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款“西北造”步枪,威力巨大,足以让新编练的神策军对天下任何一支军队,包括那些藩镇的私军,形成碾压性的火力优势。
这支军队一旦成型,就将是悬在所有不臣之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新皇登基后扫平寰宇,重塑中央集权的最强王牌。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弹药!
郭昕拿起一枚黄澄澄的铜壳子弹。这种一体式的金属定装弹,其制造工艺之复杂,远超枪械本身。其中的底火、发射药、弹头,每一样都是最高等级的工业机密。
这意味着,神策军的战斗力,将完全依赖于西北的弹药供应。
没有了子弹,这些“西北造”步枪,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烧火棍。
王爷将刀递到了朝廷手中,却将刀柄,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这是一种何等高明,何等自信的智慧!
他既给了朝廷足以镇压天下的力量,表达了自己身为“大唐宗室”的忠诚与善意,却又通过弹药供应,确保了这股力量的最终控制权,永远掌握在西北王府手中。
如此一来,大唐朝廷就成了西北最坚实的“挡箭牌”和“代理人”。
它将在西北的扶持下,去扫平那些割据的藩镇,整合中原的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的内部市场。而一个统一稳定的中原,无论是作为西北工业品的倾销地,还是作为人口和资源的来源地,其价值都远非一个四分五裂的乱世可比。
“高!实在是高!”
郭昕在心中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谋略,而是上升到了地缘政治和文明战略的高度。
王爷根本不屑于亲自下场去和那些藩镇打烂仗,而是要用一种更高级,更文明的方式,去“管理”和“引导”整个天下的走向。
他看着手中的步枪,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件武器,而是一条无形的锁链,一头连着长安的皇权,另一头,则牢牢地系在兰州西北王府的政务厅里,系在那位年轻的王爷手中。
“郭帅。”
一名王府亲卫上前,递过来一份清单,“这是王爷为您和五百名弟兄准备的个人装备,以及……一份特殊的‘家书’。”
郭昕接过清单,目光扫过。
除了每人一支“西北造”步枪和一千发基数的子弹外,还有特制的防刺服、军用匕首、多功能工兵铲、急救包、高能压缩干粮……每一件,都是西北军工的精品,足以让任何一支军队眼红。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份被牛皮纸袋精心包裹的“家书”上。
他拆开封口,里面不是信纸,而是一叠叠崭新的户籍文书。
“这是……”郭昕瞳孔一缩。
“王爷有令。”
这名亲卫很认真地说道:
“所有当年随您坚守西域的八千将士,其在西北的直系亲属,皆可凭此文书,落户长安京兆府。王府将负责全部的迁移和安置事宜,确保他们在长安有房有地,衣食无忧。”
轰!
郭昕的脑子嗡的一声,一股热流直冲眼眶。
八千白发老卒,魂归故里!
这是他,也是所有安西老兵心中最大的执念!
他们坚守西域数十年,与家人隔绝,音讯全无。
后来虽然在王爷的帮助下,有一部分亲人辗转来到西北团聚,但故土难离,长安,那座曾经的世界之都,才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根。
他原以为,此生此世,这个愿望都难以实现。
却没想到,王爷不仅想到了,还为他们做得如此周全!
让这些老兵的后代,重返长安,落叶归根。这不仅仅是兑现一个承诺,更是对他们数十年忠诚与坚守的最高奖赏!
郭昕拿着那些户籍文书,手在微微颤抖。
他明白了,王爷送上的这份大礼,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这些安西老兵的后代,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安西军”这个荣耀的称号。
他们进入长安,不仅仅是回归故里,他们还将成为新编神策军最可靠的兵源和骨干!
一支由安西军老将统领,由安西军后代为骨干,装备着西北最精良武器的军队……
这样一支军队,它的忠诚将毋庸置疑,它的战斗力将冠绝天下!
而他郭昕,将是这支军队唯一的“魂”!
“王爷……知我!”
郭昕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将所有的激动与感慨,都化作了这两个字。
他转身,面向五百名肃立的将士,高高举起手中的“西北造”步枪,声如洪钟:
“将士们!王爷有令,命我等前往长安,重组神策军,为陛下扫平不臣,重振天威!”
“此去,我等便是天子之剑,国之柱石!”
“同时,王爷已经下令,将我等所有在西北的家眷亲属,分批迁回长安安置!让我们这些为大唐流尽了血的安西军将士,能够真正的,落叶归根!”
“吼吼!”
“王爷千岁!!”
“大唐万年!!”
