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尚还有一事不明,典籍上记载,法坛乃是道庭驻世之基,我观《太乙灵枢经》,似乎没有铸坛之说,不知晚辈何时开始修筑法坛,如何铸坛?”秦桑发问。
周前辈耐心解释道:“上古之战,神庭被打落,道庭遁世,外部强敌众多,始终对道庭残部虎视眈眈,危急存亡之际,为求自保,不得不做出改变,更易外坛为心坛,方有《太乙灵枢经》,衍生出纯粹的灵修一脉。有心坛,自然无须铸外坛,而且还不到神庭出世的时候,老夫也无法为你们授箓。”
秦桑担忧道:“前辈方才教诲晚辈,想要斩妖除魔,解救同族,非晚辈一人之力可为。想必有不少同道,和晚辈一样心向道庭,有斩妖除魔的决心,可是没有法坛,无法授箓,晚辈担心他们不认可《太乙灵枢经》。”
只要了解道庭法统,就能看出来《太乙灵枢经》和道庭法门的区别。
道庭的根基乃是符法,从第一次神霄合议,立道庭、建神庭,神霄总制,雷部独大;到二次神霄合议,大易其法、更换道制,立天枢院,推演斗部群神;再到三次神霄合议,立北极驱邪院,以真合神,天神地只,三界备守,从而形成三大官箓、两院一府的最终格局,将道庭推至鼎盛。
无论如何演变,万变不离其宗,符神、法箓始终是道法的根基,而《太乙灵枢经》彻底抛弃了这些,很难让人相信是从道庭一脉相承的。
“此非难事,你仍可修筑法坛,让弟子将灵枢置入法坛即可……”
周前辈不厌其烦,详细指点秦桑如何去做。
秦桑听罢,暗道这位果然对道庭非常了解,这么做除了无法授箓,几乎能够以假乱真。以后他完全可以将修炼《太乙灵枢经》的弟子置入各地法坛之内,藏进道观。
以后五雷教明修雷法,暗行《太乙灵枢经》,两法并行,到了危急关头,如果还无法联络道庭,便缔结灵网,向乾州求援。
“我现在传你铸坛之法,你且听好……”周前辈传的是道庭正统铸坛之法。
秦桑认真记下,此时已经快到要断开联系的时候了,双方都觉得意犹未尽。
和周前辈议定下一次联络的时间,秦桑便收回心神。
灵光渐渐消退,秦桑盘坐在治坛上,回忆方才交流的过程,一些地方可能演得有点儿过火,不过他一个生在妖魔作乱的地方,被妖魔环伺,朝不保夕,这种表现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自觉没有太大的纰漏,秦桑神情稍缓,收起都功印,重新封闭治坛。
……
五雷教总坛。
秦桑盘膝入定,《太乙灵枢经》的经文在心田里流过。虽然还没有真正修持过,但秦桑一直在注意搜集各种功法,对灵修修行并不陌生。
其实他之前修炼的《火种金莲》也算灵修法门,只不过功法的来历有问题,而且精力难以兼顾,被他弃之不用。秦桑一直没有忘记《火种金莲》,因为此法不仅多次帮他化险为夷,如果抛开麒麟源种夺舍的那部分,也有很大有潜力。
毕竟,此法很可能是一位大乘期的麒麟亲自所创。
如果秦桑愿意耗费一些时间,以《火种金莲》为基础,继续推演,未必不能创出一部炼虚级别的上乘功法。事实上,秦桑确实考虑过,如有必要,尝试推演一番。
心神内守,静观元神。
《太乙灵枢经》的前三重,大概对应法修的炼气、筑基和金丹三个境界,内容非常浅显,秦桑早已领悟透彻,此刻修行起来水到渠成,一蹴而就,一鼓作气达至第三重巅峰。
紫府之中,秦桑的元神表面覆盖一层佛光,外面还有一身法袍,元神本身的灵光只是微微闪烁,很快恢复平静,和修炼之前比起来,外表没有明显的变化。
接下来的第四重乃是重中之重,相当于法修的元婴期,从这一步就要开始构筑灵枢,如果将整部功法比喻成一栋高楼,必须在这时候打造最完美、最坚固的地基。
第一步要将所有神识之力凝聚到极致,炼成丝线,这一步考验的是修士的控制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有的凝实、有的松散,秦桑以炼虚之境修炼功法第四重,自然是轻而易举,将神识炼成真正的神识之丝。
然后便要用这些丝线编织‘灵枢’,这一步却是异常复杂,如果是本境界的修士,势必要花费无数年时间打磨。
秦桑此时修炼起来,也要时不时停下来,认真思索。
无他,因为构筑灵枢并不能按部就班,功法上的很多地方都是模糊的,寥寥几语,提纲挈领。修行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修士需要根据自身的天资禀赋,以及自己的悟性,灵活调整,才能打造出最契合自己的灵枢。
