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公主一行人在寻找合适的宿营地的同时,负责寻找失踪人员的时茜等人却有了新的发现——他们找到了景三和景大公子留下的痕迹。
这一切都要从最初说起,景三和景大公子之所以会与东莞唐王等人失散,原因其实很简单。
当时,东莞唐王等人在森林中偶然间发现了老虎的足迹,这让他们异常兴奋,因为猎杀猛虎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
然而,东莞唐王等人都清楚景大公子的身体状况不佳,他们担心景大公子会成为他们的累赘,影响到猎杀猛虎的行动。
于是,在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将景大公子排除在这次猎杀行动之外。
景三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兄长独自落单行动,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兄长一同行动共进退。
就这样,景三和景大公子与东莞唐王等人分道扬镳。
直到景君彦进入狩猎阵法游戏,才惊讶地发现,比他更早进入游戏的两个儿子竟然不见踪影。
东莞唐王等人这才意识到,原来景三和景大公子在与他们分开后就失踪了。
焦急万分的东莞唐王等人立刻带着时茜等人返回景三、景大公子与他们分开行动的地方,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些线索,尽快找回失踪的两人。
靖王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根枝条,仔细端详着。靖王注意到这根枝条上的叶子仍然呈现出碧绿的颜色,这意味着它是在今天刚刚被折断的。
接着,靖王将目光转向旁边的草地,观察到草被踩踏过的痕迹。这些痕迹看起来非常新鲜,显然是不久前有人从这里经过时留下的。
就在这时,唐王和其他人也围拢过来。唐王说道:“我们已经仔细查看了其他地方,除了这里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有任何人走过的迹象。”
南丰紧接着插话道:“如此说来,你们东莞景尚书的两位公子很有可能是走了这边。”
景君彦连忙点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往这个方向找找看他们吧!”
南丰提醒道:“天一黑,在这林子里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所以,我们最好一边找一边大声呼喊,这样他们如果听到我们的声音,知道我们正在寻找他们,说不定会顺着声音来找我们呢。”
其他人纷纷表示赞同,说道:“对啊!边找边喊,这样更容易找到他们。”
于是,众人开始一边在树林里摸索前行,一边高声呼喊:“景三、景大~你们在哪里啊!如果听到我们的声音,就回应一下~”
……
景三、景大与唐王等人分开后,没过多久,景三便敏锐地察觉到不远处有两只漂亮的锦鸡。它们的羽毛色彩斑斓,犹如天边的晚霞一般绚烂夺目,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景三心中暗喜,连忙拉弓搭箭,准备将这两只锦鸡一举射杀。然而,就在他即将松手放箭的一刹那,跟在他身后的景大公子却突然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枯枝,发出了清脆的“咔嚓”声。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瞬间惊动了那两只锦鸡。它们被吓得惊慌失措,急忙拍打着翅膀,如箭一般冲入了旁边的草丛中,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景三见状,心中懊恼不已,但他并未放弃,立刻起身追赶那两只锦鸡。
景三脚步轻盈,如鬼魅一般穿梭在草丛之间,眼睛紧紧盯着锦鸡逃窜的方向,不肯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然而,两三分钟过后,景三始终未能再看到那两只锦鸡的身影。
景三无奈地停下脚步,心中暗自叹息,看来这两只锦鸡已经成功逃脱了。
景三转身开始寻找自己的兄长景大公子,没过多久,便看到了景大公子的身影。景大公子似乎也在焦急地寻找着他,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景三快步走到景大公子面前,说道:“大哥,你走慢些。”
景大公子见景三手上空空如也,并没有抓到那两只锦鸡,连忙问道:“那两只锦鸡,逃了吗?”
景三有些沮丧地点了点头,回答道:“那东西会飞,还很狡猾,窜进草丛就没影了,大概是躲起来了。”
景大公子听后,心中充满了愧疚,自责地说道:“都怪大哥我,若不是我发出声响,它们肯定逃不了。”
景三赶忙说道:“不碍事的,跑了就跑了吧。咱们可以去打其他的猎物啊。”
景三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扶住景大的手臂,关切地问道:“大哥,你今天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现在感觉如何呢?
有没有觉得累或者哪里不舒服啊?”
