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岁还没成亲的话,只能嫁给二婚成为继室,或者是嫁给身子残疾的人。
特别是贾元春这种在宫中当女史的女子。
肯定不可能随便嫁出去。
要找条件好的人家,实在是太难了。
除非成为别人的继室。
再说条件好男人要娶继室,也有很多错过姻缘的女子争夺。
就好像当初的林如海一样。
要不是他先定下许如欣,说不定有不少女子抢夺起来。
如今贾元春刚归家,上哪儿去找那么合适的人给她。
十七、八岁的少年肯定不可能看上二十四五岁的女子。
至于二十五六岁还没有娶妻的男子,不是穷就是懒,或者是残疾。
贾家大小姐也不可能嫁这种人。
可以说她的亲事绝对是一个大难题。
……
闲聊一会儿。
三人起去找贾迎春等人。
来到她们所在的亭榭,只见一个个神色并不好看。
她们的到来似乎打破了沉默而尴尬的场面。
“呦喂,这是怎么了?”
王熙凤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打趣,“是不是咱们家的这些娇娇小姐们准备给大小姐送礼物啊。
让我来瞧瞧,各位妹妹们都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二嫂,我们一起作诗呢。”
贾迎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看了一会儿,也不知道谁才是头魁。”
“这还不简单。”
王熙凤笑道:“让我们来瞧瞧,总能分辨出你们谁写得更好。”
“别人就算了。”
薛宝钗掩嘴笑着打趣,“表姐你也能当裁判吗?
我们写的诗,不知道表姐你能不能读懂其中之意。”
这话一出。
众人的目光由不得向王熙凤望过去。
打脸啊!
当众打脸呢。
贾家众人谁不知道王家的女子只认几个字,没怎么学习琴棋书画。
一般来说自家人肯定不会轻易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没想到薛宝钗却一点颜面都不给王熙凤。
“我不能成裁判又如何?”
王熙凤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我这里不是有大嫂和玉儿表妹吗?
怎么,两位大才女还不能当你们的裁判?”
“玩乐游戏而已。”
李思琦轻声说道:“再说诗词这些东西,每个人的喜欢不一样。
好与不好,没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个人喜欢。”
说着话她便拿起她们写下的诗句。
看了一遍,便递给旁边的李纨。
李纨接过来阅读了一遍。
脸上露出笑容,“妹妹们好文采,风格都差不多。
如同《咏梅》这首诗,‘皑皑片片雪,点点缀缀红,迎寒两情意,故来如梦逢。’
我觉得挺好的。”
说完后也不管其他人表情。
对着李思琦笑道:“玉儿表妹,你喜欢哪首诗?”
“《咏竹》这首诗吧。”
李思琦接过话题,“‘青青迎风上,节节高升处,听来沙沙响,静守心心宁。’
看上去很简单,却是我喜欢的。”
“确实不错。”
李纨点头,“妹妹们写的诗没有华丽的词语去堆砌,看上去不过是普普通通诗句。
却能给人带来一种干干净净的感觉。
我觉得挺好的。”
“大表嫂所言极是。”
李思琦冲着她们点头,“古诗无数,我们不可能喜欢所有流传下来的诗句。
我们作诗只是兴趣和玩乐,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好与不好不重要。”
“玉儿表妹,此言差矣。”
贾元春的声音传过来。
大家才发现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
迎着大家的视线,贾元春迈步进来。
只见她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冲着众人点了点头,“玉儿表妹,好诗就是好诗,有些诗句写出来只不过是涂鸦之作罢了。
恐怕说是作诗恐怕会让人贻笑大方。
大嫂,你说对吗?”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每个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李纨语气不变,“每个人对诗词的喜好也不一样。
我倒觉得不必勉强。
不管是绝句好诗,还是涂鸦之作。
有人喜欢,或者是自己喜欢就好。”
“大嫂言之有理。”
贾元春笑了笑,看向李思琦,“不知玉儿表妹是否一样的看法?”
“是的。”
李思琦挑了挑眉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管是诗圣还是诗仙,相信他们也不敢敢认天下第一。
大表姐,你说呢?”
“确实如此。”
贾元春目光闪了几下。
看向薛宝钗,问道:“薛表妹,不知你写下的诗是哪一首。
挑出来我看看。”
“好的,大表姐。”
薛宝钗脸色微红,拿出自己写的诗递给她,“大表姐,你过目。”
“好。”
贾元春接了过来,一眼扫过去。
便知道写的是什么。
“《咏牡丹》,写得真不错,用词真好。”
说着话看向李思琦,“怎么,玉儿表妹不喜欢吗?”
“喜欢是喜欢,不过玉儿更喜欢《咏竹》。”
李思琦笑了笑,“所以玉儿觉得惜春妹妹写得更好。”
“是啊,湘云的《咏梅》也不错。”
李纨跟着点头,“各人喜欢吧。
元春妹妹喜欢《咏牡丹》也正常。
宝钗表妹写得也很好。”
“看来,每个人喜欢不一样。”
贾元春笑了笑,看向李思琦又道:“不知玉儿表妹要不要作诗?”
“抱歉。”
李思琦轻轻摇头,“玉儿今天没心情,也没这个灵感作诗。
请元春表姐见谅。”
“无妨。”
贾元春不在意,“玉儿表妹没兴趣的话,总不能勉强。
不知玉儿表妹对什么感兴趣?
不如我们大家一起玩玩?”
“画画吧。”
李思琦淡淡地扫她一眼,“有兴趣的话,可以画一幅喜欢的画。
不知元春表姐觉得怎么样?
元春表姐有没有趣?”
“可以。”
贾元春点了点头,“我也试一试吧。
喜欢的都可以动手画画。”
“行。”
李思琦没再理会她。
找到空位坐下来。
柳絮立刻把纸笔墨摆在她面前。
李思琦马上动手。
其他人相视一眼,谁也没有行动。
只有贾元春跟着坐下来。
她身边的丫鬟也把纸笔墨送到她面前。
于是真正动手的只有两人。
大家安安静静的,谁也没有主动说什么。
有人站在贾元春后面,有人站在李思琦后面。
都在看她们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