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故意抻一抻他们?
揣着这样的心思,几人总算见到了侧福晋,到这会儿,几人已经很放松了。
因为侧福晋可比他们想象的好说话的多,也明显是个上道儿的。
上道儿好啊,这样侧福晋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汤,为了喝更多的汤,他们自然会花心思为侧福晋赚来更多的肉嘛。
主仆和睦,上下一心,这难道不好?
所以听着侧福晋说对他们没有什么不放心的,这几人登时便就放心了,下面的话也就说的更顺口了。
“侧福晋容禀,奴才等想为庄子上的佃户们向侧福晋求一份恩典,还望侧福晋开恩!”
维珍道:“但说无妨。”
“回侧福晋的话,前两年秋日京师雨水不断,以至于庄稼减产,到现在佃户们都还缓不过来,若是侧福晋愿意今年减些租子的话,既能让这些佃户活命,也能让他们记着侧福晋的恩情。”
原来是求减租子的。
这不算是什么为难的事儿。
新得的庄子,第一年主子要下令减租子,以此表示天家体恤下情,这是默认的规矩,不止维珍的庄子要减免,四爷还有三爷五爷他们也会减租意思意思。
对此维珍事先就有了解,所以当下便点头答应:“那便就减两成吧。”
两成?
侧福晋还挺大方!
这样一来的话,租子就从之前的七成降到了五成,若是小庄子的话,少个两成不算什么,但是这却是四万亩田啊,侧福晋轻飘飘的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下子减了十来万两银子呢!
他们还真是低估了侧福晋的大方程度,还以为侧福晋最多只肯减半成,来的路上他们还商量来着,无论如何软磨硬泡也要让侧福晋同意减一成。
结果,人家侧福晋一张口就是减两成!
这这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维珍这话一出,那三人莫不是喜出望外,正要对侧福晋奉承,结果珠帘后面传来了侧福晋的声音——
“正好,我也有一桩事要交代你们。”
一桩事?
什么事?
三人稍稍一怔,然后那个为首的姓李的官员抱拳朗声道:“莫说一件事了,便就是十件百件,只要是侧福晋的吩咐,奴才们就无有不从!”
“有你这话,我便放心了。”
“等回去之后,你们补交一份佃户名单,以后每年都要上交一份,其中若有人员变动,需要标明情况,还要本人签字画押,”说到这里,维珍顿了顿,目光又依次扫过三人,然后加重了语气,“户主是谁家中几口租地情况,都要写清楚。”
再态度平和,但是该说的维珍也一定要说,她的底线在哪儿,她要提前摆明,没得日后这些人想着随意糊弄。
从前维珍对于庄园经营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经验,她虽然也有个两个小庄园,一个只有二百亩,另一个更小,不到一百亩,在定州用来养牛,平日里都是肖大有一家打理。
因为庄子小,拢共也没有几户佃户,人员就特别稳定,打理起来没什么难度,多年下来,庄子里也从未出过什么意外状况。
再加上,庄子执行的是永佃制,所以打理起来并不费劲,也就是年底收租的时候,茯苓会忙上一阵儿。
何为永佃田制?
永佃制就是地主拥有土地所有权,依此收取田租,但是不能随意收回田地干涉佃农的耕种活动。
而佃农通过与地主签租达成协议,从此长期甚至是永久拥有土地的耕作权,只要按时缴纳田租,就能够一直拥有土地的耕作权甚至世代传承,佃农可以转让、继承、抵押耕作权。
但是土地的所有权一直都在地主手里。
就好比租房,租户跟房东签订租房合同,之后,租户就拥有房屋的使用权,只要不违约,房东无权干涉租户对房间的使用情况,但是房屋的所有权肯定一直都在房东手里。
永佃制自宋朝萌发,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十分完善了,这对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起到了稳定作用,对农民,尤其是无地农民自然是友好的。
就当时而言,永佃制绝对是进步的,甚至这对后来新中国的土改也有启发影响。
但是再进步完善的法律条文,也总有人千方百计寻出漏洞。
因为明清人口飞激增,尤其是清朝中后期,人口更是增长更是爆炸式的,这就注定会形成人多地少的现象,尤其是江南这样的人口稠密地区,想租赁到合适的田地就相当困难,土地的珍贵在这些地方体现得就尤为明显了。
而这就催生出了一个新的阶层——二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