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其实但是榴莲酱

首页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神话版三国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满唐华彩 太古剑尊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 权臣 生存:我乃梁山一匪兵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其实但是榴莲酱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全文阅读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txt下载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0章 或许功利的重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庚哥也不知道,他为了苟和咸鱼搞出来的这么多东西,在荀彧这里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荀彧是铁了心站在庚哥这边儿了。

荀家或许功利,但功利也有功利的好处。

一旦认定你了,他们舍得下重注。

当然这种功利性决定了,如果发现你不行,他们也会跑得比谁都快。

什么都比不上他们的家族传承重要。

荀彧跟荀攸说这些也不是白说。

他知道荀攸宽厚,辈分又低,必定会过来给那帮族中子弟来说项。

现在荀攸明白了他这番作为的深意,也定会去给族中那帮子弟说清楚的。

他这个家主本就年轻,要示人以威严,却是不方便说这么细的。

荀攸也不是个笨蛋,汉末也算是知名的才智之士了。

荀彧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他当然也就明白过来。

带头老大哥回过头把荀氏子弟聚集到一起,一顿说服。

第二天荀氏子弟就都乖乖换上寒族才会穿的麻布衣服,跑去书局跟寒族子弟一样抄书了。

目的是啥呢,交好寒族,在寒族子弟中获得一个好名声。

看似想法还是局限在举荐制时代。

但会考虑人脉与社交,也未尝不是一种优势。

为了让名族荀氏这番作为不至于突兀,荀攸还帮他们编出了一套说辞。

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那一套论调,不过改成书非抄不能读也。

去说他们荀家对子弟的教育就是如此,认为买回去的书他们读来太过轻易,难免不知道珍惜。

所以要他们也来抄书,抄回去才会读得认真。

这无疑是在暗戳戳吹捧寒族子弟读书更刻苦更上进。

寒族子弟不知不觉都被恭维了,所以难免对荀氏印象都极好。

荀彧的招数当然不可能只有让子弟也去抄书这一招。

他调整了族中子弟研读学问内容的比重,数论被加倍重视起来。

对此荀攸是有异议的,他觉得下次考试未必是这些内容。

荀彧坚持自己的做法,并且告诉荀攸:“荀学将大兴矣。”

因为荀子学说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依据考试题目的类型与今上各种政策的风格,荀子学说必定被重视。

周庙祖位上他们的结果虽然不如意,但实际应用领域他们却必将赢到盆满钵满。

他让荀攸去对荀氏子弟说,跟寒族士子交往中多提荀子学说。

他甚至还将家传的《荀子》整套书简送去了书局,免费让书局刻印。

这是第一招。

第二招他加快了荀氏入籍司州。

别人看重河东郡开科取士,借口仰慕三代之治都拼命把户籍往河东郡迁。

荀彧却选了河南尹落籍。

因为他们家不可能离开京师这种天子近侧,消息最为畅通的便利。

不来司州只听传闻,他不可能做出眼下这番判断和决定。

而且看卢植皇甫嵩朱儁在三郡推行推举制,他笃定在三郡取士也不远了。

不光是家中子弟,作为家主他都决定参加科试,通过科试重新入仕。

到行新规矩的地方,就要守人家的规矩。

荀彧并不吝惜展现这种程度的诚意。

荀攸自不必说,家中连荀彧这一辈的都听他的劝诫在重新温读书籍,准备跟他一道去考。

入籍不够一定年份是不足以被举荐参加科试的。

这也是他选河南尹入籍的另外一条原因。

河东挤不进去的,他们等不起。

推举制当县令就算了,他们家不打算走那条路。

第三招就是写信给留在颍川的荀家族人,让他们改变行事作风。

像他们这样的家族,狡兔三窟是免不了的。

这是从家族长远传承考虑,所以荀谌才会被留在袁楷模绍那边。

虽然搬离了颍川,但颍川当地还是留下了荀氏一脉。

替他们看管打理当地田产佃租。

古代的买田规矩很多。

你们家转籍其他地方了,当地的田产没有族人打理,所有权是被无视的。

谁种归谁,或者收归公有,基本都是这么算。

也是各地衙门限制本地人口流出的一种手段。

要不为什么古代发生旱灾蝗灾之类的,朝廷赈灾会有那么多弊案?

