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庭院则是另一番景象,没有儒家的规整,反而透着 “道法自然” 的清幽。庭院中央有一方小池塘,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荷叶,偶尔有红色的小金鱼游过,激起一圈圈涟漪。池塘边种着几竿翠竹,竹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石桌上摆放着《道德经》的复刻本,旁边还放着一个小小的炼丹炉模型,透着几分仙气。白露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份宁静:“这里太舒服了,难怪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都会变得平和。”
姜柏宸看得十分认真,时不时停下脚步,给大家讲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走到墨家庭院时,林星婉指着展板上的 “兼爱非攻” 四个字,好奇地问:“柏宸哥,墨家的‘兼爱非攻’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和儒家的‘仁爱’一样呀?” 姜柏宸蹲下身,耐心解释:“不太一样哦。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比如先爱自己的家人,再爱他人;而墨家的‘兼爱’是平等的爱,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分亲疏、不分贵贱,都要相互关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这是很先进的思想呢。” 林星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求知的光芒。呵呵则被庭院里的青铜鼎吸引,那鼎足有半人高,鼎身刻着复杂的云雷纹,他围着鼎转了好几圈,伸手轻轻摸了摸鼎身,感叹道:“这些花纹也太精致了吧,古代工匠没有现代工具,怎么能刻得这么细腻?太厉害了!”
离开诸子百家园,前方突然传来阵阵喝彩声,夹杂着激昂的音乐,原来是 “春秋主题表演” 即将在中央广场开始。四人赶紧加快脚步,挤到前排,找了个视野开阔的位置坐下。广场中央的舞台是按照春秋时期的宫殿样式搭建的,红色的帷幕垂落在两侧,舞台两侧立着插着羽毛的旌旗,上面绣着 “晋”“楚” 等诸侯国的字样,氛围感瞬间拉满。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点响起,红色帷幕缓缓拉开,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春秋服饰登场。扮演诸侯的演员身着玄色长袍,腰间系着玉带,头戴缀着珠玉的礼帽,神态威严;扮演文人墨客的演员则穿着素雅的长衫,手持羽扇,气质儒雅;扮演士兵的演员身披铠甲,手持青铜剑,身姿挺拔,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表演以 “春秋争霸” 为主题,再现了从诸侯会盟到百家争鸣的历史片段 —— 先是 “葵丘会盟” 的场景,齐桓公身着霸主服饰,站在高台上宣读会盟誓词,台下演员扮演的各国使臣纷纷拱手行礼,台词铿锵有力,透着 “尊王攘夷” 的气势;接着是 “孔子周游列国” 的片段,孔子带着弟子们背着行囊,在 “列国” 间穿行,遇到战乱时的忧虑、得到礼遇时的欣慰,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最让人震撼的是 “城濮之战” 的场景,演员们骑着仿制的战马(马身由轻质材料制成,内部有操控装置),手持木质兵器,在舞台上驰骋。“战马” 的马蹄踏在舞台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配合着背景里的呐喊声、兵器碰撞声,仿佛真的置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扮演晋文公的演员手持长剑,高声喊道:“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台下的观众瞬间沸腾,纷纷鼓掌喝彩。林星婉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挥舞着手臂,小声跟着喊:“太精彩了!这比看电视剧还过瘾,演员们的表情、动作都太到位了,感觉真的看到了春秋时期的战争!” 白露也看得十分投入,手里攥着的纸巾都忘了放下,眼神里满是赞叹:“演员们太敬业了,你看那个扮演士兵的演员,脸上还画着‘战妆’,铠甲上甚至还沾着仿制的‘血迹’,把历史场景还原得这么逼真,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段历史,比课本上的文字生动多了。”
