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时间悄然来到了35分钟。
观众席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梁曼君正努力地眺望着远处的山坡。
那坡上也有观众,有工作人员,还有一些速度明显不快,还在努力从相反方向的雪道向上滑的运动员。
他们当然不是梁曼君要等待的。
那是选手们过来的方向,她想看到李柏顺顺利利地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哎呀,不好,好像李柏被超过了!”
旁边郑老师忽然嚷嚷起来,她正隔着厚厚的手套,捧着手机看网上的实时直播呢!
其实现场也有大屏幕,只是,不是中文的解说,她听不懂。
不用等梁曼君去看手机,现场的观众就欢呼了起来。
山坡上冒出了一串身影。
打头的确实不是李柏。
俄罗斯名将、三枚奥运会金牌得主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抱着他的滑雪杆冲在最前头。
李柏紧随其后。
他被博利舒诺夫的一次爆发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位俄罗斯的传奇选手确实很有实力。
不过,李柏也不是追不上。
他只是注意到了前面到了下坡路段。
下坡路段速度快,强行超车有风险。
李柏便按住了内心的冲动,没有加快脚步,只是跟在博利舒诺夫身后滑行。
他们下坡的时候,速度轻轻松松地超过了55Km\/h。
李柏躲在博利舒诺夫身后,还能蹭一蹭对方的风,减少风阻。
每个人的下坡技术动作都有细微的区别。
博利舒诺夫和克莱博都喜欢将身体压得很低,有点像将大腿抱住了一样。
李柏则是稍微抬起一些。
这是之前身体的【协调】性不够好留下来的动作习惯。
就好像公路车的Itt比赛那样,他可以把头压低,但没法把身体都压到车上去。
现在李柏的【协调】属性提升上来了,这个习惯却没完全改过来。
不过,没有关系。
没有匍匐下来,也方便李柏迅速切换身体的姿态。
在进入到平地的时候,李柏没等惯性带来的速度消耗殆尽,直接抓着滑雪杆开冲。
博利舒诺夫在滑行期间,其实是有扭头看身后动静的。
但李柏的时机选得太好了,刚好卡在了博利舒诺夫转回头去的时候。
不过,博利舒诺夫反应很迅速。
他的眼角余光瞥见李柏杀出身侧,就也迅速起身,双腿蹬冰步快速滑动。
两人几乎是并驾齐驱。
“加油,李柏加油!”
一侧的观众席中,包括梁曼君、郑老师在内,还有不少的中国来的观众摇着中国的小旗子,拼命地为李柏加油。
这激烈的竞争,让人恍惚觉得已经到了终点前的冲刺。
但实际上,他们才刚刚完成了第五圈,最后一个决胜圈刚刚开始。
前面来到了一个弯道!
博利舒诺夫先发制人,他牢牢地卡在了弯道内侧。
李柏要保住位置,只能从外侧走。
可高速滑行之下,他们都不免受到了离心力的影响,齐刷刷地往外侧偏移。
应对这种情况,李柏和博利舒诺夫都做出了非常标准的动作。
他们以更靠近内侧的右腿为支撑腿,高频率地滑着左腿。
李柏控制住了身体的姿态,但他要弯道超车的计划还是受到了影响。
就在博利舒诺夫和李柏都往弯道的中间溜去的时候,内侧出现了一个橘黄色的身影。
那是克莱博!
克莱博表现出了更加细腻的肢体控制,他不仅迅速接近博利舒诺夫和李柏,还给人一种要从内侧超越上去的感觉!
至少,在直播的镜头里是这样的情况。
还好,大家都刚刚准备替李柏捏一把汗的时候,这个弯结束了。
大家往前滑的时候,直线的距离更清晰直观。
克莱博并没有超过去,他甚至还在李柏的身后。
当然,他确实缩短了距离!
第一集团的前面三人凑得比较近,后面几人则是被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还在苦苦地追赶中。
他们很快消失在了看台的视野里,梁曼君看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收回视线。
“没事啦,曼曼,李柏他后面再爆发就行,可能还有机会把第一抢回来!”
郑老师以为梁曼君是在着急李柏的成绩,出声安慰道。
“嗯。”
梁曼君微微一笑,跟她点点头。
其实,梁曼君一点都不担心。
她常年跑马拉松比赛。
对于马拉松业余爱好者来说,名次反倒是最不重要的。
能够参赛,以及自己取得突破,那才是她们五湖四海地去比赛的乐趣!
当然,梁曼君也对李柏有着足够的了解和崇拜。
这个弟弟体力不是一般的强!
他能拳打埃塞贝爷,脚踢肯尼亚乔爷。
梁曼君相信,在长距离的比赛里,场上这些北欧、毛子的大块头,肯定消耗不过李柏!
她没有猜错,在进入了冷杉浓密的山林雪道后,李柏再次发力。
镜头里的他大力地挥甩着滑雪杆,在上坡的过程中,也滑出了极快的速度。
博利舒诺夫也曾试图阻止李柏超越自己,他和李柏并驾齐驱地滑了几十米,但终于还是放弃了。
喘口气吧......
老毛子算是看出来了,他提前将李柏等对手甩开估计是很难办得到。
不如把力气留到最后的冲刺上。
克莱博也没有像他平时在世界杯的比赛中那样,表现出了统治级的实力。
他尝试过追上和超越,但最终还是只能紧紧跟随。
“这个中国人,实力竟然也如此强劲!”
克莱博终于发现自己不能只盯着博利舒诺夫看了。
这一届奥运会,博利舒诺夫和李柏都会成为他获得更多奥运会金牌的绊脚石!
就看是他被绊倒,还是将他们踩在脚下了!
40分钟的比赛时间悄然过去,选手们已经迎来了最后最后的决战时刻。
但他们的身体此时都相当的疲倦,体能就算没有见底,也达到了一个难以为续的阈值。
“慢点吧,追不上了......”
阿蒙森望着远处的三个人,内心极度挣扎。
他很想追上去,可是,脑袋中的经验判断告诉他,这上百米的距离就好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渐渐的,他有点不太能提得起劲。
而这时候,之前奋勇追上第一集团的俄罗斯小将阿梅尔琴科从他身边窜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