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洞府门口,微风拂过,带来草木清新之气,却吹不散弥漫在师徒二人之间那份沉甸甸的凝重。
叶青儿望着跪伏在地、脊背却挺得笔直的大弟子莫古,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一百多年光阴,于修仙者而言,或许只是漫长道途中的一段插曲,但于眼前之人,却几乎是其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生。
她头一次如此仔细地、不带任何预设地打量起这个徒弟。
记忆中那个最初因在自己的讲道上,即便自己讲得很深入,却依旧能有所感悟的弟子,与眼前这个面容沉稳、目光坚定的金丹修士重叠着,却又已然有了天壤之别。
岁月的风霜并未在他脸上留下过多刻痕,反而将那份曾经的棱角打磨得内敛而深邃。
金丹中期的修为,在她这等元婴修士眼中固然不算什么,但莫古所结的,乃是和她自己一样,极为难得的九品金丹!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道心不坠,不行差踏错,资源跟得上,他未来的道途可谓一片光明,元婴可期,甚至达到自己如今的元婴中期境界,也并非虚妄。
这样一个本应被宗门倾力培养、小心呵护的道种,此刻却跪在自己面前,请愿要去接手那支已是风雨飘摇,甚至可称为“泥潭”的救世军,去当一个看似风光、实则焦头烂额的统领?
叶青儿心中百感交集。
有欣慰,这弟子知恩图报,愿为自己分忧。有担忧,救世军如今这摊浑水,岂是易与?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自己这个师父,似乎从未真正给予他系统而细致的教导,多是给了资源之后就因为自己有其他事要忙,于是只好放养,偶尔指点,甚至其报家族大仇,也是自己顺手而为。
可他,却将这一切都深深铭记,视为大恩……甚至前些年还想认自己做义母来着。
“唉……”
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自叶青儿心底溢出。她伸手虚扶,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将莫古托起。
“莫古,你的心意,为师知晓了。”
叶青儿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目光却如深潭,静静注视着莫古的双眼:
“你且先起来说话。”
莫古依言站起,垂手而立,姿态依旧恭敬,但那份决然之意,却未有半分消退。
叶青儿并未立刻回答他的请愿,而是转身,缓步走向洞府内的一方石桌旁坐下,又指了指对面的石凳:
“坐吧。”
待莫古略显拘谨地坐下后,叶青儿才缓缓开口,问题却如绵里藏针,直指核心:
“莫古,你想助为师一臂之力,此心可嘉。
但为师想知道的,不仅仅是你报恩的决心。
你且告诉为师,除了这份心意,你自身,究竟为何想要加入救世军?甚至,是想成为它的统领?”
她顿了顿,目光更加深邃:
“你是否真正了解,救世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它因何而立?因何而盛?
它与你平日接触的宗门、散修,乃至修仙家族,有何不同?若你果真坐上那统领之位,你待如何?
从头细说,让为师听听你的想法。”
这一连串的问题,看似平常,却绝非易答。
它考验的不仅是莫古对救世军的了解程度,更是其心性、眼界、格局乃至处事能力的综合体现。
叶青儿想知道的,是莫古此举是一时冲动的热血,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
莫古闻言,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微微垂首,似在整理思绪。
洞府内一时寂静,只有灵气流淌的微声。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然,迎向叶青儿的注视。
“师父垂询,弟子不敢不尽言。”
莫古的声音沉稳有力,显然对此并非毫无准备:
“师父或许不知,弟子……其实私下里,与师父麾下如今已经牺牲的皑大宝前辈皑统领私交甚好。
师父或许之前便已从其他地方知晓,在将近十年前,弟子得知救世军被困云汐城后,几乎是立刻前往支援。