景大微笑着回答道:“小弟,你就放心吧,大哥我感觉好得很呢!这点山路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景三听了,这才稍稍放心下来,然后指着前方说道:“那大哥,我们往那边走吧。这边的草实在是太高了,我都看不见脚底有什么东西,万一有蛇藏在里面,那可就麻烦了。”
景大点点头,表示同意,两人便一同朝着景三所指的方向走去。
走着走着,景大的思绪却渐渐飘远了。他想起了自己和景三之间的关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景大知道,自己对这个亲弟弟的感情并不是那么单纯。其中既有欢喜,也有嫉妒,甚至还有一丝丝的恨意。
景大作为两个家族联姻的产物,从他母亲怀上他的那一刻起,就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和压力。
两个家族以及他的父母都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为巩固两个家族的利益作出贡献。
而景大也确实没有让他们失望,当他呱呱坠地,众人看到他是个男孩时,父母和两个家族的长辈都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尚在襁褓中的景大经常生病,这又让两家的长辈和父母都忧心忡忡。
毕竟,景大作为嫡长子,肩负着两个家族兴旺的重任,景大的父母及两家长辈自然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又怎能承担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呢?
病弱的身体这无疑意味着景大并非一个合格的继承人,难以挑起这副重担。
不过,由于景大当时还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大家虽然对他的身体状况有些不满,但也并未想过要放弃他。
毕竟,在那个时候,在所有人的认知里,婴儿都是脆弱的,容易生病的,所以只需要多找些下人用心仔细照顾。
然而,当景大长到三岁时,第一次发病,经过大夫的诊断,景大竟然患有轻微的心疾,而且恐怕难以活过弱冠之年。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两家的长辈和父母对他彻底失望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景大才真正地领略到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曾经对他宠爱有加的两家长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及父母,他们对景大的态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初,这种变化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大逐渐感受到了周围人的冷漠和疏离。
原本对他关怀备至的下人,也开始对他怠慢起来。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心准备可口的饭菜,端上来的茶水也常常是凉的。更过分的是,这些下人还会在背地里小声议论,说他是个短命鬼。
年仅三岁的景大,根本无法理解这一切。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生了一场病,疼爱他的长辈和父母就会突然对他改变态度。
他觉得自己好委屈,好无助,却又不知道该向谁诉说。
那些日子对景大来说异常难熬,他每天都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之中。
然而,幸运的是,这种艰难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情况就开始慢慢好转了。
首先,是他那关心疼爱他的母亲回来了。
母亲一回来,就立刻察觉到了景大所受到的委屈,她毫不犹豫地处置了那些怠慢景大的下人。
可是,景大发现母亲总是会时不时地偷偷抹眼泪,他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只能默默地陪伴在母亲身边。
接着,父亲也开始隔三差五地来看望景大。虽然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对景大的态度依然冷淡,但有了母亲和父亲的关爱,景大的生活总算有了一些温暖。
等景大再长大一些,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他才逐渐明白,原来在他三岁那年,被大夫诊断出患有心疾,而且被断言难以活过弱冠之年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以及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对他态度突然转变的原因。
由于他身患心疾,寿命有限,家族认为他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于是果断地放弃了他。而他的父母当时仅有他这一个孩子,当他被两个家族同时抛弃时,他父母在家族中的地位也随之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稳固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利益,他的父母深知必须尽快再生一个健康、合格的继承人。然而,孩子并非想生就能生出来的。
景大的母亲在十四岁时便嫁给了景大的父亲,十六岁时生下了景大。然而,由于生育景大时年纪尚小,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以至于在生下景大后的三年里,受伤的身体仍未完全恢复。
面对这样的状况,景大的母亲自然心急如焚。
然而,景大的母亲毕竟出身于大家族,而且还是被精心培养出来的嫡女,自然有着非凡的见识和手腕。她深知在这种情况下,过度沉溺于悲伤并无济于事,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于是,景大的母亲迅速调整心态,展现出了她过人的智慧和果敢。
她一方面积极寻找医术高明的大夫,调养好自己的身体,以确保自己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她也开始巧妙地笼络丈夫的心,通过各种方式让丈夫感受到她的温柔和体贴。
不仅如此,景大的母亲还展现出了她的深谋远虑。
她深知此时让丈夫纳妾是进一步稳固两个家族关系及改善缓解他们夫妻在家族中地位的重要性。因此,她主动为丈夫谋划纳妾之事。
