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之最强酒楼 晚唐浮生 衣冠不南渡 逆天明末三十年 大宋泼皮 带着系统闯南洋 赤色黎明 吕布的人生模拟器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章 虎老雄风今何在(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五百骑踹五万梁军大营!

没有吃下一斤熊心豹子胆,他都干不出来。

但是毅勇都的小伙子与老小伙子们一商量,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郑老三固然年纪不小,但毕竟还是个热血汉子,心里也有一团火。二哥将这代表传承的毅勇都交在他手里,郑老三自觉有一种责任感,一种主人翁精神。

事情若是成了……

毅勇都五百骑惊走梁贼五万军。

够郑某人吹一辈子。

妙,妙啊。

于是郑老三开动脑筋,与小屠子几个细心推演了行动计划,定下了给梁帝送大礼的分工安排。

次日午后,由小屠子出面,开开心心跑去将所余数十个俘兵提起,杀一半放一半,放归前还专门自报了家门,道是爷爷毅勇军的大队到了。

待俘兵们滚蛋,五百骑放肆一把,就明目张胆地点火煮饭,将一批畜牲下锅。也不管炊烟暴露目标了,还专门多挖了一批土灶,远远望去,一时间真个是烟雾升腾,想不看见都难。

饱食一顿,待日暮出发,便向东南梁帝行辕潜行而去。

枣强还驻留着李周彝的一万兵。

这老小子被诈降的成德兵敲了一扁担,也不知道是真受伤还是假受伤,反正杨师厚向东他就没去。这厮自领了一万兵在此,说是作为梁帝行辕的北凭也行,说是安心养伤也对。

就是防备比较松懈。

可能是没想到辽贼会跑这么远过来。

五百骑摸黑从枣强以东再次泅渡漳水。

是的,又一条漳水支流。

郑老三等人一路顺风顺水,在黎明前竟真就摸到梁帝行辕以北二十里处。在前开路的小屠子手快,稳稳端掉了一组梁军游骑问明了方位。

于是全军下马披甲,开始为踹营做最后准备。

作为这次突击的首倡者,王可心潮澎湃地套好了一身锁子软甲,将五只药筒检查妥当。蹲在地上,小伙子背着风将火折子点着,然后拧好盖子备用。

这玩意非常巧妙,外形是个小竹筒,里面装着火绒还是什么玩意。点着了,吹灭明火让它阴燃,将盖子盖好,只留一个气孔通气。如此,那火绒就能一直燃烧,据说能烧几个时辰。到用时再将盖子打开,迎风一甩或者吹口气就能复燃。

绝对是出门必备的放火良品。

他们每个人都有备用的火绒,烧完了换上即可。

一边摆弄,王可心中就一边慨叹。

加入了卢龙军,尤其见识了毅勇都的这一身豪华装备,王可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花缭乱。

首先是马匹。作为游骑,标配是一匹肩高不低于五尺的战马,两匹驮马,这次出来还临时多配了一匹驮马。这是因为塞内战场局促,再多过于浪费,既浪费粮食,也浪费人工。

据说在草原公干,毅勇都一人五头畜牲打底,多时十匹脚力也很正常。总之几百里横跳玩闹一样,这是王可从前想都不能想象的。

其次就是这个锁子甲。这甲是精钢连环编缀,三十斤左右,防箭水平不逊于大部分札甲。他们是游骑,这种兼顾防护与轻便的铁甲最受欢迎。而且这玩意好穿戴,平时装在包里,用时套头一身胳膊就披挂完毕,绝对的保命良配。

至于那细致入微的急救包、食袋、杂物袋更不必说。

那马呀、甲呀,就算品质次点,数量少点,好歹他见过,而这有些杂物他王某人很多在河东时连见都没见过。传说,这大部分本该是唐军标配,却是河东穷困,配不起,用不上。

有钱真好。

当然,也有据说是新生事物的。

比如手里的这五支药筒,这就是最近开始配发试用,要求各试用部队积极上报使用心得,以便后续完善改进。

据说就是以竹筒填充了火药,一个大概一斤左右分量,点燃了引线丢出去。死人不一定容易,但是绝对让人印象深刻。等一会儿,他们就准备用这玩意给梁军早饭加个餐。

刚才准备的火折子,正是准备了点引信用地。

在软甲外面裹上个缴获的梁兵衣袍,还将缴获的两根梁军旗子取出混淆视听。完成了最后准备,五百骑陆续上马向南驰去。

既然是此役首倡,郑老三就命王可领了百骑当先。

王队头正要显出手段,七尺长驱伏于马上,引众疾走。

百骑五十人一大队,又渐次分作五个中队,左右翼张,搜索前进。

毕竟是梁帝行在,外围的梁军游骑都有,只是过于懈怠。借着夜幕掩护直至离营数里,王可见已经无法遮掩,便果断吹响号角。

众军在奔驰中换上战马,开始聚拢疾奔。骑士们手持角弓,连珠箭发,凡有当前之人迅速射杀。悠忽之间,便驰近了寨墙。

营外的喧嚣早已惊得行辕警戒,奈何一则此时正值军士困顿,再则又有黑夜掩蔽,只有少数守军在盲目放箭,却并不清楚营外的情况。

跑到近前,王可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梁帝的行辕采用了筑城立营之法,工程非常认真,陷马坑、堑壕、营墙一个不少。梁军纵然未能出营截击,但是王可隔着数十上百步也无法将一斤多的药筒丢上墙头,也无法飞过吊桥将药筒砸到门上。