因此,弟子其实对救世军的了解,或许会比师父想象的要多。
弟子愿从救世军的根源说起,若有浅薄谬误之处,还请师父指正。”
待得叶青儿有些惊讶的点头示意后,莫古着才继续道:
“救世军,顾名思义,其创立之初衷,乃是为‘救世’。”
莫古开口,第一句便点出了核心:
“然此‘世’,并非泛指的天下苍生,最初,更侧重于救我宁州修仙界,乃至周边区域,免受处于西方衡州的古神教,北方雍州的血剑宫,乃至是东北方的幽州内的天魔道肆虐之苦。
它并非传统宗门,也非家族势力,而是一支因共同危机、共同目标而凝聚起来的军队。
而其前身,正是师父慈悲,在两百多年前,一次偶然救下了当时正被禾山道追杀,如今却已经牺牲于和古神教元婴同归于尽的杜统领杜老二前辈后,和他共同创立的,意在消灭做恶多端的禾山道而组成的一支义军。
其成员构成复杂,有散修,有小家族子弟,甚至有前邪修。它的向心力,源于对生存的渴望,以及对消灭禾山道的‘大义’的认同。
至于救世军,虽然名义上于三大魔教皆为敌对状态,但主要是以消灭以古神教为己任。”
叶青儿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
“而救世军盛衰之由,弟子浅见,关键在于三点。”
莫古条理清晰地说道:
“其一,在于‘大义’名分与切实利益的结合。救世军高举消灭古神教、庇护同道的大旗,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此为其凝聚人心的根基。
同时,在师父您的带领和杜统领付出的牺牲下,使得救世军获得了大量的声望,这使得队伍迅速壮大。”
“其二,在于其相对平等与高效的体制。
相较于宗门内论资排辈、家族内血脉为先。
救世军内部,至少在明面上,更看重战斗能力与团结。
有能力者,即便出身低微,亦可获晋升,得资源。
这种相对公平的氛围,对于大量缺乏上升渠道的散修和小势力修士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其指挥体系,在战时也力求简洁高效,减少内耗。”
“其三。”
莫古语气微沉:
“便是领袖的魅力与核心战力的支撑。
师父您当年从义军时期的筑基首领开始,便时常亲身率军冲杀,战力卓绝,赏罚分明,是为义军与救世军的魂。
而皑统领、芈统领等一批核心金丹期骨干,修为相对来说较为高深,作战勇猛,且对师父您、对救世军理念高度忠诚,是为救世军的骨。
魂骨相依,方有昔日救世军之强盛。”
“至于其衰败和败亡……”
莫古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痛惜:
“表面看,是因衡州内的那场长达两年之久的,在奇门绝魂阵中的坚守。
骨干精英几乎损失殆尽,元气大伤。但弟子以为,祸根早已埋下。其衰,亦有三弊。”
“哦?哪三弊?”
叶青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身体微微前倾。莫古能看出救世军衰败非止于表面损失,这已超出她的预期。
“一弊,在于根基浅薄,过度依赖核心。
救世军崛起太快,如同无根之木,其繁荣高度依赖于师父您的个人威望与核心骨干的支撑。
一旦核心受创,整个体系便摇摇欲坠。
它缺乏如宗门般深厚的传承底蕴和稳定的新生代培养机制,也缺乏如家族般血脉维系的天然凝聚力。”
“二弊,在于鱼龙混杂,理念未能真正统一。
加入救世军者,动机各异。有为大义者,有为资源者,亦有单纯寻求庇护者。
虽然在您的领导下,目标一致时,尚能同心。一旦外部压力稍减,或目标达成在即,内部不同诉求、不同背景带来的矛盾便会凸显。
缺乏长时间的理念灌输与思想锤炼,未能真正将‘救世’精神内化为所有成员的核心认同,一旦领头羊不在,极易各行其是,乃至溃散。”
“三弊……”
莫古目光锐利起来:
“在于与后方关系的模糊与资源汲取的不可持续。救世军征战所需资源庞大,主要靠战利品和各方支持,以及内部极少的资源产出。
但长期来看,它并未建立起自己稳定的、可再生的资源产地和财政体系。
它与宁州各大势力,尤其是五大宗的关系,也始终微妙。既是合作者,清除着共同威胁,但因其庞大规模和独特凝聚力,又难免被各大势力视为潜在威胁或需要警惕的对象。
这种模糊的定位,使得救世军难以真正扎根,其存在缺乏长久发展的环境保障。”
叶青儿听着莫古的分析,心中的惊讶越来越甚。这绝非一个普通金丹弟子能有的见识!
这分明是对一个复杂组织从兴起、运作到衰败根源的深刻剖析!
