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架不住人家就是更好吃,用料也确实更足一点,而且稀缺,一天只卖二十块,说二十块就是二十块,哪怕再多出几块钱,也绝不多卖一块。
所以哪怕贵一些,陈家每天二十块饼的订单也总是爆满,要预订都得有个人情关系才订得上,尤其是每年秋季,到中秋节的时候,订单已经提前排满了两个月。
陶向予也很喜欢陈家的饼,是吃过一次就很忘却的那种好吃。
从前闲来无事的时候,她还研究过,陈家的饼为啥能卖得比别人贵好些。
除了最直观的味道之外,烤制的手法、火候,饼皮的差异,其实这些才是核心,至于用料,比别人家足一一些,那也超不过五分钱上下的浮动。
只不过算下来,一块饼的成本价,至少也得要一毛五分钱,这还不包括糖油面票,以及这些原材料很难找到的源头可能需要打点的花费。
陈家一块饼实际赚到手里的,差不多只有一毛钱,真的算是很薄的利润了。
陈家如此,其它饼店自然也好赚不到哪里去。
虽说每天卖出去的量比陈家这种偷着卖的小作坊大很多,但扣除成本,每块饼的纯利润甚至比陈家的还少,有六七分钱赚就不错了。
是以,这些年基本上隔一段一时间去买腊饼的话,都会发现不是饼皮又厚了,就是馅料又少了,俗称的偷工减料。
经济如此,价格再往上涨的话,根本就卖不动了。
因为腊饼也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食品,超过了老百姓手头能支配的钱,哪怕是几分钱,老百姓觉得不值得了,买的人就会少很多。
一次几毛钱,凑起来多称几两油多割半斤肉它不香吗?
毕竟对老百姓来说,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最重要。
涨价呢又涨不来,利润又实在越来越低,那么就只能从卖的东西里头去抠了,一块饼少一点点馅儿,平均节约下来一天就能省好几斤的糖料。
皮做得厚一点点,整块饼就能保持跟原来那么大。
甚至有的偷减了馅料,也不愿把皮做得更厚,因为皮厚了面粉同时也会增加,于是就干脆把饼做小一些,这样还能再省下一些油料。
一般一家偷工减料了,不久之后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这也叫市场行情,再良心的商家,也没那个资本可以耗得起。
于是这些年,饼家偷工减料已经是常事了。
眼见这些饼越做越小,甚至越做味道越差,老百姓从一开始的反应极大,到现在最多也就是吐槽一句“怎么又偷工减料了?吃不起咯,日子没法儿过了!”这样。
吐槽过了,该买还是会买。
陶向予算是平时买得很少了,一来家里偶尔祭拜的活儿,都有婆婆一手包办。婆婆知道她不太喜欢搞这些,所以从来不让她插手。
二来她自己就是做糕饼的能手,市面上很多的糕饼,她其实看不太上,偶尔嘴馋了,或者有空有兴致的时候,她更喜欢自己去买点原料,在家中自己做。
在家中自己做的糕饼,要说比外边卖得能便宜多少,那倒是没有的,零零散散摊分下来,也就一两毛的事。主要是她自己喜欢,再多点可能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更卫生一些。
但是要她经常做,那就不太现实了。
而十里八乡这么多饼家,唯一能让陶向予不嫌弃并且有时候也愿意多花几毛钱去排队预订的,也就只有陈家腊饼了。
“而且,确实越做越不对味了,豆沙里头都不纯,黑豆沙还掺了黄豆。”陶向予又掰下一小块尝了,一对绣眉就蹙了起来,“要是觉得赚不过去,先歇业也行啊,掺假算是怎么一回事?真以为大家吃不出来呢?真是自砸招牌。”
这会儿被她吐槽的这家张记腊饼,都算是招牌挺响亮的一家老字号了,并且人家都开到县城了。
原本是红星公社第三生产大队挂靠下的,几年前在公社那边租个店面,卖得还算不错,这两年就在县城那边又开了一家。
陶家伟一般从县城回家来,买的点心茶配也会在那边随手买,不会特意拐去公社买。
“不能吧?”陶新军一听也觉得新奇,第一感觉更是不相信。
张记腊饼这几年算是做得挺风生水起的糕饼企业了,无缘无故地怎么可能掺假?
自断前程也不是这样断的吧?
“难道我还能冤枉他们?我跟他们又不是什么竞争对手。不信你试一下。”陶向予在这方面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听到质疑自然不甘让步,“大哥大嫂,你们也试一下!”
接着几个小朋友也吵嚷着要试一试。
试什么试啊,能试出个什么门道来才有鬼,还不就是小屁孩爱凑热闹。
陶向予知道,但也没理由拒绝,就只能给几个小朋友每人掰下一小块,一一送进他们嘴里。
“怎么样?”看着陶新军和大哥大嫂吃完,陶向予便问道。
“确实是有点……不对劲,但是不是豆沙馅儿的问题,我真吃不出来。”陶家勇难为情地说道。
“就是觉得没以往好吃了,至于是不是……”陈阿梅也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意思就是都没吃出来!!!
陶向予只能叹气了。
不过她也早想到了,大哥大嫂本来就没这种天赋,嘴巴钝得很,不止体现在交际说话上,也体现在吃东西上。这样的人,怎么说呢,就……很好养活,也挺好的。
其实这饼里面的豆沙,掺的黄豆比例本来也比较少,掺是一定掺了,可能也是还顾及着自家的招牌,不敢明目张胆掺太多。
一般老百姓来说,不是嘴巴特别叼的,确实是很难察觉。
而且就算有吃着觉得有哪儿不太对味的,也会像刚才陶新军那样的心里,不相信!
人家可是老字号,招牌这么响亮,馅儿少一点皮再厚一点大家都习惯了,也都能接受,但无论往哪方面去想,都想不到会是在馅料里头掺假的。
退一万步说,够倒霉遇到像陶向予这种就是嘴巴特别叼的人,能吃出是豆沙掺了假,那也没啥实实在在的证据不是?