正在王可彷徨无措,引兵沿着障碍蒙头转向寻找战机时,却听身后轰隆隆蹄声涌入,还有铜哨声撕裂夜空。王可细细分辨,似是让前军散开的意思。他虽不明就里,但是身后传来讯息也就遵令躲远一些。

待稍稍偏开一些,便有无数黑影奔至,一股脑向前猛冲,瞬间掉进堑壕。

却是郑老三领着王波与乌罗将虏获的畜牲赶来,瞬间填出了一小段堑壕。又一队骑手赶到,纷纷下马。

正是小屠子带队,一脚深一脚浅地摸了过去。

郑老三等人将畜牲赶进堑壕就转往一旁,开始卖命鼓动呐喊,生怕别人看不见他们,就在梁军箭程附近游荡。小屠子这一队人却借着夜色掩护,摸到了靠近墙头二三十步远处,就开始忙碌。

有的点火,有的投掷,就听墙头乒乒乓乓一顿炸响,竟是小屠子领人将药筒点燃了引信丢上了墙头。

天子行辕,谁料想会有贼子如此胆大包天,敢来这里撒野?

又是后半夜,墙头的守军本就困苦,反应迟钝。晕晕乎乎都没搞清楚状况,就被炸了个满头包。一时间,墙头上是一片鬼哭狼嚎,狼奔豕突,此刻若真的攀墙上去,十有八九真能建功。

好在小屠子还没有昏了头,一人转眼丢完了十支药筒,然后撒腿就跑,生怕梁军回过魂来遭殃。

墙头正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搞得懵圈,片刻哪有人来反击,竟叫他们全须全尾地撤了出来。

此时天光已经微微发白,一行数百骑不敢耽搁,完事就打马疾退。

待梁兵回过神来,就只看到绝尘而去的马屁股了。

来去如风,诚哉斯言。

梁帝近来饱受病痛折磨,清池方向没有进展更让他有些等得心焦。他已多次催促杨师厚进兵,可是都无效果,连外甥袁象先也说打不动,没有战机。

看看自己这个身体,看看对面的辽贼,大梁天子忧心如焚啊。

加之年高觉少,这日梁帝是熬到后半夜才浅浅睡去,岂料才勉强入眠就被一通炸雷子惊醒。老人家哪受得了这个惊吓,几乎是直接从榻上跳起,一颗老迈的心脏噗通通乱跳,好悬没有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天子行辕遭袭,何等荒诞?

随驾军将是一片忙乱。

梁帝想出去看看,随侍的控鹤军指挥使朱有珪哪敢让爸爸冒险,死死拉住不许。直到城头来报敌人已退,才陪着小心翼翼地梁帝登上墙头。

梁帝只来得及看到远处渐渐消散的尘土,以及墙头一个佝偻无奈的背影。

一瞬间,朱三哥的心中涌起无尽的悲凉与惆怅。

天子行辕居然被踹了门。

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这些杂鱼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五万大军,难道都是吃屎的么?

这次是小股骚扰,如果是大敌来攻呢?

事前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有?

打了一辈子仗,真是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呀!

都说自古将军如美人,不许世间见白头。梁帝曾经以为那是说英雄迟暮,不复当年勇武,追忆往昔,心中难免失落。此时此刻,立在行辕墙头,梁帝却感受出另一种别样的情怀。

将军老啦,说话就不好使喽。

这恐怕才是真谛吧?

看爷爷老了,一个个都敢跟爷爷阳奉阴违啦。

杨师厚。

袁象先。

如今可好,连老子的行辕都如此草率了?

李思安呐李思安。

说什么虎老雄风在?

嘿嘿,被人一脚踹在脸上,你都不知道该找谁的晦气。

这有什么雄风?

身后有士兵来汇报情况,二儿子朱有珪下去片刻又来。

这悉悉索索的响动都逃不出梁帝的法眼,但他只是双目望向远方,望着贼兵远遁的方向,头也不回,声音萧索地问:“吾儿,何事?”