在修炼的过程中,修士对大道的理解也会映射到灵枢上,资质和悟性上的差距在这时便已显现。
大道无止境,因此秦桑也会遇到问题,也会迟疑和犹豫,每当这时候,秦桑便会回想起周前辈的某句话,总能引领他走出迷茫。
他的直觉没有错,那些话果然字字珠玑。不过,周前辈之言皆是高屋建瓴,目的是避免修炼者走上歧途,真正落到修行上,最终还要靠修炼者自己。
此时秦桑的元神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怪物,仿佛一个扯不开的混乱线团。元神的四肢、躯干、头颅,乃至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被彻底打散,交织在了一起,难分难解。
构筑灵枢,并非在元神体内诞生某个核心的存在,而是要将整个元神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重构。
在构筑灵枢之时,秦桑遇到了一个麻烦。
眉心灵光闪烁,《火种金莲》修成的灵火莲台旋转飞出,火光将洞府照亮。
麒麟孵化之后,灵火莲台便一直维持原状。
秦桑缓缓睁开双眼,望着灵火莲台,陷入沉思。虽然在修持灵火莲台的过程中,吞噬了各种各样灵火,但如今早已和他的元神早已不分彼此。
现在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将灵火莲台融入灵枢,要么打散灵火莲台,彻底抛弃之前的积累。
秦桑没有犹豫,立刻放弃了第二种选择。灵火莲台可以算是他和麒麟的纽带,未来找到麒麟本源,可能需要灵火莲台帮助他炼化麒麟本源,无论如何也也要保留下来。
而将灵火莲台融入灵枢,远比预想的要难,首先要求秦桑对两种功法都非常精通,找到两者的契合之处。
秦桑思索良久,渐渐有了一个思路,《太乙灵枢经》虽然霸道,却也有很强的包容性,他可以将灵火莲台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某种特殊的天赋,从而推演出能够容纳灵火莲台的灵枢。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根基不牢,给未来埋下隐患,如果《太乙灵枢经》是秦桑的主修功法,定然要慎之又慎,但秦桑只将这部功法当做工具而已,突破合体期之后,并不打算继续修炼。
秦桑毫不犹豫便开始推演,洞府寂静无声,只有跳动的火光,长久的平静过后,忽然火光骤暗,灵火莲台砰然散开,变成一团团火焰,漂浮在秦桑周围。
即使散开,这些火焰依旧维持的莲台的形状,随后在秦桑的推动下,火焰不断移动、融合、凝实,最终变成一条条灵火丝线,犹如被点燃的神识之丝,回归秦桑紫府。
此时再看秦桑的元神,混乱的线团里,掺杂进去一些色彩鲜明的丝线,非常醒目,却不觉得突兀。
解决了最大的麻烦,接下来的进度又快了起来。
秦桑本有些担心,《太乙灵枢经》和《紫微剑经》会产生冲突,《紫微剑经》虽不是灵修功法,本命灵剑却要温养在元神,并且还会分出剑魄,结七魄杀阵,好在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修行不知时日,也没有人前来打扰,不知过去多久,秦桑终于完成了灵枢的构筑。
他的元神又恢复如初,但内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识之丝排布的方式很像符印,道庭的法箓也是一种‘符’,不过两者不可类比。
灵枢铸成之后,秦桑立刻感受到了变化,与天地之间的联系明显更加紧密,好似在元神之中种下了一口天地灵泉,称之为‘心坛’也不无道理。
秦桑继续收束心神,功到自然成,轻松跨过下一道境关。
“原来这就是阴神……”
秦桑喃喃自语,观看旁人的描述,终究不如亲身体悟。
曾参《素问经》,体悟阴阳大道,秦桑选择用阴阳之道来阐释,不难理解‘阴神’二字的含义。
世间万物,莫不阴阳相对,譬如说人,魂魄和肉身便是一阴一阳,开始修行之后,称魂魄为元神,但本质未变。
灵修大多要舍去这具肉身,以元神存世,纯阴而无阳者仅是鬼魂之数,阴阳相杂者方为阴神,那么‘阳’从何来?
