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大少爷

凡间之过客

首页 >> 最后一位大少爷 >> 最后一位大少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渔港春夜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七零军婚:随军后她风靡家属院 后宫春春色 曼陀罗妖精 重生后,我成了省委书记的女婿 瘦不了 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 神医嫡女 
最后一位大少爷 凡间之过客 - 最后一位大少爷全文阅读 - 最后一位大少爷txt下载 - 最后一位大少爷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第001章 三个月后再找人(求关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眼不见心不烦,滚!”

就这样,朱学休被赶到仙霞墟的街道里禁足。

周祀民曾经说过仙霞贯有一半的店铺属于光裕堂,其实这是夸张的说法,其实光裕堂在仙霞墟只有二十间左右店铺,不到仙霞墟店铺总数量的三分之一。

在大少爷的心里,整个仙霞墟,还没有坡下村的茅房大,因为陂十村有整整两排的茅房,就竖在田边的山脚下。

朱学休说的当然是笑话,不过仙霞墟面积的确不大。

仙霞墟只有三条街道,最长的不过500米,短的只有百来米,省线穿墟而过,然后一横一竖夹起,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就成了一个仙霞墟主要街道。

光裕堂在仙霞墟的店铺有衣料丝绸店、布匹成衣店、铁匠铺、谷米行、木器行、篾匠店、家具店、杂货店、粮油铺、酒铺、食店、棺材店、草药铺、烟草店、水果店、漆具行,应有尽有。只要仙霞贯民生用的上的东西,光裕堂都有店面。而且有的可能还不止一家。

比如说杂货铺就有很多家,有专门卖杂货的,也有专门收杂货的。从黄麻、蓖麻、洋薯等田地间的杂收物种,再到老百姓无意间得到、摆弄出来的物件,只要你觉得它有价值,光裕堂的店铺就能给你一个确切的价格。

漆具行、粮油店,大少爷是不会呆的,人一旦住进去,饭都要少吃两碗。酒铺、烟草铺也不用去。

衣料铺子,成衣铺子进进出出的都是妇人,妹子多,但如今仙霞贯出了事,刚刚死了几百号人,接着又是七月鬼历,里面哭哭啼啼的好不扰人,尽是麻衣孝布,也没什么好看的。

篾行,那就一身痒痒,能动的东西都不能动,篾匠那就是一把篾刀吃天下,带着一张锯子,各种箩筐簸箕、鸡鸭鹅笼、篓子就从手里做出来。

木器行光是那拉锯的声音就能把你烦死,两个人拉锯虽然看着很有韵律,很有节奏感,但那里抵得上铁匠铺那嘿哟嘿哟的起劲,就连旁边拉风箱的也一样像唱歌。

看着那黑亮的胸膛,看着那两膀子的汗水,你就会知道那才是真男人,完全不是后世只讲白净的娘泡和刘海(和)军(谐)人可比,只是打铁看多了,也一样没劲,整天叮叮当当响,心情好还好,心情不好那简直是要命。

选来选去,大少爷只能在棺材铺子里住了下来,让各个店铺的账本送过来,就在铺材店里落脚。

赣南的棺材铺不比中原和北方,没什么没有的什么厚棺薄棺,只卖一种样式的棺材,不同的是料子不同,价钱也不同。

要是你不放心,或者自己有上好的料子,那你就可以请工匠上门制作,亲自监工就好。不过那不但要出工钱,还得要管饭,三餐饭两餐茶水,这是定数,必不可少。

棺材铺里满满的都是棺材,抽一副出来,放在地上,再把底棺翻过来,配上一张矮凳,摆上一个算盘,那就是一个书桌,一个账台,各行各业的帐铺都在上面码着。

看书看累了,算账算烦了,随便找个棺材,把棺面翻过来,那就是一张床。要是推开一点,直接躺进去,更是避光避声,是用来睡觉休息的好地方。

别问会不会犯忌讳,没有上漆的棺材,那就不叫棺材,那只是几片加工过的木板,哪怕是他已经有了棺材的模样。如果你一定要说它是棺材,那就棺材棺材、升官发财!

