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60上安装了热成像设备,所有利用树桩、树叶隐藏踪迹的穿越机飞手在热成像设备的探测下都变得一览无余,在这个贴地疾掠的钢铁巨蜥面前,任何兵王都只能选择退避三舍,更别说眼前这些手无寸铁的飞手了。
Ah-60的旋翼搅动着高原稀薄的空气,将松针与腐叶卷成狂乱的旋涡。
一枚火箭弹拖着橘红色的尾焰一头扎进了密林,将一只射手狼给炸上了天,弹着点爆开一团炽白的火球,冲击波把方圆十米的冷杉全部摧枯拉朽地击倒,燃烧的树脂噼啪作响,焦黑的树干东倒西歪。
未及硝烟散尽,机头两侧的m134速射机枪再次开始喷吐火舌,密集的弹雨呈扇面扫过隐藏着飞手的那面山坡,打得泥土迸溅如同骤雨。
天空始终蒙着一层铁灰色的阴云,像是被炮火熏染过的旧帆布。
一群蜂群穿越机突然从阴云中钻出,冲着扫射的那架Ah-60前赴后继地撞了过去,在直升机的外面冒起了一个个闪光的小火球。
可惜穿越机上携带的都是针对单兵火力点的小炸弹,对付武装直升机这种庞大的空中钢铁堡垒还是力有未逮,只能在Ah-60的机身上留下一团团火球和灼烧的痕迹,并不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飞手们有点绝望,可是为了放飞穿越机,他们选择的这片山坡连棵树都没有,只有砍伐后留下的半米高的树桩,是跑没法跑,躲也没法躲。
西侧的高地上,一名同盟军战士瘦削的身子从岩石的缝隙中挤出来,肩膀上扛着的飞鹰-6”发射装置已经是蓄势待发。
“飞鹰-6”是华夏二十多年前就研制出来的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也被称为“飞弩-6”或“红缨-6”。
“飞鹰-6”采用被动红外寻的制导,强大的四元探测器使得原本只能在后尾随吃灰的弹头现在可以进行前向攻击,拥有了全向攻击能力,在军队一线甚至魔都、苏省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的民兵中都有大量装备。
“三秒后进入射程!”导弹操作手喃喃自语,透过瞄准镜的十字线,他已经把冲着穿越机飞手大发淫威的那架Ah-60给死死地套牢了。
“飞鹰-6”老是老了点,却还是很好用的,在演习中民兵曾用它打下过巡航导弹的靶标,用来对付Ah-60当然也不在话下,
“3……2……1,发射!”操作手按下了发射按钮,导弹拖着炽白的尾焰脱膛而出,如同一道银色的闪电划破天际。
Ah-60的驾驶员是个老手,对敌经验丰富,他没有慌乱,不过这种遇到天敌的感觉让他很不爽。驾驶员握紧操纵杆大力压下,Ah-60庞大的机体骤然俯冲,继而是横滚,试图挣脱“飞鹰-6”的锁定。
与此同时,机身的两侧爆出两团刺目的红光,数十枚红外诱饵弹如同天女散花般地四散飘落,在空中拖拽出密集的炽热尾迹。
红外诱饵成功地吸引了“飞鹰-6”的注意,于是第一枚“飞鹰-6”被引偏了,擦着Ah-60的边高速掠过。
但是下一刻,高地上又紧接着发射了第二枚“飞鹰-6”。
没有干扰,导弹从一开始便如同附骨之疽般死死地咬住了自己的目标,直扑直升机的发动机舱,导弹的弹道轨迹与直升机的航迹在虚空中交汇成致命的交叉点。
爆炸的冲击波将整片松树林都震得松针簌簌抖落。直升机剧烈地震颤着,完全失去了控制,主旋翼的叶片被气浪掀得变形扭曲,驾驶舱的防弹玻璃也迸裂成放射状的蛛网。
黑烟裹挟着火星,从破损的引擎喷涌而出,在驾驶员绝望的眼神里,机体歪斜着一头扎在了下方的山坡上,在撞击的瞬间迸发出一个耀眼的橘红色火球,烧焦的金属残骸顺着斜坡向下滚落。
另一架Ah-60骤然悬停在半空中,驾驶员通过瞄准具锁定了高地,九管火箭炮齐射的火光照亮了整片山坳,高地霎时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那架Ah-60的驾驶员满意地咧嘴一笑,但下一刻,他面前的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了雷达告警,八个米粒大小的光斑突然出现,正在以不规则的轨迹高速逼近。
