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汉明

曲石

首页 >> 再造汉明 >> 再造汉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绍宋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太古剑尊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军阀,签到发展,列强竟是我自己 大明:带着老朱去穿越 一品驸马 我的谍战岁月 我的红楼生涯 
再造汉明 曲石 - 再造汉明全文阅读 - 再造汉明txt下载 - 再造汉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7章 淀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7章 淀粉

刘云龙买了几百斤玉米与弟弟开始制备用于经线浆洗的淀粉。

用以前的织机织布时,都是手工织布,速度慢,经线不用浆洗。织布厂使用的新式织机速度快,经线在织造时要受到棕、筘的反复摩擦,如对经线不浆洗的话,经线表面有很多细小的棉绒,这些棉绒会增加摩擦力,导致棉纱起毛后纤维与纱分离,出现经线断头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必须对经线进行浆洗。

刘云龙看过好几部穿越到古代的小说,也如他一样造出了织布机,可没解决经线的浆洗就使用了新式织机,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织布的。

经线的浆洗要使用淀粉。

淀粉是所有农作物果实中含有的天然物质,它以淀粉粒的形式贮藏于植物的根、茎及种子等的薄壁细胞质中。中国古代就有了从这些植物中提取淀粉的技术,北魏时期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淀粉的制作技术。古人制取了淀粉后,应用于很多地方,如厨师烧菜时用的勾芡就是一种淀粉,酿酒用的酒曲、食用的粉丝、化妆用的“粉英”也是用淀粉做的,但在明代还没有淀粉浆洗技术。

古代制作淀粉也比较简单,比如将大米洗净后,浸泡在水中。通常要浸泡20天,夏天炎热时只需浸泡10天左右,冬天气温较低,需要浸泡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浸泡期间不能换水。大米浸泡这么长时间后,就发酵了,发出臭味,越臭越好。将发酵的大米捞出,洗净,置于石舂中,用石杵将大米捣碎成粉状,当然也可以用石磨将大米碾成米粉。将米粉浸入水中,然后用绢布过滤,把过滤液装在容器里面,静置一天,然后把上层的清水撇掉,余下的米粉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即成淀粉。如用于人脸的化妆,制成的淀粉还得过筛,否则做出的“粉英”可能粒子过大,影响美观。这种制作淀粉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进入明代后,因种植有玉米、红薯,就很少再使用宝贵的大米来做淀粉了,而是改用玉米、红薯,但这种制作方法最大的缺点是耗时太长,刘云龙可不准备使用发酵法,而是使用“碱法”。

后世的淀粉制作有“酸法”、“碱法”之分。“酸法”是把玉米、红薯、木薯等用亚硫酸浸泡后再制备的,也即把玉米、红薯、木薯等浸入水中后,再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硫。

现在刘云龙没有二氧化硫,他只能使用“碱法”,即用石灰浸泡制作淀粉的原料。

在江南地区,玉米、红薯与大米、面粉相比,价格便宜多了,因此刘云龙采购了玉米来制作淀粉。

把玉米在石灰水中浸泡半天后,将玉米捣碎,使玉米皮与玉米胚分离。去掉玉米皮后,再用磨盘把玉米磨细,用丝绢过滤,留在丝绢上的是一些粗渣,过滤液中是已磨成粉的玉米粉浆。待沉淀后,把玉米放入水槽中,用水流慢慢冲洗,洗掉玉米中的蛋白质,余下的就是玉米淀粉了。

因这个淀粉目前只用于工业,因此不需要提纯。今后制作药品、食用淀粉时,就需要提纯了。

刘云龙做了示范后,刘云豹与肥皂铺的工人开始制备玉米淀粉。

时间刚刚进入十二月,村长就给各家各户发了通知,该缴纳赋税了。

明代收取的赋税,主要有田赋、铁课、盐课、茶课、丁赋、矿税等。

田赋分夏科、秋科,夏收后向官府缴纳麦子称为夏科,秋收后向官府缴纳稻谷称为秋科。如农户在夏收后把一年的田赋都交清了,秋科就不用再缴纳田赋。如农户在夏收时没缴纳田赋,在秋收后需一次性把当年的田赋交清。

