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爷每日一问,小妾今天宅斗了吗 另谋高嫁:这侯府夫人我不做了! 六零之老苏家的金凤凰飞出来啦 救命!残疾兵王要被异能俏媳撩疯 快穿,我是年代文的悲惨炮灰 国公夫人她人美心黑 被赶出家属院:嫁老男人养崽开摆 恰在人间 快穿,绝嗣男主?炮灰女配来生子 修仙要努力,赚钱不容易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二第26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前面是先笼统地来个开场白;后面呢,佛要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分为四个方面来分别开示如来藏性。在佛法里,叫四科。四科就是四个内容,这是第一科——「五阴」。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譬如有人:这个「人」,是表真人,表真心本来面目。以清净目:这是表分别智慧。观晴明空:一般地把它说为真如。唯一晴虚,迥无所有:真心本来面目空如来藏中,纤尘不立,本然清净。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其人」,仍然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故」呢,说为是生相无明。生相无明无缘无故地「不动目睛」。「不动」,是静止,静止是不是就是动啊?它已经有了对待法。真心本来面目中讲不动都是方便说,没有动也没有不动,它没有这种分别。这里不动就已经在动,动了一念业相。所以不动是业相无明。瞪以发劳:「瞪以发劳」,就是形成一个念。「瞪」,是业相,不动也是业相,不动就是瞪,这两个是讲一个法。「发劳」,这个「劳」是转相,是第二念。

则于虚空:这里的「虚空」已经与前面的业相,将我们的真空(晴明空)浑浊为晦昧之空(虚空)。别见狂华:这就在无明不觉有三细里出现了那个相分,在根本无明之初这个相分属于胜义色法。我们现在肉眼能看到的地、水、火、风属于浮尘;在胜义色法,一般的肉眼不可见,高层次的天眼可以见,乃至现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可以见。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是表枝末无明,表粗相分。「狂乱」,指十法界一切的虚妄的境界万法。「非相」,是表因缘分离,虚妄名灭。「非相」,是表灭相;「狂乱」,是表生相。所以这里说尽了根本无明、枝末无明、十法界一切的万法生住异灭之相,是不是都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这是解决由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显现出十法界的最基础的第一关。那么这里讲的「华」是不是讲的坚固物体啊?我们在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地、水、火、风的时候,是不是讲过都是心变出来的?是不是解决了一切的「狂乱非相」啊?就在这里,用心观照。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下一步是进一步解释色阴是怎么来的。为了证明是心变出来的,他说明这个狂华不是从空来,不是从眼睛出。

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想想看,如果空能够生出华来,还叫不叫虚空了?空有出入就不能叫虚空。虚空是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这是表万法由我们的心所变现,而不是由我们心所生出来。如阿难体,不容阿难:就像阿难的身体一样,能不能容一个阿难进到里面来啊?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从眼睛出来,眼睛是不是能见啊?当合有见: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若有见者:假设有见的话。去既华空:去的时候看到「华空」,就是这个天华当空。旋合见眼:「旋」,就是进入到眼睛里,那华应该不应该见到眼睛呐?你知道不知道它能见到你眼睛呐?不知道。如果那华能见到你眼睛的话,华成了什么东西了?

若无见者:如果它不能见的话。出既翳空:那么出去的时候华既无见,云何见华?云何见空?「翳空」,就是看不到空。「翳」,是眼睛有毛病。旋当翳眼:回来的时候,眼睛里你就看不到了。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那反过来看,这按照逻辑推理应该是翳眼睛,可是逻辑推理跟事实不一样。

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我们这个眼睛明明白白就是清明眼,所以否定了上面这种逻辑推理。那么这个华既不是从空来,又不是从眼睛出,可是它确确实实出现了。所以我们应该不应该解决这个问题啊?在世间法在第二义谛里找不到它的娘家,那是不是就必然回到第一义谛里去啊?是不是就是由我们心现出来的?