随后直升机舱内响起了警报,驾驶员猛拉操纵杆,Ah-64沉重的机体勉强做出一个极限的规避动作。可后续从北面山梁后方接连跃出的无人机群已经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散开后呈扇形包抄而来。
更多的光点出现在雷达上,那是后续波次的无人机。机载雷达持续发出刺耳的蜂鸣。来袭的无人机数量庞大,形成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两架Ah-60立刻同时启动了电子战程序,同时起落架两侧的箔条干扰弹接连弹出,炽热的烈焰在空中织成防护网,空中瞬间绽开了数十朵妖异的红花。
m134速射机枪对着“向日葵-200”疯狂扫射,好几架无人机都被狂暴的机枪给凌空打爆,变成一个个火球坠下,但更多的无人机前仆后继地迫近过来,直接撞击。
其中一架精准地撞上了直升机的尾梁减速器,行星齿轮箱在爆炸中散了架,尾桨失去了动力,整架直升机立刻失去了控制,变成了铁棺材,直直地砸向地面。
最后一架Ah-60没注意到机腹侧方的丛林中,又冒出了一道火光,又一枚“飞鹰-6”扶摇直上,准确地命中了Ah-60的油箱……
三架Ah-60从耀武扬威地登场到黯然谢幕,中间只经历了短短三分钟。
拿下了制空权,剩下的二十来架“向日葵-200”依旧在战场上空绕圈巡航,这对毒贩的威慑是极大的。
前线指挥官正准备一鼓作气推进战线,缩小包围圈,又接到了夏沫传来的最新信息:“小心东北方向的山口,毒贩的支援车队即将抵达战场。”
前线指挥官抬起身体,举起望远镜,透过树影的缝隙望去:二十多辆涂着暗绿色迷彩的皮卡车翻越了山口,正沿着土路一路疾驰,向着战场高速驶来。
这些车的车斗两侧,都焊接了厚重的钢板,钢板上架起了14.5毫米的KpVt重机枪,弹药链如同巨蟒般盘踞在射手的腰间。
除了常规武装外,车顶还安装了一部四联装的RpG-7火箭发射器,看上去火力确实强大。
然并卵!
在一处狭窄的弯道位置,一架“向日葵-200”突然天降正义,掀翻了一辆皮卡,直接就把车队给截成了两段,首尾无法呼应。
前方的四五台皮卡随后便遭到了穿越机的蜂群攻击,这些皮卡的防护素来只注重四周和底盘,对天空几乎是不设防的。或许在他们想来,除了政府军,还没有哪个势力能在他们面前拿下制空权。
毒贩们慌乱地跳下车,遁入了道路两侧的山林。
后方的皮卡更惨,最后面殿后的那辆皮卡也遭到了“向日葵-200”的攻击,连地面都被炸出了一个很大的深坑,不修复肯定是无法通车了。
皮卡上的重机枪和火箭发射器固然好用,可惜带不走啊,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毒贩不得不放弃皮卡,跳下车,选择进入丛林保命。
这些毒贩大多都是当地人,从小在这里长大,他们熟悉这附近的环境,更熟悉这一片的丛林,他们相信,只要他们进入丛林,那就是鱼入大海,鸟飞长空!
毒贩擅长丛林作战,但同盟军的官兵在这一点上完全不逊色于他们。更重要的是,同盟军方面还有着机器狼部队的大力配合,可以选择“与狼共舞”。
同盟军以班组为单位将人手分散成一个巨大的网,撒向了这片山林,冲在最前方打前阵的,就是机器狼部队。
机器狼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这是很多传统履带和轮式装备无法企及的。
最高可载荷二十公斤,续航约十公里或两个半小时,三十秒便可更换电池,能爬行四十度的陡坡、跨越三十厘米的障碍,在丛林、废墟这类复杂地形上同样如履平地。
这样的机器狼,是毒贩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