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檄文拟定后,龙小羽让二十万百姓每人抄录一份,派他们北上,将檄文传遍各省。
一路山高水远,艰险重重。行至城门处,清军盘查严密,发现檄文后当即斩杀了携带的百姓。然而,城门处的百姓已经目睹此事,悄悄将“大乾皇帝颁檄文号召天下反清”的消息传回城内。消息如野火燎原,一传十,十传百,整省百姓很快群起响应。反清省份的百姓又将消息传向邻省,即便清军盘查再严,销毁了大量檄文,却挡不住人心的涌动——许多人哪怕没见过檄文,只闻“大乾皇帝号召反清”一事,便已热血沸腾,纷纷加入义军;而那些侥幸得到檄文的百姓,更自发抄录传播,让檄文内容传遍街头巷尾。
就这样,数月之间,台湾、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乃至上海、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各地,连同沿海诸岛的百姓,都相继闻风而起,响应反清复乾的号召,浪潮席卷南北,势不可挡。
徐瑶在这古代已生活了一段时日,日日穿着现代的法官制服出入巡抚衙门。龙小羽见她始终身着这件与周遭格格不入的衣裳,心里想着该让她换件合时宜的服饰,便寻了一套平民女子常穿的干净衣物。
龙小羽拿着衣服找到徐瑶,笑着递给她:“换上吧,入乡随俗,也方便些。”
徐瑶接过衣服,看了看手中朴素的布料,又瞧了瞧龙小羽真诚的眼神,嘴角微微上扬。
“行,那我就试试。”
她寻了处僻静的厢房,褪去笔挺的法官制服,然后拿起月白色襦裙抖开,布料轻垂如流水,衬得房间里都添了几分柔和,可领口的盘扣、腰间的系带,于她而言皆是陌生的繁复。
徐瑶在现代早已习惯了拉链与纽扣的便捷,面对这般样式,一时手足无措。她折腾了半天才勉强将衣襟对齐,却总觉得领口歪歪斜斜,腰间的系带也系得松松垮垮。
好不容易穿妥站到铜镜前,徐瑶不由得一怔。镜中的女子褪去了现代法官的干练锐利,月白色的襦裙衬得她眉眼柔和了许多,垂落的披帛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竟有了几分古代女子的温婉气韵。
她试着走了两步,裙摆扫过地面,带着轻微的窸窣声,不像现代裤子那般行动自如,每一步都得刻意放慢节奏。
接着她脱去现代的皮鞋,换上古代的草鞋,粗糙的草绳贴着脚底,带着草木的涩感与微凉。刚踩在地上时,她下意识缩了缩脚,草茎的纹路硌得脚掌发麻,连站都有些不稳。
试着往前走了两步,草鞋轻软却不跟脚,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脚下打滑,或是草绳松散开来。往日在现代大步流星的习惯全然用不上,只能小步慢挪,裙摆与草鞋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竟让她生出几分笨拙的局促。
徐瑶低头瞧着脚上简陋的草鞋,又抬眼望了望镜中一身古装的自己,忽然轻笑一声——从笔挺制服到素色襦裙,从锃亮皮鞋到粗制草鞋,这身行头的转变,倒像是真真切切踏入了这乱世,踏入了这场反清复乾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