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知道老人不会醒来,但是岚翱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在老人面前等了三天三夜。在这三天里面,岚翱不断回忆起老人的音容笑貌,越是思念,越是神伤。想着想着,岚翱突然觉得全身气血翻滚,脑子里只听见“轰”的一声,霎时间,岚翱觉得天旋地转,“啪”的一声,岚翱倒在地上,晕厥了过去。
岚翱尚不知道,自己已经有走火入魔的危险。他修炼的无名诀,近于道家,讲究清心寡欲,云淡风轻。当年庄子亡妻,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不解,责问他道:“你的妻子跟你过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把他们抚养成人。现在她老死了,你不哭她也就够可以了,还敲着盆子唱,这不太过分了吗?”庄子却道:“并非如此。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伤心呢。可我考虑到世上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只没有生命,就连形体也没有;不只没有形体,就连气也没有。后来在浑沌之中,变化而产生出气,气再变化而产生形体,形体再变化才产生生命。现在又由生变到死,这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运行一样自然。人死了,在天地之间,就如同睡在大屋子里一般安稳,可我还要嗷嗷地哭她,我认为这是不懂得天命的自然变化,所以我就止住了哭声。”说罢,又继续歌唱,不再理会惠子。
而如今,岚翱却因为老人的离逝,大悲不已,与道家讲究自然之道相冲突,道心失守,在他体内运行的天地元气失去了约束,一时走了岔道,气息激荡之下,让岚翱晕了过去。
岚翱昏迷了不知多久,隐隐约约间似乎感觉到有一道气在引导他体内的元气回归正路,不多时,自己的身体已大感舒适。忽然觉得脸上冰凉,有物蠕蠕而动。岚翱睁开双眼,原来是灰银在舔他的脸。岚翱心道:虽然师父已经去了,但我还有灰银作伴,而且我已经答应了师父,要出山谷学习道法,把本门发扬光大,怎么能如此消沉呢?一念至此,岚翱坐了起来,运行起无名诀,精神进入虚虚渺渺的境界,默默引导着天地元气运行。
练了一个时辰,岚翱收了功,站了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心中的哀痛也减轻了不少。突然想起刚才似乎有道真气帮他引导元气归位,那是谁干的呢?岚翱周围望了望,除了已经坐化的师父,山谷空无一人。也许是师父显灵吧,岚翱生性乐观,对于想不到的事情,也懒得再寻根问底。
岚翱忍着心中的悲痛,把师父的尸体置于屋外,火化了他。大火烧了半个时辰才熄灭,岚翱清理烧剩的灰烬,却意外地发现里面有一粒珠子。这粒珠子通体雪白,而且发着微微的荧光。岚翱大奇,师父什么时候有这粒珠子的,为什么我跟师父生活了这么久,却没有见过呢?
要知道,大凡修炼之人,当身心练到一定境界,就会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分形成能量结晶。当修炼者死去的时候,这些能量结晶大多会随修炼者的神识而去,但是也有一些修炼者会把它留在体内。当用大火焚烧的时候,这些能量结晶会跟骨肉皮毛的灰烬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粒粒颗粒状的东西,这在佛家称之为舍利。老人离逝的时候,因一直为岚翱的将来担忧,故此他毕生的功力,并没有随着老人神识的消逝而离去,反而自发地凝结成一粒能量珠子。当老人的尸体被火化的时候,这粒能量珠与老人的骨灰相结合,形成了一粒白珠。
这番道理,岚翱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想起师父临死前的话,他就取了珠子,用绳子把它跟凝翠串在一起,挂到脖子上。抚mo着玉佩跟白珠,岚翱感到老人仿佛就在他的身边。他心中的悲痛,也因而减轻了不少。而最让岚翱惊讶的时候,当他修炼无名诀的时候,那粒珠子好像也发出一丝白气,进入他的身体,跟他原有的白气合二为一,更好地开拓经脉。而那块凝翠宝玉,同时也发出温热,让他心境安宁。
