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学考古

莫鞑

首页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龙魂侠影 王妃每天想和离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团宠真千金竟是玄门大佬 春满香夏 四合院:苟在轧钢厂保卫科很舒服 神医嫡女 官场:救了女领导后,我一路飞升 
我在北大学考古 莫鞑 - 我在北大学考古全文阅读 - 我在北大学考古txt下载 - 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07章 奇才金克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跟季羡林一样,金克木也是北大东语系的创始人之一。

只不过,相比季羡林的鼎鼎大名,同在北大东语系、同样研究印度文化的金克木,并不那么广为人知。或者大多数人听过金克木的名字,就是从未名四老开始。

未名四老,燕园曾经住着4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4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

还曾经被卞毓方在文章中称为朗润园四老。其实,也可以称为燕园四老。

不过住朗润园的老教授多了去,宿白、苏秉琦先生都住过朗润园,甚至,后来周一良先生也搬入了朗润园。

而这四位之所以组成“未名四老”完全就是跟他们的特殊爱好有关,就是散步。

那时候,这四位老爷子都很喜欢在未名湖畔散步,只要经常在未名湖边溜达,撞见他们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前世,苏亦去北大的时候,这几位先生都已经全部离世。

甚至在苏亦接触的这些老先生之中,宿白先生在他去北大的时候还在世,就算如此,18年的时候也走了。

除了张中行先生,苏亦对未名四老的三位都不陌生。

不过唯一打过交道的就是邓广铭先生。季羡林先生也只有在开学典礼远远见过一面。

啥时候,能私底下见到对方未可知。

苏亦这一次过来东语系蹭课,主要是奔着金克木先生过来的。

说起金克木,这位老爷子的一生颇为传奇,尤其是他的求学经历,更是让他惊叹不已。

之前苏亦感慨于贾兰平高中毕业获得院士头衔,其实这位老爷子更狠,初中没毕业就被聘为北大的教授,这样的人才从北大创立以后其实也没有多少个。

唯一跟金克木经历相似的就只有沈从文先生,不过五十年代的时候,沈从文先生已经离开北大被调任历博。

巧合的是,他俩都当过北大的旁听生。

民国时期的北大旁听生,日后成为大师的不在少数。那个年代能去北大当旁听生本来就不是普通人,嗯,这个制度好像在08年还是什么时候被取消了。现在去北大蹭课,没有熟人带过去,就困难的要命了。

苏亦曾经听到一个好玩的故事,那个时候,北大除了旁听生之外,还有偷听生。

因为旁听生是需要向学校方面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偷听生却不办理手续,直接就混入教室听课。

甚至有传闻国学大师陈汉章讲过一个轶事:有一年,他开了一门新课,平时总有十几位学生听课。到了考试时,台下只剩下1人参加考试。原来,那些听课的学生,都是“偷听生”。

这就好玩了。

民国时期,蔡元培执掌北大,很多制度都颇为开明。放在前世的北大几乎不可想象。放在78年的北大,好像也挺正常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北大管理并没有那么严格,对于旁听,几乎是没有一个老师禁止的。可以说全校各个院系的课程都是开放的,只要你不扰乱课堂秩序,你想去哪里蹭课就去哪里蹭课。

这种制度放在国外也是少有。

因为国外的大学,学生能不能蹭课,是教授说了算,有的教授嫌弃蹭课的学生扰乱秩序,严禁学生蹭课。

实际上,前世,在国内这样的老师也不在少数。

好在苏亦当年在北大蹭课并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他在北大有熟人,当年一起跟奋战北大的研友,不少人都考上北大了,甚至好多研友摇身一变就成北大学姐。这种情况下,作为小老弟跟在学姐后面蹭课,一点问题是没有的。

不管前世还是后世,苏亦对于蹭课都不鲁莽行事,他去东语系蹭课之前,是先弄到本科生的课表,然后提前去教室等候,而不是临到上课时间或者已经上课了才踩着时间过去。

反正,作为研究生他的时间比本科生自由,去教室蹲守比本科生还早。

跟历史系不一样,东语系的教学楼放在外文楼。而,外文楼的历史甚至比五十年代新建的文史楼还要久远。

外文楼靠近北大西门,位于华表之北,原名“M楼”,后改名“穆楼”,由银行家穆拜亚捐款10万美元所建。建成于1925年,建筑属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依清代宫殿式建筑为蓝本设计。在燕大的时候,就作为教室使用。