升官,朱学休没有指望,那是贤德叔的事情,我只管着发财,因此,光裕堂的大少爷在棺材铺足足呆了十几天,才开始转移到谷米行。

赣南乡下,夏收是在农历六月才开始,一般要等到6月底、7月中甚至8月中秋节,才开始有人把夏收的粮谷粜出。然而,在夏收前,也有人粜出,粜的是前一年的旧谷米。

这时候,你别嫌差,不要以为那只是陈谷烂米,那可是晚稻,无论在什么时候,晚稻都比早稻要好吃。

这种东西数量不多,但是能卖出好价,达官贵人、有钱人家里就喜欢吃这种,又香又软。就连谷米行收粮的价格,晚稻的谷米都要比早稻的贵上几成。

不过,也只有这个时候价格最高,正是黄青不接的时候。要是等过了夏收,去年收的晚稻米就算是陈粮,哪怕是晚稻,价格也会开始下落。因此,谷米行迎来了今年的粜米第一个小高峰。

大少爷就在这里呆着,看看今年的行情。

晚稻早收之后,过了几天,又是开始收早稻,等着钱急用的乡亲们把刚刚收上来早稳谷米快速晒干,前来粜谷。

不知不觉了,时间就到了七月,到了今天,今年夏收第一波粜谷粜米基本上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乡亲们要忙着秋种,插秧、种豆、种番薯、花生翻秋都是在这个时候落土,夏收秋种是赣南最忙碌的时间,秋收冬种,春收夏种远远没有夏收秋种的忙碌。接下来的半个月,乡民们根本没有时间前来粜谷米。

又街道里呆了几天,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很快就满三个月了,想到这里,朱学休的脸上就忍不住的想笑。

朱学休很想知道他三个月不在家,家里的老家伙会怎么样,有没有想他,要知道,他从来没有这么久离过家,十天半个月都不曾有,几乎都是早出晚归,从不在外过夜。

朱学休没想过让阿公来接他回家,想都不用想,如果会这样,那老爷子就不会是邦兴公,如果邦兴公来接他,朱学休不会高兴,反而会想着他是不是又犯错了,让老爷子离着几里地,特意前来收拾他。

想到这里,朱学忍不住的又笑,坐在棺材板上,打着赤脚,跷着二郎腿。

二郎腿,在赣南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坐姿,不能对着身份尊贵和比你的年长的尊者翘二郎腿,不然就是失礼。

想了一会儿,朱学休觉得应该提前几天回去,好好安慰安慰家里的孤独老人,让阿公欢喜一下。

想到这里,朱学休把二郎腿收了起来,转身问着谷米行里的掌柜,谷米行就在铺材铺的斜对面。

“今天收了多少,与去年比怎么样?”

“这个数!”

掌柜没有说出具体数目,只是伸出两个手指头,朱学休一看便知,对方说的是多收了两成。

看到这手势,朱学休笑了。

“又多了几十担,看来今年的雨水不错,希望晚稻也能好些。”

大少爷嘴里说着,不过又突然想起了接下来的田土之争,不由得心思变得沉重,嘴里叹了一口气,道:“唉,这或许是仙霞贯最后的盛世了!”

谷米行多收个几十担,或许称不上是盛世。然而乡亲们的喜悦却是实实在在,回到村里,大少爷就能感觉到族人们的喜悦,那是耕着地都在唱歌,喜气洋洋。

仙霞贯的客家人,耕地唱山歌那是随处可见,毫不出奇。

做累了、清闲了,那是山歌;

开心了、痛苦了,还是山歌。

只要有心思,哪怕是端着碗,吃着饭,那也能给你现场编出一首唱着来。

那也只是稀松平常之事!