岚翱又在山谷中呆了一个多月,这一个月里面,他一直犹豫不决。毕竟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太过陌生,而人类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往往会感到恐惧,不敢去尝试。兼之幼年的经历,也让他非常畏惧人类,对人类的强大、凶残,他一直心有戚戚。他不断在师父的嘱咐跟对人类的恐惧中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终于,师父的话渐渐占了上风,他决定走出山谷,实现他对师父的承诺。
岚翱眷恋地看着小屋,湖水,看着这个他生活了七年的地方,然后转过身,带着灰银,大踏步走出了山谷。
花了三天的时间,岚翱走出了森林,来到了山谷最近的城镇——安土镇。
安土镇是大燕国南方一个普通小镇,人口大约有一千多户。其时天下承平日久,安土镇也颇为兴旺,石桥瓦屋鳞次栉比,街上人来人往。岚翱刚到不久,像一个乡巴佬似的,左右张望,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这么新鲜。他知道世人皆怕狼,故此他把灰银藏在凝翠里面。幸好他在走前摘了不少野果,放到凝翠中,倒也不用担心灰银会饿肚子。
突然一阵咕噜咕噜的叫声响起,原来是他的肚子在叫。岚翱骤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恰好此时传来一阵香味,岚翱嗅了嗅,顿时食指大动,便循着香味走到一间大屋前。
岚翱向里面看了一下,只见有十几个人坐在里面吃饭。一名妇人坐在门口的柜台后面。岚翱仔细端详那名妇人,只见那她大约四十开外,体态丰腴,慈眉善目。岚翱走到她跟前,问道:“请问这里有东西吃吗?”
这妇人正是这间饭馆的老板娘,她上下大量了岚翱一阵,只见他身材比普通孩子略高,大约八九岁,浓眉大眼,方面阔耳,虽然长得并不俊秀,不像街上的孩子那样活泼可爱,但是两眼流露出坚毅的神色,神态远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老板娘暗暗称奇,问道:“孩子,你有钱吗?”
岚翱挠挠头,奇道:“钱是什么东西啊?”
老板娘不禁哑然失笑:“连钱都不知道是什么?你父母没有告诉你的吗?”
岚翱摇摇头:“我没有父母。”
原来他是一个孤儿,怪不得看上去比普通孩子成熟得多,老板娘心道。突然,老板娘想起自己好不容易才在三十岁生得一个孩子,却在前年不幸夭折,如果他没有死,应该有他这么大了吧?又想到两口子年纪大了,打理饭馆已经渐渐觉得力不从心。也许这孩子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不用我们膝下荒凉。于是她道:“我可以给你东西吃,但是你必须帮我们打理杂务,你愿意吗?”
“嗯,”小岚翱点点头,“我愿意。”
从此,饭馆里面就多了一个小伙计。
这间饭馆名为平安饭馆,是由两夫妻共同打理,老板姓杨,大家喜欢叫他老杨。老杨主内,负责做饭做菜,老板娘主外,负责收钱管帐。两口子勤勤勉勉,日子倒也过得颇为殷实。
平安饭馆有两道招牌,一是青精饭。做法是把南烛树叶,捣碎出汁,然后拿这些汁液来浸泡、蒸熟大米,其后又晒干,米便成了青色。南烛树又称乌饭树,其树叶汁有强筋益颜之功效。因为青精饭饭色为青,又有乌饭树的精华,故命名为青精饭。道士们说这种饭能滋补养气的,以至于人人抢食,使青精饭成为当时的热门食品,在平安饭馆里面也是大受欢迎。第二是团油饭,是用鱼、虾、鹅肉、牛羊肉、粉糍(糯米粉)、姜桂、豉、盐等料合制的什锦饭。因其材料多,价格便宜,而受到不少人的喜爱。除了这两道招牌饭,平安饭馆还有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冷陶等等菜肴,既美味又有营养,再加上老杨的手艺确实有独到之处。因此,平安饭馆虽然只是一间小饭馆,但在这个小镇上,也算是略有名气。
岚翱幼时以生食为生,其后在山谷也是以吃野果为主,一辈子何曾见过这些食物?他最初看着这些菜,不知如何是好,老板娘见他发呆,问道:“怎么,不喜欢这些菜吗?”
岚翱摇摇头,问道:“这,这些可以吃的吗?”