她知道丈夫想要纳她的庶妹为妾时,同时她也知道娘家会坚决反对。
原来,景大的父亲虽然有些本事,但他并非嫡长子,也不是景大祖父最为看重和疼爱的儿子。
景大的父亲他之所以能够继承家业,主要是因为他的兄长本事不如他,又因意外而落下残疾。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景大的父亲若想稳固地占据家主之位,其妻子的身份以及妻子娘家的地位都至关重要,绝对不能有丝毫逊色。
于是乎,景大的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向景大的母亲求婚。他之所以如此选择,主要是看重景大母亲作为嫡女的高贵身份,以及她身后家族在当地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
与此同时,景大母亲的娘家之所以会应允这门亲事,将女儿许配给景大的父亲,也是经过了一番权衡利弊。他们所看重的,正是景大父亲自身的卓越才能和出众能力。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景大并非嫡长子,而且也未能得到父母的特别宠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景大的父亲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他不仅不得父母的欢心,还有一个嫡亲的兄弟与他竞争。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景大父亲若想稳坐景家家主的宝座,就必然需要更多地仰仗妻子的娘家势力。
景大母亲娘家的谋算是嫡女嫁给景大父亲,然后诞下与他们家族有血脉联系的嫡长子。
这样一来,这个嫡长子将来必定会继承景大父亲的景家家主之位,从而为他们家族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和好处。
然而,天不遂人愿,女儿生下的嫡长子竟然患有心疾,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个孩子的生命岌岌可危,显然无法承担起继承景家家主之位的重任。
如此一来,景大父亲的景家家主之位恐怕就要旁落他人之手了。
当然,如果女儿能够再次怀孕并生下一个健康的继承人,那么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但令人担忧的是,自从生下嫡长子后,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女儿的身体却始终未能调养好。
这使得她是否还能够顺利地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面对这种情况,景大母亲的娘家开始犹豫不决。他们不禁担心起自己之前的投入和付出是否会打水漂,甚至可能会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毕竟,他们为了促成这门亲事维系如今两家人的关系,可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啊!
在这样的深思熟虑之后,景大母亲的娘家自然就满心不乐意了。
毕竟,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庶女的地位虽然不如嫡女那么尊崇,但也是经过精心培养的。
庶女往往被视为家族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用来进行权色交易、拉拢人脉,或者谋取家族的利益。
因此,将庶女随意地牺牲掉,无疑是一种浪费和损失。
而且,如果嫡女本身已经有了健康的嫡子,那么让庶女嫁过去帮忙巩固宠爱和地位,也算是一种划算的策略。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嫡女并没有健康的嫡子,这意味着庶女嫁过去做妾室,所生的孩子是庶子,根本没有资格继承家业,那庶子最大的用处就是赡养嫡母,做嫡母的倚仗,不让女儿的嫁妆旁落外人之手罢了。
这样一来,对于景大母亲的娘家来说,这门亲事就完全没有任何好处可言了。
对于这些问题,景大的母亲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了如指掌。
景大的母亲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她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向父母哭诉自己的遭遇和困境。
因为她明白一个道理:嫁出去的女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一旦离开娘家,那里就不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家,而只能被称为娘家。
娘家虽然可以在她走投无路、无依无靠的时候,为她提供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但绝对不可能成为她长久安身立命的地方。
此外,景大的母亲也清楚地知道,父母并非只有她一个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自然不可能为了她而舍弃其他子女,更不可能不顾一切地去帮助她。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景大的母亲在与父母交流时,采取了一种相对委婉的方式。
她只是告诉父母,景大的父亲目前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她也强调说,情况还没有糟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景大的父亲仍然稳坐景家家主的宝座,景家也不敢轻易撼动他的地位。
如果在这个时候,她的父母突然决定停止对自己夫君(景大父亲)的支持和援助,那么之前所付出的一切恩情和投入都将付诸东流。
不仅如此,她自己还很年轻,只要调养好身体,完全有可能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所以,现在放弃这个机会实在有些可惜。
让庶妹去给夫君做妾室。这样不仅是让景家知道,他们家仍然对夫君充满信心,同时也可避免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最终,景大母亲的娘家被她说服了,同意将旁支的一个女儿送给景大父亲做妾室,以此来表明他们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