建筑坐北朝南,位于原燕大东西中轴线北侧,与办公楼、化学北楼形成一个“品”字形的院落。建筑形制采用了中国古建筑式样,庑殿顶,素色墙体,深红色柱子与格栅窗以及条石基座。

甚至,到了后来,外文楼和办公楼北侧的民主楼,以及1991年增建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也构成了一个品字形建筑群。

相比较贝公楼、化学北楼,这个品字型,绝对是大大的品字。

前世的时候,外文楼被用作北大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办公场所。

实际上,外文楼之所以改名,还跟钱穆先生有关。

有次,钱穆实先生等人到燕大,司徒雷登问诸人到校印象。钱穆先生就直接说,“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此何义,所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

众人默然,后来燕大还特意遂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一律赋以中国名称。

这故事并非捏造,在钱穆先生的《师友杂忆》就有记载。

当然,改成外文楼是后面北大搬入以后的事情了。

其实,北大西语、东语、俄语三系,苏亦感觉最豪横的还是俄语系,因为北大五十年代新建大楼的时候特意建立了一栋俄文楼。但为啥有俄文楼,谁都清楚,没啥好说的。

从学术宿舍到外文楼,还要穿过朗润园,这里环境幽深,这里小径交错,这里花草盛开,这里还有很多会外语的小姐姐。

不过跟在文史楼大本营不一样,苏亦到外文楼的时候,一个小姐姐都不认识。

不对,认识一个。

苏亦习惯性地拐到后排苟着的时候,竟然遇见了多日不见的张绣予,这个中文系的大姐,竟然跑来东语系蹭课。

这是啥情况?

她也爱上了梵语文学?

张绣予解释,“我有一个长辈认识金克木先生,前两天他过来北京办事,去拜访金克木先生的时候把我也带上了。所以才认识的金克木先生,有些好奇他的课,今天就过来听听了,没想到竟然碰到小师兄你。”

得,现在苏亦这个小师兄似乎已经出圈了,他不再是历史系的小师兄,已经变成中文系的小师兄,也不知道啥时候会成为北大人人称道小师兄?

真的有一天,自己都变成北大人的“小师兄”,那样才好玩。

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啥成果都没有的情况下,苏亦还是希望自己的名字不要出圈。

苏亦望向张绣予,“绣予姐,你别调侃我了,直接叫我苏亦吧。”

张绣予笑,“好吧,就苏亦,你呢,怎么突然想过来听金克木先生的课?对梵语文学感兴趣?”

苏亦摇头,“我想学梵语,然后历史系的先生就推荐过来先听金先生的课,至于梵语文学倒没有什么研究,主要还想看懂梵语记载的佛经。”

张绣予恍然。

苏亦是宿白教授的研究生,张绣予是知道的,甚至还知道他研究佛教考古,只是一时之间联想不起来而已,苏亦这一解释,她就啥都明白了。

张绣予说,“那你要努力了,梵语可不好学。”

苏亦说,“我看绣予姐你对梵语也挺感兴趣的,要不要组团一起学习?”

之前周一良先生教授他的学习外语的方法,让他从文学上入手,直接学外语,这样就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

还提议他可以通过电影去建立语境。

对于前世五花八门的学习外语方法来说,这两个都不算是多深奥的方式。

很多人都这么说。

但不同人说权威性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四级都不过的渣渣跑过来告诉你这样的方式,估计你会嗤之以鼻。

然而,周一良这样的大师都这样说了,那么这样的方式肯定没有错了。

可要论对普通人来说,学习外语的方式肯定不止这两种。

比如,找一个会外语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好方式,但条件不允许。甚至苏亦还知道一个学习一门新的外语的方式,就是去教别人这门外语。