朱有珪躬身道:“父皇,逃归了樵者、刍者数人,报说其在武邑一带为辽贼所掳。同行大部被杀,昨日放了他几个回来报信,说,说,说……

小伙子有点犹豫,说半天也没说出来。

“讲。”梁帝语气平静,平静地冰寒刺骨。

朱有珪硬着脑皮说:“说是辽贼大队到了。”

“放屁!”朱三哥都被气乐了,还他妈辽贼大队。

这是谁?玩得挺花啊。

一边放了活口报信,一边跑来踹营,这是有多不把爷爷放在眼里。

辽贼大队是绝不可能。这些草包再窝囊,再无法无天,大队辽贼过境也不可能全没反应。真是大队,就方才那个乱法不早就打进来了。

但是,小队也不行啊。

这里是贝州,是贝州,是贝州。

不论辽贼是从东边过来,还是北边过来,杨师厚、李周彝都是死人吗?

究竟是贼兵太狡猾,还是我军太无能,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忽然,梁帝感觉喉头有点甘甜,两眼一黑就往后倒,耳中只余一片慌乱。

……

盐山。

沧州治下。

清池东边的这座小城,顾名思义,积盐成山也。

不论怎样,李老三与杨师厚达成了事实上的某种默契。李老三不派兵向西挑衅,杨师厚也只是照例巡查,双方游骑往来演戏,却都没有动兵拼命的迹象。

至少表面上如此。

也不知道是在演给谁看。

反正杨师厚愿意,李老三更没有意见。

这项巡查的任务最近主要是李崇德担任。郑守义的这个妹婿在前面清池一战大放光彩,最近风头狠劲呐。连郑大帅对他也高看了好几眼,甚至抽了个空子打上门,狠狠将这个妹婿捶了一顿。

奶奶地,跟着李老三憋坏,害得他老郑险些丢了大丑。

也是李老三没有彻底瞎了心,最后关头把他毅勇军的畜牲都给带走,否则,非得闹出大乱子,他郑某人弄个不好都要死于自家马蹄之下。

郑守义没法找李老三的晦气,那就只能是妹婿遭灾了。

就这么个吃里爬外的东西,不打何待!

有元行钦这个地头蛇帮忙,李枢密最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搞春耕与走访调查上。他已经走遍了清池左近,便来盐山瞧一瞧。

向导,是新鲜出炉的巡抚沧、景、德、棣等州大使兼营田使,李君操李巡抚。

这个巡抚使是李老三想出来的名头,还兼任营田使。李君操老汉接到任命,知道责任重大,车都不乘,不顾年高一路骑马赶来清池赴任。他蹉跎半生,不曾想到了暮年却此际遇,做了华夏大地上的首位巡抚使,绝对开天辟地第一人。

尤其是将这个营田使从一镇节度使的加衔里分离出来,这是华夏第一次,也将成为辽王治下的新惯例。

作为首开先河的第一任,为了治理好义昌,李君操老汉做了不少准备。他根据工作经验与东家的喜好,从幽州带了大批幕僚、帮手过来,到地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搞起大调查运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李枢密的口头禅。

从山北到塞内,一脉相承。

如今在辽王治下的各个重要官署,从县令到刺史,都至少会有一福字,或者是一块匾,上书“无察则勿言”五个大字,悬于墙上供人观瞻。

去年,这五个大字的牌匾,在幽州子城的明堂里也已高高挂起。

“盐山这边接纳了近万户百姓,大部是从南皮过来,也有少数从德州逃至。义昌地少人多,本地肯定是安置不下。再说,这边挨着梁贼过近,只怕本地人户亦不自安。我已同韩刺史联络,准备入夏后走海路安置一些过去山北。

仓中存粮甚丰,足以支用。

目下已让彼等难民帮忙春耕,之后还可以开一回渠,以工代赈皆有成例,不劳明公费心。”李君操一把年纪,到地就扎进基层,一边调查一边指导工作,根本不敢在官署里坐着。

从已故的辽王到如今的李枢密李留后,兄弟俩都是好动的性子,没事就爱往田间地头跑。“无察则勿言”,这哥俩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