村头、田尾、山坳里、水沟旁,随时随地都能够听到客家山歌那独有的腔调。

离家几个月,没有摸过枪,朱学休回来后,一个人在采山的山谷里的打靶场练习打枪,耳边到处都是山歌的声音,直到傍晚时分,采山关口对面的茶林里还传出了妹子的山歌声。

男人唱歌和女人唱歌相差很远,尤其是赣南,男人唱不出西北的那种大气和苍凉,只有妹子清脆的歌喉才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听着茶林里传出来的歌声,朱学休突然想起了端午节曾经听到的歌声,觉得那音线比对面现在唱着的妹子还要强上几分。

想了想,朱学休收了枪,回了陂下。

进了村没有直接回主院,左转右转,最后转到了一户人家里,从后门进去。

进了屋,喊了两声,没人应,出了大门才看到门口的池塘里有人在洗花生。

花生摘下来后,就要洗干净上面的泥土,这才好榨油。用箩筐装着,水里腾,水里搓,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男一女的两个小孩使命的折腾,腾起好大的水花的声音。

“婶,番薯在家么?”

朱学休开口问话,洗花生的是‘番薯’的婶子。

邦兴公开给‘番薯’的工钱,是以长工的形式给的工钱,但是每每农忙,只要主院或朱学休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番薯’总是要回家帮忙,他婶子和叔叔带着三个小孩,根本忙不过来。

“在,他在家,在磨房推砻呢。大少爷回来了,几时到家的?”

‘番薯’的婶子答着话,看到朱学休现身,更是停了手里活计,把湿手在衣襟上擦过,试着招呼朱学休。“喝口水吧?”

“不,不用了,你忙,我找他去。”

“今日刚回。”

朱学休一边摆手拒绝、解释,一边往一侧的磨房走去。

磨房是公用的,但不是族产,而是就近好几家人共同出资建设,共同使用。

还没有走近,就听到了磨房里传出声音,不过不是推砻的声音,而是踏碓的声音。

推砻的声音和踏碓是有明显区别的。

砻就是磨盘,外面有箩筐做容器,推起来和推磨盘一样的声音,用的是推。但是踏碓又有分别,踏碓是用脚踩。

在赣南,砻是用来谷类脱壳,踏碓是用捣碎粉。进了门,就看到石臼嵌在地面上,连着踩脚板,‘番薯’扶着栏杆,正用力的踩,一下一下。

“咚……、咚……”

“咚……!”

“你婶不是说你在舂谷的么,怎么又踏粉?”

“这不年不节的,踏粉做什么?”

朱学休问着,‘番薯’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就回过了头,没有再看,过后,拿起粽扫,把石臼里的米粉扫进篾斗里。

“快中秋了,新美想吃茄包子,所以趁着这几天有空,把粉碓了,要不你回来了,我没空,叔又不在家,想吃都没粉。”

‘番薯’告诉朱学休。“过几天,说不定这里还要排队,就算有空,多半也要借给其他人用。”

旧社会,生产力低下,光裕堂附近并没有水力磨房,一到年节,磨房都忙不过来,就是平时,也多半是在用着,自己不用,也有别人来借。

“哦,原来是这样。”

朱学休点头。

赣南人喜欢将芋子、番薯、南瓜、紫薯,甚至是霉豆腐里的咸辣椒裹上湿米粉进行油炸,芋子做出来的叫芋包子,茄子做出来的就叫茄包子。

在物资缺乏、少吃少喝的年代,这些油食物深得小孩子、老人的喜欢,松软、清香,吃得停不住嘴,很多人家里最小的一个幺妹,她的绰号十有八九就是芋包子,或者是茄包子,表示她们非常爱吃这种东西,这是赣南乡下是叫的最广的两个绰号。

(笔者两岁的时候,外公病重,我母亲就是炸了芋包子去看望他,吃过之后就辞世了,他一生都爱这东西。)

茄包子、芋包子是好吃,但并不是每个家庭过节都能做,这东西很耗油,很多时候,一年半载都吃不上一回油炸的食物,哪怕是赣南出名的米果,也多半选择蒸制,而不是油炸。

新美是‘番薯’的堂妹。中秋节没到,就想着吃茄包子,这是因为‘番薯’的婶子家里有二份工钱,‘番薯’有一份长工工钱,其叔是个泥瓦匠,这在乡下是一个很吃香的活计,经常出外做活,能领钱回家,生活条件比一般家庭要好许多,这才能事先想着中秋节吃茄包子。

