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异一直认为自己对精神海洋和意念世界的了解已经很深了,但在这次“寒林”工厂之行之后他才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
怎么说呢,高异现在的能力与进化率,确实让他在精神世界中可以随意遨游。
但对于其中各种“精神实体”的研究,以及对“精神旋涡”的了解,都极为浅薄。
这其实并不冲突,就好像一个天赋异禀的短跑运动员,可能是这个星球上跑的最快的人之一。
但他也很有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腿上究竟有哪些骨骼,不清楚哪一块肌肉的发力又会怎么影响自己的奔跑。
他只是会跑,擅长跑,不代表真的多么明白“跑究竟是什么”。
在精神领域,高异就像是那个短跑运动员,而以郭厂长为首科研人员们,就像是营养师和体育科学研究者。
他们虽然并不能像高异一样随意穿梭于自己和别人的精神海洋,无法直接观测意念世界。
但他们所做的研究,依旧值得惊叹。
其中最值得讨论的,便是对“精神旋涡”的探索。
在实验品玩家就位,“精神汪洋”被建立后没多久,“工程部”的实验人员就开始进行研究工作。
而所谓“精神旋涡”,也于同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眼前。
危险、诡谲、威力巨大却又无法预测。
在探索初期,死于“精神旋涡”之下的“寒林”员工就已经突破了二十人,实验品玩家的损失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种情况下,郭厂长果断转变了实验方向,将注意力转向了对“精神旋涡”的研究。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探索收效甚微。
没办法,在“精神汪洋”中进行实验和检测本就是个艰难的事情,光是研究相对稳定的“精神实体”,都有不小的风险,更别提无法预知的“精神旋涡”了。
一直在进行观察的“工程部”,只能等待机会,等待一个相对稳定且持续存在的“精神旋涡”。
最终,他们等到了代号为“冰山”的项目。
“所以,那真是‘精神汪洋’中的一座冰山?”有段时间没开口的高异出言问道。
“当然不是!说了只是个代号。”冬寂还是那么热衷于反驳,接下了高异递过来了话茬,接着进行解释。
一边说,还一边把当时“工程部”根据初期探测所绘制出的示意图放了出来。
“冰山”确实不是一座冰山,而是一座迷宫。
更准确的说,是一座巨大的,由回忆、执念和创伤所组成的迷宫。
从外观上来这“冰山”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立方体,光滑的外侧有无数个小口,可供人员进出。
而内部,则是复杂且无穷无尽的幻境与回忆,显然都来自那些实验品玩家的过往经历。
到这,这座名为“冰山”的“精神旋涡”的来源,也变得明了起来.......
简单来说,他来自那些被悬挂在高处,陷入深度睡眠的实验品玩家们的回忆。
更准确的说,是那些痛苦、记忆犹新,塑造了他们性格或决定他们困境的回忆。
这些无法逃脱的记忆被交错在一起,再被具象化,就成为了这个巨大的迷宫立方体。
说到这,无人解释,高异也已然理解了“冰山”这个代号的由来。
一座漂浮在海中的冰山,只有一小部分是显露在水面之上的,而绝大部分,那些最为黑暗和神秘的内容,都隐藏在海底的深处。
所谓“冰山理论”也基此产生,认为?事物显性部分只是表象,隐性部分才是本质。
而出现在“精神汪洋”中的“冰山”,也正是如此。
一方面,那立方体迷宫也如同冰山一样,只有一小部分浮现在“精神汪洋”的表面,绝大部分都处于海面之下。
另一方面,那立方体的表面也只是其整体的一小部分,内部那由回忆和梦境组成的迷宫,才是其本体。
“冰山”,确实是个好名字,高异不由感叹了一句。
而且听上去,这“冰山”的内部很有意思,应该很值得探索一番啊......
郭厂长也有同样的想法,在了解了“冰山”后,她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冲动。
一方面,自然是科学家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探索欲。
另一方面,则是“冰山”实在是个难得的优秀实验对象。
不同于绝大部份“精神旋涡”的暴躁、混沌和来得快去得快,这个立方体迷宫实在是过于稳定了。
外部形态几乎不会变动,坐标位置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改变,本身还不具备任何攻击性。
甚至最初观察到这座“冰山”的时候,“工程部”的实验人员甚至没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一个“精神漩涡”,而只认为那是一个比较大“精神实体”。
但很快他们便发现,那稳定的外表下,这立方体迷宫内部包含着巨量的精神能量。
如果能将其研究明白,也许就可以理解“精神旋涡”的本质。
也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一场针对“冰山”的探索活动很快被计划出来。
几乎所有“工程部”成员都被调集了起来,进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
由于不知道那“冰山”什么时候会出现变化,“工程部”内的实验人员们不得不加快动作,很多前期工作其实做的并不完善。
回过头去看,这显然为后续的意外埋下了祸根。
“我没法真正理解那‘精神汪洋’是什么样子,也不清楚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知道,情况很糟糕......”
冬寂的声音变得有些消沉,情绪显然也随着回忆而变化。
这种共情能力,想来也是她作为超级人工智能的表现之一吧.......
而随着她的讲述,高异也知道了十一月十三日的故事。
最初被派下去的三位先遣“潜者”,汇报了他们最初的观测结果。
但也就过去了不到十分钟,坚固的“脐带”突然断裂,通讯尽数断开。
第一批探索者,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失踪了。
过往的探索中,倒也不是没有过“潜者”牺牲,但死亡或者失联前,往往都有很明显的迹象。
比如说“精神汪洋”的波动,比如脐带的剧烈抖动和拉扯,比如通讯中的杂音。
但这次,什么都没有。
意识到发生了些什么后,在场“工程部”实验人员迅速做出决定,派遣第二批“潜者”下水,尝试救援。
这一次进入“精神汪洋”的“潜者”数量更多,也做了更加完全的准备。
他们分成三组,从不同的角度进入那立方体迷宫之中。
作为“寒林”工厂内的精锐成员,这批“潜者”是很值得相信。
虽然比不上高异这种能在“圣杯”领域有如此造诣的玩家,但也绝对都是好手。
但.......最糟糕的情况再次发生了,与第一批“潜者”相同的状况出现。
仅仅下水十几分钟,还未搜寻到任何结果,那些进入“冰山”中的第二批“潜者”再次失联。
整个“工程部”之中,观看这一切的实验人员全都不知所措,诺大的空间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这该怎么办?
虽然剩下的“潜者”还能凑出第三队人马,但在前两组人员都失踪的不明不白的情况下。
再次派人进入“精神汪洋”,探索那立方体迷宫的内部,无疑是肉包子打狗。
现在该怎么办?所有人都在想这个问题。
最终,那些慌乱中的实验人员纷纷把头转向了那位“寒林”工厂的直接负责人,期待着其能给出答案。
而沉思中的郭厂长也不负众望,给出了她的解决方式。
“准备设备,把检测仪器架好,我亲自下去看看。”
在众人的注视下,她是那么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