官员们在这兄弟二人他手下混饭吃着实不易。

李君操带路,也不怕盲人骑瞎马,反正有军队护卫,就沿着官路转悠。

看了农田,也看了盐田。这边也打算沿海开一批盐田晒盐,降低生产成本。

这边水产丰富,鱼肥虾美,未来也要大力开发,供给军中。

李枢密是准备官府出钱修个码头,方便渔夫出入,也方便官府捉钱……

错了,是方便大力发展捕捞业务,富裕民生嘛。

总之是要好好搞生产。

取得一地,建设一地,李老三可不只是嘴上说说。

从山北到塞内,同样是一路干下来的。

一行人沿途寻了块平地造饭。

郑守义等几个军中宿将围着一张折叠木桌,各自有个小马扎坐着。桌上摆着几个马盂,都是一升容量的那种,里面盛着炖羊肉、韭菜炒鸡子等诸般菜肴。

李老三围着围裙,带了两个火头军在边上的两口土灶忙正在活。其中一口灶上摆个铁锅,锅里的鸡子红烧肉正在咕嘟嘟收水。另一口土灶烧得一堆木炭,正烤着两把羊肉吱吱冒油。

拌好了调料,有细盐、胡椒粉、西域茴香、茱萸粉等物,李老三以手指捏了撒在肉上,将羊肉拍拍上桌。复以木勺舀了铁锅里的汤汁,试试味道不错,也把个铁盆盛了摆好。

末了,李老三将围裙摘去,招呼火头军给每人盛好热腾腾的大米饭,自己也围在桌边坐下,道:“条件比较简陋,随便吃一口。最近都辛苦了,我这里先干为敬。”说着举起一囊葡萄酿带头喝一口,众人也都跟进。

能吃到李老三亲自下厨做的佳肴,这就跟能吃到郑老二亲手宰剥的畜牲一样。是一种亲切,是一种荣耀,是肉体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李君操道:“明公为社稷操劳,我等不过附于骥尾,怎当得辛苦二字。”

李崇武对这等谀词既不在意也不拒绝,请众人开动。

郑守义从来晓得这小白脸手艺好,风卷残云三两口将饭菜下肚,先垫了个半饱,将箸放下,自去加饭,抽空道:“李巡抚,我得说你两句。

你这是舍近求远,厚此薄彼呀。晓得与营州商量,怎么不来问问某家?俺振武军也缺人,这些百姓得给我留些。”

添好饭回来,郑大帅嚷嚷了这一嗓子就埋头继续奋斗。

李君操道:“呵呵,郑帅莫急。沧、景有许多逃难百姓,待我弄清状况,定要烦劳郑帅。”

李老三拿着根肉串撸了,道:“啧啧,还是差点味儿。”

郑二感觉李老三真是挑剔,这非常不错了,还差点味儿?

可能是最近诸事顺利,李枢密情绪大好,攀上一块高岩,从此向东远眺,正见海浪滔天,不禁吟唱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于李老三这种间歇性抽风的表现,郑老二表示无视。他唱他的,郑二专心干饭不耽误。作为资深厨子,胖五郎忙活完,在距离郑二较远的一角坐下,抖着脸上的肥肉也开始奋斗。

郑二随手拾起根草茎剔牙,眼角就在这胖子身上转悠。

也不知怎么,看这胖子是很不入眼。不过嘛,人家是李老三的红人,郑二也不愿招惹这厮,默默地清扫了第二盆饭菜。

真是上了年纪,若倒回去几年,不搞掉三大盆都对不起李老三的辛苦。

李君操忽而道:“嘿,明公可知曹公这《观沧海》正在此地所作?”

“哦?”李老三从石上跳下来,好奇问,“竟如此凑巧?”

李君操捋须道:“碣石山正距此不远。昔年曹公北征乌桓凯旋,途经此地,夜做此诗,歌以咏志。”当然,转头南下去打襄阳刘表,然后就在赤壁栽了个跟头。这后半段,李巡抚非常明智地没有讲。

李枢密闻言,兴奋道:“我说呢,突然有感,就想起这首诗了。

左右无事,不若我等今夜宿营于此,待月挂中天,观星汉灿烂。”掰着指头算了算,李老三感慨道,“曹公征乌桓凯旋已年过五旬。咳,年纪大了心急,打下襄阳没有见好就收,在赤壁翻了船……

自此中华一统无望,又蹉跎多少岁月。

可惜,可叹。”

郑守义吃着有点撑,干脆起身也跳上那块大石,顺着李老三的样子远眺,居然也体会到了李老三所说那种意境。

就是,置身山海之间,感慨天地壮阔。

对于李老三后面话,郑老二就没大听了进去。

却是边上李君操心曰这位大帅心是真大,什么都不忌讳。当世曹公可是梁帝,从地理上看,咱这边最多算是个袁绍。怎么着?盼着被朱三推倒么。

李巡抚自在心里琢磨,李枢密那真是全不在乎,毫无角色错乱的自觉,吃饱了饭感慨两句,开开心心张罗队伍扎营去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我,签到万年,被美女徒弟曝光了 道界天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深空彼岸 万古帝婿 夜的命名术 末世神魔录 男欢女爱 超级女婿 大梦主 不死战神 无敌副村长 神话版三国 太荒吞天诀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姜六娘发家日常 我的资质能无限提升 重生商纣,开局怒怼圣人女娲 剑来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南宋第一卧底 雷武 抗日悍将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师士传说 游戏民国 唐土万里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知否之袁家庶子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我以我血挽山河 
最近更新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 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 大乾杀猪匠 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 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 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大秦:寒门小娇妻 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 我在元末当霸王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