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科团队的异常举动,并没有逃过陆鑫敏锐的观察力。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稍有延误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了陆炎。
陆炎听闻后,心中不禁一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心急如焚地请求拜见袁绍,以便能及时将宗科团队的动态汇报给他。
袁绍在得知宗科的行动后,同样感到事态紧急。他当机立断,立刻召集司马懿和曹操前来商议对策。
在会面中,袁绍忧心忡忡地表示:“明军虽然仅有百余半步帝境强者,但却让我们几家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若是宗科的八百人再加入其中,那么这次的帝运试炼恐怕就要提前结束了。”
曹操对此却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联军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将秦子玉的大明皇朝彻底淘汰出局。毕竟大家都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果就这样轻易放弃,实在是心有不甘。因此,他建议道:“我们现在不宜同时与多个敌人为敌,当务之急还是集中力量消灭明军。至于宗科,只要他们不公开叛乱,我们可以采取监视的方式应对。”
然而,司马懿却对曹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反驳道:“曹大人说得倒是轻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问题在于,我们目前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一举击溃明军。”
“那你想怎么样?”曹操冷笑道。
“虽说我们无法彻底消灭明军,但要对付宗科,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为了防止宗科倒向大明皇朝,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司马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袁绍显然对无休止的争论感到厌烦,他当机立断地提议道:“依我之见,我们三家各派遣五十名半步帝境强者组成突击队,只要能突破宗科的防线,后续的事情就交由陆炎来处理吧!”
曹操眉头微皱,面露难色:“宗科手下好歹也有八百名半步帝境强者,想要一举击溃他们并非易事。而且,领军之人的选择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只可惜,典韦和许褚已被吕布拖住,我这边实在是无人可用啊。”他无奈地叹息一声。
然而,司马懿却不以为意,他微微一笑,缓声道:“曹大人无需忧虑,关于领军之人,我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推荐——我麾下的大将邓艾,其能力绝对能够胜任此重任。”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既然大晋皇朝已经派出了领军之人,那我们就从原本的五十名半步帝境中扣除十名吧。如此一来,也算是公平合理。”
曹操顺水推舟的说道:“为了保证突击队的实力,缺的十个人就由仲术派人顶上吧!”
仲术对曹操的这一顺水人情感激涕零,他毫不犹豫地当场表示,将派遣纪灵率领部队出征。
没过多久,邓艾便领着纪灵以及一支由一百五十人组成的突击队与陆炎成功会师。
陆炎是个很有眼色的人,他深知邓艾的能力和威望,所以非常识趣地主动将指挥权交给了邓艾。
邓艾自然也不会故作姿态,他稍稍推辞了一下,便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一重任。
与此同时,宗预心急如焚地找到了宗科,将陆炎的异常举动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宗科听完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震惊不已,立刻下达命令道:“赶紧通知所有人,立刻停止收拾东西!五分钟内,所有人务必躲进十面埋伏大阵!”
宗预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传达了宗科的命令,并催促众人尽快行动起来。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各大势力的人们早已被贫穷折磨得苦不堪言,他们根本舍不得扔下那些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
宗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跺脚,但面对这种局面,他也是束手无策。
最后,宗预决定放下助人情结,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他当机立断地命令那些急于离开的人先行一步,至于那些还在争分夺秒收拾行李的人,就只能稍作等待,稍后再出发了。
邓艾见宗科的人已经开始逃亡了,当即让纪灵带人打头阵,争取一鼓作气破敌。
那些舍命不舍财的势力见大祸临头,吓得四处逃窜。有人倒是记住了躲进十面埋伏大阵可活命的军令,于是就找准方向开始突围。
邓艾竟然成功地困住了将近两百名半步帝境强者,并且与陆炎一同将他们全部消灭!这个消息对于宗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顿时痛哭流涕起来。
一旁的宗预见状,连忙劝慰道:“家主,现在还不是伤心的时候,请您先平复一下情绪。当务之急是要尽快与明军的高层取得联系,毕竟十面埋伏大阵中充满了各种危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应对,恐怕会被敌人彻底绞杀,到那时可就亏大了啊!”
宗科听了宗预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立刻在十面埋伏大阵中高声喊话,明确而坚定地表达了自己无条件归顺明军的意愿。
秦子玉得知宗科的归顺请求后,心中有些拿不准主意,于是他找来刘基等人一起商议此事。刘基沉思片刻后说道:“主公,十面埋伏大阵虽然暂时抵挡住了联军的猛烈进攻,但想要破局却并非易事。如果宗科是真心归顺,那么我们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扭转目前的局势。”
然而,秦子玉还是有些担忧,他苦笑着说:“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能够确定宗科不是在诈降呢?一旦我们打开十面埋伏大阵,让他的人进入,万一他有什么阴谋,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啊。”
刘基理解秦子玉的顾虑,他略作思考后,主动请缨道:“主公,不如就让我亲自进入十面埋伏大阵,去确认一下宗科的真实意图。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判断他是否可信,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秦子玉心中涌起一阵涟漪,然而他深知十面埋伏大阵对于明军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于是,他凝视着青龙王,郑重地问道:“青龙王,你是否有十足的把握在不破坏十面埋伏大阵平衡的情况下,将人安全送达宗科那里呢?”
韩信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阵法之上,仿佛要透过那复杂的纹路看穿其中的奥秘。他的脑海中飞速地运算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韩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他回答道:“报告主公,属下可以做到。但此机会仅有一次,若稍有差池,便再无挽回余地。”
秦子玉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他相信韩信的能力,果断下令让韩信将刘基送过去。
刘基身形稳定后,直接面对宗科,语气坚定地说道:“主公已经批准了你们的归顺请求,请按照这份计划进行转移。”
宗科接过计划书,面无表情地看了一遍,然后一言不发地将其递给了宗预。
宗预接过计划书,沉默片刻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刘先生,明皇如此安排,是否意味着对我们并不信任呢?”
刘基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回应道:“若是你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那便只能在战场上一决高下了!”
宗预一脸无奈地看着宗科,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对宗科说道:“家主,如今我们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啊。事已至此,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明军的安排了。”
宗科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宗预的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凝视着宗预,问道:“你真的决定这么做了吗?”
宗预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为了那六百多兄弟的生计,我愿意挺身而出。就让我来打头阵吧!如果我的判断有误,我愿意第一个承受死亡的后果。”
宗科看着宗预,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之色。他知道宗预此举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最终,他叹了口气,说道:“行,那就拜托你了。”
宗预微微一笑,然后转身走到刘基面前。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决心。来到刘基面前,宗预云淡风轻地说道:“先生,请开始吧!”
刘基看着宗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虚空高声喊道:“青龙王,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