真当人家贪的是你那点赈灾的粮食呢?

人家要的是受灾的人口离开家乡,当地豪右可以借此大肆兼并田产。

所以豪右才会拼命推动当地官吏去贪墨赈灾粮,并替他们打掩护。

你离乡前贱卖给我也好,离乡后田契作废我强占也好,反正田亩都是我的。

我顺便还可能还在邻县搭个棚子施点粥诱骗你们过去,顺便为自己博一份善名。

这跟有宋一朝的青苗法一个道理。

青苗法被攻讦最多的点就是它在执行过程中变味了。

农民不缺钱的时候被逼着借,缺钱的时候逼着还。

你说执行变味儿了,你严令禁止这种变味举措不就行了,至于全盘否定青苗法,斥它为恶法吗?

真当士人或者所谓的旧党君子是为了公义善恶反对青苗法的?

真以为他们拘泥于祖宗之法不可变?

有宋不抑土地兼并。

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农业低息小额贷款,断的是士绅趁自耕农闹饥荒的时候放高利贷,最终逼迫他们破产卖田的路子。

断的是他们背后的家族兼并更多土地的机会。

违背的是士绅或者说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

但凡是个有识之士能不反对么?

执行变味是不是故意搞出来的,为的就是为废除青苗法找借口,不好说。

上下五千年里头那点儿事,一半儿以上都是为田亩归属。

同样的道理,荀氏虽然从颍川迁徙出来,他们在当地的田产什么的都不可能卖掉。

当地当然要留一支支脉。

遇灾祸死光了外地都得再迁徙一支过去继承香火和土地。

荀彧使人搜集了河东士绅的行事作风,整理出来写成书信给留在颍阴的那一支荀氏族人送了回去。

让他们照着这个套路执行,以后不光要上采虚誉,对下也要采虚誉了。

专做威福那一套要完全禁止。

谨守荀氏门风,上上下下都要搞出来一个好名声。

这样就能抢得先机。

在以后推举制实行到颍川的时候,他们留在当地的那一支,也能理所应当的成为颍阴县的一把手。

给族中子弟多一项入仕以及向上爬的路子。

这是大事,譬如降低佃租之类所带来钱财的损失都是小损失。

本地族人节衣缩食一些,甚至对他们远迁族人的资财支援少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也不必太低,在当地最低就可以了。

所以阿瞒占领颍川并迁治所于许县以后,盛赞荀氏门风。

这样低调乖巧又与人为善的豪族,我治下再多一些就好了。

对荀氏大批人才的迁走顿时扼腕叹息。

只是荀彧已经打定主意抱庚哥大腿,对于阿瞒通过种种方式的示好难免就视而不见了。

倒让阿瞒在荀氏留在当地的族人中间一顿翻找,还真让他找出了名为荀悦的人才。

勉强用了,不过也只是一县之令官的等级。

然而不等河南尹推举满三年开始取士,荀彧的机会就来了。

卢喷喷亲自召见了他。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来 玄鉴仙族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沧元图 医妃刚穿越就扒了王爷,强宠偏爱 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 我阎王亲闺女,算命准亿点怎么了 深空彼岸 莲花楼:少年江湖 先婚后爱,顾少娇妻天天宠 快穿:恋爱脑别挡路 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 穿成农家老姑娘,怀着崽崽去逃荒 天下凶神 蛊真人 儿子带手机穿越明末,老爹供物资 嫡女善谋,御夫有道 大明:开局抢了陈圆圆 协议结婚,大佬靠读心把我拿捏了 离婚后,前任亲哥对我占有欲拉满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 谍影:命令与征服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锦衣谍影 荣耀大秦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风雨大宋 大明之南洋再起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明朝皇帝往事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其实但是榴莲酱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txt下载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最新章节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