老板娘笑道:“当然可以,这些可是我们的招牌菜呢。”
岚翱这才敢吃,一试,果然美味非常,比他天天吃的野果好吃多了。岚翱一下子就吃了三大碗饭,看得老板娘眼都直了,暗忖道:我不会请了一个饭桶吧?
岚翱搬到了饭馆楼上两夫妻儿子空下的房间居住,每天天未亮便起床工作,到午膳后休息时,他就跟着老杨去买货提货,晚饭关门后,夫妻俩洗澡睡觉,他则洗碗打扫,忙个不亦乐乎,连睡觉的时间也不大足够。
夫妻俩见他这么勤快,对他也越来越好,宛如亲生儿子一般。老杨甚至把他的厨艺也倾囊相授,期待他日后能继承平安饭馆。岚翱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每天又有美食,日子过得平和充实,逐渐忘记了师父临死前的嘱咐。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
一天晚上,岚翱如常地忙完饭馆的工作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正打算睡觉。突然,一个东西在他怀内跑了出来,岚翱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灰银。它呆在玉里面三个多月,虽然每天岚翱都会扔一些东西进去给它吃。但是老呆在里面毕竟气闷,忍不住跑出来溜达溜达。
灰银跳进岚翱的怀内,在岚翱的胸口磨来磨去,仿佛在责怪主人这么久也不看看它。岚翱抱着灰银,抚mo着它的大头,猛然想起师父的话,悚然一惊,心道:“不行,我不能这样下去,师父不是说过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沉迷于食欲,离大道越来越远了。这不是与师父的期望背道而驰吗?不行,我要求道,我要把本门发扬广大。”一念至此,岚翱去意已决。
一大早,岚翱就唤醒夫妻俩,把他的打算都说了。两夫妻劝说了岚翱一番,但岚翱还是执意要走,老板娘只好道:“阿翱,如果你真的想修道,最好还是去白云教吧。它是我们大燕国的国教,门人众多,而且个个都法术高强。当白云教的弟子可神气啦,不仅受人尊重,即使是当地的官员,也要避让三分。安土镇就有一间白云教的道观。”说罢,连比带划,把白云道观的方位告诉了岚翱。
于是,岚翱就带着老板娘为他准备的干粮跟几件衣服,还有老杨偷偷塞给他的一两银子,离开了平安饭馆。
老杨的妻子含泪望着岚翱的背影,道:“看来我们还是没有儿子的福分啊。”
老杨却道:“这孩子虽然不甚聪明,但是远比常人勤奋刻苦,日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呆在饭馆,只是埋没了他。”
如果当初呆在小镇,他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呢?日后的岚翱偶尔会想。应该会接管了饭馆,娶妻生子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吧。但是,即使是让他再选择一次,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饭馆。也许在他成为狼孩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他有一个绝不平凡的人生。不过,岚翱还是经常想起这对夫妻,对他们充满了感激。岚翱一直想,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很幸运地碰上了这两个好人,让他消除了对人类的惊惧之心的话,他的人生,很有可能就会走上另一条道路。
岚翱按着老板娘的指点,很快就到了白云道观的门前。岚翱从门外张望,只见里面楼阁颇多,占地宽广,竟比安土镇的富裕人家还要大上几分。
这时,一名四十上下,肥头大耳道人恰好走了出来,见到岚翱站在门前好奇地左望右望,喝道:“小子,你在看什么?”
岚翱见他一双三角眼正大量着自己,心里一阵惊慌,幸好他在平安镇生活了三个多月,已经略晓一些人情世故,忙鞠了一躬,道:“道长,我想修道。”
那个道人脸露喜色,随即又正容道:“想我白云教乃大燕国国教,威名远播,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来这里,实在是明智之举。”
道人正得意洋洋地说着,却瞥见岚翱一脸茫然,奇道:“小子,难道你居然没有听过白云教?”
岚翱摇摇头,道:“我自小在山谷中长大,很少与人接触,没有听说过。”
道人只好道:“这种穷乡僻壤,无知妇孺自然比较多。也罢,恰好道爷我有空,就说说白云教的历史给你听吧,话说八百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