答案是‘阳’从天地而来!
法修操纵元气、掌控天地。体修追求的则是我即天地,须参照天地。而灵修便要借天地之‘阳’,让天地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让自己成为天地的一部分,水乳交融!
无怪乎灵修达到阳神之境,神游无碍,诡秘莫测。
眉心一闪,阴神离体而出,外形和秦桑一般无二,身上穿着阴阳甲幻化而成的法袍,遮掩佛光。
秦桑对阴阳之道的理解今非昔比,阴阳甲也早已不像之前那么粗陋,法袍表面流转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光泽。
尽管秦桑的元神之力早已超越了化神修士,却是第一次将元神转化为阴神。
灵法体代表三种不同的修行路径,除开一些特殊的功法,绝大部分传承都是择一而取之。不过,无论是哪种功法,在修行的过程中,随着境界逐步提升,修士会得到整体的蜕变和跃升,因此其他方面也会得到同步的提升。
譬如秦桑虽然没有特意修持灵修功法,即便他只动用元神的力量,一名结成阴神的灵修修士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可是元神如此强大,却并未转变成阴神和阳神。
不论是法修的元婴、化神、炼虚,体修的胎藏、内景、外景,还是灵修的出窍、阴神、阳神,这三个境界的名字都是在直观描述,修炼过程之中,发生在修士身上的变化。
从元婴入道,至合体期与道相合,中间的修行都是在一步步趋近于道,体修和灵修亦然。
一般而言,法修最终会以法身合道,体修最终会以肉身或法相合道,而灵修会以阳神合道。因为在修行过程中,修士趋近于道,同时也受到道的影响,修士参悟不同的道,自然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分别反应在元婴、肉身和元神上。
当然这只是最普遍的情形。
在灵法体各自的内部,不同的法门、道统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火种金莲》修出来的是灵火莲台,比如力道修士有的身融法相,而有的专注于淬炼肉身,比如道庭修士甚至无须特意结婴,因为他们的根基是‘箓’!
本质上,在这三个境界,修士修行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到合体期之后与道相合。
秦桑修行《太乙灵枢经》,主动参悟《太乙灵枢经》之道,同时元神受到‘道’的影响,境界突破之后,方才顺理成章转变为阴神。
世人传言,盛夏太阳当空,阴神须畏而避之,实则此阴神非彼阴神,阴神之境和化神境界相当,岂会那么脆弱。
阴神在秦桑面前转过身来,自己和自己四目相对。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但秦桑在同时拥有法相和法身时,早就经历过了。
正要好好体悟一番,就在这时,洞府外面的禁制忽然被触动。
白颖儿的声音传了进来,“弟子拜见师父!玉护法传信,师父有事召见弟子?”
秦桑的阴神回归紫府,从入定中醒转,‘嗯’了一声,开口道:“进来吧。”
洞府之门自行开启,白颖儿快步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