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离颖今天不来李家找麻烦,如果离颖乖乖扮演这个心疼女婿的丈母娘。
IF集团的合作对象,哪还用得着筛选?
汉东省内,离颖的将河集团就是最优解!
至于IF集团的合同,哪还用得着离颖来求?
李志华肯定双手送上!
而现在,离颖用这桩婚事羞辱李家,拿捏侄子李东,逼迫两人离婚。
好通过宋辞去攀高枝,进而影响IF集团在国内的决策。
想到这里,李志华不由冷笑出声,“离颖啊离颖,你说说你,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果让你知道,李东这个你百般看不上眼的李家女婿,他的姑姑就是IF集团的中华区总裁,不知道你会作何感想?”
“而且你如此苦心筹谋,叫我又该如何报答你呢?”
话到这里,李志华的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淡笑。
离颖的产业规模看着唬人,却在最关键的物流、渠道、资金三个环节,都与她的IF集团绑在了一起。
就像现在,资料末尾附着的一份紧急函件显示,离颖的橡胶厂因环保标准升级,急需更换一批除尘设备。
而这种设备的西方总代,正是IF投资的企业。
以李志华在IF的地位,只需要随随便便打个招呼,交货期滞至少延后三个月。
而这三个月,足够让李志华的损失过千万!
至于李志华想通过将河集团,在汉东寻求跟IF集团的合作,这份资料的背后也进行了重点分析。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被加粗标红。
分别是“跨境产业合作资质”,“滨江新区开发权”,以及“汉东省委战略绑定”。
尤其是关于将河集团跨境资质的补充报告,其中资料显示,这份省政府特批的资质存在隐性漏洞。
当年审批时依托的合作方“汉东进出口总公司”已濒临破产,且资质续期需在3个月内完成。
而续期核心条件之一,正是“与重大外资项目达成合作”。
想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怪不得离颖会把IF项目当成救命稻草,紧锣密鼓的加紧合作,甚至希望能在汉东省内拔得头筹。
没了IF的合作背书,这资质就是一张废纸,她在汉东的跨境业务全得停摆!
至于滨江新区的开发权,也藏着另一重隐患。
资料附件里的土地评估报告显示,将河集团为了拿下连片开发权,以“未来收益质押”的方式向汉东农商行贷款80亿,还款节点恰好与IF项目的落地周期重合。
更关键的是,开发协议中明确约定“若6个月内无重大产业项目入驻,政府有权收回20%核心地块”。
也就是说,如果离颖的将河集团拿不下IF集团的项目,不仅要面临银行催债,还会与政府失去谈判的最大资本!
看到这里,李志华的瞳孔微微收紧。
这个离颖,不愧是黎家出身的女人,做事就是狂妄!
看来对这次跟IF集团之间的合作,离颖确实志在必得,甚至不惜赌上了身家性命。
当然了,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
根据工作小组,对汉东省内三家入围集团的分析报告。
除了将河集团之外,另外两家集团同样来头不小。
一家是主打智能制造业的“汉东精工”,依托汽车零部件代工起身。
虽在技术研发上有政府补贴加持,但业务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海外车企订单,抗风险能力薄弱。
而且汉东精工的一部分资源,是由本地房企转型而来。
手握滨江新区部分零散地块,却缺乏文旅项目运营经验。
核心团队近三年流失率达40%,属于典型的“有资源无能力”型企业。
而另外一家,则是汉东省内的巨无霸汉能集团,也是将河集团最大的竞争对手。
由汉东国资委实际控股,并且获得汉东省委的竭力推荐。
这家集团堪称汉东本土的“能源巨鳄”,核心业务覆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及火力发电。
同时凭借国资背景,涉足高端住宅及商业地产开发,总资产规模超300亿元,是省内不折不扣的“巨无霸”。
但在李志华看来,汉能集团的“大”,恰恰藏着致命危机!
当附件加载完成时,她优先点开了汉能集团的尽调报告,红色批注密密麻麻。
其一,战略契合度严重不足。
IF此次布局的“智慧文旅+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与汉能集团以传统能源为主的业务结构几乎无协同点。
而其房地产板块也多聚焦刚需住宅,缺乏文旅项目运营经验。
为了适配合作方向临时组建的文旅团队,核心成员均为行业新人,专业度存疑。
其二,体制僵化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作为国资控股企业,汉能集团的决策链路长达7级。
一项合作方案从提交到最终审批需耗时2-3个月,而IF集团的项目落地要求快速响应、灵活调整,这种效率差距成为硬伤。
更关键的是财务与政策风险。
报告显示,汉能集团2024年煤炭业务营收占比仍达58%。
受“双碳”政策影响,其旗下三家煤矿已被列入“限产名单”,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2%。
石油天然气板块则因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毛利率从去年的28%降至19%。
为维持现金流,集团甚至通过高息信托融资45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2%,远超IF设定的65%安全线!
此外,其地产板块积压的商业写字楼库存达18万平方米。
去化周期需36个月以上,资产周转率仅为0.3,远低于行业平均的0.8。
对比之下,将河集团的优势瞬间凸显!
其申报的合作方向正是“智慧文旅综合体+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与IF集团的战略规划完美契合。
相较于汉能集团的“硬凑适配”,将河集团的业务布局仿佛是为IF量身打造。
最起码从纸面上的文件,如果IF集团想落地汉东,将河集团的确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