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东来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灵精,现在他得到了,却高兴不起来。
他想延寿,但他并不想活成个老乌龟,他的根本目标在于剑道的圆满。他此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从未拥有过一把好剑。目前看来,这个遗憾必将被他带到坟墓里去了。
当今世界,修士太少,剑修就更少了。传说中的那些名剑除了越王勾践的那把,其他的都已不知所踪。
说实在的,在修士的眼中,没有剑灵的勾践剑也根本不值一提。
修士眼中的好剑一定是一把灵剑。
但如今连个修士都很难找到,到哪里才能找到一把灵剑吗?
本来他想着可以自己铸一把的,结果这梦想揣了几十年,破灭了。
李二狗给他的灵精,他用了,还是放在酒葫芦里喝的,效果确实好。
可那又如何?人的寿命并不能靠精灵来无限延长的,灵精的作用最多只能让人尽天年。天年一尽,什么灵丹妙药都没用。
谜底没有揭晓的时候,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旦揭晓,结论就定格了。现在的澹台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终点,几乎没有变数,毫无悬念。
他这一身的剑道修为必将随着生命的陨落而归于黄土。来世重生,又要从头再来。
下一世,自己还有机会继续修剑吗?
没有剑的人生该是多么无趣啊!
澹台,抑郁了。
…………
注入李二狗体内的那一丝蛊灵开始工作了。
身体的入侵容易被觉察,意识的入侵是不容易被觉察的,就像被洗脑的人绝不承认自己被人洗脑了。因为作出判断的是被洗过的脑子。
思想的阵地被别人占领了自己往往不知道,只有局外人清楚。
精神分裂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精神分裂,梦游的人永远记不起自己梦游情景。
心蛊的入侵方式在于融入与整合,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让人难以觉察。
正如那些毒鸡汤、毒教材,对人灵魂的毒害是不知不觉的,影响深远的。佛家认为戕人慧命比害人性命后果还要严重。
心蛊就是一种偷梁换柱,潜移默化,控制他人灵魂的手段。比暗器伤人更加让人难防。
但是为了对付神通广大的大魔头临渊,方楚楚也只好冒险出此下策,也算是以恶制恶了。
好在田静从本质上讲并不算大恶之人。她一生施蛊无数,其实只为自保,并未取一人性命,最后自己反被他人所害。
另外,从人变成鬼,也让田静对修道一事有了新的认知。清虚老道在不断积善的情况下,法身逐渐成就,也使她有了向善之心。方楚楚正是基于对她的了解才敢冒此风险。
最无奈的是,时间紧迫,想要战胜临渊,已别无他法可选。
那丝蛊灵钻进李二狗体内时,就像一粒融进温水的盐,悄无声息便没了踪迹。它没有急着动作,只贴着李二狗的心脉,静静地蛰伏着。
爽灵是临渊分出来的灵体,裹着源源不断的灵气,像一汪永不枯竭的甘泉,日夜滋养着李二狗的心神。蛊灵就贴着这汪甘泉的边缘,一点点舒展它纤细的蚀灵丝,那些蚀灵丝比蛛丝还软,比空气还轻,触碰到爽灵时,竟模仿着它逸散的气息波动,半点不违和。
它不啃咬,不撕扯,就像清晨的露珠滴进沙土,慢慢渗透、溶解。慢慢地,蚀灵丝无声无息地蚕食着爽灵的能量,将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这分解的速度极慢,慢到难以觉察。
最为关键的是它能与爽灵融合,就像病毒融合在人体的dNA中一样。它伪装成爽灵的一部分,让其自身失去判断力。
李二狗只偶尔觉得“心里那股畅快劲没那么绵长”,却只当是修炼中的小问题,压根想不到体内藏着这样的蛀虫。
蛊灵还会借着李二狗呼吸、心跳的节律运作。这种气息上的波动,会掩盖它的“小动作”。
这不像是一次掠夺,更像是一次策反行动。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在初期是极其温柔和缓慢的,但是到了后期就会迅速完成。
荷叶定律:每天增长一倍的荷叶,用30天铺满整个池塘。但最后一天的生长量是前29天的总和。
这就是指数增长的魔力。
等到田静得手之时,便与临渊有了一战之力。
爽灵的本源与临渊的灵体连着一道隐形羁绊,蛊灵分解爽灵时,便顺着这道羁绊,像顺着藤蔓摸向主干,悄悄牵出临渊灵体边缘的残魂碎片。那些碎片本就是魔魂溢散的边角料,没什么核心力量,灵渊自己都察觉不到缺失,蛊灵却把它们和爽灵缠在一起,一并同化为灵蛊的一部分,全程安静得像从未发生过,只有李二狗体内那汪甘泉,在无人知晓的角落,被一点点抽走精华。
方楚楚告诉她,要悠着点,注意三魂的平衡。
因此,当李二狗的爽灵处于明显的弱势时,蛊灵便停止了侵蚀。这时的李二狗便精神不足,自然就会增加睡眠。
这个时候便是临渊下手的最佳机会。它把自己的灵体不断地注入李二狗的身体,但它不知道的是,这些带着它的期望的灵体进入李二狗的体内后,便如泥牛入海,慢慢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田静总是在李二狗睡眠和临渊离开的时候取走那些被蛊灵同化过的能量。
李二狗怀疑,自己的爽灵变弱,是不是因为最近“漏”得太多了造成的。因为他明显地感觉到最近自己的性欲太强了。
其实,这是因为他的幽精一魂最近相对变强的原因。
李二狗认为这是自己境界的滑落。
但方楚楚这个狐狸精最近总是不断地勾引他,让他欲罢不能。
他现在甚至觉得,那个汪如雪真得长的很美。要不是有了方楚楚,他真的会娶她。
为了守住道果,李二狗决定:要断!
断什么?
要斩断情丝。
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纠缠于儿女私情中,永远也不能修成正果!
要想证道,必须了断情欲。
寒云崖下那条河,名字叫忘情河,而且是冰封的忘情河。
它时时刻刻在提醒崖上的修道者:不过情关,不见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