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按照应急预案,一边向叶雨泽发出最高等级的警报,一边用国际通用频道回应,声称自己是进行合法海洋环境调查的私人机构,拒绝对方的无理登临要求,并警告对方的行为违反国际法。
但pmc船只显然有备而来,毫不理会,继续逼近,甚至试图用船首撞击“探索者号”的船舷,迫使它停船。
千钧一发之际,杨革勇在远程通讯中下达了指令:“启动‘海雾’方案!执行紧急规避程序!”
“探索者号”突然释放出大量无源干扰箔条和烟雾,瞬间在海面上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干扰带。
同时,船只引擎轰鸣,凭借其经过改造的出色机动性,以一个惊险的急转,堪堪避开了撞击,向着预定的撤离路线狂奔。
pmc船只紧追不舍。双方在黑暗的洋面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
“不行,他们速度更快!”船长报告,“甩不掉!”
就在这时,远处的天际线,出现了两艘船的灯光。
那是叶雨泽通过秘密渠道,联系到的、正在附近海域进行“渔业作业”的、与军垦种业有间接合作关系的远洋渔船。
它们收到求救信号后,按照事先约定的预案,赶来“助阵”。
两艘庞大的渔船一左一右,看似无意地夹住了pmc船只的航线,并打出灯语,警告对方已进入“渔场作业区”。
虽然渔船的武装力量为零,但其庞大的体量和看似莽撞的航行姿态,形成了有效的威慑。
pmc船只顾忌引发更大的国际纠纷,在纠缠片刻后,最终悻悻地放弃了追击,消失在夜色中。
“探索者号”有惊无险地脱离了接触,但这次事件表明,他们的海上据点也已经暴露。公海,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接连不断的危机,让叶雨泽和杨革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
“探索者号”需要寻找新的、更安全的作业区。巴西的“绿洲农业”在官方调查和潜在的黑市威胁下,活动空间被极大压缩。
国内的支援变得不确定且充满风险。阿格西的追击愈发凶猛和不择手段。
“我们好像被逼到墙角了。”
杨革勇看着全球地图上一个个变红(代表风险升高)或变黄(代表需要谨慎)的节点,声音有些沙哑。
叶雨泽沉默了很久,最终,他指向了地图上那片广袤而充满未知的非洲大陆。
“也许,我们一直以来的方向都有一点偏差。”
他缓缓说道,“我们过于执着于从巨头们那里‘取经’,过于依赖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巴别塔’。但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力量——土地,和生活在土地上的人。”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也拥有最亟待解决的粮食安全问题。”
“那里有无数被遗忘的本地品种,有在极端环境下摸索了千年的种植智慧。”
“更重要的是,那里或许是我们最后,也是最能获得‘民心’的根据地。”
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放弃与巨头的正面纠缠,放弃对单一高精尖技术的执着追求。将我们的重心,转向非洲。”
“帮助那里的农民,利用我们已有的技术和收集到的本地资源,解决他们最实际的困难——抗旱、抗病、提高基础产量。”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窃取’火种,而是去‘播撒’火种,并在播撒的过程中,收集、学习、融合,让技术的根,扎进最深厚的土壤里。”
“当我们的技术真正惠及千百万人,当我们的‘种子’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时,任何巨头、任何势力,都无法再将我们轻易摧毁。”
杨革勇看着叶雨泽,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地窝子里,对着基因序列图目光灼灼的年轻人。
他咧嘴笑了:“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得回到土地上。成!你说咋干就咋干!反正我这条命,早就跟这些种子捆一块儿了!”
一个新的、更加宏大,也更具情怀的战略蓝图,在危机四伏的风暴眼中,悄然绘就。
这一次,他们的武器将不仅仅是代码和试剂,更是土地、种子,和千百万渴望温饱的人心。
叶雨泽知道,这将是他们最为艰难,也最有意义的一场远征。
过去的传奇或许充满了惊险与智谋,而未来的篇章,将书写奉献与新生。种子方舟,即将驶向它最终的,也是最广阔的港湾——希望之地。
就在“探索者号”遇袭的加密讯号传回的同时,叶雨泽并未像外界预期的那样隐匿或退缩。
他直接启用了一条尘封已久的保密线路,接通了京城某个不起眼却极具分量的办公室。
“是我,雨泽。”叶雨泽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阿格西,还有他们背后的某些人,越界了。”
“在公海动用pmc武装船只,试图劫持我的科研船‘探索者号’。这不是商业竞争,这是海盗行为,是对我们底线的试探。”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雨泽,情况知道了。你受惊了。‘探索者号’的合法手续齐全,从事的是正当的海洋环境与农业研究。任何势力无权在公海进行非法登临。”
“这件事,我们会通过正式外交渠道和……其他途径,向他们讨个说法。你的船,可以按原计划前往预定安全区,不会再有尾巴。”
没有过多的寒暄,通话简短有力。这就是叶雨泽真正的底蕴之一——
他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商业间谍,他的背后,站着意识到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的、强大的国家意志。
他前期的“灰色手段”之所以被默许,甚至暗中支持,正是因为他在做国家层面不便直接出手、却又至关重要的事情。
几乎在同一时间,针对军垦种业内部的“杂音”,一场无声的风暴骤然降临。
那几位主张“去叶雨泽化”的元老,其本人或直系亲属关联的企业,突然遭到了税务、环保等多个部门的联合突击检查,查出了若干“历史遗留问题”。
虽然最终未必会伤筋动骨,但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深刻体会到谁才是真正不能触碰的底线。
与此同时,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位领导“恰好”来到军垦种业视察,在会上高度肯定了“丰稷”系列的突破。
并特别强调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和手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眼光和担当精神”,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内部的裂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被瞬间弥合。
叶雨泽甚至没有亲自回国,仅仅几个电话,就稳住了大后方,让所有人明白,他叶雨泽,依然是军垦种业不可或缺的灵魂和獠牙。
陆地上的杨革勇,更是憋了一肚子火。接到叶雨泽“放开手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的授权后,他咧开嘴,露出了森白的牙齿。
“妈的,追老子追到公海上?真当老子是泥捏的?”