表演结束后,四人意犹未尽地走出广场,来到园区的游乐区。这里的游乐项目都融入了春秋元素,既有适合年轻人的刺激项目,也有适合全家游玩的休闲项目。林星婉和呵呵一眼就看中了 “孙武点将台”—— 这是一个高达五十多米的观光塔,塔身上雕刻着孙武练兵的图案,顶部是一个圆形的观景台,能 360 度俯瞰整个淹城的美景。
“咱们去坐那个吧!从上面看肯定特别壮观!” 林星婉拉着白露的胳膊,晃了晃,眼里满是期待。白露笑着点头,姜柏宸则去排队买票。等待的时候,呵呵拿着相机对着观光塔拍个不停,还拉着三人一起拍了张合影,背景就是高耸的点将台。终于轮到他们,四人走进观景台,随着塔身缓缓上升,脚下的景物一点点变小 —— 青灰色的屋顶连成一片,像波涛起伏的海洋,每一片瓦片都清晰可见;远处的淹城遗址河蜿蜒曲折,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绕着乐园缓缓流淌;绿色的树木郁郁葱葱,点缀在城池之间,偶尔能看到穿着汉服的游客在林间穿行,像一个个移动的 “古人”。
“太壮观了!” 林星婉趴在观景台的玻璃上,忍不住感叹,“原来淹城这么大,从上面看下去,所有的建筑都像缩小版的模型,连屋顶的飞檐都看得清清楚楚,太可爱了!” 姜柏宸拿出手机,调整到全景模式,拍下了这壮丽的景色:“以后看到这张照片,就能想起今天站在这里的感觉了。” 白露则指着远处的一片竹林,轻声说:“你看那边的竹林,和咱们之前去的南山竹海不一样,这里的竹子更小巧,透着江南的秀气。” 呵呵一边拍照一边点头:“确实,从高处看,整个乐园的布局都像一个春秋时期的城池,有宫殿、有街巷、有河流,设计得太用心了。”
从观光塔下来,四人又陆续体验了 “伍子胥过昭关”“烽火连天” 等游乐项目。“伍子胥过昭关” 是一个黑暗乘骑项目,四人坐在一辆仿古的木车上,车子缓缓驶入黑暗的隧道。隧道里还原了春秋时期的街巷、关卡场景,墙壁上用投影技术呈现出 “伍子胥一夜白头” 的故事画面 —— 伍子胥穿着青色长袍,眉头紧锁,站在昭关前,身后是追兵的火把,身前是紧闭的城门,画面里的风雨特效让人身临其境。车子时而穿过狭窄的街巷,时而避开 “掉落” 的石块,偶尔还有 “士兵” 的喊声从耳边掠过,紧张刺激又充满趣味。林星婉吓得紧紧抓住白露的手,却又忍不住睁大眼睛看:“太逼真了!我感觉真的在和伍子胥一起闯关!”
“烽火连天” 则是一个穿梭在仿古建筑间的过山车项目,轨道设计得蜿蜒曲折,有的路段从宫殿屋顶下穿过,有的路段沿着城墙延伸。车子启动后,速度虽不如恐龙园的过山车快,但弯道多、起伏大,还会穿过烟雾特效营造的 “烽火” 场景,别有一番刺激感。白露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上车前紧紧抓住姜柏宸的手,小声说:“会不会很吓人啊?” 姜柏宸拍拍她的手背,安抚道:“放心,速度不快,还能看风景呢。” 车子启动后,迎面而来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两侧的仿古建筑飞快掠过,偶尔还能看到屋顶上的铜铃在晃动,白露渐渐放松下来,甚至在车子下坡时忍不住笑出声:“这个过山车真有意思,既能感受到刺激,又能欣赏周围的风景,比单纯的刺激项目更有味道,像在‘穿越’春秋的城池。”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四人的肚子开始咕咕叫,早晨吃的早餐早已消化殆尽。他们按照路牌指引,来到园区内的 “春秋食府”。食府的门脸是典型的春秋风格,木质门框上雕刻着回纹,门口挂着两盏红色的灯笼,上面写着 “食” 字。走进店内,装修更是充满古风韵味 —— 墙壁上挂着仿制的春秋时期字画,画的是农耕、宴饮的场景;天花板上垂着木质的灯架,挂着一个个纸灯笼,暖黄色的灯光照亮整个餐厅;餐桌上摆放着粗陶碗、木筷,碗沿还留着手工捏制的纹路,透着质朴的美感。服务员穿着淡蓝色的汉服,梳着垂鬟分肖髻,手里端着托盘,轻声问道:“四位客官,请问想吃点什么?咱们这儿有春秋时期的特色菜,也有常州本地的家常菜。”
“哇,连服务员都叫‘客官’,太有代入感了!” 林星婉兴奋地拿起菜单,菜单是用竹简做的,上面用毛笔字写着菜名,“咱们点几个春秋特色菜吧,尝尝古代的味道!” 四人商量着点了几道:红烧土猪肉,选用的是常州本地的土猪,用古法慢炖而成;清蒸太湖白鱼,新鲜的白鱼来自太湖,只加少许盐和姜丝,保留原汁原味;还有炒时蔬、豆腐汤,以及店家推荐的 “春秋米糕”。
等待上菜的间隙,林星婉拿着竹简菜单翻来覆去地看,还模仿着古人的语气念菜名:“红烧土猪肉,清蒸太湖白鱼…… 感觉自己像在春秋时期的客栈里吃饭!” 呵呵则拿着相机,对着桌上的粗陶碗、木筷拍照,嘴里念叨:“这些餐具太有特色了,必须拍下来留作纪念。” 姜柏宸和白露则聊着上午的游玩经历,从诸子百家园的文化体验,到春秋表演的震撼,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回味。