是故当知:这是第二个当知,比第一个当知更厉害。第一个当知是从比喻上,色阴是这么比方的;第二个当知,你就是要明心见性。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只茶杯是不是虚妄的?怎么虚妄呢?茶杯分解为地、水、火、风这四大,这四大又是心变出来的。虽然是虚妄,它绝对不是没有,它是种妙有。

「本非因缘」,我们不是讲万物皆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的吗?从这个发展是不是讲因缘法呀?怎么非因缘呢?那么地、水、火、风是怎么来的?心变出来的。我们心力大的话,是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个茶杯啊?需要不需要和合啊?它一念就可以变出来。我们这里和合了,带有点机械性的拼凑、制造;但是讲非因缘,离开了因缘法行不行啊?不行,还要非不因缘。不依靠因缘它能不能形成?不能。本非因缘,非不因缘。

「非自然性」,在别教里的自性就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空如来藏中自然性,你不能讲它是自然性,但是你能不能讲它不是自然性呐?它当下是不是还是那个念呐?所以我们这里要注意非因缘非不因缘,非自然性非不自然性,也就是即因缘即自然。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就圆满了。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自己跟自己捉迷藏啊?都是自己在变现。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受阴呢,是我们身根的第一念,叫直觉。手这么一搓,是不是就感受到或者冷,或者热,或者很平滑,或者很粗糙?这都是身根第一念直觉。

譬如有人:就比喻为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性。手足宴安:这是表我们自在解脱、如如不动的时候。百骸调适:跟「手足宴安」是表同一个意思。忽如忘生,性无违顺:这种状态一般可以从根本无明——生相无明和枝末无明这两个角度加以观照。我们就是在这个枝末无明打妄想的时候,有没有离开过生相无明啊?没有。所以我们在抓住当下的时候一般地都可以从根本无明开始观照起。

那么在这个实际的情况之下,这个人已经有了肉团身了,他已经进入了三细无明、六粗无明,从无明来讲已经很圆满;但是从这个比喻上面来看,要追溯到根本无明。所以如果从枝末无明来讲,这个「忽如忘生,性无违顺」,一般在修证过程中把它说为是已经达到了舍受这种境界。舍受的人他没有苦乐的感觉。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所以「妄生涩滑、冷热」,是各种各样的感受、各种各样的苦报或者福报。「涩」,是指在三恶道中众生的那种苦受;「滑」,是比喻在人道、天道的那种快乐的感受;「冷」,是指小乘人修行人那种枯燥无味的感受,也叫枯受;「热」,是指菩萨道的人虽然修得很苦,但是他也感到很高兴。各种各样的受,全靠我们怎样用心。

比如一个人已经看破了红尘,已经明白了吃苦就是消业,就是解脱;已经明白了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自己,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么这个时候问问自己,面对灾难的时候,你的心态怎么样?比如说马上地震就要来临,你害怕不害怕?比如说把你投到监牢里,你自在不自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检验我们受阴破得怎么样。人家给你瞪一下眼睛,甩你一个耳巴子,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是什么感受?我们可以瞒得住别人,但是一定瞒不住自己。如果在这方面欠缺,你就要用功,你继续观照对如来藏的道理观照得怎么样。真正解除了受阴,当下也就解除了想阴。圆顿大法是圆融的。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不从空来」,这个感受不是自然的,也就是说没有因缘和合,我们自性里的那种感受它不会跑出来让你来感受;没有我们的种种的造业,没有这个缘分它不会跑出来,它是随缘显现出来。「不从掌出」,自性里没有那个东西,你手掌再摸一摸,它有没有啊?自性里如果没有苦乐种种的感受,你造种种业有没有苦乐的感受啊?它一定是自性里本来就存在。

所以佛在这个破除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往往司空见惯——不从空来,不从自来,不从哪里来。实际上讲到根本的就两句话:第一,本来就有,你造业也有,不造业它也有;第二个,虽然本来就有,你不造业它也不能现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得心应手。