她不禁重新审视着自己的大弟子,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继续说。”
叶青儿的语气中,不禁带上了一丝鼓励和探究。
莫古受到鼓励,精神微振,继续道:
“基于此,弟子以为,今日之救世军,虽名义尚存,实则已陷入‘名存实亡’之困境。
芈统领心伤旧侣,无心政务,只是表象。更深层的是,消灭古神教威胁的大义目标,因通明剑阵的出现而即将达成。
至少……在宁州核心区域,救世军存在的根本理由正在消失。
内部人心涣散,外部支持减弱,各方更关注剑阵,加之骨干尽丧,可谓内忧外患,积重难返。”
“那么……”
叶青儿终于问出了自认为最关键的问题:
“若你为统领,当如何做?是设法重振旧观,还是另辟蹊径?”
莫古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灼热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了智慧、野心与坚定信念的光芒。他沉声道:
“师父,若依常理,弟子或该说,当重整纪律,招募新血,重树威信,以期恢复救世军旧日荣光。但弟子以为,此乃下策,甚至可谓徒劳!”
“哦?”
叶青儿眉梢一挑:
“为何?”
“因为时移世易!”
莫古断然道:
“通明剑阵大规模铺开,虽然古神教依旧存在,但魔神蛊之患在宁州被根除只是时间问题。
救世军赖以存在的最大‘大义’已失。
若仍固守‘消灭古神教的威胁’的旧旗帜,无异于刻舟求剑。
即便勉强维持,也只会迅速沦为一个普通的、甚至可能因规模庞大而遭忌的佣兵或护卫组织,失去其独特价值和凝聚力,最终难免被分化、吞并或瓦解。
故,弟子以为,欲救救世军,必先为其寻找新的、更高的、足以凝聚人心且符合未来大势的‘大义’名分!此乃治本之策!”
“新的‘大义’?”
叶青儿心中一动,隐隐抓住了什么,“你指的是?”
莫古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声音也压低了几分,却字字清晰,如同金石交击:
“这新的‘大义’,便是改变宁州乃至更广阔天地的陈腐格局,为天下更多修士,乃至凡人,争一个公道!
救世军不应随着魔神蛊的消失而消亡,而应实现其使命的升华!从‘拯救世人于古神教之厄’,转变为‘拯救同道于不公秩序之困’!
当然鉴于如今救世军在宁州或许已经再也无法从本地招收到足够的人手,师父……或许可以试着用通明剑阵,从魔教古神教中,争取其中或许尚被奴役,又或者良知尚存之人充当新的兵源,以魔制魔……”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叶青儿瞳孔微缩,周身气息都为之微微一滞。她万万没想到,莫古竟然能想到这一层?
自己出于保密的原因,可从来没和莫古说过她已经在伙同于古神教内部潜伏的邢浩,试着争取古神教的奴籍修士。
乃至根本没想过,或许能够将叛逃的古神教奴籍修士充当兵源的打算。这需要何等敏锐的洞察力与宏大的格局观?
“你……你从何得知?”
叶青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莫古坦然道:
“弟子并非确知师父具体计划。但多年来,弟子冷眼旁观,结合所见所闻,略有所推测。
师父志向高远,所谋者大,绝非仅仅满足于清除魔教威胁。救世军这支力量,若能善用,正是推行新秩序、打破旧有格局的利器。
而古神教内部矛盾重重,其奴籍修士更是潜在的可争取力量。通明剑阵既克魔神蛊,便为争取那些不甘为奴、又惧于蛊虫反噬的修士提供了可能。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等等,难道说师父其实已经……”
而面对叶青儿的微微点头示意,莫古震惊地愣了半晌,眼中闪过恍然、钦佩,随即是更加坚定的神色,这才继续道:
“师父深谋远虑,弟子佩服!如此一来,更印证了弟子所想。
除此之外,救世军其成员多为在旧秩序下难有出头之日的修士,他们对现有格局的不满,是天然的!
只需稍加引导,便能将这种不满,转化为构建新秩序的磅礴力量!其出身和经历,天生就是推行新理念的最佳载体!
它的‘救世’之名,亦可顺理成章地赋予新的内涵!”
叶青儿听着莫古条分缕析的阐述,心中的惊涛骇浪一波高过一波。这已经不是惊喜,而是近乎惊骇了!
自己这个徒弟,其眼光、其谋略、其对大势的把握,简直堪称妖孽!
