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

首页 >> 大明第一臣 >> 大明第一臣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谍战岁月 衣冠不南渡 大宋泼皮 带着系统闯南洋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满级绿茶穿成小可怜 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 四季锦 武炼巅峰 特工之回到清朝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 - 大明第一臣全文阅读 - 大明第一臣txt下载 - 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六十五章 张家也有逆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朱元璋没有接受张希孟的建议,白瞎了那么好的三个名字。要知道这可是一生要强的大佬勋花钱请人代笔,获过奖的自传啊!

你只要同意这个名字,回头让我帮你写,别的不说,把你送上“明勋祖”宝座,还是没问题的。

很显然,朱元璋和勋宗那种不爱作为的不一样,他不只是爱做事,而且精力超乎常人。

本来朱标监国,老朱无事可做,这位心情就不好,他留在北平,迟迟不愿意回应天,也有这个考虑,毕竟他回去了,还能干什么?

跟儿子夺权玩吗?

可是这次和张希孟谈话,让老朱打开了思路……没错,他已经建立了大明朝,而且还治国十多年,这个大明朝已经初具规模。

朱元璋继续劳心劳力,励精图治,估计也就这样了。

继续严厉整顿官场,杀几个贪官污吏,也就是这样了……更何况这种事情朱标都可以做,又何必老朱费心思。

朱元璋应该做的是和张希孟一样,从政务当中跳出来,替这个天下定规矩,拾遗补缺,精心呵护,让大明朝能发展得更好。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明朝也是朱元璋的儿子,是他一手创立的,到了今天,该让大明朝像是成年的孩子一样,自己运行发展。

朱元璋只要在旁边看护,提供指导和监督,也就是了。

没错!

这就是张希孟嚷嚷着要闭门着书的原因所在!

这个家伙,一肚子算计,心眼比谁都多,想得比谁都长远,提前多少年,就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问题是你怎么不跟咱说一声啊?

就凭咱们的关系,你开诚布公,跟我掏心掏肺讲清楚,咱们君臣一起布局,共同进退,难道不好吗?

在你眼里,咱朱元璋就这么糊涂?

非要贪恋权力,连自己儿子都不让吗?

而且这样也不是放弃天子权柄,而是换一种方式,来治理这个国家。

这不是挺好吗!

朱元璋仰天长叹,“妹子,咱跟你说,这个张先生,心眼太多,一点也不实诚,咱以后一定要防着他,千万别吃亏了。”

马皇后都懒得听了,“朱重八啊,你清醒点,别的不说了,你说自己写书,写你这些年的经历,你有那个本事吗?你这几年,是读了不少书,认了不少字,也会写几首歪诗,但你想写书,不还是要靠张先生吗?”

“而且这种关乎国家的大事情,只能你自己想,哪有张先生教你的道理?”马皇后简直是耳提面命了。

“我劝你一句,多请教人家张先生,别闹笑话,你想写书,想为了国家规划未来,这事情是张先生的本事,你多跟他聊聊最好。”

马皇后这一番教训,算是让老朱凉快了,也冷静下来。

他能打仗,也能治国,但是涉及到总结经验教训,写成书籍,给后人参考,那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先一点,就是要怎么立意!

写这个东西,是要给自己擦胭脂抹粉吗?

很显然不是的。

要想让后人参考,那就必须真实。

朱元璋花了几天时间,努力回忆当初的日子,尤其是童年,自从记事开始。

经历的种种,包括给地主放牛,家庭剧变,寺里出家,流浪在外,所见所闻,一直到决定投军。

朱元璋计划着用十万字左右,甚至更多一些,写清楚民生,以他们一家为蓝本,仔细分析,讲清楚他们经历了什么,同时期的百姓经历了什么……

其实只要把这事情写清楚,有些事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不是他朱元璋天生反骨,也不是他天命所归……而是这个大元朝,真的不给人活路,和他一样的百姓,实在是太多了。

千万万万的怒火,汇聚成了红巾起义。

这才有了覆灭元廷的怒火。

这第一本结束之后,到了第二本,就该写自己如何发展壮大,建立大明……到了这个环节,张希孟就要冒出来了。

因为有太多的事情,都是他和张希孟一起商定的。

前面他无所谓了,到了这一步,就要剖析这些决定,仔细审视种种的安排……老朱不停在脑海里,一遍一遍过着这些事情,他还挺高兴的,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老朱沉溺其中,不停忙碌着。

外面其他人更没有闲着,蓝玉已经统兵进入高丽。而李善长也前往辽阳,调配后勤。

朱棣倒是没走,还留在北平,但也是不断筹措粮饷军械,支持用兵。尽管三个人都堪称大缺大德的典范,但他们各自有所求,干起事来,格外卖力气,丝毫不敢打马虎眼。简直比那些君子强多了。

而就在忙碌之中,朱棣收获了一封来自张庶宁的长信,内容很多,张庶宁写了足足有三万多字。

相比起朱棣嚷嚷着干大事,张庶宁写得就实在多了。

这是他随着一位学堂的先生,做得调查。

同样参与调查的,还有不同年级的学生,他们走访山东各处,一共去了三个府,十多个县。

洪武十一年的寒假,都在忙活这件事。

本来张庶宁年纪还小,没有资格参加,他是主动申请,经过先生点头,他才有机会参加的。

可是一番调查下来,让张庶宁吓得不轻。

他在信里跟朱棣讲,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初他爹留下的均田法令,留下的田赋制度,有着巨大的漏洞。