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我们整个人的身体都包在虚空之中,难道空还会只选择触你的掌,而不触你的头顶?要触的话,他是连头顶都得触一下。就像风一样,绝对不会只吹你的手掌,而不吹你的脑袋,是不是?这个道理很明白,这就是在讲这个受阴怎么样而来。不应虚空选择来触:如果虚空选择来触还能叫虚空吗?虚空就变成有情了。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如果从掌出来的话,还需要你两个掌合起来吗?那就不用触,他就有一种感受了嘛。如果两个手不触,能不能感觉到?不能。我们不是用这个触掌来破受阴吗?比如我们眼睛看了这个电灯产生刺激的感受,这个刺激是从哪来的呢?如果是灯的话,为什么只刺激眼睛,不刺激耳朵?如果是眼睛来的话,为什么眼睛没有看灯的时候,就没有这个刺激?所以我们学佛要学活,佛依法而讲,我们就依样画葫芦,你就能把它画好。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这个法讲得太细了,那么这个感受也是涩、滑、冷、热之感受,如果你讲这个感觉是从掌出来的,那合的时候知道,离开的时候是不是还应该回到掌里来啊?那再搓手的时候就又出来了,离开的时候就又没有了,没有了到哪里去啦?明明从掌里出来的嘛,是自己掌里的东西。那么「离则触入」,入到哪里呢?从手到手腕,这个应该是告诉你,从手腕到手臂到骨髓,你应该知道有个东西进去啊?这个「踪迹」,就是自己感觉有一种动,像气压一样的动。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搓了以后有没有这个感觉?没有。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如果这样讲的话,一定有个触从手掌出来再进去,也就是说一定有一个觉性,它专门知道这个触,知道有个东西在身上来来往往。如果是这样的话,何必还要等到两手掌合起来才叫触呢?这是佛讲的话,讲得很客气,也非常实在。所以我们为什么讲要打破《楞严经》是天书这个神话?《楞严经》就是我们的心法,就是讲的我们本身周边的事情与生活中密切相关一切的环境,有什么听不懂?所以佛感到众生可怜,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并不复杂,只是由于我们贪、嗔、痴,而让我们应该明白的东西不去搞明白。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就是明心见性之说。那最后多加一句,「是故当知,受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破除了受阴的话呢,也就等于破除了见浊。见浊,就是我们对当人当下以及对这个周边环境,在认知上发生了根本的颠倒。所以当你生烦恼的时候,就说明你这个受阴还没有破,你还有喜怒哀乐那种感受。我们在看到别人受痛苦、别人在迷惑颠倒的时候,我们也会生烦恼,甚至生嗔恨心,但是这种烦恼心、嗔恨心有功德,因为他那种烦恼心不是为自己。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谈说酢梅,口中水出:现在谈到、想到酢梅,你们嘴里是不是口水生出来了?佛智慧无比,常常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教化我们。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思」,是回想,如果没有蹋过悬崖的人,能不能想起来啊?往往在登高时,腿是不是有点软呢?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以此来比喻说明这个想阴是怎么形成的。《楞严经》里把想阴说成是融通妄想。怎么融通呢?心里就通过头脑中的回忆,是不是这个意根对法尘啊?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踏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应该是「如是酢想」。「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果从梅生的话,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啊?也不是通过我们嘴巴讲了,心里有了感觉以后才有酢说。如果说从口生的话,那谈不到酢、谈不到梅。如果我们谈的是泥巴瓦块、谈的是臭狗屎,你有没有口水啊?没有。

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口闻、待耳」,就属于我们想阴生了烦恼以后,是一种心态反应,耳朵里也不会生出口水来。有的人说脑袋里想,那脑袋里也生不出口水;我心里想,心里也生不出口水来。不是直接从相关的那些东西而有这些反应,是哪里想哪里就有。