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救世军的重整,更是如何将这支力量完美地嵌入到他们未来的宏大蓝图之中,使其成为一把真正的利剑!
他究竟是何时从那个只能跪在自己面前求教的老实人,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的?
“所以,你除了想帮为师之外,你想加入救世军的其他理由又是什么?
你的具体方略又是什么?”
叶青儿压下心中的震动,追问细节。理论再好,还需实践验证。
莫古显然成竹在胸,侃侃而谈:
“弟子……乃是明白了为何师父,会在当年我明明闯下了大祸,企图报家族血仇,杀那化尘教的恒如真人的首徒,却被恒如真人当场控制住,来我竹山宗兴师问罪之时……
非但没有为了宗门利益与弟子切割,反而据理力争,保下了弟子。
师父您所维护的,并非仅仅是弟子一人,更是一种……公道!
若是当年先祖组织镇民抵抗古神教的魔修时,来的不是恒如真人的首徒玄颉带领的队伍,而是一支像师父后来组建的义军,乃至是救世军中的队伍的话……
弟子的家族,或许就不会像三百多年前那样,被杀良冒功了。
又或者,如果没有古神教了,或许一切更是根本都不会发生。
弟子想加入救世军,并想成为其统领,除了报师恩,亦是希望,这世间能少一些如我莫家般的悲剧。
能让更多如当年父母也被杀后,无助的我那般的人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再出现。
这便是弟子的私心,亦是弟子认同师父之志的缘由。”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具体方略:
“而若弟子为统领,首要之事,并非大张旗鼓招兵买马,而是‘固本培元,明确定位’。”
“第一,精兵简政,去芜存菁。
当前救世军内部在失去骨干后,冗员繁多,人心涣散,不如借此机会,进行一次彻底梳理。
愿意接受新理念、认可新目标且有能力者留。恋栈旧功、只想混日子或理念不合者,可给予一定补偿,礼送离去。
同时广收实力至少在筑基后期的修士,不论是宁州本土来的,还是师父通过通明剑阵招揽到的前古神教修士。
目标是打造一支人数或许不必最多,但忠诚度、认同感和执行力极高的核心队伍。”
“第二,重塑理念,凝聚人心。
不再只强调已逐渐过时的‘扫除古神教威胁’,而是逐步引导,强调‘互助’、‘公道’、‘开拓’、‘为天下修士争机缘’‘彻底扫除三大魔教’等新的核心价值。
可通过整训、宣讲、甚至制定新的章程等方式,慢慢渗透。
让留下的人明白,他们不是在为一支即将消亡的队伍效力,而是在参与一项开创未来的伟大事业。”
“第三,另辟财源,扎根务实。
救世军不能永远依赖师父您的投入或倪家等外部支持,以及通过小商会和内部自产的少部分资源。
需建立自身稳定的资源渠道。弟子设想,可开展一些宗门和家族不屑做或做不好的业务。
例如,组建专业的探索队伍,深入那些宗门家族势力未及的荒僻险地、古修洞府、新发现秘境进行探索和资源采集。
承接大型的、需要协同作业的护卫、开拓任务;甚至,可以尝试与一些中小势力、商会合作,提供‘定制化’的安保或开拓服务,以换取稳定收益或资源分成。
此举既可锻炼队伍,又能实现自给自足。”
“第四,明确对外关系,低调发展。
短期内,救世军需保持低调,对外可宣称处于整顿期,重心转向探索、拓荒等‘经营性’活动,淡化军事色彩,以减少各大势力的警惕。
同时,可与您的道侣所在的倪家还有白帝楼,星河剑派等友好势力加深合作,但与其他宗门……尤其是师父和弟子所在的竹山宗,保持适当距离。”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莫古目光灼灼地看着叶青儿:
“救世军未来的定位,不应仅仅是师父您麾下的一支战力。
它更应成为一颗‘种子’,一个‘样板’,一个传播新理念、建立新秩序的先锋!未来,救世军不仅是一把尖刀,更应是一面旗帜。
向整个修仙界展示新秩序的可能与优越性!”
