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首页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史上第一纨绔 大明国师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权臣 一品驸马 特工之回到清朝 玄武裂天 下堂王妃揣孕肚流放,王爷急疯了 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章 封禅书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自古以来,那些受命称帝的皇帝们,哪个不想去封禅泰山啊?虽然也有没等到合适的机会就动手的,但还真没见过见到了吉祥的征兆还不去泰山封禅的。有的皇帝啊,虽然受命了但功绩不够,到了梁父山就觉得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德行够了又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啊,封禅这事儿就越来越少了。古人说啊,“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就废了;三年不奏乐,音乐就坏了。”每个盛世,皇帝们都会去封禅泰山以示答谢,到了衰败时期就停了。这封禅的事儿啊,远的有一千多年,近的也有几百年了,所以那具体的仪式啊、细节啊,早就失传了,我们也只能听听传说,具体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尚书里说啊,舜那时候啊,他观察天象,用璇玑玉衡来定七政。然后呢,他就去祭祀上帝,祭祀六宗,望祭山川,遍祭群神。他把五方诸侯进贡的玉圭收集起来,选个好日子,召见四方诸侯和州牧,把玉圭还给他们。每年二月啊,舜就东巡狩猎,到泰山。泰山啊,就是岱宗。他在那儿烧柴祭天,望祭山川,然后会见东方诸侯。这东方诸侯啊,其实就是那些小国的国君。舜还规定了四时、月份、日期,统一了音律、度量衡,修订了五种礼仪,规定了诸侯朝见天子时所带的五种玉、三匹帛、两只活禽和一只死禽作为进见的礼物。五月呢,舜就南巡到衡山;八月,西巡到华山;十一月,北巡到恒山。每次巡狩的礼仪啊,都跟泰山一样。中岳呢,就是嵩山。舜每五年就巡狩一次。

大禹继位后,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后来过了十四世,到了帝孔甲,这家伙啊,道德败坏,又喜欢搞神神鬼鬼的,结果把神得罪了,连他养的那两条龙都跑了。又过了三世,商汤讨伐夏桀,想把夏朝的社神迁走,但没成功,于是就建立了自己的社神。再过了八世,到了帝太戊,那时候朝廷里长出一棵桑树和一棵楮树,一夜之间就长得老粗了,太戊吓得够呛。伊陟就安慰他说:“妖邪胜不了德行。”太戊一听,就开始修身养性,结果那两棵树就死了。伊陟还推荐了巫咸,从此巫咸就开始兴起了。又过了十四世,帝武丁找到了傅说当宰相,商朝就复兴了,武丁也被尊称为高宗。有一次,有只野鸡飞到鼎耳上叫,武丁吓得不行。祖己就劝他说:“你得修修德行了。”武丁听了,从此国家就安定下来了。后来又过了五世,帝武乙对神明不敬,结果遭雷劈死了。再过了三世,帝纣就更加荒淫无道了,结果被武王讨伐。所以啊,看这些皇帝们,一开始都挺恭敬的,后来就越来越怠慢了。

哈哈,原来是《周官》这本书里的内容啊!那我就来重新翻译一下,看看能不能加点现代幽默元素进去。

《周官》这本书说啊,每到冬至,人们就得在南郊祭祀天神,迎接长日的到来;到了夏至呢,就得祭地神。祭祀的时候啊,还得用乐舞来助兴,这样神灵们才会觉得倍儿有面子。天子得祭全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岳的地位啊,就像朝廷里的三公一样尊贵;四渎呢,就跟诸侯差不多。那诸侯们呢,就负责祭自己地盘内的名山大川。这四渎啊,就是江、河、淮、济这四条大河,可以说是自然界的“四大天王”了。

天子祭祀的地方叫明堂、辟雍,听起来就像高级会所一样;诸侯们祭祀的地方呢,就叫泮宫,可能就是个简易版的祭祀场所吧。

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啊,他在郊外祭祀后稷来配享天神,又在明堂祭祀文王来配享上帝。从禹那时候开始啊,人们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传统。后稷是教大家种庄稼的祖师爷,所以就有了祭祀后稷的祠堂。这郊外的祭祀啊,社神的祭祀啊,都是古时候传下来的老规矩了。

不过啊,周朝灭了殷商之后的十四世,世道就越来越差了。礼乐制度都荒废了,诸侯们也都开始放飞自我。结果啊,幽王被犬戎打败,周朝就东迁到了雒邑,就像个落魄的贵族搬到了郊区一样。秦襄公攻打犬戎救了周朝,这才开始被列为诸侯,算是东山再起了吧。

秦襄公成了诸侯之后啊,他住在西垂,自认为自己是少昊神的后代,就建了个西畤来祭祀白帝。他用的祭品呢,是一匹黑色的小马、一头黄色的牛和一只公羊,这组合简直就像个农场动物大杂烩。过了十六年啊,秦文公在东边汧水和渭水之间打猎,他占卜了一下,觉得这儿是个好地方,就决定定居在这儿,开始他的新生活。

后来啊,秦文公做了个梦,梦见一条黄蛇从天上垂到地上,蛇嘴停在鄜衍。他醒来后就去问史敦这是什么意思,史敦说:“老板啊,这可是上帝的征兆啊,你得赶紧祭祀它,不然它可能会生气哦!”于是啊,秦文公就建了个鄜畤,用三牲来祭祀白帝,希望白帝能保佑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祭祀的过程啊,简直就像一部充满喜剧元素的古装剧,让人忍俊不禁。

