些被妖魔残害的亡灵,使其怨气稍平;
或“降服”那些制造了过多杀孽、已然“业力缠身”的妖魔,将其打回原形甚至“形神俱灭”。
一番功德无量的操作之后,弥漫的戾气与业力被佛法净化,
天地重归“清明”。
而那些在超度与降妖过程中产生的、最为纯粹和庞大的功德和信仰之力,
却受到无形指引,化作点点金芒,跨越虚空,最终尽数归于西天灵山,滋养着那极乐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