一番长篇大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尤其是最后关于“种子”和“样板”的定位,更是让叶青儿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她之前思考如何破局,多集中于自身修为提升和高端博弈,对于中下层力量的构建与理念传播,虽有关注,却未曾如此系统、如此深刻地思考过。
莫古的这一番话,简直是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洞府内再次陷入寂静,但这次的寂静,却充满了一种激荡的思绪。
叶青儿久久凝视着莫古,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徒弟。
一百多年的时光,他不仅在修行上稳步前进,结得九品金丹。
更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不知怎的成长为了一个拥有如此惊人见识与魄力的人。这份惊喜,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良久,叶青儿缓缓站起身,走到莫古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认可:
“莫古,你的想法……很好!非常好!远超为师预料!”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好!既然你有此心,更有此能,那救世军,便交予你一试!
为师若在,便与你一同商讨治军,为师有事不在期间,便由你自行决定。”
“弟子,定不负师父重托!”
莫古再次躬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被认可的激动。
“不过……”
叶青儿话锋一转,语气转为严肃:
“切记,此事关乎重大,步步凶险。你所谋之事,尤须谨慎,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安全第一,若事不可为,保全自身与核心力量为上。”
“弟子明白!定当谨遵师命!”
莫古肃然应道。
“去吧。”
叶青儿挥了挥手:
“去做你想做之事。让为师看看,你能将这支队伍,带往何方。”
莫古深深一揖,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去,步伐坚定而有力,背影中透着一往无前的决心。
待莫古离开后,叶青儿沉吟片刻,取出一枚传音符,向远在救世军总舵的芈厦厦传去讯息,简要说明了已任命莫古为救世军新任统领,嘱其尽力辅佐。
然而,尽管莫古的表现远超预期,叶青儿心中终究存有一丝不放心。
毕竟,救世军情况复杂,莫古此番虽显露大才,却资历尚浅,能否顺利掌控局面,仍是未知之数。
思忖再三,叶青儿决定亲自前往暗中观察一段时日。
她悄然离开百草洞,隐匿身形,来到了救世军如今的主要驻地——禾山。此后四个月,叶青儿如同一个无声的幽灵,默默关注着救世军内部的变化。
她看到莫古并未急于立威,而是首先凭借昔日与皑大宝的交情,以及自身沉稳踏实的作风,逐渐赢得了包括芈厦厦在内部分旧人的初步接纳。
他耐心地与众人交谈,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困境,姿态放得极低。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随后,他才开始推行其“精兵简政”之策,过程虽不免有些许波折和怨言,但因策略得当,补偿到位,且主要清理的是明显不堪用或心怀叵测之徒,整体推进还算平稳。
更让叶青儿暗自点头的是,莫古显然深刻理解了她当初安排诸葛安负责资源生产、许墨心负责人才培养的深意。
对这二位看似闲职、实则关乎救世军资源生产下限根基的重要人物,莫古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支持,不仅未动其权责,反而主动调配资源,加强其职能,显示出卓越的大局观和用人智慧。
见到救世军在莫古的引领下,虽未见立刻焕发勃勃生机,却已一扫沉疴颓气,开始步入一条看似更为务实、更具潜力的轨道,叶青儿悬着的心方才渐渐放下。
恰在此时,李青鳞通过传音符发来的催促已是接连不断,语气一次比一次急切,几乎到了要骂人的地步,显然木道的再次传授已是刻不容缓。
叶青儿不再耽搁,悄然离开禾山,全速返回百草洞。
洞府之内,李青鳞早已等候多时,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躁与疲惫,见到叶青儿,也顾不上责备她耽搁了数月,立刻便将她拉入密室,继续那中断许久的木之大道传授。
如此又是一月过去,待李青鳞自觉已将自身对木道“大成”前的领悟倾囊相授后,便因宗门事务再度匆匆离去。
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叶青儿,务必潜心闭关,争取早日捅破那层窗户纸,否则后续一切计划皆是空谈。
叶青儿深知时间紧迫,送走李青鳞后,立刻开启了百草洞最深的闭关密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第二次深度闭关。
洞府之内,灵气氤氲,叶青儿的身影在蒲团上一坐便是五年,纹丝不动,唯有周身气息与天地间的木属灵机交感愈加密契,仿佛要融入那生生不息的法则脉络之中。
然而,那层代表“大道已成”的无形屏障,依旧坚韧地横亘在前方,看似触手可及,却总差那临门一脚的玄妙顿悟。
五年光阴,再次如水般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