这鄜畤还没建的时候呢,雍州旁边就已经有吴阳武畤和雍东的好畤了,可惜啊,都荒废了,没人去祭祀了。有人说:“自古以来啊,雍州这地方地势高,神明都喜欢住这儿,所以就在这儿立了畤来祭祀上帝,各种神的祠庙也都聚集在这儿。黄帝那时候就在这儿搞过祭祀,就连晚周的时候也在这儿祭祀过。”这些话啊,平时听不到,那些达官贵人们也不提这事儿。

建了鄜畤之后的第九年啊,文公得到了一块像石头的宝物,就在陈仓北阪城建了个祠来祭祀它。这神啊,有时候一年都不来,有时候呢,一年来好几次。来的时候啊,总是在夜里,光辉闪闪的,就像流星一样,从东南方向飞来,聚集在祠城上,看上去就像只雄鸡,叫声还特别响亮,就像野鸡在夜里打鸣似的。祭祀它的时候啊,得用一头牛当祭品,大家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陈宝。

建了鄜畤之后的七十八年啊,秦德公即位了,他占卜了一下,觉得雍州是个好地方,就说了句“以后咱们的子孙还能在这儿饮马于黄河呢”,然后就定都雍州了。雍州的那些祠庙啊,也就从这时候开始兴旺起来了。祭祀鄜畤的时候啊,得用三百头牛当祭品,还得做个伏祠。另外啊,还得在城门的四个方向杀狗,用来抵御灾祸。

这德公啊,当了两年国君就死了。他死后的第二年呢,秦宣公就在渭南建了个密畤,用来祭祀青帝。

又过了十四年啊,秦缪公立为国君。有一次啊,他病得厉害,整整五天都昏迷不醒。醒过来之后呢,就说他梦见上帝了,上帝还命令他去平定晋国的乱子。这事儿啊,史官还特地记录下来,藏在了官府里。从那以后啊,大家都说秦缪公是上过天的人。

秦缪公继位九年的时候,齐桓公已经称霸了,他在葵丘开了个诸侯大会,还想搞封禅泰山这一套。管仲就说了:“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君王有七十二家,我记得的只有十二家。像无怀氏、虙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干、尧、舜、禹、汤、周成王这些大佬,都是受了天命才去封禅的。”桓公一听就不乐意了,说:“我北伐山戎,西征大夏,南打召陵,九次会合诸侯,天下都是我罩的,咋就不能封禅了?”管仲一看这桓公是劝不动了,就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古时候封禅啊,得用鄗上最好的黍子,北里最好的禾苗,还有江淮之间那种一根秆子上长三个穗的茅草当垫子。还得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这些珍禽异兽来助阵。可现在呢,凤凰麒麟都没影儿,庄稼也长得稀烂,野草倒是一大片,连猫头鹰都常来光顾,这样的世道还想封禅?拉倒吧!”桓公一听,这才作罢。这一年,秦缪公还帮晋国把夷吾扶上了国君宝座。后来他又三次帮晋国安定内乱,真是个大忙人啊。秦缪公在位三十九年,然后就挂了。

又过了百来年,孔子开始讲述他的六艺之道。他提到啊,那些改朝换代后称王称霸,封禅泰山的,七十多个呢!但具体礼仪细节嘛,就难说了,因为资料不足。有人还问过孔子关于禘祭的事儿,孔子就说:“这个我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治理天下对我来说就像看手掌一样简单。”诗经里提到啊,纣王在位时,文王虽然受命,但他的政权还没扩展到泰山那边。武王灭了殷商后两年,天下还没安定下来他就去世了。真正让周朝德政得以实施的,是成王。成王那时候搞封禅,就靠谱多了。后来啊,周朝开始衰落,诸侯们都不听中央的话了,季氏这样的陪臣都敢去泰山祭祀。孔子看到这一幕,就忍不住嘲讽了一下。

那时候啊,周灵王身边有个叫苌弘的,他专门搞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因为诸侯们都不来朝拜周王了,周朝势力减弱,苌弘就想通过搞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来吸引诸侯。他弄了个射狸首的仪式,那个狸首啊,就代表那些不来朝拜的诸侯。可惜啊,诸侯们根本不买账,最后晋国人还把苌弘给杀了。从那以后啊,周朝那些搞怪力乱神的人都被说是苌弘一流的了。

又过去了一百多年,秦灵公搞了个大动作,他弄了个吴阳上畤来祭祀黄帝,又搞了个下畤来祭祀炎帝。这俩大神啊,可都是他秦家的老祖宗,得好好拜拜。

又过了四十八年,周朝的太史儋见到了秦献公,就跟他说:“秦国啊,一开始跟周朝是亲戚,后来呢就分了家,不过啊,五百年后两家还得再合起来。合家后的第十七年,就会有个牛逼哄哄的霸王出世。”那时候啊,栎阳还下了场金雨呢,秦献公一看,哎呦,这可是金子的祥瑞啊,于是就在栎阳建了个畦畤来祭祀白帝。

又过了百来年,秦国就把周朝给灭了,周朝的九鼎也就进了秦家的口袋。不过啊,也有人说那九鼎在宋国太丘的社坛消失后,其实是沉到了泗水彭城下面去了。

最后啊,又过了百一十五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这可真是牛逼哄哄的!看来太史儋说的那个霸王,就是指秦始皇没错了。这历史啊,真是比小说还精彩,一波三折,看得人眼花缭乱,又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开始琢磨自己的帝位该怎么定位。有人说:“黄帝那时候得了土德,所以有黄龙地螾出现;夏朝得了木德,于是青龙停在郊外,草木长得那叫一个茂盛;殷商得了金德,银子从山里往外冒;周朝得了火德,出现了赤乌的符瑞。现在秦朝取代了周朝,正是水德当道的时候。想当年秦文公打猎,还捕获过黑龙呢,这就是水德的吉祥之兆啊!”于是呢,秦朝就把河改名为“德水”,把冬十月定为一年之始,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基准,音乐以大吕为主调,办事都遵循水德的法则。