思踏悬崖,与说相类:心里想到踩在悬崖峭壁上的时候,这种感受与这个「说」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这里把这个「说」一定要理解为「想」。你听到人家说了以后,是不是变成你的心里在想啊?不能把它变成语言,你要把这个弯转过来,否则就不叫想阴——就叫口阴、舌阴、耳阴。没有这些阴,口阴、耳阴应该归结到受阴,而不是想阴。有了受阴以后,我们才会产生想阴。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每一段佛都来一个画龙点睛。那些方便法的修证法门一般地在判定破除想阴的时候,它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如果说这个人不打妄想,连梦都不做了,他以这种标准来供我们参考。那么对于圆顿大法的教法一般不在这方面强调。

一个人面对一切的周边环境的时候,心很简单,他想不起事情来。有事情来找他的时候,他马上就能提起观照。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他想生嗔恨心生不了,想生烦恼都生不了。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就是证道位的功德,你想阴已经破除了,已经变成了妙观察智。想阴与烦恼浊相对应,你没有办法生烦恼了,你破除了烦恼浊。而且这种解脱不是刻意地追求,只要我们对一心三藏的道理观照得非常深刻,你不知不觉地已经解脱了,你想生烦恼你生不了,这是真的。这就是妙法呀!所以能够对一心三藏的道理观照得非常深刻的人,会充满着大慈悲心,充满着光明的心,就是在烦恼即菩提。他视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儿女、至亲骨肉,视一切众生都是自己。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行阴就是第七识。譬如暴流:「暴流」,就是在发洪水的时候山上的水往下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后面能不能跑到前面去啊?虽然很猛、很乱、很狂,但它是一切都在有序地操作。这就是比喻因缘果报的流程有一个计划。但是它跟世间法一样,有的计划它赶不上变化。那我们在这一生中乃至在临死前那一段时间里,往往能改变整个的流程,就看你这个时候能不能抓住当下?能不能遇到善缘?所以《法华经》《楞严经》是救命的宝啊!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念就可以把无量劫以来的六道轮回的计划推翻。当然即使推翻了,那个债要不要还呢?要还,那还债就变成了菩萨与众生结法缘,你来教化他。为什么用「暴流」来比喻呢?因为我们这个行阴思维的速度非常非常快。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如是流性:这是讲的「流性」,流性跟水性不一样,水性就是水性,很平和的在那里,流性就带有动作、造作,它流的速度有多快?佛讲了,它一念就有1280万亿亿次的生住异灭。这么快!我们平时如果一个人眼睛眨一眨就想一个主意,人家就讲这是个机灵鬼。以此就想一想,我们的心力多么不可思议啊!我们现在却把心浪费在这六种意识心上,是不是在这磨洋工啊?我们一念之间可以创造一个大千世界。

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不因空生」,这个行阴的现前,不是自然而然就现前。我们不起心动念,它能不能现前啊?叫「不因空生」,不是自然而有。「不因水有」,水流是不是一种因缘和合啊?它也不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如果我们本性中没有这种飞快的流性,你这个水再怎么样,它能不能产生暴流啊?不能的。「亦非水性」,水性是平和的,它没有流性。如果我们在这里不打妄想的话,我们会不会受行阴的那种造化啊?「非离空水」,实际这里还是在重复那个非自然、非因缘,没有水、没有这种缘,那行阴能不能显现出来啊?

