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接梁启超从日本来信让蔡锷前去,于是蔡锷东渡日本,在东京和横滨两地读书。】
【1900年维新人物唐才常在南方成立自立会,组建自立军,计划以武汉为中心,在湖北、安徽、湖南等省发动起义。蔡锷参加了自立会,并在起义前夕回国。但起义失败,唐才常等被捕遇害。蔡锷重返日本。】
【为实现救国救民的抱负,决心改习军事,立志流血救民。1901年考进陆军成城学校。1902年10月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
【蔡锷在成城、士官学校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梁启超在横滨创刊《新民丛报》,他曾入社襄理笔政,并在该报发表长篇政论文章《军国民篇》。他认为】
【中国今日之病,在国力孱弱,生气消沉,扶之不能止其颠,肩之不能止其坠。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人,则中国其真亡矣!】
【人有灵魂,国有国魂,苟丧厥魂,即陷灭亡。】
【故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国魂者,国家建立之大纲,国民自尊自立之种子。】
【1904年蔡锷回国。东南各省督抚争相延聘。他在江西、湖南和广西各地,从事军事教育和训练工作。在广西六年,任讲武堂总办,并提出广西练兵主旨:为求中国独立自由,必须战胜至少一个帝国主义的国家,以此为最高目的。】
【蔡锷在政治主张上是梁启超的追随者,站在立宪党人的一边,但同时又较敏锐地看到革命潮流不可抗拒,力图与革命派保持联系,对革命党人的活动他也常给以同情和赞助。】
大明。
崇祯时期。
“所以此人到底是何派?”
“朕看着天幕讲述,又是什么革命党,又是什么立宪派,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皇帝一派吧?”
“此人身为立宪派,却和一群造反的常混在一起,朕看这立宪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因为天幕没有讲述过立宪是什么,所以万朝古人对此也只有一些猜测。
大唐。
贞观群臣也在讨论这个词汇。
虞世南最先站出来说了自己的理解。
“立宪,君主立宪,从字面上理解,无非是制定法律,宪章之类。”
“若是让臣来解释,恐怕无非是君主制定法律,君主掌握制度之类意思。”
“只是看这蔡锷将军又是支持,又是同情革命党,更是后来加入的行径,恐怕……并非此意。”
“众所周知,后世之中国,积贫积弱,清廷割地赔款不断,以这位蔡锷将军的视角来看,恐怕无论是立宪派还是革命党,都是救中国的一种方式。”
“而其在立宪失败后也加入了革命党。”
“故而,臣猜测这立宪是一种介于推翻清朝和延续清朝之间的制度。”
“或许是类似于‘周公辅政’。”
闻言,李世民赞许的点了点头。
如此,对于身为皇帝的他来说,反倒是更能接受一些。
只是……
“那就是说,这清朝不愿意如此,皇权与立宪派之间最终导致无法共存。”
李世民思量了一二说出口,不过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贞观群臣就都不怎么接话了。
想想也是,若真是如此,立宪派本就是相对‘温和’革命党。
和皇权讨价还价,最终若是谈不拢,双方火拼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既然说是失败,想来这次是皇权占了上风。
而且天幕上也说这1900年左右就已经有革命党在行动了,那这一直延续到1912年,这清朝才被突然烈火燎原之势的革命党推翻,这时间也算不上短,和天幕上播放的几个月内席卷全国也不完全是一回事。
至少此前清朝应该剿灭过许多次起义。
大汉。
汉武帝时期。
“必须战胜至少一个帝国主义的国家,以此为最高目的?”
“这话说的也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虽说对这位蔡锷将军的经历还算钦佩,而且,看起来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以及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对方救国的热情和抱负。
但是对于对方说的这种话,刘彻还是不敢苟同。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相关的背景。
“难不成这清朝的对外战争一次都没有赢过吗?能让如此人物说出这种话?”
思来想去,只觉得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得刘彻,嘴角抽了抽,只能说对这清朝是失望透顶。
“好像朕自从天幕以来听到的皆是些割地赔款之语。”
“连那日本都输了。”
“不过帝国主义,说的就是那群列强吧?”
南宋。
赵构看着天幕上的叙述,不屑的冷笑一声。
“哼!”
“什么立宪派,革命派的,朕看全都是造反的刁民!”
“这什么立宪派还支援革命党?那这哪个皇帝能忍?”
“这不灭掉你那这皇帝当的干脆将脑袋砍下来给你算了!”
“朕看也是啊!”
“这打那些什么个列强,打输了最多就给点钱,人家就走了!”
“这和这群刁民打交道,这群刁民是真想让你死啊!”
“毕竟从那什么1840年打了几十年,这清朝赔款也赔了几十年,不还是一点事都没有,结果还是被这群刁民给推翻了!”
【武昌起义之后,云南响应,组织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推为云南军都督。】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逐步窃取了国家政权。】
大明。
朱元璋冷笑一声,这天幕上的文字给他逗笑了。
“什么叫窃取?”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哪怕是这后世没有什么皇帝!咱就不信这大总统手底下没有兵马能够坐的安稳!”
“这群革命党若是真有本事,就不要议和接着打下去。”
“分明是自己觉得打不赢,所以才选择议和!”
“还说什么窃取?!呵呵呵……”
大汉。
刘邦打了哈欠。
“这形式虽说复杂,但乃公也算勉强看明白了。”
“几年内,乃公看这场仗还得打下去,没完呢!”
东汉末年。
曹操吃着白米饭,配着夜宵的肉食和蔬菜。
将饭碗往桌子上一放。
“孤看这民国的旗号,也就是个汉献帝。”
“各家诸侯,都表面遵从,实际上暗流涌动。”
“今日这汉献帝是被这袁世凯掳了去,就不代表南方的革命党和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真心臣服了。”
“而汉献帝在手,这袁世凯,也可以发号施令,明面上,的确是天下共主。”
“只是这清末的势力过于盘根复杂。”
“不仅要考虑清朝内部,外界还有那更强势的列强。”
“恐怕……列强也不会坐以待毙啊。”
完整的清朝都不是列强的对手,分裂的清朝,恐怕就更不是了。
这种情况,曹操想了想若是自己穿越到这后世的时期,也不禁觉得头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