秦始皇称帝三年后,东巡各郡县,还在驺峄山祭祀,歌颂秦朝的功业。他召集了齐鲁之地的儒生博士七十人,一起来到泰山脚下。这些儒生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古代封禅都用蒲草裹着的车子,是为了不损伤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净地面来祭祀,席子用菹秸编成,这样容易遵循。”秦始皇一听这些议论各有各的说法,难以实施,于是就把这些儒生给贬了。然后他下令清理车道,从泰山南面一直修到山顶,还在山上立了块石碑,歌颂秦始皇的功德,表明他得到了封禅的资格。下山的时候,他选择了阴面的小路,在梁父山举行了禅礼。这禅礼啊,大体上采用了太祝在雍地祭祀上帝的礼仪,但封禅的具体细节都保密了,后世的人们都无从知晓。

说到这秦始皇上泰山啊,半路上就遇到了暴风雨,只好躲在大树下休息。那些被贬的儒生们呢,因为没被允许参与封禅的礼仪,听说秦始皇遇到风雨,就开始冷嘲热讽了。唉,这秦始皇也是不容易,想搞个大场面,结果还得挨雨淋,还得听那些儒生的风凉话,真是够闹心的!

秦始皇这哥们儿东游海上,到处拜祭名山大川和八大神仙,还特地找那些传说中的仙人羡门之类的。这八大神仙啊,听说从古时候就有了,还有人说是太公时期就开始祭拜的。为啥齐国叫齐国呢?就因为有个天齐啊!可惜啊,这祭祀的起源谁也说不清楚。

这八大神仙啊,第一个叫天主,祭拜的地方在天齐渊水,就在临淄南郊的山下。第二个叫地主,祭的是泰山梁父。天喜欢阴,所以祭天得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这地方叫“畤”;地喜欢阳,所以祭地得在湖泽中的圆丘上。第三个是兵主,祭的是蚩尤,这哥们儿在东平陆监乡,也就是齐国的西边界。第四个是阴主,祭的是三山。第五个是阳主,祭的地方在之罘。第六个是月主,祭在莱山,都在齐国的北边,靠近渤海。第七个是日主,祭在成山。这成山啊,斗入海中,在齐国的东北角,专门迎接日出。最后一个叫四时主,祭在琅邪,这地方在齐国的东边,大概是一年的开始。每次祭拜啊,都得用一头牛当祭品,巫祝们还会添点别的东西,比如玉币之类的,各有各的搞法。

自从齐威王、宣王那时候起,驺子这帮人就开始写书论述终始五德的运行规律,到了秦始皇这儿,齐国人就把这些书献给他了,秦始皇觉得挺有道理,就采用了。还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这些人,都是燕国人,搞的是方仙道,能化形解体,玩些鬼神的事儿。驺衍这家伙用阴阳五行的理论在诸侯间出了名,但燕齐海上的那些方士学他的技术却学不通,于是呢,那些怪诞、阿谀奉承、苟且迎合的家伙就开始冒出来了,多得数不完。

自从齐威王、宣王,还有燕昭王开始,就派人入海找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这三座神山啊,传说在渤海中,离人不算太远,但每次快靠近的时候,就有风把船吹走。听说有人去过,那上面啥都有,仙人啊、不死药啊,还有白色的禽兽,黄金白银造的宫殿。没靠近的时候,看着就像云一样;等到了跟前,三座神山却又跑到水下去了。想去靠近它们吧,风就又来了,把人吹走,怎么都到不了。历代君主啊,都心心念念想找到这三座神山。等到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到了海上,那些方士说的话就更多了。秦始皇觉得自己到了海上还找不到神山,不甘心啊,就派人带着童男童女入海去找。船开到海中央,都说因为风太大到不了,只是远远地看见了。第二年,秦始皇又游海上,到了琅邪,过了恒山,从上党回来。过了三年,又游碣石,考核那些入海的方士,从上郡回来。再过五年,秦始皇南到湘山,又登上会稽,一路沿海走,希望能遇到海中的三座神山,找到那些神奇的不死药。可惜啊,没找到,最后回到沙丘就崩逝了。

二世元年那会儿,秦始皇的儿子二世皇帝也学他老爹,东巡碣石,一路南下到海南,再走过泰山,最后到了会稽。每到一地,都得拜拜神仙,刻刻碑,彰显一下他老爹始皇的功德。可是啊,那年秋天,诸侯们就纷纷反叛秦朝了。结果你猜怎么着?才过了三年,二世皇帝就被人给暗杀了,真是世事难料啊!

自从秦始皇封禅之后,过了十二年,秦朝就灭亡了。那些儒生们啊,一直痛恨秦朝烧书坑儒,老百姓也怨声载道,都怪秦朝的暴政。于是啊,大家都传言说:“秦始皇上泰山的时候,被暴风雨给袭击了,没能完成封禅大典。”哈哈,这不就是典型的“没那金刚钻,还揽那瓷器活”嘛!

想当初啊,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都在河洛之间,所以嵩山被当作中岳,其他四岳则各按方位来定,四条大河也都在山东境内。可是啊,到了秦朝称帝,都城搬到了咸阳,结果五岳、四渎都在东边了。从五帝到秦朝,朝代更迭,兴衰交替,名山大川有时候在诸侯手里,有时候又在天子脚下。祭祀的规矩也是时好时坏,变化多端,根本数不过来。等到秦朝统一了天下,祭祀官们就开始整理天地、名山大川、鬼神的祭祀顺序了。

于是啊,从殽山以东开始,有名山五座,大川祭祀地两处。这五座名山啊,分别是太室山(也就是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和湘山。那两处大川祭祀地呢,就是济水和淮河。春天的时候啊,得用干肉和酒来祭祀,因为那时候冰雪消融;到了秋天河水干涸,冬天则要进行祈祷祭祀。祭祀用的牲口啊,都是小牛犊,还有各种祭祀用的器具和钱币,都不一样哦!