他直接联系了“刺刀安保”(dagger Security)——
这家如今在国际高端安保领域声名鹊起的公司,杨革勇确实是其隐秘的大股东之一。
而“刺刀”的核心骨干,很多都是杨革勇当年在边境线上生死与共的老兄弟,绝对可靠,手段狠辣。
阿格西在巴西负责“深犁”行动的哈林顿副手的住所,凌晨时分被不明身份人员“光顾”,没有丢失任何财物,但床头柜上多了一把寒光闪闪的猎刀和一颗子弹。
同时,他在圣保罗包养情妇的详细地址和照片,被匿名发送到了他妻子的邮箱。这只是警告。
杨革勇通过“刺刀”的情报网,拿到了阿格西在阿根廷进行非法田间试验(违反当地生物安全法规)的确凿证据。
这些证据没有交给媒体,而是直接提供给了阿格西在阿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几天后,阿国环保部门“突然”接到线报,突击检查了阿格西的试验田,项目被迫中止,面临巨额罚款和舆论压力。
哈林顿重金雇佣的那家pmc公司,其位于塞舌尔的训练基地深夜遭遇“火灾”,数艘高速快艇和大量通讯设备被毁。
同时,该公司几位高管的私人银行账户遭到神秘黑客攻击,资金被短暂冻结并留下警告信息。
pmc公司老板接到一个加密电话,对方只说了句:
“有些钱,有命赚,没命花。”
该公司随即以“合同存在不可抗力因素”为由,单方面终止了与阿格西的合作。
杨革勇的反击,没有一条走法律途径,全部是赤裸裸的、建立在强大实力和情报基础上的江湖手段。
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他是在明确告诉哈林顿和他背后的人:
玩阴的,你们还嫩点!老子当年在边境线跟亡命徒打交道的时候,你们还在玩泥巴!
稳住内部,扫清外围的苍蝇之后,叶雨泽开始了在技术和市场层面的正面碾压。
他指令“数字巴别塔”团队,集中算力,针对阿格西即将上市的一款主力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已知弱点(该品种对一种在南美渐趋流行的新型根腐病抗性不足),进行定向突破。
利用之前收集的亚马逊作物基因库和AI模拟,军垦种业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拿出了一套完美的基因修补方案,并立刻应用于自家的下一代大豆品种。
同时,叶雨泽启动了一项名为“燎原”的市场计划。
他通过军垦种业和陈浩的“绿洲农业”,向咖啡之国、阿国等阿格西的核心市场,大量投放基于早期“光合作用优化”和“幽灵木薯”抗涝基因开发的、价格极具竞争力的基础改良玉米和大豆种子。
这些种子性能稳定,虽非顶尖,但价格只有阿格西同类型产品的60%,并且免费附赠简易的种植技术指导和小额农业保险。
这对于那些受困于国际粮商和种子公司高定价的南美中小农场主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霖。
订单雪片般飞来,迅速侵蚀着阿格西的传统市场份额。
阿格西被迫应战,要么降价跟风(意味着利润大幅缩水),要么眼睁睁看着市场丢失。
这不再是窃取,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用更前瞻的技术、更贴近需求的产品、更亲民的价格,直接在对方的主场发起冲锋。
在展现肌肉、稳定局势的同时,叶雨泽并未忘记他转向非洲的战略构想。
只是,此刻的“转向”,不再是被迫的退缩,而是充满自信的扩张。
他将“探索者号”调往非洲西海岸,以其为移动基地和展示窗口。船上搭载的先进农业科技,对许多非洲国家的农业官员和专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叶雨泽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援助。他策划了一个宏大的“非洲种子银行与本地化创新中心”计划。
他准备与几个政局相对稳定的非洲国家合作,由军垦种业出资、出技术,在当地建立集种质资源保护、本地化育种、技术培训和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给他们鱼,也不是教他们钓鱼,而是和他们一起,培育出最适合他们当地水情的鱼苗,并教会他们如何可持续地养殖和捕捞。”
叶雨泽对团队阐述他的理念,“这将彻底绑定我们的利益,形成牢不可破的同盟。阿格西他们再想用技术和资本来撬动,将难上加难。”
杨革勇对此全力支持,他已经开始规划“刺刀安保”在非洲的业务拓展,未来这些创新中心的安全,自然由自家兄弟负责。
站在“探索者号”的甲板上,望着眼前广袤的非洲大陆,叶雨泽对杨革勇说:
“以前,我们是在巨头的围墙外小心翼翼地挖点砖石。现在,我们要在他们的围墙之外,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城池。而且,这座城池,将比他们的更加坚固,更加生机勃勃。”
杨革勇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栏杆:“这才对味儿!老是躲躲藏藏,憋屈!以后,就得这么明刀明枪地干!看谁还敢呲牙!”
阳光刺破云层,照耀在湛蓝的海面和遥远的非洲大陆上。
叶雨泽和杨革勇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挺拔而坚定。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未来的斗争依然复杂,但主动权,已经悄然回到了他们的手中。
他们的“种子方舟”,正以更加雄伟的姿态,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而这一次,他们将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