明代的重量计量单位通常有斤、两、钱。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6钱。根据苏州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砝码,明代的1斤为后世的594克,即1两等于37.125克,1钱等于2.32克。

在后世,1斤等于500克,1两等于50克。金衡制的1两等于31.25克,与国外的1盎司等于31.1克相近。

明代粮食的计量单位有石、斗、升、合、勺,1石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明代升),1升等于10合,1合等于10勺。勺以下还有抄、作、厘,都是10进制。

严格的说,中国古代的度量衡“石”并不是重量单位,是容积单位。根据苏州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斗、升,明代1斗的容积是0.007675立方米,装满1斗水的重量7.675公斤,因此明代1石容积为0.07675立方米,即装满1石水的重量为76.75公斤。同理,装满1升水的重量为0.7675公斤,装满1合的水重0.07675公斤,装满1勺的水重0.007675公斤。

明代的粮食产量往往用“石”来计量。

虽然稻谷谷粒的平均比重为1.2吨\/立方米,但稻谷在自然堆放时,稻谷与稻谷之间是有间隙的,因此1立方米的稻谷实际重量只有0.6吨左右,也即稻谷的容重为0.6吨\/立方米,1石稻谷只有46.05公斤左右。大米的容重在0.8吨\/立方米左右,1石米的重量为61.4公斤,合103.34明代斤(合122.8市斤)。比如说米价为2两\/石,如按1两银子可兑换2000文铜钱,则米价为38.71文\/斤,这个“斤”是明代斤,不是后世的“市斤”。

同理,虽然麦子的平均比重为1.1吨,但麦子在自然堆放时,麦子与麦子之间也是有间隙的,1立方米麦子的实际重量为0.75吨,也即1石麦子的重量为57.56公斤左右,合97.05明代斤。

稻谷碾成米时,稻谷的出米率基本在0.72左右,也即1石稻谷可碾米33.16公斤(0.54石米)。麦子碾成面粉时,麦子的出粉率在0.75左右,也即1石小麦可碾面粉43.17公斤。

在明代,淮河以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丰年时旱作区通常为夏麦1石、秋粟1石,水作区夏麦1石、秋谷1石。不过对于山西、陕西有水源的地区,即使种植水稻,水稻亩产量是没有1石的,只有5-7斗左右。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产稻区的粮食产量,如无灾害的话,亩产量通常为夏麦1石,秋谷1.5石。长江以南的双季稻产区的稻谷亩产量在3石左右。两广地区(含海南)为一年三熟稻,亩产量可达4石。

种植双季稻,稻农极为辛苦。明代江南三府(苏州、松江、嘉兴)农村因副业(棉纺、丝绸、烟草)发达并不种植双季稻,仅种植单季稻,把多余下来的时间用来纺线、拉线、纺纱、缫丝。常州府、湖州府的山区还是种植双季稻的。

江南三府尽管不种双季稻,无灾害的话,因土地肥沃,秋谷产2石为常态,如粪多人勤的话,秋谷亩产量可达3石。夏收麦产量为1石\/亩。

粮食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如遇气候灾害,粮食产量就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

明代的这个粮食亩产量与后世的粮食亩产量是没法比的。后世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单季稻的亩产量普遍在500-700公斤左右;种植双季稻的话,二季水稻的亩产量可达700-800公斤左右;稻神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后,杂交水稻的亩产量普遍在900公斤左右,高产杂交水稻的亩产量甚至可达1100公斤。使用化肥、农药后,麦子的亩产量也普遍在600-700公斤左右。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前,田赋通常是按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两升,即三升三合五勺;重租则加三升,即八升五合五勺。对于产稻区,这个升、合、勺指的是稻谷,百姓缴纳麦子时,要按0.8折换算成稻谷。