五百名铁血悍卒,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许多老兵更是虎目含泪,泣不成声。
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最怕的,是被遗忘。
而现在,王爷给了他们荣耀,给了他们尊严,更给了他们一个家!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位于长安城中的家!
郭昕压了压手,待欢呼声稍歇,他继续说道:
“王爷为我等准备了神兵利器,我等绝不能堕了安西军的威名!从今日起,我等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必须完全掌握新作战条令!一个月后,出发,目标——长安!”
“是!!”
震天的应答声,直冲云霄。
看着士气如虹的将士们,郭昕的心也彻底定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此去长安,肩负的将是何等重大的使命。
他将不再仅仅是一名戍边的将军,而是李唐安插在帝国心脏的一枚最关键的棋子,一个足以稳定乾坤的“定海神针”。
他将用自己手中的枪,和这支全新的军队,为王爷在长安,犁开一道通往新时代的光明大道。
傍晚,郭昕处理完军务,来到王府求见李唐。
书房内,灯火通明。
李唐正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与长孙玥、杨文菁等人讨论着什么。
沙盘上,密密麻麻地插着各种颜色的小旗,代表着一个个规划中的学校、工厂和居民点。
“王爷。”
郭昕在门口躬身行礼。
“哦?是老郭啊,快进来。”
李唐笑着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身边来,“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几处大学的选址,是否有什么军事上的考量?”
郭昕走上前,看着那精细得令人发指的沙盘,心中再次感叹。
王爷的心思,永远是那么缜密,任何一个计划,都会从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所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他仔细看了一番,结合地形和未来的战略防御需求,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爷,这处位于凉州的大学,可以稍微向东迁移三十里,背靠乌鞘岭余脉。那里地势更高,水源充足,且易守难攻。一旦有事,只需少量兵力,便可将其改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与兰州的防御体系遥相呼应。”
“嗯,有道理。”
李唐点点头,亲手将代表大学的蓝色小旗挪动了位置,“老郭你看问题的角度,总是能切中要害。”
他转过身,示意长孙玥等人可以先行退下。
待书房内只剩下两人时,李唐才开口问道:“装备都看过了?作何感想?”
“我之糟粕,彼之神兵!”
郭昕老神在在地微微一笑,缓声答道:“王爷,神策新军有此制式枪械,老臣有信心,在半年之内,为朝廷练出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强军!当然,我大西北除外。”
“我信你。”
李唐轻轻点头,微笑道:“但我要的,不仅仅是一支强军。”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兰州城内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悠悠地说道:
“老郭,你知道我为什么派你去长安吗?”
“老臣大概能猜到一点点。”
郭昕恭敬地答道:“王爷是想让老臣,成为朝廷的‘压舱石’,为新皇登基扫平障碍,稳定中原。同时,也成为王爷在长安的‘眼睛’和‘手臂’。”
“只说对了一半。”
李唐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他。
“神策军,是天子禁军。我要它强,但不能强到让天子失去控制,也不能强到让天下人都只知有神策军,而不知有大唐天子。”
郭昕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李唐的言外之意。
“所以,我给了你‘西北造’,而不是更先进的武器。我给了你弹药,但弹药的供应权,在我手里。我要你把神策军打造成一柄锋利的剑,但这柄剑,必须有鞘。而你,郭昕,就是这剑鞘!”
“你要让皇帝觉得,他能掌控这支军队。也要让满朝文武觉得,这支军队是忠于大唐的。但你更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这支军队的力量源泉,在西北!”
李唐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郭昕的心上。
“我要你在长安,做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将军,而是一个政治家。你要团结忠于朝廷的官员,打压心怀不轨的藩镇势力,你要利用神策军的威慑力,去推动朝廷进行一些有利的改革。
比如,统一税赋,整顿吏治,这些事,远比打几场胜仗更有意义。一个统一、稳定、并且对西北抱有善意的中原,才符合我们最大的利益。我要的,是你帮我‘经营’好这个大唐,而不是取而代之。”
听完李唐的这番话,郭昕只觉得背后冒起一层冷汗。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看清了王爷的布局,但现在才发现,自己看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王爷的格局,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争霸天下。
他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幕后操纵着棋局,让所有的棋子,都按照他的意愿,去构建一个对他最有利的未来。
“老臣……末将领命!”
郭昕单膝跪地,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庄重肃穆地说道:
“末将此去,必不负王爷所托!长安城,将永远是西北最坚实的盟友!”
“很好。”
李唐满意地点点头,上前扶起他,微微笑道:
“你的家人,我会照顾好。你在长安,放手去做。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的背后,站着的是整个西北!”
郭昕眼眶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