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嬴政开始盘点

公之安处

首页 >> 从嬴政开始盘点 >> 从嬴政开始盘点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大明日不落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赤色黎明 大宋泼皮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百炼飞升录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我的红楼生涯 
从嬴政开始盘点 公之安处 - 从嬴政开始盘点全文阅读 - 从嬴政开始盘点txt下载 - 从嬴政开始盘点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0章 科举制度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坚还有一项被后人称道的事迹,那就是他开创了科举制,一举打破了我国古代由地方大族所垄断的上升渠道,意义重大。】

【但实际上这个说法不准确,杨坚确实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不假。但其实他所谓的科举,仍旧没能打破古代社会的偏见,并没能真正的收揽天下人才为国家所用。】

【要讲清楚这点,还要从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谈起。】

【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就不多说了,父死子继,弊端确实不少。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开始重视人才的选拔方式的,还是由汉武帝刘彻开始的。】

【汉武帝时,有感于军功爵制以及“任子”“赀选”等选官方式已经很难选拔真正的人才,于是汉武帝便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正式确立。】

【孝廉是汉代察举的常科,西汉时每郡国推二人,东汉时改为按人口比例推举。此外,还有贤良方正等特科,推举对象多为儒生,也有各级官吏的僚属,这些人一般先供职为郎中,然后再逐步升迁。】

【而这个时候的察举制还是很先进的,而且也并不是推举了就能当官,也是要通过考核的。】

【刺史举民有茂才者移名丞相,丞相考召,取明经一科,明律令一科,能治剧一科。】

【这里的“茂才”便是秀才的别称,因为东汉时为了避刘秀的讳,才改名叫做茂才。】

【察举制发展到了东汉时期,在左雄的建议下,进一步加强了考试要求。不满40岁的孝廉,不得参与察举,必须先在地方参加考试。】

【察举制的推行,为两汉政府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扩大了汉朝统治基础,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先进的了。】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由于地方长官多数由名门望族担任,名门子弟便成为推荐的优先选择对象。另外,由于政治腐败,贪贿盛行,以至地方官员不能公正的评议,所推举的孝廉往往有名无实,察举制逐渐丧失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所以才会出现,东汉末年那样,像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的诸侯,世家门阀长期把控人才入仕之路。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国家发展,而且对中央皇帝的权威也是一种威胁。】

【发展到了魏晋时期,便进一步形成了“九品中正制”,朝廷正式的将人事权过渡给了世家大族,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

【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的官员天生便能担任高官,因此无心学习,一意贪图享乐。】

【而到了南北朝的乱世,尤其是刘裕代晋以后,身为君主的他深刻的认识到了世家大族的无能。但碍于他们在地方的实力,因此只能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士人身居高位,而将士族高高挂起。逐渐形成了南北朝时期的特色“寒门掌机要”。】

【等到了杨坚统一天下的时候,科举制度诞生的时机已经成熟。杨坚首创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看起来不错是吧,但是要注意一点,杨坚的诏书中明确规定了:没有五品以上的官员的推荐不能参加隋朝科举。】

【隋朝那所谓的“科举”既没有做到允许“投牒自进”,也没有考试黜落法,并没有打击门阀贵族阶层的作用。】

【投牒自进,就是说学子可以自由报考参加考试,不需要别人推荐了。这一点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迹象了,但这一时期投牒自进并没有制度化,只是学子自发的行为。】

【而隋朝建立后,开历史倒车,反而要求需要五品官员以上推荐方能有考试资格,这又和察举制相似了。】

【直到唐朝的科举考试开始,方才允许考生“投牒自进”,而且还会通过考试黜落不合格的人。】

【那隋朝的选拔制度,能够选拔出人才吗?事实证明,人才还是有的,不管是什么制度,人才总会发光的。】

【翻看史料,我们可以知道的隋朝的进士,一共十三名,他们分别是:刘焯、侯白、王贞、杜正玄、杜正藏、杜正伦、房玄龄、许敬宗、孔颖达、孙伏伽、韦云起、杨纂、张损之。】

【以上名单中,有不少人在唐史中赫赫有名,在唐初的政坛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房玄龄、许敬宗、孔颖达等人都是唐初的名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些人在隋朝的待遇如何呢?答案是基本没什么待遇。隋文帝虽然首开科举,却非常不重视选拔出来的人才。】

【刘焯、侯白、王贞、杜正玄等人都是饱学之士,但无一得到重用。杨坚授予他们的不是闲职,就是不入流的官位,从没将他们当重要储备干部培养。】

【作为中央选拔出来的顶级人才,刘焯竟然被一个藩王当成囚犯,解押到四川当下人使用,备受折辱,毫无尊严可言。】

【可能因为杨坚是大贵族出身,轻易获得了天下,隋文帝对布衣的读书人始终没有好感。被他选拔出来的秀才和进士,没有一个获得善果。】

【隋朝的科举为唐朝培养出三名宰相,最不济的,也能在唐朝混到部长级别。这里面固然有人才需要历练的缘故,但隋朝不重视科举也是很明显的。】

【许多伟大事物初始创生时,都是静悄悄的。直到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人们才知觉它的壮阔和伟大,科举制度亦是如此。】

【现在我们将创造科举制度当做隋文帝父子的功绩之一,但在当时他们只是在原来的人才选拔制度的基础上,轻描淡写的添上一笔。他们不会料到,这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举。】

【实际上虽然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可由于唐朝的考试不糊名,考官可以轻易的看到考生的名字,因此舞弊事件根本无法禁止。终唐一朝,289年的历史中,产生了141名状元和830名进士,合计971人。】

【在这些人中,141名状元里,只有5人出身寒门。而830名进士里,寒门也只有132人。】

【说回科举制度。

如果以看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和分科考试,那么就是汉朝开创科举制。

如果看重设立进士科这个考试项目,那就是隋朝开创科举制。

如果是看重投牒自进制度化,学子们都可以自由报考,那就是唐朝开创科举制。】

【我觉得汉朝论和唐朝论各有道理,但隋朝论明显存在漏洞,毕竟隋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本质上和察举制也没什么不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赤心巡天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绍宋 福艳之都市后宫 鉴宝金瞳 电竞大神求带飞 大奉打更人 古井观传奇 我的谍战岁月 修罗武神 名门艳旅 大叔的宝贝 都市花缘梦 万道剑尊 随风漫步新书 盗墓:继承王也,开局云南虫谷 随风漫步最新小说 千术 红尘都市 大宋泼皮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锦衣谍影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割据自立后,我强娶了敌国太后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寒门宰相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最近更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 穿越后,守着漂亮老婆过幸福生活 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 夜读全唐诗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说我战术太脏,战败后告我是战犯 此去直上青云路 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 三国:开局遭到陷害,请父皇退位 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 废太子你选的,朕兵临天下你哭啥? 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从嬴政开始盘点 公之安处 - 从嬴政开始盘点txt下载 - 从嬴政开始盘点最新章节 - 从嬴政开始盘点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