从华山往西,那儿有七座名山,四条名川。啥名山呢?有华山、薄山(这薄山啊,其实就是衰山啦,听起来就不怎么吉利)。还有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这渎山啊,其实就是四川的汶山)。那四条名川呢?有黄河,祭祀的地方在临晋;有沔水,祭祀的地方在汉中;有湫渊,祭祀的地方在朝那;还有江水,祭祀的地方在蜀地。这些山川啊,也是春秋两季,河水解冻和干涸的时候都要祈祷祭祀,跟东边那些名山名川的规矩差不多。不过啊,祭祀用的小牛犊、祭祀用的器具和钱币可都不一样哦!而且啊,那四大名山——鸿山、岐山、吴山、岳山,每年还得用新收的庄稼来祭祀呢!

说到祭祀啊,还得提提那陈宝节。每次祭祀的时候,都得加点儿美酒呢!这些地方啊,都在雍州的地界,离天子的都城也不远,所以祭祀的时候还得多加一辆车,四匹小马驹。

那啥霸水、产水、长水、沣水、涝水、泾水、渭水啊,这些其实都不算大川,但因为它们离咸阳近,所以也都跟名山名川一样祭祀,就是没啥特别的加礼。

汧水、洛水这两个水坑,还有鸣泽、蒲山、岳鞚山这些地方,都算是小山川吧,每年也得按时祭祀,就是规矩可能没那么严格。

雍州那儿啊,日神、月神、参星、辰星、南斗、北斗、荧惑星、太白星、岁星、填星,还有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之神、九臣、十四臣、诸布神、诸严神、诸逑神等等,加起来有一百多座庙呢!西边也有好几十座祠庙。在湖县有祭祀周天子的庙,在下邽有天神的祭祀地。沣水和滈水那儿有昭明神和天子辟池的祭祀地。在於县、亳县有三社主和寿星的祭祀地;雍州的菅庙还有祭祀杜主的。这杜主啊,是以前周朝的右将军,在秦地这些神仙鬼怪里,他算是最小的一个了。这些地方啊,每年都得按时祭祀,可不能怠慢了这些神仙们!

雍州那四畤祭上帝的地方可是最尊贵了,老百姓一看到那光景,立马就想到陈宝了。所以啊,雍州的这四畤,春天得祈祷丰收,冬天得祭祀神灵。五月的时候,还得用小马驹祭祀,每季度的第二个月也得按时祭祀。那个陈宝节来的时候,也得专门祭祀一次。春夏季节用红马,秋冬季节用黑马。祭祀的时候,得有四匹小马,还有木制的龙和车马模型,颜色都得按照上帝的颜色来。还得有四头小黄牛和小羊,祭祀用的玉器和钱币也都有规定数量,都是直接埋在地下,连个祭祀用的桌子都没有。每三年还得在郊外举行一次大型祭祀活动。秦朝啊,把冬十月当作一年的开始,所以常常在十月初的时候,在咸阳附近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的时候,皇帝得穿白色衣服,祭祀的规矩就跟经书上说的一样。那个西畤和畦畤的祭祀活动啊,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来,皇帝就不用亲自去了。

这些祭祀活动啊,都是由太祝来主持的,每年都得按时祭祀。至于其他那些山川鬼神和八神的祭祀啊,皇帝路过的时候就祭祀一下,走了就算了。那些郡县和远方的神祠啊,老百姓自己祭祀,不归天子的祝官管。祝官里有个叫秘祝的,要是遇到什么灾祸啊,就负责祭祀一下,把灾祸转移到下面去。

汉朝建立后啊,高祖刘邦还没发迹的时候,曾经杀过一条大蛇。有个东西说:“那条蛇啊,是白帝的儿子,你杀了他,你就是赤帝的儿子了。”高祖起兵后,在丰县的枌榆社祭祀过。后来攻打沛县,当了沛公,就开始祭祀蚩尤,还用他的血来祭祀战鼓和战旗。十月的时候,他带兵到了灞上,跟诸侯们一起打下了咸阳,自己当了汉王。从那以后啊,就把十月定为一年的开始,还规定祭祀的时候得用红色。

第二年啊,高祖东征项羽,打完仗回到关中,就问:“秦朝的时候祭祀上帝,都祭祀哪些上帝啊?”有人回答说:“祭祀四个上帝,有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的祭祀。”高祖说:“我听说天上有五个上帝,怎么只祭祀四个呢?”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高祖就说:“我知道了,原来是在等我,好让我凑齐五个上帝一起祭祀啊。”于是他就立了个黑帝的祭祀,叫做北畤。祭祀活动由有关部门负责,高祖自己就不亲自去了。他还把秦朝的那些祝官都召回来,重新设置了太祝和太宰的职位,祭祀的规矩也跟秦朝一样。他还下令各县设立公社,下诏说:“我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也很恭敬地祭祀神灵。现在啊,上帝的祭祀和山川鬼神的祭祀,都得按时进行,跟以前一样。”

四年后,天下太平,高祖刘邦就下诏给御史说:“你们去告诉丰县那边,让他们好好整治枌榆社,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得用羊和猪来祭祀。另外,再在长安建个蚩尤的祭祀庙,配上祝官和女巫。”这祭祀啊,也得分工明确,梁地的巫师负责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这些;晋地的巫师就负责祭祀五帝、东君、云中、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这些;秦地的巫师祭祀社主、巫保、族累这些;荆地的巫师祭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这些;九天巫师就专门祭祀九天。这些祭祀活动啊,都得在宫里按时进行。还有啊,河边的巫师在临晋祭祀河神,南山的巫师在秦中祭祀南山神。这秦中啊,其实指的就是二世皇帝。每个地方的祭祀活动,都有它特定的时间。