如果在十年之内,不能尽快拿出方案,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你也知道,我爹有着很高很高的声望,我的这位先生,能够研究我爹的漏洞,拿出详实的证据,证明我爹的错误。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儒士风采。此番到复旦学堂,认识的朋友不多,但是能遇到一位名师,我十分幸运。只是他还不知道我爹就是张相公,不知道以后他会有什么想法……”

张庶宁写了很多,朱棣都耐心看着,他也替张庶宁遇到自己佩服的名师,感到高兴。

但是这位老师,究竟研究了什么东西,能让张庶宁如此钦佩呢?

其实他研究的东西也不复杂,就是根据他的调查,当下山东的家庭当中,在洪武三年之前结婚的家庭,普遍有五个以上的孩子。

这段时间,正是大明收复山东,并且开始恢复民生的日子。

每家五个孩子,几乎是平均两年就一个,有点甚至更多。

而最早的那一批孩子,现在也快十岁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再过五年,最多五年,就有一大批年轻人,需要成亲,建立自己的家庭。

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这一批孩子,他们出生之前,已经完成了一次按人头分田……也就是说,他们是没有土地的。

在成年之前,让父母养着,吃家里的,没有问题。

但是一旦成亲,是不是要给他们解决生计的问题?

所以调查的结果,就是最迟在五年之前,就要着手进行新的土地划分,要给新出生的人分田!

这个结果倒也不让人那么吃惊,毕竟当初张希孟在制定分田办法的时候,就提到了,在十年,二十年之后,要重新划分。

就像府兵制一样,这也是历史已有的东西。

但是这位复旦学堂的先生,指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和以前不同的问题。

当初张希孟设置田赋的时候,采取的是梯次征税……也就是粮食越多,交的越多。

毫无疑问,这是个很公平合理的东西,哪怕现在看来,田多粮多,就多交税,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问题也就出在理所当然上,因为一家五六个孩子这么生,人口的增加,远远超过了土地的上限。

也就是说,下次分田,即便一切都顺利,每个人头,能拿到的土地,都会大大减少。

譬如说原来一对夫妻,能拿到一百亩田,到了现在,他们生了四个孩子,一家的田,就要分到五家。

每家的田亩数量下降到二十亩,而按照梯次纳税的规律,实际上缴纳的田赋,会大大下降的。

这也不复杂,就是个简单算术,假如一家一百亩田,产粮一百石,采用梯次纳税,五十石以上,就要交百分之二十,甚至三十,朝廷能收到多少税?

可如果分成了五家,每家只有二十亩,税率又是多少?要交给朝廷的有多少?

这里面的差额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即便什么都不变,一切顺顺利利,在下一次分田之后,大明朝的田赋收入,也会急速下降。

无关土地兼并,也无关逃避税赋。

当初就是这么设计的。

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下一次分田,大明的田赋一项,至少下降三成,甚至会更多。但如果不重新分田,新生的人口,就失去了土地,很难生存下去。

需要如何生存?

和这件要命的事情比起来,其他的事情,都算是小儿科。大明真正的危机不远了。

朱棣看得目瞪口呆,以至于脑子纷乱,心神恍惚……很显然,张庶宁不会撒谎,他参与的这场调查,非常靠谱。

要真是像张庶宁讲的这样,大明朝岂不是面临着生死劫难吗?

朱棣知道这事很重大,他也没敢乱说话,只是两天之后,是马皇后生日,作为唯一在身边的儿子,朱棣帮着忙前忙后,替母后张罗。

老朱还在弄他的书,正好就要写到田亩这一块,老朱显然还很满意当初张希孟的安排,他随手把书稿拿给了朱棣。

“瞧瞧,能不能看懂?”

朱棣怔了怔,他不光能看懂,还能看出问题来。

“父皇,那个咱们是不是准备重新分田了?”

朱元璋眉头微皱,“是有这事,但是李相公一直在压着,不知道孙炎怎么打算的?”

朱棣恍然,“那他一定是担心田赋骤降!”

朱元璋一怔,“这,这话怎么说?”

朱棣眨巴下眼睛,张先生可别怪我啊,我也是推荐你的儿子啊!你们一家人,肉烂在锅里,不亏的!

朱棣迟疑了一下,就把张庶宁的信,递给了老朱……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大小姐她又美又飒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九转霸体 天唐锦绣 末世神魔录 超级女婿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 重回1982小渔村 小阁老 元后传 直播:这只鹦鹉太秀了! 姜六娘发家日常 战锤巫师 虚空塔 我的资质能无限提升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剑来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雷武 穿越医妃要和离,战神王爷悔哭了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师士传说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知否之袁家庶子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我在亮剑搞援助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我以我血挽山河 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最近更新三国大反派 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 王直 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 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 大乾边关一小卒 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 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大乾:逍遥皇太子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东周策 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 - 大明第一臣txt下载 - 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 大明第一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