朱学休有些羡慕‘番薯’,不过不是羡慕他能吃上茄包子,而是羡慕他和新美之间的兄妹感情。

新美才七八岁,大她两岁的亲哥哥不亲近,反倒是经常缠着大她十几岁的堂哥,缠在他的脖子上,而‘番薯’也乐意她缠着他,经常给她带点东西回来填嘴,两个人好的就像一个狗腿子。

朱学休有个同胞弟弟,小时候感情也好,但出外求学好多年不曾见过,而邦兴公名下除了他们兄弟俩,再也没有其它同辈,‘番薯’和新美的这份感情让朱学休很是羡慕,有时候甚至是妒忌。

朱学休站着,就站在门边上,远远的看着‘番薯’把石臼里的米粉扫起、收好,没有近前帮忙,嘴里问着对方。“你这什么时候能好?”

“今日,今日就好,不用多长时间了。”‘番薯’一边答话,一边扫着,很是用心。

“那就好。”

朱学休点头,嘴里说道:“有件事让你去看看。”

过后,朱学休嘴里停了下来,看到‘番薯’抬起头,望着他时,朱学休才又接着说道:“端午节那天,我们在鸡公岭翻了车,当时有个妹子唱歌提醒我们,还记得不?”

“你去帮我找找,看看是谁家里的妹子,叫什么名字,找到她,告诉我。”

听到这话,‘番薯’先是一愣,想了想,过后才点头,开口说道:“好,不过这个要时间,明天估计不行,可能要三四天。”

“阔以。”

朱学休一口应承,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闪人,等他走后,‘番薯’才停了手里动作,蹲在地上,细想着如何着手。

仙霞墟往南,除了光裕堂及周边的村落,附近从需要这条路赶集的村子不多,只有三五个,只要找到了那部牛车,别的就好找了,有三四天时间肯定是够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 斗罗绝世:谁让他进史莱克的! 丹武双绝 庶子夺唐 她是剑修 师妹今天也在努力练剑 洪荒:第十三祖巫?不!得叫老子巫祖! 都市,最后一个巫族 权力医途 处分我退学,高考又求我回去? 道士不好惹 豪门商途璀璨家族的风云岁月 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 港片:刚成坐馆,手下全是卧底? 快穿之病娇男二黑化了 开局一辆购物车发育全靠卡BUG 赶海:一双紫金瞳,驾驭全球海洋 绝世战神赘婿 
经典收藏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艳海风波 都市皇宫 渔港春夜 权贵巅峰之一路狂飙 都市花缘梦 考公失败,我转身进入省委组织部 巨星崛起 四合院:张弛有度 赶海:开局一把沙铲承包整个沙滩 重生,咸鱼的日常小生活 四合院:一人纵横 开局九色神龟,纵横两界修长生 官途,从小科员到一省之首! 都市极品医神 铁腕官途 四合院小市民 暗海反杀 宋檀记事 穿越四合院,开局入赘娶寡妇 
最近更新这个挂逼不太野 乖张诱引 日暮乡关之故土难离 被丢进荒山后,她成了山神 夫人要和离?疯批权臣亲她红温 重生之得意人生 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 鉴芳年 婉风沉 重生矿奴,却成为人类救世主? 京夜婚动 我女朋友是学医的 全家偷听心声吃瓜,我赢麻了 六零娇娇作精,糙汉老公带我躺赢 七零娇妻萌宠在手,随军护家无忧 女配她过分美貌 逃荒有空间,嫁绝嗣糙汉一胎多宝 我死后第五年,疯批皇帝还在招魂 渣男兼祧吃绝户?改嫁皇叔他急了 侧妃进门我让位,死遁了你疯什么 
最后一位大少爷 凡间之过客 - 最后一位大少爷txt下载 - 最后一位大少爷最新章节 - 最后一位大少爷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