很快,菜就上桌了。红烧土猪肉盛在一个粗陶砂锅里,肉块色泽红亮,上面撒着少许葱花,热气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姜柏宸夹起一块放进嘴里,肉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酱汁的咸香中带着一丝甜味,是典型的江南口味:“味道不错,炖得很软烂,连肥肉都不腻,古代的烹饪手法果然有讲究。” 清蒸太湖白鱼则盛在一个长形的瓷盘里,鱼肉洁白细嫩,轻轻一夹就分成小块,蘸上少许酱油,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还带着淡淡的湖水清香,白露忍不住称赞:“这鱼太新鲜了,一点腥味都没有,清淡又好吃。”
最让人惊喜的是 “春秋米糕”,米糕是用糯米和粳米混合制成的,切成小块,上面撒着桂花碎,盛在一个竹制的小碟里。林星婉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米糕软糯香甜,桂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不粘牙也不腻口,她眼睛一亮,又夹了一块:“太好吃了!比我之前吃过的米糕都香,桂花味太浓了,我要打包一份回去给朋友们尝尝!” 服务员笑着说:“客官喜欢就好,这米糕是咱们用春秋时期的古法做的,用柴火蒸制,还加了自家酿的桂花蜜,所以味道特别正。” 四人一边吃着美食,一边聊着上午的趣事,林星婉说起在 “伍子胥过昭关” 里被吓到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呵呵则分享着自己拍的照片,争论着哪张角度最好,餐桌上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下午,四人来到了园区的 “非遗文化体验区”。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庭院,摆放着十几个木质摊位,每个摊位都对应一种传统手工艺,有活字印刷、扎染、剪纸、木雕、陶艺等,每个摊位前都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游客可以亲手体验。
林星婉和白露一眼就看中了扎染摊位,摊位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扎染作品,有的是淡蓝色的花纹,有的是深浅不一的紫色图案,像天空的云朵,又像水中的涟漪,十分漂亮。“咱们体验扎染吧!我一直想亲手做一块扎染布!” 林星婉拉着白露的手,快步走到摊位前。老师是一位穿着蓝布衫的老奶奶,手里拿着一块刚染好的扎染布,笑着说:“小姑娘,想体验扎染呀?我先给你们讲讲步骤,不难的。” 老奶奶耐心地讲解着:“扎染第一步是‘扎’,用皮筋把白布扎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扎得越紧,染色后留白越多;第二步是‘染’,把扎好的布放进染料里浸泡,时间越长,颜色越深;第三步是‘拆’,把染好的布晾干,再拆开皮筋,就能看到漂亮的花纹啦。”
老奶奶给两人每人发了一块正方形的白色棉布、几根彩色皮筋和一小碗靛蓝色染料。林星婉兴奋地拿起皮筋,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棉布扎成各种形状,一会儿扎成小花朵,一会儿扎成螺旋纹,手指灵活地缠绕着皮筋,嘴里还念叨:“我要做一块最特别的扎染布,回去当桌布!” 白露则选择了简单的 “田字格” 花纹,小心翼翼地把棉布对折两次,用皮筋在四个角和中间扎紧,动作轻柔又认真,生怕扎错位置影响花纹。老奶奶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指导两句:“小姑娘,皮筋要扎紧点,不然染料会渗进去,花纹就不明显了。”
另一边,姜柏宸和呵呵被活字印刷摊位吸引。摊位上摆放着一排排木质的活字,有大有小,上面刻着不同的汉字,还有油墨、刷子、宣纸等工具。老师是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爷爷,正在给一位小朋友演示活字印刷的过程:“先把活字按照想要的句子排列好,固定在木盘里,然后用刷子蘸上油墨,均匀地刷在活字上,再把宣纸铺在上面,用滚子轻轻压一压,最后把纸掀起来,字就印在纸上啦。”
姜柏宸和呵呵也学着老爷爷的样子,开始排版。呵呵想印一句 “有朋自远方来”,他仔细地在活字堆里找对应的字,一个一个摆进木盘里,时不时还要调整字的方向,因为活字是反着刻的,摆的时候要注意正反。姜柏宸则想印 “学而时习之”,他排版时格外认真,每个字之间的距离都调整得很均匀,还特意找了大小一致的活字,力求整齐美观。排好版后,两人拿起刷子,蘸上黑色的油墨,轻轻刷在活字上,油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晕开,太少则印不清晰。姜柏宸刷得很均匀,老爷爷在一旁点头:“小伙子,刷得不错,有模有样的!”
