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夫妻,日子要么过得十几年如一日寂静无声,要么过得十几年一日风风火火电闪雷鸣的。
怎么过不是过了,凑合着都能过。
日子过不去下闹得人仰马翻鸡飞狗跳的,离得悲悲戚戚无声无息的,那也都有。
活得久了,就看得多了。
赵春花不是不豁达的人,凡事其实都看得挺开的,要不也活不到现在。
可她却也是真的想给自己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大儿子寻摸段真正的好姻缘的,说到底,也是给自己寻个称心一些的儿媳妇,晚年多少有个靠谱一点依靠。
她有三个子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其中大儿子是她最疼爱的,倒不是因着他是大儿子的缘故,说来惭愧也好笑,只是因为他是三个孩子里,唯一一个没养歪的……
二姑娘和小儿子,要说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那也没有。
但两个人的性子不知道都随谁了,同样都是半放养的方式,长着长着就都长歪了,有什么讨厌的小缺点就沾上什么,又懒又滑又馋,不知道随谁,反正不是随她跟他们那短命鬼的爹。
赵春花也真心试着挽救过,心软地想着,谁让他们从小就没爹呢,这也怪可怜的,很多事也不能全怪他们。
但孩子长歪了就是长歪了,根本救不回来,赵春花给气得病倒过好几回,就觉得尽人事听天命也就行了,便也放弃了。
只要不做那大奸大恶之事,去触犯刑法去蹲局子,能顺利活着,她也就算对得起他们那在天上的老爹了。
反正二姑娘嫁出去就完事儿了,剩一个小鬼,烦人是挺烦人,但也没办法不是?
还好从小没爹,没什么本事也胆小怕事,做啥都得靠着她这个当娘的,因此,再无赖,也都有办法治住他。
若是这个小儿子,赵春花也不会费心去替他寻,说白了也是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儿,去祸害好人家的姑娘。
而他的大儿子赵富,哪怕不以她一个当娘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好孩子。
唯一赵春花觉得比较担忧的就是,性子太老实,什么都不太计较,要论自己的主见,也没多少。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亏、挨过的欺负,实在也是不计其数了。
这样的一个老实人,最理想的,自然就得是寻个厉害一些的媳妇儿。
能替他计较计较,能替他拿些主意,能打理好他们自己的小家,起码凡事都别太吃亏,别叫人总是欺负到头上来,看他老实厚道就总是拿着当软柿子捏。
她这个当娘的,再强硬,再能做主,又还能替他操心多久呢?
他一辈子还长着,她又还剩多少年可活了?
这辈子她再难也没做过什么坏事恶事,活到中年,就剩这么点心思跟念想了。
说是私心也罢,她赵春花又不是什么伟大人物活菩萨,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妇人,有这种私心,是再平常不过吧。
她大儿子赵富到二十四岁那年都还拖着没成家,是因为没姑娘没人家看上他吗?
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旁人说那样,赵富虽然活得糙一点,但要论身材,要论样貌,还要论工作能力、性格人品,不说拔尖吧,起码也是十里八乡都知道的先进小伙、好小伙儿。
不是她赵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真的从十七八岁开始,来找她说亲的人和媒婆,她家的门槛都给踩低了两公分。
那为啥愣是拖到了二十四岁啊?
赵春花觉得还是有多种原因吧,一个是很多来求嫁娶的,都不合她的眼缘和标准,一个是赵富二十岁之前根本一点没开这个窍,跟他说哪个姑娘,他都是摇头摆手,一点反应都没有,跟个木头桩子似的。
也不是没把赵春花给气着过。
期间也有那么一两家赵春花觉得蛮合适蛮不错的姑娘,但赵富自己没看上。
是真没看上还是连看都没看,赵春花心里有数着。
然后一耽搁,转眼就耽搁到赵富二十二岁了。
经过几年,赵富倒是开了这个窍,主动给她说过几次要是有合适的就帮着留意一下,好像是该成家立业了。
赵春花那是哭笑不得,什么叫好像该成家立业了,早就该好不?
他们这乡下的男同志女同志,哪有二十多才想着娶媳妇成家的?跟赵富光屁股一块儿玩到大的他那几个发小哥们,最晚结婚的那个叫赵小彪的,三胎生了个姑娘,都能打酱油了。
然而等到赵富开窍想成家的时候,又实在太忙了,整日整月甚至整年都飘在海上。
之前打听过的好人家的姑娘,不是早嫁出去了,就是觉着渔民形象不好,而且整天不着家,在海上飘着,太没有保障。
赵春花也是气急,心想,那你要嫁渔民不就是这样?能有稳定的渔船出海挣稳定的工分,这还不好?有人想要天天月月年年在海上飘着的渔船,那还上不去呢!
况且没有他们这些渔民整日整月整年地着不了家在海上飘着,咱这海岛上的大多数人,世世代代吃什么呀?怎么生存呀?拿什么去跟外头大陆的换物资换资源呀?
海岛本地姑娘,咋还嫌弃起渔民来了?别太离谱!
若是要凑合着将就着,其实赵富二十二岁也就很快成家了。
赵春花却是越琢磨越是觉得,反正晚都晚了,这时候为了结婚再随便凑合着找一个,那还不如不要。
二十二岁还是二十三岁,也没多大区别不是,结婚是大事,不差这一年半载的。
那时候好些亲朋好友可都替她着急,更不是不理解她这么拖着是要干什么。
赵春花表明上应付他们,是说她怎么不急?但急也没办法呀,赵富都看不上能咋办!
把锅都推给儿子背了。
管他的呢,赵富一年里十个月有九个半月在海上飘着,听不着别人碎嘴说什么,催也不到他跟前,况且是给他娶媳妇,这个锅背就背了,能怎么样。
背地里,赵春花还要说一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只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赵春花耐着性子,肯打听,肯等待,不将就凑合,终于也是在赵富二十四岁那一年,给她遇着了陶向予这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