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号”领航的探测舰队跳出超光速航行,星尘喷发带的壮丽与凶险瞬间铺展在舷窗外——亿万颗炽热的星尘颗粒组成红色洪流,在虚空中翻滚涌动,每30天一次的周期性喷发,让这片区域的空间布满蛛网状裂痕,淡紫色的能量乱流在裂痕中穿梭,像随时会噬人的毒蛇。
“这里就是守忆者记载的‘宇宙喷发通道’潜在区域。”华宇盯着战术屏幕,星尘喷发带的能量波动曲线与记忆碎片中的“通道前兆信号”高度吻合,“共生胚胎的定位功能已激活,正在标注高活力能量节点。”
林夏坐在特制的观测椅上,太阳穴连接的感应装置将她的意识与共生胚胎同步。她能清晰“感知”到星尘喷发带深处,存在一道持续的能量脉冲——那不是星尘本身的炽热能量,而是一种更温和、更具活力的能量波,与绿芒星域的光脉能量同频。“在那里!”林夏抬手指向屏幕左侧,“星尘洪流的漩涡中心,有一个稳定的能量节点,空间裂痕的密度是周围的3倍,且裂痕内部的活力指数远超预期!”
探测舰队立刻调整航向,朝着星尘漩涡中心驶去。越靠近核心区域,空间震荡越剧烈,舰体表面的防护盾不断被星尘颗粒撞击,发出噼啪作响的能量火花。“星尘温度达到3000K,防护盾能量损耗率15%!”领航员的声音带着紧张,“前方500公里处出现密集的空间碎片,是宇宙壁垒残留!”
华宇下令启动“无态缓冲层”,淡银色的无态能量瞬间覆盖舰体表面,将袭来的星尘颗粒与空间碎片缓冲、弹开。“释放探测无人机,绘制空间裂痕分布图!”他知道,这些空间裂痕就是未来跨宇宙通道的“雏形”,必须精准掌握其分布规律,才能规划出安全航线。
10架小型探测无人机带着共生胚胎的感应模块,朝着星尘漩涡中心飞去。它们灵活地穿梭在空间裂痕之间,实时传输着数据——漩涡中心的能量节点果然是一个稳定的“空间奇点”,周围的裂痕都以奇点为中心辐射分布,且每30天星尘喷发时,奇点的能量波动会达到峰值,裂痕会暂时扩大,形成短暂的“通道窗口”。
“无人机检测到奇点内部存在‘异宇宙能量信号’!”监测工程师的声音带着狂喜,“信号特征与当前宇宙完全不同,活力指数是绿芒星域的2.5倍,且没有任何衰老毒素的痕迹!”
就在这时,星尘喷发带突然出现能量异动——距离下一次周期性喷发还有5天,却提前爆发了小规模星尘流。红色的星尘洪流朝着探测舰队冲来,空间奇点周围的裂痕瞬间扩大,无数宇宙壁垒碎片从裂痕中涌出,朝着无人机撞去。
“无人机遭遇碎片撞击!3架失联!”
“星尘流速度太快,我们无法闪避!”
华宇当机立断:“所有探测舰启动‘斜角规避’,沿着裂痕辐射方向撤离!留下2架无人机继续监测奇点能量变化!”
探测舰队迅速调整姿态,以45度斜角冲出星尘流的冲击范围。留在奇点附近的2架无人机,艰难地抵御着碎片撞击,成功记录下星尘喷发时奇点的能量变化——当星尘流的能量与奇点的异宇宙能量碰撞时,裂痕会形成一道宽约10公里的“临时通道”,持续时间约1小时,这与守忆者记载的“通道开启12小时”存在差异,推测是当前宇宙与新宇宙的能量碰撞强度尚未达到峰值。
“根据监测数据推算,当绿芒星域的光脉蓝光共振与暗雾区的红潮涌动达到100%时,星尘喷发带的周期性喷发会升级为‘宇宙大喷发’,届时临时通道会扩大至百公里,持续时间延长至12小时,正好匹配通道开启的完整窗口期!”林夏整合完数据,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跨宇宙通道入口!”
探测舰队带着关键数据,安全返回联盟基地。华宇立刻组织研发组与探测组召开紧急会议,将星尘喷发带的空间裂痕分布图、通道窗口期数据、宇宙壁垒碎片分布规律整合,开始绘制逃亡舰的“跨宇宙安全航线”。
“安全航线将以空间奇点为中心,沿着裂痕辐射的薄弱区域切入通道。”工程师在全息屏幕上画出一条蓝色航线,“我们会避开碎片密集区,利用星尘喷发的推力加速,减少逃亡舰的能量消耗。”
同时,逃亡舰的最终优化也针对性展开:舰体的无态缓冲层加厚3倍,抵御宇宙壁垒碎片的冲击;动力系统增加“星尘推力适配模块”,能借助星尘喷发的能量提升航行速度;应急通讯系统升级为“跨宇宙信号接收器”,确保舰队在通道内的通讯畅通。
华宇站在基地的观测塔上,望着星尘喷发带的方向。那里的空间奇点,像一颗遥远的希望之星,在红色星尘的包裹下,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跨宇宙通道的定位成功,意味着逃亡计划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他们只需等待宇宙大喷发的到来,带着文明的火种,穿越这道星尘构筑的天门,驶向充满未知却满是活力的新宇宙。
而此刻,星尘喷发带的空间奇点,能量波动正随着绿芒星域的蓝光共振与暗雾区的红潮涌动,一点点增强。跨宇宙迁徙的倒计时,已进入最后的读秒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