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皱着眉头,既然大满婶子能过来,那肯定还会有其他人,
“叶和平那个支书怎么当的?”
青桐气得咬牙,她看了看还脸带笑意的魏云枭:
“你还笑得出来?”
不帮着想想办法,看这事怎么跟叶和平提一提,赶紧阻止下来!
不然都往兵团跑,还是来求子,像什么话?
魏云枭点头:
“放心吧,前两天李洪波两口子走后,我就给马向东写了信,让他去找叶支书。”
他当时见着李洪波两口子的神情都有些奇怪,也是那时候,他就猜测,双碑村那边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而且这件事,还肯定和青桐那莫名其妙的带子运有关系。
果然,问过李洪波,李洪波就告诉他,村里有很多人,私下都在商量,要过来请青桐铁口断言。
“……”
可真是,那他怎么不提前告诉她,要不然大满婶子婆媳过来,也不会打她一个措手不及了?
魏云枭抱着小虎摇晃,闻言笑出声,
“我要是说了,你今天会怎么回答吴大嫂?”
青桐愣了愣,那肯定会安慰她,她也才四十,想要再生一个,也还是可以的。
魏云枭就看着她,
“那万一,吴大嫂就真怀上了,然后还真生了儿子呢?”
“怎么可能?”
青桐瞪大眼,
“魏云枭,你不能跟着人云亦云,我也没那本事!”
魏云枭笑着摇头,他这可不是迷信,而是他的特殊经历告诉他,青桐这样的运势,还真可能存在。
青桐无言,那也就是说,她往后说话做事,更加不能随心所欲了?
“谁说的?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只管说,只管做,一切有我呢!”
他要是连护着她的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为人夫、为人父?
世间还有什么情话是比这句话更动听的?
青桐觉得,这一刻,她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魏云枭就说:
“不是这一刻,是这一世!”
让她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也是他来到这方空间,最想做、最愿意做的事情。
夫妻俩情浓我浓,两张脸越离越近,都忘记了自己怀里还抱着一团肉疙瘩,直到两张唇就要贴上,青桐怀里的肉疙瘩传来一声“哇呜”的抗议。
两人瞬间分开,青桐的脸爆红,怎么就忘记了现在是大白天,这还是在医务室呢?
魏云枭倒是淡定至极,语气有些可惜、有些无奈:
“臭小子,又打搅你老子的好事!”
……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猫冬的日子。
农忙已经过去,地里没了活,医务室也随之清闲下来,
“这突然好些天没人来医务室,我都不习惯了。”
百里琼手里抱着高一的数学课本,坐在炉子边,脑袋却不时往外探。
她身边坐着的,是才来几天的林芝。
小姑娘十三岁,去年小学毕业后,家里没让她再继续上学。
她倒不是他们二连的人,而是来自营部,李连长带她过来时,有悄悄告诉青桐,这姑娘的父亲,是烈士,两年前牺牲后,她母亲就带着最小的弟弟改了嫁。
她只能和十岁的大弟,养在了大伯家。
爹死娘嫁人,她弟弟的日子还算好过,毕竟是男孩,她就不一样了,要不是她妈改嫁之前给她交了最后一学期的学费,怕是小学都念不完。
“你先照应着,看看她能不能学进去,要是能,那就继续让她学,要是不能,我们这些叔伯,再想其他的办法。”
李连长很是感慨,他和他们营长,还有这孩子的爹,都曾经是战友,后来他和营长被划到兵团,这孩子的爹却继续留在了部队。
现在,他们的战友没了,留下两个半大的孩子,他们可不就得帮着先照应着,至少也要等他们满了十六,到了进厂的年龄,他们这些叔伯,才能有下一步安排。
青桐接下了这个任务,好在这孩子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也停了一年没上学,但她底子好,初中的知识,百里琼一教她就能很快学会。
不仅如此,她还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像是现在,学了快一个小时了,百里琼早就坐不住,她却依然埋着头,安安静静地继续刷题。
“桐姐,我们出去堆雪人吧!”
青桐手里拿着报纸,这是魏云枭去县城带回来的,她不仅看,还在做着笔记。
她是知道的,高考要考政治,她在现代的时候,不怵这门功课,但这个年代不一样,她需要更认真、更严谨地学习才行,
“你去吧,玩一会儿就直接回去,也不用再进屋了。”
她头没抬,
“芝芝,晚上姐给你做烧鸡,是你魏大哥特地换回来的小公鸡。嗯,就用蘑菇炖吧,干蘑菇炖出来的,肯定很香。”
林芝笑着抬头看了一眼百里琼,轻轻“嗯”了一声,作势起身:
“桐姐,那我先去泡点蘑菇?”
“嗯,去吧,顺便揉点面,我再贴几个饼子。”
百里琼哪里还不知道青桐的意思:
“我好好学,我肯定好好学。”
她放下书,
“芝芝,我去,我去,弄好蘑菇和面团,我就回来好好学。”
能偷懒一会儿是一会儿,她的动作也是快,不过十分钟,就重新坐了回来,
“桐姐,都快五点了,要不,我们早点做晚饭?”
青桐没理她,而是继续摘抄她的笔记,一时之间,屋子里居然只有她和林芝两人,用铅笔写字刷刷的声音。
百里琼左右看看两人,无奈低头继续拿出课本。
又等了大概半个小时,魏云枭背一个抱一个的回来,青桐才收了桌子,起身洗了手打算喂孩子。
“刚刚在老谭他们家有给两个小家伙喂奶粉,这会儿睡着了。”
他是看着人家要做晚饭了,才带着孩子回来的。
青桐看了看两个被放下,依然睡得跟小猪一样的孩子,点了点他们的鼻子,
“又去人家家里蹭了一顿。”
魏云枭也笑,谁让老谭两口子稀罕这俩孩子呢,自己家的人嫌狗厌,就喜欢看别人家乖乖巧巧不闹腾的,
“晚点把鸡汤给他们家端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