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坐在一旁的李秀宁盈盈起身。
她今日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外罩一件淡粉色的薄纱披帛,气质温婉如水,静美如画。
她向众人施了一礼,柔声道:“荀灌姐姐之诗,如黄钟大吕,令人振奋。小妹亦有一首小诗,风格迥异,宛如清泉小调,愿吟与诸位,聊作调剂。”
她声音柔和,却不失清晰,缓缓吟道:
“庭院深深花满枝,春风拂面惹相思。
闲来静坐书香伴,梦绕江南烟雨时。”
此诗与荀灌的壮怀激烈截然不同。
首句“庭院深深花满枝”描绘出一幅宁静富足的深闺春景。
次句“春风拂面惹相思”,于恬静中生出一丝淡淡的、甜蜜的愁绪。
后两句则刻画了一种闲适雅致的生活状态,与书为伴,魂牵梦绕于那杏花春雨的江南。
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丽,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细节的品味和对远方风物的悠然神往,仿佛一幅淡彩水墨,韵味绵长。
王蝶公主听后,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微笑道:“秀宁妹妹此诗,如潺潺溪流,润物无声。‘梦绕江南烟雨时’一句,尤其空灵缥缈,令人心向往之。
听妹妹之诗,仿佛能洗去尘虑,得片刻安宁,与荀灌妹妹之诗,恰成阳刚阴柔之美,相得益彰。”
王旖公主也点头称是:“秀宁妹妹心思细腻,情感真挚。诗中画面感极强,用词清雅,足见功力。这般恬淡意境,非有静气者不能为也。”
王英公主虽然更爱荀灌诗的豪迈,但也承认李秀宁的诗确实优美,她拉着李秀宁的手笑道:“秀宁姐姐的诗像糖水,甜甜的,听着心里舒服。以后我去江南玩,定要找你做向导!”
荀灌与李秀宁的诗,如同投石入水,激起了层层涟漪。在座的才女们纷纷被点燃了诗情。
高关索沉吟片刻,朗声道:“我有一联,颇为粗犷,诸位莫笑:‘铁马冰河入梦来,沙场点兵震九垓。’”虽只两句,却气势十足,尽显其豪爽本性。
黄舞蝶掩口轻笑,接口道:“高姐姐豪气,小妹也有一句:‘剑影惊鸿掠秋水,身似浮萍步生莲。’”诗句灵动,恰如其人其剑。
关银屏声如洪钟,笑道:“你们都文绉绉的,我来个实在的:‘大刀阔斧开新路,忠肝义胆报君恩。’”直抒胸臆,坦荡可爱。
张星彩则吟道:“‘长鞭裂空如电闪,柔丝千缕缚苍龙。’”将兵器特性融入诗中,别具巧思。
就连三位公主也诗兴勃发。
王旖公主吟了一首咏兰诗,清雅高洁。
王英公主则憋出一首打油诗,描述演武场面,虽格律不甚工整,却充满童真趣味,引得众人欢笑不已。
最后,长公主王蝶压轴,吟诵了一首感慨春光易逝、劝人惜时的五言律诗,格调高远,措辞精雅,尽显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储君风范。
一时间,撷芳殿内诗声朗朗,笑语阵阵。或探讨诗词的平仄韵律,或争论某句的意境高下,或互相唱和,或独自沉吟。
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才情的花朵在此绽放。
而在这场热烈的讨论中,荀灌再次展现了她的过人之处。
她虽不以产量取胜,但每每发言,必能切中肯綮。
无论是点评他人诗作的得失,还是阐述自己对某类题材的理解,都能引经据典,见解独到,且往往能结合自身经历,赋予诗词更为深刻的内涵。
例如在点评一首边塞诗时,她不仅能道出诗句本身的优劣,更能结合真实的战场见闻,讲述“孤城落日”、“寒夜刁斗”的真实感受,让那些停留在纸上的文字变得鲜活而震撼。
她的言论,时而深刻,时而激昂,常常一语中的,令人茅塞顿开,赢得阵阵由衷的掌声。
其学识之广博,思辨之清晰,对诗词领悟之深刻,无疑使她成为了这场文辩中最耀眼的存在。
......
诗词歌赋的余韵尚未消散,三公主王英早已迫不及待。
在她连声催促下,众人移步至宫中专用的演武场。
演武场地面以青石铺就,平整开阔,四周兵器架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寒光闪闪,在午后的阳光下更显凛冽。
场边旌旗迎风招展,平添几分肃杀之气。与方才撷芳殿内的书香雅致相比,此地顿时弥漫起一股英武勃发的气息。
王英兴奋地宣布规则:“武艺比试,点到为止!不可故意伤人!谁先出场?”
“我先来!”一声清叱,高关索已然跃入场中。
她换上了一身利落的红色劲装,更衬得身姿挺拔。手中那杆镔铁长枪,枪缨似火。
她抱拳环礼,随即气沉丹田,大喝一声,舞动长枪。
但见枪出如龙,破空之声呼啸,红缨化作一团火焰,将她周身笼罩。
枪法大开大合,刺、扎、撩、劈,每一式都势大力沉,充满一力降十会的气概,端的是威风凛凛,引得场边一片喝彩。
“高姐姐,小妹来陪你走几招!”
话音未落,一道黄色身影如乳燕投林般掠入场地,正是黄舞蝶。
她手持双股鸳鸯剑,身形灵动异常。
不待高关索长枪施展,她已揉身疾进,双剑化作两道寒光,一攻上盘,一取下路,招式迅捷诡谲,专找枪法中的间隙。
高关索的枪法以力量和距离见长,被黄舞蝶这般近身缠斗,顿时有些束手束脚,长枪的威力难以尽数发挥。
两人一刚一柔,一猛一巧,斗得难解难分,精彩纷呈。
“如此热闹,岂能少了我关银屏!”一声豪笑,关银屏拖着那口看起来分量极重的泼风大刀,大步踏入战团。
她刀法走的是刚猛一路,但并非一味蛮干,大刀挥舞起来,风声霍霍,力道千钧,时而硬撼高关索的长枪,时而逼退黄舞蝶的双剑,竟是以一己之力,同时牵制住了两人,顿时将战局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