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意识到两位“铁娘子”别苗头,可能是个机会,贤者曲就一直在琢磨利用这一点做点什么。
但他还远没有能力主动挑起事端,只能默默的静待时机出现,再顺势而为。
之前跟利亚姆谈到稀土供应的话题,想到了阿三后世种种众生平等式的离谱操作,抱着甭管有枣没枣先打两杆子的心态,寻思着先埋颗可能有用的雷。
这也是为什么利亚姆将阿三对外资的限制,归纳为“坏消息”的原因……
曲卓被死鬼佬自我美化的措词逗笑后,招来了利亚姆疑惑的眼神。
心里稍一合计,为自己的笑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合作不是问题。我们可以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对象。如果找不到,就创造一个。”
“你的意思是……”利亚姆听懂了。
先赞同的点点头,随后神色再次凝重:“但是,我们不能将核心技术交给他们。你不了解他们,一旦将核心技术交出去,他们……”
“不,我非常了解他们。”曲卓脸上的笑意变大:“百分之六十……严格地说,一台精密仪器上几十颗螺丝的扭矩,都属于核心技术。
一家工厂的核心技术可以有五页,也可以有五百页。真希望阿三负责核验的官员不但专业,还能够恪守职责。”
“……”利亚姆挑眉,转瞬间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但是我们都知道,呵呵……那是不可能的。”曲卓再次笑出了声。
“是的,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利亚姆嘴角刚露出笑意,又再次皱眉:“就怕阿三不懂那些,意识不到离开我们,根本无法让工厂继续运转。”
“放松点。现在只是计划,又不是明天就要实施。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也许,在我们真正实施时,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你说的对。”利亚姆的眉头舒展开。
“好消息是什么?”曲卓问。
话题岔的太快,以至于利亚姆反应了一下,才意识到曲卓问的是他刚说的,一好一坏两个消息中好的那个……
“老美的环保法管控越来越强势,让稀土产业的生产成本一再升高。他们也并不喜欢高耗能和污染严重的矿企。
同时东大的稀土产业发展迅速,且成本非常低。我想,用不了太久,老美在国际稀土市场的优势地位就会彻底丧失。
那时,会有大量企业倒闭,我们可以趁机以非常廉价的价格接收设备,顺便再雇佣一批失业的技术工人。”
“确实是好消息。”曲卓面上认同,心里嗤笑。
从六十到七十年代,老美掌握了从稀土开采到分离加工的全产业链。稀土氧化物的产量,占据世界产量百分之七十以上。
莫利矿业的溶剂萃取技术,一度垄断了全球百分之九十的供应链和百分之七十二的分离专利。
老美本身的储量也大,一千三百万到一千九百万吨,其中百分之八十在芒廷帕斯。
至于为什么从稀土产出大国变成百分百对外依赖,严谨的讲,并不像营销号吹嘘的那样,是我们通过竞争,把老美的相关产业全干黄了。
只能说东大稀土的出现,帮助老美坚定了舍弃稀土业的决心。
这里面的核心关键点,是溶剂萃取技术。
该技术在稀土提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每生产一吨稀土氧化物,会产生两百到三百吨酸性废水,十到十五吨的放射性废渣。
处理这些废水和废渣,花费无疑是高昂的。
毫无疑问,没人会去花那份冤枉钱,直接倒坑里,排河里多省事。
结果就是,周边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致使受影响区域的居民癌症高发。
70年老美成立了环保署,随后几年颁布了一系环保法案。
这个之前提过,对垃圾燃烧的有害排放控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三菱的垃圾发电设备之所以在降排上花了大力气,就是为了适应环保法案打入老美市场。
稀土企业同样受到环保法案的波及,被要求必须处理废水和废渣。
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改造生产线。总资产两亿美元的莫利矿业,只搭建废水处理线就耗资八千万美元。
这还不算,环保法案的严苛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环保支出也持续飙涨。
当时间进入八十年代,环保支出已经占到营收的百分之四十。
是营收,不是利润。
导致生产成本从每吨一千两百美元,暴涨到三千八百美元。
老美的稀土只是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并不是垄断。
有另外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在那比着,价格无限拔高就会失去市场,不涨价又会赔钱。
上不去下不来,陷入了两难境地……
那百分之三十的份额里,从75年开始有我们出口的镨和铷。
随着建立在串级萃取技术上的不断摸索,包钢稀土三厂和甘肃稀土公司陆续掌握了镧、铈的制取技术。又通过还原萃取工艺分离出了铕和储氢材料镧镍五。
昌隆稀土冶炼厂采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原料,掌握了可用于彩色显像管荧光粉的氧化钇。
另外寻乌、龙南等地也建立了几个规模较小的分离厂。
截止于80年,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虽然部分单类的产量还很低,但基本覆盖了半导体、光磁存储、焊料和稀土陶瓷材料的需求。
但主要应用于军工的镝和铽还没有攻破,制备稀土磁体的高纯度钐和钴需要从美日进口……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小里子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小特特,成为新一任阿美莉卡大统领,随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动作。
一系列刺激正策下,大量热钱涌入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硅谷和华尔街成为了绝对的热点。
钢铁和稀土这类高污染、高成本的夕阳产业,开始被资本所抛弃。
但老美的稀土产业只能说不断规模萎缩,还不至于死。
因为,稀土还在战略储备清单里。
直到87年,我们的稀土产业已经实现了技术和产能的双突破,完全能够满足老美电子、冶金等产业的需求。
小里子大笔一挥,把稀土从战略储备清单里剔除了……
老美就没想过那玩意有一天会被卡脖儿?
别说八十年代了,几十年后真正被卡时,还一脸难以置信呢。
相比之下,英国佬似乎要更清醒一点。
主要是他们很清楚,港岛的未来存在极大的未知性。
与我们合作,是抱着赚钱的同时补足自身短板的目的。如果事有不谐,随时抽身将所有产业搬回本土的打算。
这种心态下,肯定要考虑技术的完整性和原料供应保障。从头至尾捋顺下来,稀土这个选项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视线。
正是因为这一点,上次曲卓跟利亚姆谈及“未来”时,死鬼佬立马表现出了不安,才有了在阿三做备份的提议。
曲卓正不情愿我们的串流和还原萃取技术被英国佬掌握呢,嘿~死鬼佬居然惦记上了老美高污染高耗能的溶剂萃取技术。
很正常。
如果使用东大的技术,要么想办法买设备,要么得自己设计、制造设备,成本多高呀。
直接买老美的二手设备,无疑经济实惠太多了。
污染?
又不是在自家地盘上生产,便宜就行,管它污不污染呢。
贤者曲嘴上跟利亚姆像模似样的谋划着,心里呵呵呵的琢磨:这事儿呀,有搞头。
内陆的稀土产业真正成规模,正经需要发展几年呢。
要是真能把老美的部分破烂设备转去阿三,等见到利润后,就不信三哥那尿性会不动心。
到时再把污染问题捅出来,等于往三哥手里送了一张王牌。
时间点要把握好。
两边因为港岛的事陷于焦灼,或是英国佬意识到无法得逞,有意将产业迁回自家地盘时……三哥忽然搞一手。
再加上两位铁娘子的积怨,只要轻轻一推……分量似乎还有点轻。
不急,再合计合计,想招儿再加一加码,绝对有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