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这个流性不是自然而有。如果是虚空能生暴流的话,那完蛋了,我们大家都是大难临头。

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水是静性,暴流是流性,如果因水有的话,是不是形成了能所的关系啊?因水而有就是能所。我们能看的是这个眼睛,所看的是不是灯啊?眼睛跟灯同时存在。那现在因为水性而有流性,是不是两个东西应该存在啊?「有所有相」,「有」,是水性,是能有,它能产生流性;「所有」,是暴流的流性,是不是两个东西在这里?「今应现在」,应该现在明明白白地现在眼前。那么当水变成暴流的时候,你能不能把它分成不动和动这两种情况?不能,这是打比喻。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那么现在从第二个角度来讲。如果这个暴流就是水流的话,那么当这个暴流流尽了以后,还应该有没有水了?是不是应该就没有了?可是暴流尽了,那个水它消失了没有?它还在啊。

所以这段比喻,如果第七识就是第八识的话,那么阿罗汉破除了第七识证得了四果罗汉,他是不是应该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啊?可是他还没有明心见性啊!他识阴第八识还没有破除。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水不动的时候,是不是第八识好像不动?其实属于打比方,不能全部当真。其实第八识来讲呢,比这个第七识速度还要快,还要微细,简直是不可思议。正因为它太快太细,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动,光速比飞机是不是快无量倍?你能不能看到太阳光在飞?看不到,因为它太快了。你看到太阳光是不是很静止?

行阴不是由识阴变出来的,也不是由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直接变出来的。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本来就是个行阴,但是你如果不造业,它就不能显现出妙用。那么如果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不是个行阴,你再怎么造业,它能不能显现出行阴的妙用啊?还是归根到一句话,成佛成菩萨、做鬼做畜生,不从修得,为什么?我本来是佛,我本来是鬼,我本来是畜生,不从修得;但是呢,不修也不得。如果你不造佛业就不能成佛,不造鬼业就不能做鬼。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离开了空,离开了水,行不行啊?不行。非空、非水,因为它是本来就有,是自然,是自性。「若离空水」,就是自性。你不要忘记了,它还能随缘呢。如果不能随缘的话,它是不是我啊?它妙不妙啊?所以「若离空水」,离开了空和水,暴流也不能形成。离开了十法界生住异灭种种的现象,我们也不能成佛,也不能做天,也不能做鬼,无从谈起。所以心法不可思议,妙不可言。

所以「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不是我们经常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离开了心什么也没有。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是佛开示识阴的问题。识阴也叫阿赖耶识,也叫含藏识,也叫心田,也叫种子仓库,它是真妄和合之心。

六根所共同的依靠就是我们的见分、见相,也就是第七识,有些人因此把第七识就解释为意根(即意根之性,也是前面五根之性),这样也可以,看怎么讲法。如果把六根作为内六尘来讲,那么意根就是指我们的一个心脏,它与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平等的,都是尘法。

那么这个第七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他是一个小本位,每个人都有一个第七识,所有人的第七识、所有的天人鬼畜,包括泥巴瓦块的第七识,都是共一个第八识。第八识只有一个,由第八识而变现出十法界无量的万法。所以我们把原始的那个真心说为第九识。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识阴的基本特点。阿罗汉破除了行阴以后进入破除识阴的过程,笼统地讲,就是要破除这个生、住、异、灭四相无明。具体地分讲,他要破除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当我们破除第一分灭相无明的时候,你就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下面我们来看这段经文。

譬如有人,取频伽瓶:这个人就是指我们当下这个人这个本位,既可以是凡夫,也可以说是菩萨修证。「频伽瓶」可以比喻为我们这个业报身。在印度有一种瓶子叫频伽瓶,有两个口,是专门用来插花的,放在供台上的一种比较精致的花瓶。塞其两孔:这两个孔在这里比喻是人我执和法我执。满中擎空:就是瓶子里装满了虚空。所以在这段经文里比喻我们从此开始迷惑颠倒,自私其小。那个频伽瓶外面是不是大虚空?频伽瓶里面的是不是小虚空?小虚空跟大虚空是一个空还是两个空?这就要靠智慧。