又过了两年,有人说周朝兴起的时候是在邰地建的国,所以应该建个后稷的祭祀庙,这样才能让天下百姓一直记住他的恩德。于是高祖就下诏给御史:“你们去告诉各郡各县,都建个灵星祭祀庙,每年都得用牛来祭祀。”

高祖十年的春天,有关部门又请示说:“应该让各县在春天和腊月的时候,用羊和猪来祭祀社稷,而老百姓呢,就在自己村里祭祀。”高祖就批准了:“好,就这么办。”

又过了十八年,孝文帝即位了。他即位十三年后,下诏说:“现在秘祝总是把灾祸转移到老百姓身上,这种做法我很不喜欢。从今以后,废除这个规矩。”

以前啊,那些名山大川都在诸侯的管辖范围内,所以诸侯们各自负责祭祀。等到齐国、淮南国被废除后,孝文帝就下令太祝像以前那样,按时去祭祀。

那年,孝文帝又下诏说:“朕即位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全靠宗庙的保佑,社稷的福泽,现在国家安定,百姓健康。这几年收成又好,朕觉得自己没啥功德,怎么配享受这些呢?这都是上帝和众神的恩赐啊。我听说古人享受了恩德就得报答,所以朕想增加一些祭祀活动。有关部门商量一下,给雍州的五个畤和路车各增加一辆车,配上马匹和驾车用具;给西畤和畦畤各增加一辆车,配上四匹马和驾车用具;给河神、湫神、汉水神各增加两块玉。还有啊,其他祭祀的地方,也都把祭坛和场地扩大一下,祭祀用的玉器、钱币、祭品也按照等级增加一些。但是啊,这些祝福都是给朕的,老百姓就别参与了。从今以后,祭祀的时候只要表达敬意就行了,别再祈求什么了。”

这鲁地有个叫公孙臣的家伙,给皇帝上书说:“当初秦朝是水德,现在汉朝继承了秦朝,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汉朝应该是土德。土德对应的吉祥物就是黄龙出现。所以,咱们得改一改历法,换一换衣服的颜色,最好是黄色。”那时候啊,丞相张苍是个法律历法迷,他觉得汉朝还是水德,那河堤决口、河水泛滥就是证明。他还说:“每年从冬十月开始,衣服外黑内红,这才跟水德相匹配。公孙臣那说法,纯属瞎掰。”于是,公孙臣就被晾在了一边。

可是啊,三年后,黄龙还真就在成纪出现了!文帝一听,立马把公孙臣找来,拜他为博士,让他跟一群书生一起改历法、换服装颜色。那年夏天,文帝还下诏说:“成纪出现神物,对老百姓没啥害处,反而年年丰收。我向上帝和各路神仙祈祷,礼官们议一议,别藏着掖着,让我也乐呵乐呵。”有关部门都说:“古时候,天子夏天亲自去郊外祭祀上帝,所以叫郊祀。”于是,四月份,文帝就亲自去雍地祭祀五畤祠,穿的衣服都是红色的。

第二年,赵地有个叫新垣平的家伙,靠看风水起家,他一见皇帝就说:“长安东北方有股神气,五彩斑斓的,像人戴的帽子上的丝带一样。有人说那是东北神仙的家,西方神仙的墓。这是天降祥瑞啊,应该建个庙祭祀上帝,以应合这吉祥的征兆。”于是,就建了个渭阳五帝庙,五个帝共用一个屋子,每个帝一个殿,每个殿都有五扇门,门的颜色还跟对应的帝的颜色一样。祭祀用的东西和仪式,都跟雍地的五畤一样。

四月份,文帝亲自去霸水和渭水交汇的地方祭祀渭阳五帝。这五帝庙南边挨着渭水,北边穿过蒲池沟水。祭祀的时候,火光冲天,好像跟天连在了一起。文帝一高兴,就把新垣平提拔为上大夫,赏了他一大堆金子。还让博士和书生们从六经里找材料,制定王制,商量巡狩封禅的事。

有一次,文帝出长门,在路上北边看见了五个人,他就立刻在那地方北边建了个五帝坛,用五头牲畜做祭品来祭祀。这文帝啊,真是越来越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了,不过这也让公孙臣和新垣平这些家伙得了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第二年,新垣平这家伙派人拿着个玉杯,跑到皇宫门口献上,还跟皇帝说:“陛下,我瞅着宫门口有宝玉气飘来。”皇帝一看,还真有人献玉杯,上面还刻着“人主延寿”四个大字。新垣平又吹嘘说:“我能算出日头会再次升到中天。”过了一阵子,日头还真就又升到了中天。于是皇帝一高兴,就把这一年改成了元年,还下令全国大摆宴席,庆祝个三天三夜!