接着,他们把宣纸铺在活字上,用木质滚子轻轻压了一圈,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纸掀起来 —— 当看到 “学而时习之” 五个工整的汉字清晰地印在宣纸上时,姜柏宸的嘴角忍不住上扬,眼里满是欣慰:“活字印刷真是咱们古代的伟大发明,亲手体验一下,才知道古人的智慧有多了不起,没有现代的印刷技术,他们能靠这样的方法传播知识,太不容易了。” 呵呵的 “有朋自远方来” 也印得很成功,他兴奋地跳了起来,举着宣纸对三人喊道:“你们看!我印的!太有成就感了!这可是我第一次自己印刷文字,必须好好保存起来!”
体验完非遗项目,四人沿着乐园里的湖边小路散步。湖边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枝条上的柳叶翠绿欲滴,随风轻轻摆动,偶尔有几片叶子落在湖面上,像小船一样慢慢漂远。湖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水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偶尔有小鱼跳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很快又消失在水中。路边的草地上,铺着几块野餐垫,游客们坐在上面吃着零食,聊着天;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彩色的风筝在蓝天上飘着,偶尔传来阵阵笑声。
白露靠在湖边的木质栏杆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草木的清香和湖水的湿润气息,她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里真的太舒服了,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作的压力,只有大自然的美景和悠闲的时光,要是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姜柏宸站在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递过来,带着安抚的力量:“以后咱们有空,就多来这种地方走走,远离浮躁,好好放松心情,别总把自己绷得太紧。” 林星婉和呵呵则在一旁的草地上追逐打闹,林星婉捡起一片柳叶,轻轻拂过呵呵的脸颊,呵呵假装生气地去追她,两人的笑声在湖边回荡,像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像温柔的纱幔,洒在园区的古建筑上,给青灰色的屋顶、朱红色的木柱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连空气中的尘埃都染上了金色,格外美丽。四人慢慢走到园区的出口处,回头望着这座充满古韵的乐园,眼里满是不舍。林星婉手里拿着自己做的扎染布和打包的春秋米糕,另一只手还拿着呵呵帮她拍的照片,嘴里还在念叨:“真不想走啊,这里太好玩了,我还没体验陶艺呢,还有木雕也没试,下次来常州,我一定要再来一次!” 呵呵也点点头,手里拿着自己印的活字印刷作品,语气里满是留恋:“是啊,这一天过得太充实了,既有刺激的游乐项目,又有深厚的文化体验,还有好吃的美食,比单纯的游乐园有意思多了,太值得了!”
坐在返回酒店的车上,四人虽然有些疲惫,腿脚也因为走了一天而有些酸痛,但脸上却满是满足的笑容。林星婉靠在车窗上,翻看着白天拍的照片和视频,从雄伟的古城门到精彩的春秋表演,从刺激的过山车到有趣的非遗体验,每一个瞬间都让人难忘。“你们看这张,呵呵哥在活字印刷时的样子,认真得像个小学生!” 林星婉笑着把手机递给白露,白露看了也忍不住笑:“确实挺可爱的,还有这张咱们在观光塔上的合影,阳光刚好洒在脸上,拍得真好看。”
姜柏宸握着方向盘,偶尔侧头看看身边的三人,笑着看向他们三个人,脸上带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