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晖,家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所有家族成员的齐心协力,尤其是像咱们这样的家族,一味儿追求个人优秀而忽略了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团结凝聚,这是不可取的。”
就算是寻常世家,想要家族世代延续甚至是更胜从前,最要紧的就是凝聚家族共识、团结齐心。
太祖皇帝凭什么打天下?就因为有那十三副铠甲?
不,太祖皇帝最大的本钱,是他的一众的手足与骨肉。
四大贝勒、四小贝勒哪个不是骁勇善战、屡立奇功?
在教养儿子方面,太祖皇帝无疑是了得的,十六个儿子几乎就没有一个差劲的,个个都如狼似虎。
只是太祖皇帝似乎只教会了他们像虎狼一般厮杀征讨,却显然忽略了精诚团结,所以太祖皇帝驾崩之后,你死我活、手足反目是必然的。
随之而来的动荡也是必然的。
这种动荡其实直到万岁爷掌权之后,才彻底平息,前后持续了五十年,这其中天家面临过多少危机四伏?
万岁爷显然是从中吸取了教训,所以在教养儿子方面除了对皇子们严格要求,也一直强调要皇子们兄友弟恭。
万岁爷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具体实施的方法方式欠妥,所以导致了实际效果远低于预期。
不过跟太祖皇帝时期,已经进步很大了,当然了这也跟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有关。
太祖皇帝需要的是能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儿子,不骁勇善战、如狼似虎怎么行?
到了万岁爷这里,打天下变成了守天下,对皇子们的要求自然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如今也到了四爷教子的时候了,对于儿子们,他自然也有自己的要求。
团结齐心是其中最要紧的一项。
太祖皇帝有十六个儿子,万岁爷目前为止有十八个儿子(十九阿哥前些时日早夭),说句不好听的,太祖皇帝跟万岁爷在教子上,都有试错的机会,儿子足够多嘛,废了一个两个甚至几个,都废得起。
但是四爷拢共就只有四个儿子,并且这个数量以后很有可能不会再增加,所以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儿子,四爷都无比看重也无比珍惜。
所以每一个儿子都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担当,至于手足相残什么的,四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论团结齐心,其实在小西瓜、小丸子还有都好身上,四爷并不担心,三个孩子是一母同胞,天然地就亲近团结,更重要的是,维珍这个做额娘的把孩子们教养得极好。
真的,在教养孩子这件事儿上,四爷真的很佩服维珍,反正他近三十年的人生中,再没有遇见过比维珍还会教养孩子的。
至于大阿哥,这孩子天生老成沉稳,单论脾性,大阿哥其实最像四爷,以己推人,四爷对大阿哥也是放心的,直到今天。
在意识到大阿哥把超过弟弟看得比自己健康还要紧的时候,四爷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
这绝对不是小事儿,所以四爷必须要把大阿哥的想法给扳过来,所以比起平日,此刻的四爷自然就来的严肃许多。
大阿哥自然意识到了,稚气未脱的脸上,明显显带着不安,虽然即便还有些云里雾里,大阿哥也不敢开口询问,只是一边忙不迭冲着四爷点头,一边小心翼翼观察着四爷的表情。
瞧着大阿哥有些茫然,四爷换了个说话:“就比如战场之上,总有分工,擅长出谋划策、足智多谋的做军师,身先士卒、性子果毅的可以做先锋,精通算数、性子沉稳认真的可以负责后勤,骁勇善战、刚直不屈且忠君爱国的,可为将军。”
“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弘晖,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在这一领域上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不是在不适合不擅长的领域虚耗光阴,甚至是伤害自身。”
四爷这么说,大阿哥就有些似懂非懂了,只是心里到底还是有些泄气。
顿了顿,大阿哥小声道:“阿玛,你是说……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注定做不了将军,是吗?”
四爷一怔,轻叹一声,然后拍着大阿哥的肩膀道:“可是打赢一场仗,不能只靠将军,后勤保障、先锋侧翼、军事参谋,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都至关重要。”
“如果人人都一门心思要当将军,因此闹成一锅粥、自己人先打了起来,那这仗也不用打了,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