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的手艺就是好,赵春花连吃一碗普通的地瓜粥和炒鸡蛋,都觉得比别人做得香多了。
要是陶向予在,肯定会很无奈的地说,哪有这回事,就是最普通的地瓜粥和炒鸡蛋。
就算是什么国宴大厨,做一碗地瓜粥炒个鸡蛋,也差不多是那样的味儿。能觉得比别人做得好吃的,必然是先入为主,滤镜开大了。
你拿一个普通人炒的菜说这是大厨炒的,人家也会夸,不愧是大厨啊,就是好吃啊。
婆媳两个不是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不过陶向予没能说服赵春花。
赵春花就是坚持己见,认为陶向予做的比别人好吃是事实,就算拿别人的菜跟她说这是陶向予做的,她肯定马上就能吃出来不一样。
反正她老婆子管这叫做独特,不叫滤镜。
陶向予能怎么办?随她咯,开心就好。
……
对了,还有这个凉拌菜,赵春花把粥都喝得见底了,才又注意到。
切丝儿的那些,自然可以看出是海带来着,切粒儿的那些,赵春花勉强看出好像是菇类的东西,一时却叫不出是什么名字。
白白绿绿的拌一块儿,上头还撒着芝麻粒儿,卖相倒是挺好,让人挺有食欲。
赵春花并不挑食,但确实也是不太爱吃菌菇类的东西,他们这里少有这些东西,所以也可以说是吃不惯。
也就她家儿媳妇什么都能鼓捣,什么都爱鼓捣。
但是秉持着是儿媳妇做的东西,儿媳妇的手艺不管做什么都要尝一尝的理念,赵春花还是没犹豫,拿勺子直接舀了一勺,连海带带着那什么菇,一起送进嘴里。
刚吃了一口,赵春花眼神就亮了亮。
一点都不腥的,也没有菌菇类那种她不太喜欢的气味,海带的口感脆脆的,这个菇也有脆,但是跟海带不是一样的那种脆。
哎哟,赵春花是个文盲,也不怎么该怎么形容准确,反正就是不一样的好吃的就对了。
口感特别好,鲜香交融,说她没见过什么世面也好,总之就是在没有吃到这个凉拌菜之前,她是怎么都想象不到,海带还能跟菇类一起做菜的,而且没有什么违和。
这两种东西放在一起吃,居然尤其融洽,好像天生长在一块儿似的。
哪怕赵春花大字不识几个,没什么常识,但海带跟菌菇类的东西,一种是长在海洋里一种是长在山野中这种认知,也不会不知道。
就是所谓的山珍海味,虽说以这两种东西的价值来看,应该还是称不上的。
但确实是山的东西跟海的味道,放一起能这么好吃,赵春花觉得自己就是在吃山珍海味,反正是赚了呀。
赵春花一吃上就停不下来,感觉越吃越有味,越吃越上瘾。
等到停下来的时候,一下子已经干掉了差不多半盘了。
赵春花抹抹嘴,显出一点不好意思来,虽然这会儿也没其他人在。
不怪儿媳妇喜欢做凉拌的东西,那确实是好吃,别有一番滋味。
不过赵春花吃了这不老少里面的菇,总算是想起来这个菇是那什么菇了。
这不是就那个叫平菇的东西嘛,是上次一个女知青同志拿来换的,说是她们家那边的特产。想跟这边的老乡换点海鲜吃,没想到这边老乡都不咋喜欢这玩意儿,也不知该怎么做好吃。
最后还是在儿媳妇这里换着了。
当时她不在家,回来后儿媳妇才跟她提了一嘴,说是用几条鲜桂鱼和小半罐生腌虾姑换了这个平菇小半斤和二两干红枣啥的。
她当时听了还觉得这买卖可不太划算,干红枣就算了,补气补血的干货,虽然就那么二两也也太少了。
但是这个什么平菇,是什么东西啊?听都没听过,听说北方那些地方,这些菇类的东西遍地都是,老便宜了,根本不值钱的。
小半斤换了几条鲜桂鱼,还有半罐生腌虾姑……虽然虾姑在他们这里也不是多稀罕的玩意儿,可儿媳妇腌的虾姑不一样,可好吃了,独家手艺跟腌料配方!
而且腌一回虾姑还怪麻烦的,家里人都很爱吃那都很少腌,要两三个月才腌上一回。
儿媳妇腌虾姑手艺一绝,每回腌虾姑这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就能闻着味儿来,拿这个来换一罐,用那个来换半瓶,这种事儿,人家也不吃亏你,自然也就不好拒绝。
所以儿媳妇一次就要做上好多,一忙就是好几天。
一顿辛苦忙乎,最后自己能留下来的也就差不多十来罐,其中还得两罐送娘家,两罐送外公外婆家,两罐给赵春花拿去送她那边的亲戚,两罐一般拿给刘莉莉。
他们自己家里能留下的,每回都不超过三罐。
还好腌虾姑这玩意儿,虽美味好吃又爽口,但是生腌的做法,短时间内不能多吃不说,也存放不了太久,最多十天吃不完就臭得扔了。
当然,她家儿媳妇做的生腌,放是一定放不到十天的,谁拿回家去不是两三天内就干完了。
有的人家,家里人口多一点的,恐怕还放不到两三天,一天内就能解决掉,能不过夜就绝不过夜。
所以就这么稀罕的半罐生腌虾姑换这个平菇,反正赵春花是觉得可惜,觉得不值的。
主要是这什么平菇,有啥好处?菇类的东西,不都那样,干巴巴的,要不就没啥味淡出鸟了,要不就一股子怪味,口感也奇怪,嚼不烂,跟吃树皮似的……
儿媳妇听她这么说,倒是跟她说些什么这个那个的营养价值,吃了有啥好处,只不过她一个都没记住就是了。
后来儿媳妇就用这个平菇熬了个什么鲜菇汤,好像用野菜熬的,说是先试验一下,熬了汤是怎么个味道,她大概就知道这东西该怎么煮好吃了。
对赵春花这种做饭多少年只是不炸灶台勉强能入口的人来说,自然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她在这方面也十分盲目地崇拜儿媳妇。
只能说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国宴大厨水准呀!
最后熬出的那个汤,赵春花尝了小半碗,不过只喝了汤,捞了几筷子野菜吃。
就汤而言,确实有些东西。
很鲜,一点点菇味,闻着竟然不是不能接受,喝了几口还觉出一些不同的鲜甜来。
赵春花就想,算了,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不划算了。
不过还是将这种美味归咎于自家儿媳妇的巧手妙手,反正是儿媳妇当家,她当然是想干嘛就干嘛。
况且她就是有那个本事,有本事的人确实要多多尝试,哪怕在旁人看来有些浪费,不那么值得。这是没关系的,赵春花愿意让她浪费,愿意让她去鼓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