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一辆挂着京A牌照的大巴车稳稳停在了临海市政府大楼的门口。
宋援朝第三个走下车,他找好位置站好后,两边主要领导的对话已经开始了。
“李书记,欢迎欢迎,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欢迎来临海指导工作!”
“彭书记,你说话太客气了吧,我们来你这是学习的,是你指导我们,这个师徒关系可不能乱了辈分!”
“呵呵,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这总行了吧。”
“彭书记,那我们京州可算是占了临海不小的便宜,一个班集体的尖子生和差生还互相指导上了。”
“你说你,非要把我们架起来干什么,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一点没变......”
宋援朝在一旁听着,细不可察皱了皱眉。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次来临海考察,他原本不在名单上,是临出发前的最后一天突然加上的。
对于宋援朝来说,这很突然,但又一点不意外。
两边寒暄一阵,跟着便一齐到了会议室,召开了一场见面会,临海这边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临海市委市政府两套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基本都在,远道而来的京州朋友对这样隆重的欢迎深感惶恐。
见面会结束以后,大家一起到食堂用了顿便饭,饭后彭志刚邀请京州市委书记李光海去办公室小坐,两人当年下乡插队时在一个生产队,住的同一户人家,同吃同住三年多,积攒下了深厚的友谊。
“援朝,你也过来一起说说话。”
宋援朝没有想到,李光海会这么直接了当的把他拉上,把他和彭志刚的私聊,变成三人谈话。
“光海,你小子运气不错,赶上了,老朋友刚给我寄了一罐他们当地的好茶,这可是好东西,一年就那么一点,有钱都买不到。”到了办公室,彭志刚很是热情,亲自泡茶。
“既然是好东西,那就得分享,见者有份。”李光海笑着说,“给我和援朝一人分个一小罐。”
“李光海啊李光海,这么多年了,你说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改改。”正在泡茶的彭志刚转过身看着李光海哭笑不得,“当年插队的时候,你就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每次过年过节胡大娘炖的肉都是你小子捞的最多!”
“诶,彭志刚你这话可不能瞎说,当你是你自己说的,你不喜欢吃肉,把你那份匀给我的。”李光海说。
“还不是那个时候你身体不好,三天两头闹病,我好心给你多补补!”彭志刚说。
两位老友聊的火热,宋援朝自然是插不上话,也不敢插话,只能在那干坐着。
“行了行了,怕了你了,待会给你装两罐!”彭志刚端着泡好的两杯茶来到沙发这边。
“彭书记,我,我就不用了吧。”宋援朝起身接过两杯茶,一杯放在李光海面前,一杯端在手中。
“李光海都说了见者有份,宋部长不用客气,说是有钱买不着,其实是卖不出去,这茶好,就是一直没有打出名气。”彭志刚笑了笑说。
“援朝,用不着跟他客气,他这人乐善好施,喜欢当雷锋。”李光海打趣,然后笑吟吟看着宋援朝问,“之所以把你拉着一起,你可知道为什么?”
“李书记,这我可真不知道,我想着您跟彭书记是老朋友,我在这不是耽误你们说话不是。”宋援朝笑笑。
“你在安州工作过,志刚也在安州待过两年。”李光海说,“安州能有今天,有你的功劳,更有志刚的奉献。”
“彭书记,这我还真不知道。”宋援朝很是意外,看着彭志刚说,“要这么说起来,我跟彭书记也算是在一条战壕里共同奋斗过的战友?”
“呵呵,就是这个意思。”李光海笑着点头,“我记得你当初在安州,那个安州罐头厂试点改革搞的很好,安州罐头厂的前身,是安州第三食品厂,这个第三食品厂,就是当年志刚牵头的项目,他是第一任厂长。”
“什么第一任厂长,李光海,你这可就是瞎说了。”彭志刚摆了摆手,看向宋援朝,“当年第三食品厂那个项目,是我一手牵头的不错,那是我担任安州副市长主管的第一个项目,花了很多心思,吃住都在厂里,工人们封了我一个名誉厂长,不是正式的。”
“援朝,你跟志刚的缘分可不浅啊。”李光海笑着说,语气已经完全把彭志刚和宋援朝摆在了平等的地位,也让这场对话定了调子,大家就是叙旧,没有什么书记不书记,领导不领导的。
“彭书记,听李书记这么一说,我可得跟您好好握个手。”宋援朝起身伸出手,“这算是薪火相传,我是站在您的肩膀上做出的成绩。”
“呵呵,宋部长...”
彭志刚话讲到一半,门被人敲响了。
“进。”
“李书记。”
“我出去一下,你们先聊。”见是自己的秘书,李光海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门关上后,办公室里就剩下彭志刚和宋援朝俩人。
宋援朝心跳开始加速,他知道这一刻会来,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他两个小时以前才刚刚踏上临海的土地。
“宋部长,我听说你就一个女儿对吧。”彭志刚淡淡问。
“是,就一个女儿。”宋援朝回答。
“结婚了?”
“结婚好多年了。”
“还是你好啊,女儿结婚了,用不着操心,不像我,生孩子生的晚,现在儿子才刚十八,正是操心的时候。”彭志刚感慨说。
“我就一个女儿,还真没有养儿子的经验。”宋援朝笑笑说。
“儿子跟女儿不一样,女儿吧,是打小跟爸爸亲,越是长大,就越来越远,儿子呢,没真正长大之前,爸爸就是他最大的敌人,总觉得你哪哪都在教他做事,不跟你对着干,就浑身不舒服。”彭志刚也笑笑说。
“彭书记,还真是这么回事,我这个女儿自打嫁了人以后,我这个爸爸就给抛在脑后了,逢年过节能打个电话就算不错,平时想见一面吃个饭都难。”宋援朝说。
“呵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彭志刚打趣,“这关键,还是要看女婿怎么做,女婿明事理,能记着老丈人,那女儿肯定从善如流,可要是这个女婿蛮横不讲理,那女儿夹在中间没办法,有心无力。”
彭志刚说完这些,宋援朝心中一紧。
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