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那些太医并非都死了,而是被赶出了太医院。
劫后余生,这些太医都不敢在京城停留,拖家带口地离开了京城。
太医院的人少了几乎一半,空出立刻许多位置。
卞修文这个“老实”的,便提升了官职。
现如今,他也是能接近高位嫔妃与皇帝的人了。
皇帝的身体一直有御医看护,但有的时候,也是需要其他太医给皇帝诊平安脉的。
卞修文成为这其中一个。
小路子:“卞修文说,皇上中的乃是蛊。那蛊能够吸人的生机,让人身体越来越虚弱。太医们诊断不出这蛊虫,只会以为皇上是因为太子的事情受了刺激,气大伤身,这才身体变差。若非他曾经看过您收集的某本孤本医书,也发现不了那蛊虫的存在。”
柳柊:这蛊虫应该是贵妃下给皇帝的。只是,她一个后宫妇人,哪里得来的苗疆蛊虫呢?宋家可是跟苗疆没有任何关系。
柳柊:“让你盯着贵妃那边。”
小路子应下。
虽然柳柊已经不是四皇子,但他在宫中的人手还在。
柳柊:“这一次,老五是最大的赢家。”
三天后,柳柊终于恢复了活动能力。
他化了妆,走出院子。
此时,街上逐渐恢复了热闹。
柳柊来到四皇子府前,大门口挂着白色的灯笼,里面的灵堂还没有撤。
但是没有多少人去吊孝,守门的人已经无聊得打哈欠了。
呵,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倒是宋国公府派了人前来帮忙料理后事。
宋国公没有出面,是宋家的一个旁支族人来帮忙。
他在四皇子府站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门房只奇怪地往这边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那人是谁?不认识。
柳柊去了之前做为四皇子时常去的酒楼。
小路子的厨艺虽然十分好,但偶尔也要换个口味。
而且,他最近这些日子帮自己盯着贵妃,无法按时回来给柳柊做饭,他都是在外面吃的。
酒楼的生意非常好,客人非常多。
概因这里的饭菜十分新奇美味。
柳柊后来才知道,这家酒楼是五皇子的。
菜式都是现代菜谱改良做出来的,调味料丰富,不好吃才怪。
柳柊进入酒楼,本想随便找个桌子坐了,视线转动间发现几道熟悉的身影。
是宋国公与五皇子。
还有两个是宋家的族人,其中一个是宋雪兰的亲爹。
这么快就搭上了吗?
柳柊让小二带他去包厢,那包厢在五皇子他们的隔壁。
这酒楼的隔音技术还不错,但五感敏锐的柳柊还是能听到隔壁的声音。
这一次见面时宋雪兰亲爹给安排的。
四皇子死了,宋家只能再找一个合作者。
而作为宋雪兰的夫君,五皇子成为宋家最好的合作伙伴。
其实,以现在的状况,几个成年的皇子,就只有大皇子与五皇子还好好的,小皇子不过五六岁。
这下一任太子的人选,就是大皇子和五皇子了。
大臣们开始重新选择主子。
相比其五皇子这个“纨绔”,大皇子这个“莽夫”更受大臣们看重。
因此,投靠大皇子的人非常多,大皇子府可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对此,五皇子呵呵笑。
他是真不将大皇子放在眼里。
这么高调,不知道已经碍了皇帝的眼吗?
宋雪兰的亲爹十分热情地与五皇子说着话,仿佛自己成为了宋家的代言人一般。
宋国公的眼中闪过一丝流光。
之前就想教训这人一顿,但因为太子那件事情,这个计划暂停。
现在看来,不是教训一顿就可以了。
五皇子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
自己名义上的岳父是宋国公,可不是他这个跳梁小丑。
亲爹又如何?
他连自己的亲爹都算计呢,何况王妃的亲爹。
五皇子:“国公爷,本殿有些事情需要跟你商量。你看……”
宋国公对宋雪兰亲爹道:“你们先出去。”
宋雪兰亲爹:“那个,殿下,女婿,我不能留下来吗?”
五皇子礼貌地笑:“这位宋大人,本殿的岳父是宋国公。”
宋雪兰亲爹被狠狠地打了脸,脸色又青又红,被另一个族人拉着出了房间。
房间里面只剩下两人,五皇子掏出一样东西递给宋国公。
宋国公接过,大惊:“这东西怎么在你手中?”
这是宋家嫡系才有的信物。
五皇子:“是贵妃娘娘给我的。”
“贵妃怎么会给你这信物?”
五皇子:“因为贵妃早就跟我联手了。”
宋国公:“……”
做为贵妃的亲哥哥,宋国公也不了解这个亲妹妹。
为什么有了四皇子这个儿子,还要与其他皇子勾结?
宋家为了扶持四皇子上位已经付出了许多,若四皇子没有上位,宋家可就是付不支出了。
贵妃这么做,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家族吗?
柳柊倒是能理解贵妃的想法。
这是一个母亲的报复。
贵妃恨皇帝,也恨占了她儿子名分的四皇子。
说不得还恨早已经忘记了三皇子,转投四皇子的宋家。
只不过,她还是为宋家留了一条生路的。
让宋家转投五皇子。
五皇子在朝堂上没有太多的势力,宋家投奔他,使得双方都能活得好处。
以后五皇子登基,宋家妥妥的从龙之功。
柳柊吃完食物,又打包了一份,给小路子做晚餐。
小路子回来得很晚,那些食物只能做宵夜了。
小路子迅速地吃完东西填饱肚子,给柳柊汇报监视贵妃的情况。
贵妃今天见了一个人,是后宫中的一个小答应。
这个小答应是南边某个小县城的知县之女,蛊虫是小答应给贵妃的。
柳柊:“知县之女?即便知县之女也不可能拥有苗人的蛊虫,派人去南边查查这女人的来历。”
高高在上的贵妃与小小的答应是如何勾搭上的呢?
这其中有着阴谋,只怕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
柳柊不喜欢皇帝。
乾明帝死了,他会鼓掌欢呼。
但他不想看到因为乾明帝的死带来的动荡,不想看到国家和百姓陷入危难与不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