新垣平又跟皇帝说:“周朝的宝鼎据说掉在泗水里了,现在黄河水泛滥,跟泗水连上了,我瞅着东北方向汾阴那儿有金宝气,周鼎说不定就在那儿呢!要是咱们不赶紧去找,它可就不会自己跑来了。”皇帝一听,立马派人去汾阴南边、河边儿上建庙,准备祭祀,好把周鼎给请出来。

可这时候,有人上书告发新垣平,说他说的那些气神之类的事儿全是骗人的。皇帝一查,嘿,还真是!于是就把新垣平给办了,这家伙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从这以后啊,文帝就对改历法、换衣服颜色、祭祀神明这些事儿提不起兴趣了。那渭阳、长门五帝的祭祀啊,就交给祠官去办了,皇帝自己也不去了。

第二年,匈奴老来骚扰边境,朝廷就得出兵防守。后来啊,收成也不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过了几年,孝景帝即位了。他当政的十六年里,祠官还是按照老规矩祭祀,没啥新花样,一直到现在这位天子。

这位天子刚即位的时候啊,特别敬重鬼神祭祀。他即位的第一年,汉朝已经建立六十多年了,天下太平,老百姓都盼着天子能封禅、改历法、换衣服颜色呢。可这位天子啊,偏偏喜欢儒术,招了一大帮儒生当官。像赵绾、王臧这些人啊,因为学问好,就当了大官。他们还想按照古制,在城南建个明堂,让诸侯们来朝拜。他们还起草了巡狩、封禅、改历法、换衣服颜色的事儿,可惜啊,这事儿还没办成呢,就遇到了大麻烦。

原来啊,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不喜欢儒术。她派人暗中调查赵绾等人的底细,结果查出了他们的一些不法之事。于是窦太后就下令查办赵绾、王臧,这俩人一看事情不妙,就自杀了。他们搞的那些改革啊,也全都泡汤了。哎,这政治斗争啊,真是残酷无情,连天子都得看太后的脸色行事呢!

窦太后去世后,第二年,皇帝就开始招揽文学之士,像公孙弘这样的才子都被请进了宫。

又过了一年,皇帝第一次到雍地祭祀五畤,后来呢,就每隔三年去一次。那时候啊,皇帝迷上了个叫神君的神秘人物,还在上林苑的泛氏观给他安了个家。这神君啊,原本是个长陵的女子,因为儿子死了,就声称自己见到了先人的神灵宛若。宛若就在家里给她建了个祠堂,结果老百姓都跑去祭拜,连平原君也跑去凑热闹,后来他的子孙还因此显贵起来。等到现在这位皇帝即位,更是隆重地把神君请到宫里来祭拜,虽然只听说她说过话,但从来没人见过她的真面目。

那时候啊,还有个叫李少君的家伙,靠着祭祀灶神、谷道、羡门等方术得到了皇帝的青睐。这李少君啊,原本是深泽侯家的门客,专门研究方术。他隐藏自己的年龄和身世,总是自称七十岁,能驱使鬼神,还能让人长生不老。他四处游历,用方术结交诸侯,身边也没个老婆孩子。人们听说他能驱使鬼神、长生不老,都纷纷送钱送物给他,他因此总是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大家都觉得他虽然不务正业,但却能过得如此富裕,而且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人,就越发相信他的神通广大,争着抢着要结交他。

这李少君啊,擅长用巧妙的言辞迷惑人,总能说中人们的心事。有一次,他跟武安侯喝酒,席间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居然说自己跟这老人的爷爷一起游猎过。老人一听,说自己小时候确实跟爷爷去过那个地方,结果满座的人都惊呆了。后来李少君见到皇帝,皇帝拿出个铜器问他,李少君看了一眼就说:“这是齐桓公十年时放在柏寝台的器物。”皇帝一查,果然没错,宫里的人都惊呆了,觉得李少君简直是神仙下凡,几百岁的人了还能这么神。

李少君跟皇帝说:“祭祀灶神就能招来财物,有了财物就能用朱砂炼成黄金,用黄金做成饮食器具就能延年益寿,寿命长了就能见到海中的蓬莱仙人。见到他们之后,再进行封禅大典就能长生不老,就像黄帝那样。我曾经在海上遇到过安期生,他吃的枣子大得像瓜一样。安期生是位仙人,能通往蓬莱仙境,想见他就能见到,不想见他就隐身不见。”于是皇帝开始亲自祭祀灶神,还派方士出海寻找蓬莱仙境和安期生他们,同时研究用朱砂等药材炼制黄金的方法。这皇帝啊,为了长生不老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过了一段时间,李少君这家伙居然病死了。皇帝呢,还以为他是羽化登仙、长生不老去了,就让一个叫黄锤史宽舒的家伙接手他的方术。虽然寻找蓬莱仙境和安期生一直没啥结果,但海上的那些燕齐地区的怪咖方士们还是源源不断地来谈神说怪。

后来啊,有个亳州人叫谬忌的,给皇帝上书说应该祭祀太一神,他说:“天神里最尊贵的就是太一神,太一神的助手是五帝。古时候,天子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用太牢之礼在东南郊祭祀太一神,还要建个八面通的祭坛,好让鬼神们四通八达。”皇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让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了个祠堂,按照谬忌说的方法祭祀太一神。后来呢,又有人上书说:“古时候,天子每三年用太牢祭祀三一神:天一、地一、太一。”皇帝也准了,让太祝在谬忌建的那个太一祭坛上祭祀这三个神。再后来,又有人上书说了一堆祭祀的规矩,比如祭祀黄帝要用一只猫头鹰和一面破镜子,祭祀冥羊要用羊,祭祀马神要用一匹青色的公马,祭祀太一、泽山君、地长要用牛,祭祀武夷君要用干鱼,祭祀阴阳使者要用一头牛。皇帝都让祠官按照这些规矩去办,在谬忌的太一祭坛旁边进行祭祀。

后来啊,皇帝的后花园里出现了一只白鹿,皇帝就下令用白鹿皮做成货币,说是天降祥瑞,还造了一种白金。第二年呢,皇帝去雍地祭祀的时候,捕获了一只独角兽,长得有点像麃。有关部门的人说:“陛下您虔诚地祭祀,上帝就回报您,赐给您这只独角兽,这大概就是麒麟吧。”于是,皇帝就用这只麒麟祭祀五畤,每个畤都加上一头牛来焚烧。还赐给诸侯们白金,以示天意相合。

