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审讯力度的不断加大,王书金一共交代了六起案子,其中有四起人命案,另外两起都是因为受害人反抗激烈,并且附近有人经过,所以被迫终止了。
这四起杀人案中,就包括康菊花的案子,当王书金说出这起案子之后,郑成越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整个审讯过程是河南和河北的警方共同参与的,不仅有无数的见证人,而且全程都录音录像了,所以这个案子肯定是压不下去了。
因为王书金的所有案子都是在河北做的,所以必须得把人带回河北审讯才行,郑成越知道事关重大,他把审讯笔录和录像妥善的保护起来,这才开车上路,准备把人带回河北。
在回去的高速路上,王书金要求去服务区吃扒鸡,郑成越毫不犹豫的就满足了他,因为他心里清楚,只要把眼前这个犯人带回去,那肯定是大功一件,自己这个副局长恐怕也要往上走一步了。
但是他此刻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超级冤案即将拉开序幕,自己的人生和仕途也将彻底被改写。
2005年1月27号,王书金被带回河北,由于涉及到冤假错案,所以此案需要异地审理,最后这个任务交到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手里。
2005年2月22号,山东省高院将复查决定书送到了聂树斌母亲手中,3月17号这天,聂树斌的律师第一次获得批准,可以查阅此案的完整卷宗。
4月28号这天,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了记者听证会,态度很明确,就是要公开透明,把这件事拿到明面上,接受公众的监督。
聂树斌的律师很快就针对之前的卷宗,提出了多个问题,首先就是聂树斌为什么成了犯罪嫌疑人。
河北警方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当时警方调查了附近群众,有多人反映说,案发现场见过一个骑着蓝色山地自行车的小伙一直在东张西望,行迹十分可疑,所以根据自行车的线索,就把人给抓了。
另外在死者遇害的那个时间段,没有人能证明聂树斌的行踪,这也是他成为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依据。
律师接着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康菊花是被强奸后杀人的,为什么当时没有提取关键的生物信息做比对?受害人死亡后几天就被发现了,尸体上不可能什么信息都没有,以当时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进行比对的,但是却压根没做。
针对这个问题,河北警方给出的解释更直接:“我们就是没有提取,这是我们的工作疏忽。”
接下来是第三个问题:聂树斌被抓之后,一直到第六天才招供,但是卷宗中却没有前五天的审讯笔录,这些笔录哪里去了?
河北警方给出的答复很简单,就两个字:“丢了!”
第四个疑点非常有意思:卷宗上的记录显示,聂树斌是1995年4月27号被执行的枪决,但是卷宗里却有一份聂树斌亲笔写的上诉书,落款的时间是1995年5月13号,人都死了还能再写字吗?
河北警方直接来了个死无对证:“这份上诉书是聂树斌被枪毙之前写的,之所以把日期写成了5月13号,很可能是他自己写错了。”
第五个疑点就更给力了:卷宗中有一张聂树斌被执行之前,验明正身时拍的黑白照片,当时他身上穿的是棉衣,而且跪在雪地上。
4月27号的石家庄已经很暖和了,根本用不着穿棉衣,也更不可能下雪。
得到的答复是:“那不是雪地,那些都是沙子,至于你们问为什么不拍彩色照片的问题,我们习惯了用黑白相机,爱咋咋地!”
其实这就是强词夺理了,哪怕是黑白照片,如果进行专业鉴定的话,肯定能搞清楚究竟是沙子还是雪,而且普通人就算是用肉眼也能分辨出来,照片上是雪地的可能性更大。
最后就是第六个问题:聂树斌的卷宗里,至少有六份材料的签名是伪造的,因为聂树斌本人在签名时,习惯将上面耳字那一竖拉的很长,这六个地方的签名根本就不是他本人写的。
针对这个问题,山东省高院请来了笔迹鉴定专家,可以确认这几处签名确实造假了,但河北警方的解释是:“这应该是因为当时流程比较紧张,工作人员疏忽了,忘记让聂树斌签字了,后续大家帮他补的。”
面对这一大堆疑点,人命关天的事,河北方面就用一个疏忽给解释了,而且这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份卷宗后来没有被修改过。
这是律师第一次调取,但对于他们内部人来讲,想要查看就是举手之劳,既然有丢失的,那么很有可能还有后来添加的。
说一千道一万,这套满是疑点的卷宗根本没法证明聂树斌杀了人,这个才是最直接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年河北警方充其量只是怀疑聂树斌杀人,但是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就判了他死刑,而且把人直接给毙了!
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2016年12月2号,最高人民法院给出了最终结果,宣判聂树斌无罪。
2017年三月份,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的家属做出了国家赔偿,赔偿金一共是两百六十八万一千三百九十九元一毛。
但是这个改判的过程有一点值得一提,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并没有进行二审开庭,只是在内部审理了一下,就做出了改判决定,然后就直接上报到最高人民法院了。
这个流程是完全不符合规定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山东高院这边并没有给出解释。
对于这个改判的过程,聂树斌的三名律师非常不满,这三名律师直接把聂树斌的卷宗,以及本案的全部信息都发到了网上,瞬间就引爆了舆论。
其实山东高院的之所以没有开庭,简单一想就能明白,如果当庭对质的话,河北那边根本就扛不住,最终肯定会牵扯出来一大串问题。
他们在接手此案的时候应该就能感觉出来,这背后肯定另有隐情,所以干脆来个疑罪从无,大家面子上都过的去就算了。
按理说聂树斌沉冤昭雪,本案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是随后的一个传言,又不禁让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