凭良心来说,明朝田赋税率确实不高。以北方产稻区亩产1石稻、1石麦(折算为0.8石稻)计,耕地的年亩产量折算为1.8石稻,民田缴纳田赋三升三合五勺,即0.0335石,税率是1.86%。苏州府、松江府以外的南方地区,以亩产2石稻谷、1石麦计,耕地的年亩产量为2.8石稻谷,民田缴纳的田赋税率为1.2%。

但这个田赋税率,对于众多佃户来说却是没法承受的。佃户靠租耕地主家的田地来活命,有点良心的地主向佃户收取40%、50%的佃租,狠心点的地主要向佃户收取60%甚至70%的佃租,这些佃户在缴纳了佃租后,手里就没剩下多少粮食了。

以北方产稻区为例,假如地主与佃户的租金比例为五五开,粮食的年亩产量为1.8石(稻),佃户每亩地要交给地主0.9石的佃租,再缴纳0.0335石的田赋(占口粮的3.72%)后,每亩地用于养活自己的粮食只有0.8665石稻谷,因稻谷的出米比率为0.72,0.8665石稻谷可碾0.624石米。

如肉食品充足的话,每人每日平均需食用500克大米,一年要食用大米182.5公斤,即食用大米2.97石。1家有5口人的话,全家需食用大米14.85石。实际上,明代还没有足够的肉食品,普通农户也不可能经常食用肉食品,因此一个5人之家一年通常要食用18石米,该佃户至少需租种29亩地,这29亩地还不能种经济作物,累死累活才能养活全家。如5口之家租种的田亩数量不足29亩,或遇灾年,就要挨饿了。

铁课为“三十取其二”即6.67%,盐课为“二十取其一”即5%,茶课基本在“三十取其一”即3.33%(川陕地区除外,是十取其一,即10%)。其余行业大多按“三十取其一”收税。

丁赋即为人丁税。人丁税是按男丁来收取的,女丁是不用缴纳人丁税的。

后世有人统计明末人口时,说明朝只有6000多万人口,依据是缴纳人丁税的数量是6000万,那是错误的。实际上明末人口接近2亿。漏了的1.4亿人口中,除了不需缴纳人丁税的女丁外,还有地方上的故意隐瞒。

朱元璋登基后,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了丈量,加上后期垦荒的土地,全国的土地只会多,不会少,但人口的增长,不像后世那样每隔几年就搞个人口普查,那时候是很容易隐瞒的。隐瞒了人口干嘛用呢?用于地方官员的贪腐。比如一个县明明有20万男丁,收取20万男丁的人丁税后,只向朝廷中央上交10万男丁的丁赋,留下10万男丁的丁赋供地方官员贪腐。

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就发现全国各地都有瞒报人口的现象。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将人丁税摊入田亩,不再缴纳人丁税,但田赋的税率就增加了。无田亩的人家也不用摊派人丁税。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赤心巡天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男欢女爱 魔女的箱庭笔记 电竞大神求带飞 都市超级邪医林辰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都市战狼 魔艳武林后宫传 大叔的宝贝 开局拿下娱乐圈最美嫦娥 古井观传奇 云鬓乱:惹上奸臣逃不掉 水木生新书离婚后霸总哭唧唧追妻 都市逍遥邪医林辰 鉴宝金瞳 灯花笑 薄少的二婚罪妻 皇家团宠,奶宝公主么么哒苏小宝南宫时渊 现实世界模拟器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北宋大丈夫 悟性逆天,我在大秦布道长生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长夜谍影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我的谍战岁月 我在大雍以武称帝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锦衣谍影 亮剑之最强兵工系统 荣耀大秦 大唐之最强酒楼 我的食客来自历史 大明之南洋再起 寒门宰相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大明:陛下何故造反 
最近更新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 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 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 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 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 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 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 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 殿下无双 1951之大国重器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 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 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 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 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 
再造汉明 曲石 - 再造汉明txt下载 - 再造汉明最新章节 - 再造汉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