比如我这里有一个茶杯瓶,一个孔,这个茶杯里的空跟外面的这个虚空能不能分开?当下是不是一个空?即使把它盖起来是不是还是一个空啊?这个茶杯盖本身是不是空?我把这个墙上挖一个洞,我没有挖之前,这里是不是就是洞啊?是的。我肉团身在这里占了个空位,有没有把这里的空挤到旁边去了?我走到哪里是不是都是一个空啊?所以「塞其两孔」,从此有了人我执、法我执。怎么叫人我执?这里面就是我。怎么法我执啊?外面就是你。

再以大海的水为例:整个海里的水是不是一个本体啊?这个小瓶子、那个小罐子把水灌满了以后,盖子一盖,这是玻璃瓶里的,那是什么什么瓶里的,是不是执着起来了?讲是讲盖盖子,那个盖子需要盖吗?那个盖子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法我执和人我执这两个盖子。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来龙,是不是就懂得了去脉?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就解脱。

所以这个「满中擎空」,怎么「满中」呢?虽然他证到个频伽瓶,它这个空还自私其小,但是整个虚空是不是还是它啊?这个佛心,在佛在菩萨有没有增加一丝一毫?在凡夫有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大家都是「满中擎空」,只在于你的心怎么认识问题。

千里远行:凡夫千里远行就是在六道里轮回,「千里」是表无量里,无始以来都在轮回。这一生做人,那一生做鬼,讲是讲六道,实际上是无量道。就是一个人道,对无量的道——穷人、富人、贵人、贱人、黑人、白人,各人的智慧财富是不是有无量的等级啊?一个等级就是一个国。

修行人这个「千里远行」,可以理解为阿罗汉的四圣谛、辟支佛的十二因缘、《大方广佛华严经》别教菩萨的无量法门、《妙法莲华经》的一心三藏、四十二分分真即佛、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六十个圣位等等这无量个修行法门,修行次第。所以这个「千里远行」,十法界森罗万象、生住异灭都叫「千里远行」,都是我们的心在动,心在起妙用。

用饷他国:「用饷」,作为支用。过去军队发工资叫发饷。「他国」,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对凡夫来讲就是六道轮回,作为一个用具一样用饷于六道,说明自己被动地随业轮转、酬业,不自在地受自己所造的种种善恶之业的果。那么既然「用饷他国」,他要不要把这个两个瓶口揭开呀?这是讲修行人是不是要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把两个孔打开,就好像把这个空拿出来供养一样。是不是用自己的自性、智慧来成就自己,成就别人?所以开了以后,「他国」是不是就是到了佛土,了生脱死了?在这里我们要作这样的比方,这样的观照。

所以这里的「用饷他国」,对于修行人来讲,他已经明白了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第九识,对于我们整个的本来面目清楚明白了,这个时候「用饷他国」。瓶子一开的时候,哎呀,原来十法界就是一个东西啊!就是一个阿赖耶识啊!他已经证到了佛国。

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如是虚空」,开孔之后,修行人已经得到了智慧,知道了识阴的法理法义。「非彼方来」,他这里执着的阿赖耶识就是虚空,但是虚空没有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念,就是真空,但真空不空。所以它这个时候就在分析现在这个虚空就是阿赖耶识,从哪里来的?「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彼方」,比喻为真空,比喻为佛土;「此方」,可以说为我们自己的执着。也就是真心与妄心的问题。佛圣、凡夫是一个本体,有没有彼此啊?此方当下是不是彼方啊?

所以「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就是要我们赶快从梦中醒来。只有从听《法华经》《楞严经》直接明心见性。「非彼方来」,佛性不是佛从他那里给我的,是不是我自己本有的?「非此方入」,也就是我们成佛不从修得,那不修能不能得啊?在我没有起心动念之前,我有没有这个阿赖耶识?有没有这个第七识?虽然有,没有起心动念,它能不能现前?不能现前。所以在这里也就是讲,「非彼方来」就是非自然,「非此方入」就是非因缘,要这样来观照。还可以这样解释:成佛了,既不是佛的心到了我心里来了,也不是我的心跑到佛的心里去了。我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我心。

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我们想象这个瓶子里灌了虚空了,如果我带着瓶子从南京过来,那大家打个电话问问南京的朋友,看那里有没有少一瓶虚空?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如果这个虚空是北京的虚空,(在这里有一个字要改一下,「应见空出」应改为「应见空入」,)因为瓶子里真空,真空里面什么也没有啊,你把它一开的话,虚空是不是进来了?其实我们瓶子从这里拿到那里,是不是一个整体的空呢?

