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始终没有接,因为他认出了祁潇远,就是让他来这里的罪魁祸首,连带着对其安眼神也不友好。
不过其安感觉不到,他一直沉浸在男孩卷卷的头发上,心想这个头发真好看。
在一旁的祁潇远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他从第一眼就认出这个就是当初带回来的那个质子,看向他的时候眼神里都是警告。
“其安,我们先走,让长风带他回去,顺便给他包扎伤口,你娘该等急了。”
其安本来想亲自送他回去的,主要还是想和他说说话,但是一想到娘亲还在等他就算了,谁也没有娘亲重要。
“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啊。”其安不死心的再问一遍,男孩还是没有回答,只能自报名字:“哥哥,我叫其安,住在祁王府,你可以来找我玩。”
见男孩始终不说话,其安开始脑补他是不是一个哑巴,甚至叹一口气说:“长风叔叔,你将他带回去吧!哥哥不会说话也听不懂,也太可怜了。”
说完看见自己给他的手帕没用,想到是娘亲绣的小鸡,又有些后悔,早知道换一张给他的。
“爹,我们走吧!一会娘等久了该生气了。”
其安走几步又回头看一眼,发现那个男孩一直在盯着他,下意识露出自己的微笑,一阵风吹过,缺的牙齿那块进风,气的其安鼓起个脸,转过身愤愤的吐槽:“讨厌没有牙齿的自己。”
男孩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展开了一小点弧度,眼睛好像笑了一下,快到长风觉得是自己眼花了。
……
沈默听到儿子说很漂亮的哥哥就奇怪,漂亮还没问人家的名字吗
“他叫什么名字呢?”
其安垂下头,难过的说:“不知道,他好像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不过我已经叫长风叔叔送他回去了。”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走后男孩就拒绝了长风的帮忙,“我不要你假好心。”说完就自己走了。长风害怕现在回去其安问东问西,干脆自己先回去。
回去的路上,文姨娘没有和他们坐同一辆马车,原因很简单,就是有点挤。
刚下马车,管家明叔就在门口等着,“王爷,老太君叫您们过去一趟。”
“我也去?”
“是的,沈姨娘您也要去。”
可是其安不想去:“爹,我能不能不去啊。”其安不想去单纯是因为牙齿。
可是祁潇远一个眼神,他就老老实实跟着走了,宠他是宠他,不讲道理也是不讲道理。
一进福院就被老太君拉过去,“让我看看,哪颗牙齿掉了?”
其安张嘴,老太君看到更生气了,“怎么那么不小心,沈氏,你是怎么看孩子的。”
这次的事沈默自知理亏,便没回嘴,更多的是疑问怎么她们都没回来,事情已经传回来了。
其安见不得娘亲被骂,解释说:“曾祖母,是我和她们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
老太君自然是知道这个原因,知道不关沈默的事,她就是借题发挥而已。
她满脸心疼的说:“这次你遭罪了,等会让厨房做点汤给你补补。”
其安知道曾祖母疼他,但是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娘亲,所以他有时候喜欢曾祖母有时候不喜欢。
祁潇远将其安和沈默支开,拿出皇上的圣旨给老太君看,她看到里面的内容手都在发抖。
“这是什么?我问你,这是什么?”
“是不是沈氏叫你去求的, 那个小妖精,她这是在害你呀!”
说完几度差点背过气,要不是文嬷嬷在后面扶着,估计都摔下去好几次了。
“奶奶,您听我说好不好?”
“那你倒是说啊,你想解释你说就是了。”老太君大口喘气,她倒要看看他究竟怎么解释。
祁潇远为了避免更多的事情脱离他的掌控,只得将自己当初因为中毒不能生育的事情再给老太君说了一遍,本来打算不说了,但是按现在这个情形,不说也不行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老太君情绪比他想像的还要激动,听完直接两眼一翻,直直的朝后面倒去。
祁潇远赶紧将她扶住,喊外面的丫鬟去请府医。
府医来又是掐人中又是扎针人才渐渐清醒过来。
“年叔,奶奶究竟是怎么了?”
“老夫人这是气急攻心,加上年纪大了。受不了太大的刺激所致,以后还是要好好养养,再不可像这次一样了。”
“多谢,嬷嬷、让人先跟着年叔去拿药吧!”
祁潇远看着老太君醒过来却不愿意面向他,两鬓之间全是白发,突然觉得自己很不孝,这种事不应该给她老人家添堵的。
“奶奶,您还有没有哪里难受?”
“你先走吧!我没事。”说完这句话还将被子拉高,俨然一副不愿意交流的样子。
“王爷您先回去吧!这边有我看着,有事会派人去喊您的。”
祁潇远点点头,“辛苦嬷嬷了。”
再三犹豫,还是决定先行离开,起码给奶奶一些适应的时间。
等他出去关上门,老太君才翻过身起来,脸上老泪纵横:“阿嫣,我祁家是造的什么孽啊!”
“小姐,还有其安少爷呢!”
老太君道:“当年他爷爷就是中了这个毒,所以才只有他爹一个孩子,是我和他爷爷毕生的痛,如今他也中了此毒,老天为何对我祁家如此不公。”
“好在还有一个淮景,我祁家才不至于断后。”又想到其安掉牙齿的事,“快,去用人参熬点乌鸡汤端去给他补补。”
文嬷嬷准备去吩咐,转头一想,人参小孩子吃了真的好嘛?
犹豫一番还是说:“小姐,世子年幼,食用人参怕是对他不好,要不换一种?”文嬷嬷试探的喊世子,老太君也没有反驳。
“你去叫府医看着开就行了,早点给他端过去”顿了一会又说:“多做点,那沈氏看着就体虚,怎么能照顾好孩子。”
“是,我现在就去叫府医开点补方,给沈姨娘也补补。”文嬷嬷很高兴老太君能想开,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