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世忠等人没眼色的行为狠狠吐槽了一番之后,刘禅又继续犯起了难。
韩世忠这家伙可是岳爱卿的好朋友,从他嘴里把这事儿提出来,应该是岳爱卿也想早点儿解决这个问题。
一想到这里,他便眼神幽怨的瞥了一眼岳飞。
真是的,你不想出头的话,就偷偷给朕递个条子,朕自然给你办的妥妥贴贴。
你怎么能借别人的口告诉朕呢?
难道,我们的爱已经消失了吗?
哼!
这一次朕就原谅你了。
如果你还有下次的话,朕一定狠狠罚你。
说到这里,他一个没忍住,还瞪了岳飞一眼。
先是被瞥了一眼,接着又被瞪了一眼,岳飞瞬间感觉脑瓜子嗡嗡的。
我干啥了?
他这边儿还在迷茫之时,就发现刘禅的眼神儿又变成了幽怨。
人怎么能这么坏呢?
只告诉朕要办事儿,却不告诉朕该怎么办。
你不说怎么办,朕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难道,你还想考验朕不成?
本来满腔幽怨的刘禅,一想到考验俩字儿,瞬间就是一激灵。
考验?
卧槽!
怪不得朕觉得这味儿这么熟悉呢。
这不就是前世,相父在京城之时的日常吗?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那叫一个欲仙欲死呀!
没想到啊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岳飞,也学会考验朕了。
你还真是......越来越有相父之风了啊。
但是,你恐怕还不知道吧,朕早就已经掌握了高分通过任何考核的精髓。
这个精髓便是.......出题人自己就是答案。
无论什么样的考核,只要想想相父是怎么做的,照着答出来肯定没错。
嘿嘿嘿.......
朕可是很聪明的!
自我夸奖了一番之后,他顿时就更有底气了。
让朕来想一想,以文制武这题该怎么破呢?
父皇当年,是请了相父出山担任军师之后,才一步步问鼎天下。
所以,军师很重要。
不论之前的军师,还是后来的丞相,都属于文官系列。
因此,文官并非不能治军。
只不过,并非所有的文官,都有相父之才。
一想到这里,刘禅瞬间眼前一亮。
然后,他便看向了韩世忠。
“爱卿啊,军中武将识字者占几成?”
这个问题,瞬间问的韩世忠一脸的莫名其妙。
但也只是愣了一下儿之后,他便马上回道:
“回官家,军中识字的军官,差不多占八成半。”
听到这个答案,刘禅顿时大出意外。
“这么多?”
“回官家,这都得益于元帅一早就在军中安排了教习,专门教授将士们识字。”
“哦,原来是这样啊。
那教授将士们识字的教习,皆是武官吗?”
他这么一问,韩世忠顿时尴尬了。
“呃,当然不是!
教授将士们识字的教习,自然是由文官来担任。”
听到这答案之后,刘禅顿时乐了。
“既然文官能担任教习,也就是说文官在军中,并非全无作用喽?”
刘禅这话一问,韩世忠顿时就闻出味了。
然后,他一下子就急了。
于是,他干脆不给刘禅继续问的机会,而是直接说道:
“官家,臣并非说文官无用。
臣只是觉得,文官毕竟不通战事,因此负责整理文书、教授将士识字等任务便是。
至于参谋军机之类的事务,便没有必要了吧!”
“哦?
爱卿真的这么想吗?”
看着笑眯眯问出这句话的刘禅,韩世忠顿时不知该怎么答了。
但本意其实并非如此,他真正想要争的其实是主导权的问题。
可话已经说到这里了,便宁肯矫枉过正,也不能再退回去。
想到这里,他便硬着头皮答道:
“是!”
听到如此简单的答案,刘禅微微一乐。
“那爱卿对于相......”
相父两人字儿出口之前,刘禅迅速改口道:
“丞相、法正、庞统、徐庶等人,爱卿你怎么看?
他们......可也是文官哦!”
听到这问题,韩世忠顿时感觉头都大了。
“这.......”
眼看韩世忠这了半天,后边儿话却一直说不出来,刘禅接着又问了一句。
“爱卿觉得,他们也不能参谋军机要务吗?”
刘禅这个问题,瞬间把韩世忠逼的脸庞涨红。
这可都是世间一等一的谋士,硬着头皮说他们不行?
这特么也太不要脸了。
后面三位先不说,仅丞相一人,诋毁的话就已经绝对说不出口了。
可是,要是如实回答的话,岂不是又掉进了官家的逻辑里面?
心里这么一犹豫,他顿时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然而,他这边儿急的满头大汗之时,一直在认真听着的虞允文却是敏锐的发现了华点。
因为他发现,官家刚才说话之时,将参谋两个字儿,咬得特别的重。
与张孝祥不一样,他在科举之前,可是当过一段时间地方官的。
所以,他特别理解,听上官家讲,要学会听重点。
那么,官家特意咬的两个重音,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参谋!
参谋?
嘴里反复斟酌这两个字儿好一会儿之后,他突然眼前一亮。
然后,他就往前迈了一步。
“官家您的意思是,即使是丞相、法正、庞统、徐庶等顶尖谋士,也只能参谋而不能越过主公决断军务吗?”
虞允文问出来这话之后,韩世忠先是震惊。
接着,越想眼睛越亮。
然后,他便满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官家,您真是这意思吗?”
但他的话问完了之后,刘禅却并未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了一直一言未发的岳飞。
“爱卿以为呢?”
见刘禅把话题引向了自己,早就已经猜到刘禅心中所想的岳飞也没再兜圈子,而是直接问道:
“官家您的意思是,文官可以参与军务,但最终采用与否,还要由领军将领来决断吗?”
岳飞这话一问出来之后,刘禅瞬间在心里给自己比了个大拇指。
耶!
朕就知道,相父永远都是标准答案。
世人都以为相父独断军政事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相父从未有过越矩之行。
无论对先皇还是对朕,相父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有提前汇报。
之所以看起来似乎是相父独断乾坤,只不过是因为父皇和朕都绝对的相信相父,并且坚决的执行他的建议而已。
所以,相父的一生所为,便是解决以文制武问题的答案。
文官当然可以参与军务,但角色只是军师,负责参谋。
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领军将军手中。
如果军师的才能足以征服领军将军,那便可能如朕与相父一般相处。
如果不能,则由领军将军来做最后的兜底。
毕竟,将军如果打了败仗,是真的有可能死人的。
如此,既发挥了文官的才能,又保证了战场的主导权。
完美!
嘿嘿嘿,朕可太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