没有错,就是去当老师教别人,一个半吊子去教一群半吊子。听说,这会促使自己有无限的动力去学习。

不过这个方法,苏亦觉得很是不靠谱。

那么剩下的一个相对来说还算正常的方式,就是组团学习。

也就是后世常见的组个兴趣小组,找一波志同道合地小伙伴一起学习,就跟考研找研友差不多。

好不容易在这里碰到张绣予,他当然不愿意错过,先忽悠再说。

没有想到这姑娘嫣然一笑,却拒绝地很干脆,“我只是对梵语文学感兴趣,对学习梵语,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得,这干脆利落的劲跟她干脆利落的短发又得一拼。

甚至在她的身上,苏亦都可以看到许婉韵的影子,似乎对一门陌生的语言,这些姑娘都有着天然的抗拒。

或者说她们的野心并不在这里。

在她俩的身上,苏亦是看不到白槿那样迫不及待地向上攀登的野心。

这估计就是北大才女们的底气吧。

不过张绣予是中文系的,她感兴趣的是文学本身而非梵语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

而,金克木先生在东语系开设的课程就是梵语文学史,而非梵语。

毕竟东语系的全称是东方语言文学系,人家也是要学文学滴。

当燕园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就出现在教室,走上了讲台。

跟这个年代的北大老先生一样,都是一身灰白色的旧式中山装,然后配上黑布鞋,很朴实,不高也不大,还戴了一个黑框老花镜,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然而,就是眼前站在台上的这样一个普通的小老头,却隐含着无比巨大的能量。

被世人称为举世罕见的奇才,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拉丁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文字。

跟季羡林先生并称东语系的扛把子。

他对外语的掌握,虽然没有陈寅恪先生掌握的杂多,但,也真不少。

梵语就不说了。知道金克木这个名字的人都知道他会梵语。

而拉丁语,还是在傅斯年的建议下学的。他曾经凭借历史学家傅斯年赠送的一本书,掌握了拉丁文。这一切,在他的《忘了的名人》一文中,基本上记录了整个过程。

当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学当教授,去昆明拜访傅斯年,傅斯年就想让他去学希腊语,因为傅斯年觉得国内的学者研究希腊史却不会希腊语,研究什么希腊历史。

于是就建议金克木去学习。

不过金克木还是婉拒了。

因为他觉得按照他的德语基础还不足以通过德文教材去学希腊语。然后这个时候,李济先生突然出现了还给傅斯年带来一堆书,其中就有一本大二学生用的拉丁文教材,傅斯年顺手就把这书递给金克木。

这书就是有英文注解的拉丁文的恺撒着的《高卢战记》。金克木试着匆匆学了后面附的语法概要,就从头读起来,一读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越来兴趣越大。据此,他掌握了拉丁文。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苏亦也只能感慨大佬就是大佬。

至于金克木学习梵语的故事,其实也很传奇。

抗战的时候,他是经过缅甸去的印度,然后就在印度报社当编辑,为了学习梵语,还亲自去拜访诸多大师,用老先生的话来说,你只要亲自去拜访他们了,他们到底有没有货,你一听就知道,所以,他学习梵语的起步比大部分人都要高。

甚至那个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印度语。

所以,看着台上这位小老头,拿起一根粉笔就在台上奋笔疾书的时候,苏亦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武道凌天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虚空塔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我不是戏神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庶得容易 绍宋 明尊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庶子夺唐 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 蛊真人 道士不好惹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修仙路人未还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都市极乐后后宫 艳海风波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皇宫 后宫春春色 洛公子 四合院的大力钓鱼佬 渔港春夜 动漫之后宫之旅 都市花缘梦 重生80靠赶山狩猎实现财富自由 极品透视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四合院小市民 重生大时代之王 
最近更新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穿书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辅大腿 与病弱兄长共梦 我在板鸭很开心 换嫁随军,谁家凶兽奶呼呼呀! 殿下,你抢的王妃是顶级大佬 野欲诱吻 于他怀中轻颤 净水迎帆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 荒年肉满仓,缺德后娘养歪女主! 和死对头双穿,冷面丈夫成了权臣 恶毒公主觉醒后,他们都想当驸马 开荒躲乱世,我家过的太富裕了! 肥妻苟山村养娃,疯批佛子急疯了 民国恶女求生游戏苟分日常 守寡后,我逼疯了满朝文武去种田 市井娇厨 被流放后,五岁奶团带全家致富 
我在北大学考古 莫鞑 - 我在北大学考古txt下载 - 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 - 我在北大学考古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