这时候,济北王以为皇帝要封禅了,就主动上书,把泰山和它附近的地方献给皇帝。皇帝呢,就用别的县来补偿他。常山王犯了罪,被贬谪了,皇帝就封他的弟弟在真定,继续祭祀先王,然后把常山改成了郡。这样一来,五岳就都在皇帝的管辖之下了。

又过了一年,齐地有个叫少翁的人,靠着鬼神方术见到了皇帝。那时候,皇帝有个宠爱的王夫人死了,少翁就说能用方术在夜里招来王夫人和灶神的魂魄。皇帝在帷帐里一看,果然看到了他们的影子。于是,皇帝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了很多东西,还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文成将军说:“陛下要是想和神仙沟通,那宫室和衣物都得按照神仙的样子来,不然神仙是不会来的。”于是,皇帝就让人画了云气车,还选了吉日驾车,说是能驱走恶鬼。皇帝还建了甘泉宫,在宫里建了个台室,画了天、地、太一等诸多鬼神的画像,还放了祭祀用具来招引天神。过了一年多,文成将军的方术越来越不管用,神仙也一直没来。后来,他居然写了封帛书喂给牛吃,还假装不知道,说牛肚子里有奇怪的东西。皇帝让人杀了牛,取出帛书一看,上面的内容很奇怪。皇帝认出那是文成将军的笔迹,一问之下,果然是伪造的。于是,皇帝就杀了文成将军,把这事儿给隐瞒了下来。

这事儿之后,皇帝又搞了些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之类的玩意儿。哎,这皇帝啊,为了长生不老、沟通神仙,可真是折腾得没完没了!

文成将军死后第二年,皇帝在鼎湖病得可不轻,巫医们啥招都使了,可病情就是不见好转。这时,有个叫游水发根的家伙说上郡有个巫师,生病时鬼神都会下凡来帮他。皇帝一听,赶紧把这巫师召到甘泉宫来祭祀。等皇帝病重时,就派人去询问神君。神君说:“天子啊,你别担心,病很快就会好的。等我稍微恢复点力气,就去甘泉宫见你。”嘿,说来也神奇,皇帝的病还真就好了,立马起身去了甘泉宫,病完全好了!皇帝一高兴,就下令大赦天下,还在甘泉宫给神君建了个寿宫。这寿宫里,神君的地位最高,太一就是老大,他的助手们有大禁、司命等等,都跟着神君混。这神君啊,一般人可看不见,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声音跟普通人没啥区别。他时来时去,一来就带着一阵风。他住在帷帐里,有时候白天说话,但更多时候是晚上说。皇帝每次见他之前都得先净身,然后由巫师作为主人接待,负责他的饮食起居。神君说的话,皇帝都让人记录下来,称为“画法”。其实他说的都是些世俗之事,没啥特别的,但皇帝就是听得津津有味。这事儿挺神秘的,外人都不知道。

过了三年,有关部门说皇帝的年号应该用吉祥的天象来定,不能用一、二这种简单的数字。于是,第一个年号叫“建”,第二个年号因为长星出现叫“光”,第三个年号因为郊祭时得到一只独角兽叫“狩”。

第二年冬天,皇帝去雍地祭祀。他说:“现在我已经亲自祭祀了上帝,但后土还没祭祀,这礼数就不对了。”于是,有关部门和太史公、祠官宽舒商量:“祭祀天地用的牲畜,角要还没长硬,蹄子要还是软的。现在陛下要亲自祭祀后土,那就应该在泽中的圆丘上建五个祭坛,每个祭坛用一头小黄牛和一整套太牢的祭品,祭祀完就把祭品都埋在地下,祭祀时穿的衣服要用黄色的。”皇帝听了,就决定往东走,在汾阴脽丘建立后土祠,按照宽舒他们的建议来办。皇帝亲自望拜,用的礼仪跟祭祀上帝时一样。祭完礼,皇帝就去了荥阳,然后返回。路过洛阳时,皇帝下诏说:“夏、商、周三代的后裔都断绝很久了,难以找到他们的后人。那就在洛阳划出三十里地,封周朝的后代为周子南君,让他们继续祭祀祖先吧。”这一年,皇帝开始巡视各郡县,慢慢就走到泰山了。

话说那年春天,乐成侯上书给皇帝,提到了一个叫栾大的人。这栾大嘛,原本是胶东宫的一个普通人,还跟之前那个文成将军是同一个师父的徒弟。后来呢,他成了胶东王的尚方,专门负责制造王室用品。乐成侯的姐姐是康王后,可惜没儿子。康王死后,其他妃子生的儿子当了新王。康后呢,生活作风有点问题,跟新王关系紧张,两人经常用法律来威胁对方。康后听说文成将军已经死了,心想得赶紧巴结巴结皇帝,于是就派栾大通过乐成侯求见皇帝,说他有长生不老的秘方。

皇帝呢,因为杀了文成将军后挺后悔的,觉得他死得太早,没把他的秘方学全。这一见栾大,皇帝就乐了。栾大长得高大帅气,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而且特别敢吹牛,说起谎话来脸都不红。他大言不惭地说:“我经常在海里遛弯,见过安期生、羡门高那些大神。他们嫌我地位低,不信任我。又觉得康王只是个诸侯,不配学他们的秘方。我多次跟康王提起这些,可他就是不听。我师父说过,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住,不死药可以找到,仙人也可以请来。但我就是怕落得跟文成将军一样的下场,那其他方士就都得闭嘴了,谁还敢提秘方啊!”皇帝说:“文成将军那是吃马肝吃死的。你要是真有本事炼出秘方,我啥都不吝惜!”栾大说:“我师父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见的,得人家主动来求他才行。陛下要是真想请他出山,那就得派个身份尊贵的使者,让他带着亲信,以客人的礼节去请。千万别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得让使者带上自己的信物,这样才能跟神仙沟通。神仙愿不愿意来,那就得看使者有多尊贵了。”于是,皇帝就派栾大试验了几个小秘方,比如那个斗棋,棋子能自己互相碰撞。