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现在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就是阿赖耶识?无非是阿赖耶识的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表无量的心法,相分就是表无量的色法。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心色二法啊?识阴怎么虚妄的呢?我们在没有变现之前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灵体,什么也没有,然后一下变出来了,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人鬼畜,就像手掌一样,那么这个东西是生出来的吗?它当下是不是拳头啊?所以这个手掌是不是虚妄啊?你能叫手掌吗?能叫锤子吗?能叫剪子吗?这些东西当下都是拳头,而且这个锤子当下就是这个剪子。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东西啊?可是我们却把它当真了,这是不是叫虚妄啊?

「本非因缘」,如果没有这个拳头,有没有这个手掌啊?「非自然性」,那我现在既然已经形成了锤子、剪子、扫把等等,你不能讲它不是因缘。所以这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就是非因缘非不因缘,非自然非不自然。非因缘就是自然,非自然就是因缘。所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可以显现自然,显现因缘。

这个识阴在五蕴里是属于什么妄想啊?叫颠倒妄想。怎么颠倒妄想呢?明明所有的万法都是一个念,自从有了识阴以后,真心跟妄心自己对立起来了。所以一切的颠倒是不是从识阴开始的?后来有了见分、相分,从此整个十法界被我们的无明妄想所浑浊、搅乱。明白一心三藏,在见道位就已经破除了识阴,就看你悟的程度深浅。最低保障线不落三恶道,最高保障上不封顶,一直到等觉菩萨。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雪中悍刀行 龙魂侠影 男欢女爱 牧神记 剑来 蛊真人 综武:开局强无敌,能秒陆地神仙 综武:盲盒小店,绾绾一发入魂 都市极乐后后宫 重生大时代之王 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 都市皇宫 万相之王 恰似寒光遇骄阳 带着祖符穿越斗破 校花的贴身高手 亡灵大法师 赌石之财色无双 后宫春春色 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 
经典收藏虚空塔 我无限回档,洞悉所有底牌 末世女穿越年代的肆意生活 恐怖仙缘 十日终焉 综漫:人在原神,加入聊天群 火麟飞的诸天之旅 盗墓:开局只有两年 六零空间,全家穿成年代文炮灰 六零:缺德女配在线夺笋 酒色财气?可我是个好海军 火影之从给忍界直播开始 穿书七零,假千金带商场当知青 四合院之修罗 四合院之走不通的路就来打开 瑾色香江:四合院里的少年梦 重生末世之开局悬浮城 我在亮剑卖军火,打造超级独立团 快穿:惊!炮灰女配她变了! 变成少女欺诈师后骗了病娇怎么办 
最近更新云夏的快穿之旅 深入骨髓下的恶魔 斩神:炽天使机甲,缨子摸哪儿呢 穿越女只会针灸术 偏执爱恋 王妃有病,治起来很麻烦 玄天:鸿蒙造化诀 杀猪女的逆袭:强制爱滚蛋 哈利波特:从麻瓜表哥到概念法神 瑾墨 大佬重生后放飞自我 疯癫恶女:刀子一捅一个不吱声 玄学风水录 明日方舟:迷途的旅人重生为博士 诱尔为臣 暇光女孩 女穿男:大佬竟是我自己 和闺蜜一起梦中穿书后 黑莲花重生整个师门跪求我原谅 我在六道内卷,你在末世等我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