当时,皇帝正为黄河决口和炼不出黄金而发愁呢,于是就封栾大为五利将军。过了一个多月,栾大就得到了四枚印章,分别是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的印。皇帝还下诏书给御史说:“当年大禹疏通了九江,治理了四条大河。现在黄河泛滥,堤坝修个不停。我治理天下已经二十八年了,老天要是赐给我个能通神的士人,那就太好了。乾卦说‘飞龙在天’,‘鸿渐于般’,我想我也快能通天了吧。现在,我就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赐给他二千户的封地。”还赐给他跟列侯一样豪华的府邸,上千名仆人,马车、帷帐、器物啥都有。又把卫长公主嫁给他,给了他万斤黄金,还把他住的邑改名为当利公主邑。皇帝亲自去五利将军家拜访,使者们络绎不绝地前来问候和供给物资。从窦太后、大将军、丞相以下,都设宴款待栾大,送给他各种礼物。于是,皇帝又刻了枚玉印,上面写着“天道将军”,派个使者穿着羽毛做的衣服,夜里站在白茅上,把玉印交给栾大。栾大也穿着羽毛衣,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表示他不是皇帝的臣子。而那个“天道将军”,就是替皇帝跟天神沟通的。于是,栾大经常夜里在家祭祀,想请天神下凡。结果天神没来,倒是一大堆鬼怪聚过来了,不过栾大还真能对付他们。后来,栾大收拾行装,东渡入海,去找他的师父了。栾大见了皇帝几个月,就佩上了六枚印章,尊贵得不得了,名震天下。这下,海上的燕齐之地的人都开始激动了,纷纷自称有秘方,能成仙。

那年夏天六月中旬,汾阴有个叫巫锦的巫师,在民间祭祀魏脽后土的时候,发现营房旁边有块地形状像钩子,挖开一看,居然挖出个鼎。这鼎跟一般的鼎大不一样,上面刻着花纹,但没有文字,挺奇怪的。巫师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官吏,官吏又告诉了河东太守胜,胜就上报给了皇帝。皇帝派人去查验,发现巫师得到鼎这事儿没啥猫腻,于是就按礼仪祭祀了一番,把鼎迎到甘泉宫。皇帝出巡的时候都带着它,还把它献给上天。走到中山的时候,天空突然出现了一片黄色的云彩,还有只獐子跑过去。皇帝亲自射死了獐子,用它来祭云。到了长安,公卿大夫们都商议着要把这尊宝鼎尊奉起来。皇帝说:“近年来黄河泛滥,收成不好,所以我才会去祭祀后土,祈求为百姓带来丰收。今年虽然丰收在望,但还没真正收获,这鼎怎么就出土了呢?”官员们都说:“听说以前泰帝兴起时,曾有神鼎出世,那一统天下,天地万物都归其所有。黄帝也曾制作过三尊宝鼎,象征着天地人。禹收集了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了九尊鼎,都曾用来祭祀上帝鬼神。每逢圣明之世,鼎就会兴盛起来,从夏传到商。周朝德行衰败,宋国的社坛也毁了,鼎就沦没了,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诗经》上赞美说:‘从庙堂到地基,从祭羊到祭牛;大鼎小鼒摆成行,声音和谐不张扬。’如今鼎又出土了,还伴有吉祥的征兆,这难道不是上天要赐福于我们吗?”于是,皇帝下令把鼎安放在甘泉宫,并派遣官员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上天赐福。

此后,栾大的名声越发响亮,他的行踪也变得神秘莫测。他常常自称在海上见到了师父,学得了更多长生不老的秘诀。皇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甚至开始按照栾大的建议,尝试一些奇特的养生方法。而栾大也借此机会,在朝中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权势滔天。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有人揭发了栾大的欺诈行为。皇帝得知真相后,大为震怒,下令将栾大逮捕并斩首示众。栾大的美梦就此破灭,他的那些所谓长生不老的秘诀,也不过是些无稽之谈。而皇帝在经历了这次事件后,也开始对所谓的神仙方士产生了怀疑,不再轻易相信他们的鬼话。

自此以后,朝廷对于神仙方士的态度逐渐变得审慎起来。虽然仍有不少人抱着长生不老的幻想,但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明白,真正的幸福和安宁,并非来自于虚幻的神仙世界,而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和守护。而这段关于栾大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提醒着人们要警惕那些口若悬河、欺世盗名的骗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逆天剑帝 渔港春夜 凡人策 都市偷心龙爪手 福艳之都市后宫 开创观想法的我,凭武道横推诸天 武侠:我在大明皇宫炼阴化阳 惊!天降老公竟是首富 我本无意成仙 全职法师 逍遥人生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逼我下乡?科研军嫂搬空你全家 都市花缘梦 六零海岛,大力女混的风生水起 四合院之无敌签到系统 暗河长明 人在港综,你管这叫卧底? 四合院之我也来凑热闹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雷武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师士传说 游戏民国 明末钢铁大亨 大秦:我墨家巨子,掀起工业革命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我在亮剑搞援助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后一个道士Ⅱ 知否之庶子任逍遥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哭灵 
最近更新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大唐:九五至尊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开局穿成奶娃子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穿宋,造反!【变宋】 大乾:帝国独裁者 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 风入邺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 脚印飞舞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txt下载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最新章节 - 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